模糊数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近况
朱小虎,邹季
摘要(Abstract):
<正>中医学是一门经长期实践而来的经验医学,它在基础理论、脏腑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临床症状性态、证候质量互变等方面存在着模糊性。中医学要实现从所谓的"经验科学"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转变,就离不开数学的参与。模糊数学的诞生使得中医学中的模糊概念量化成为可能。因此,利用模糊数学将中医学的
关键词(KeyWords): 模糊数学;中医药;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北医药学院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2011CXZ03)
作者(Author): 朱小虎,邹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许晓娟,王庆国,许海旭,等.模块化模糊诊断方法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2):4-6.
- [2]梁伟雄,温泽淮,欧爱华,等.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4):293-297.
- [3]何裕民,王莉,石凤亭,等.体质的聚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7-9.
- [4]陈雷,李德新,王彩霞,等.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中医动物实验证候模型评价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7):1221-1222.
- [5]陈雷,李德新,崔家鹏,等.用模糊数学中模式识别方法进行脾气虚大鼠模型评价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18-120.
- [6]章浩伟,朱训生,胡兆燕,等.基于灰色和模糊理论的中医肝炎肝硬化诊断方法及其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7,24(4):906-909.
- [7]张世筠,沈明秀,王先春,等.中医肝证的变量聚类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75-76.
- [8]顾学兰,刘平,陈家慧.肝炎后肝硬化单元证的多元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3-5.
- [9]叶建红.2型糖尿病中医疗效的模糊[J].现代康复,2001,5(10):106.
- [10]王永泉.从模糊控制理论进行推拿量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2):114-115.
- [11]刘龙,许玲,李渡华,等.应用模糊数学研究中医药的现状[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934-936.
- [12]金锐,张冰,刘小青,等.中药寒热药性表达模糊评价模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0):1106-1119.
- [13]刘明,高月,肖瑞,等.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的模糊数学量化描述[J].药学学报,2009;44(1):38-41.
- [14]张红,韩涛.模式识别技术在桂枝汤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11(27):30.
- [15]赵蔡斌,周鲁,付超,等.中药复方的模糊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2):62-63.
- [16]王优杰,冯怡,章波.模糊数学在中药口服液矫味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52-155.
- [17]余兴龙,谭耀麟,竺子民,等.中医舌诊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4,13(4):336-344.
- [18]刘兰林,张辉.论温病学的研究借助模糊数学的可行性[J].中医教育,2001,20(6):7-8.
- [19]陈荣山,陈东汉.模糊数学在中医脉象模式识别中应用[J].医学信息,1998,11(3):20-21.
- [20]李海鲲,冯焕清.基于模糊理论的中医肝系证候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块的研究与开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6):6-7.
- [21]沈天龙,施俊.基于模糊覆盖集的糖尿病中医辩证模型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9,30(1):20-24.
- [22]刘龙,许玲,孙大志,等.一种胃癌模糊辨证模型的构建[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1):1117-1121.
- [23]陈雷,李海权.中医脾虚大鼠证候动物模型评价系统软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370-371.
- [24]王连心,孟庆刚.中医药现代化与系统复杂性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4):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