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2011, v.20;No.160(08) 135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后溪穴的临床运用

万飞

摘要(Abstract):

<正>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通过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穴而与督脉相通,是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历代医籍记载不少关于后溪穴的治疗作用,如《百症赋》载"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虫","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玉龙歌》有"付行痤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等。今结合先贤之理论叙及后溪穴的临床运用。1定位后溪穴的定位,依据《灵枢·本输》"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之论述,定为第5掌指关节尺侧后方,于第5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若握拳时于掌指关节后之横纹头处。

关键词(KeyWords): 后溪穴;运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万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