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
龚旭初,杨万富,方勇,丁晓雯,陈旭,屈卫龙,许建华,周鸣剑,徐勇,姜新林
摘要(Abstract):
对南通及周边地区2004-2010年共1867例毒蛇咬伤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南通及周边各区毒蛇咬伤发生率有明显不同,高发区集中在如皋市、如东县、通州市、南通市区(共占70.70%)。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99.63%),主要群体是农民(84.90%),女性略多于男性(男性∶女性为1∶1.08),高发年龄在40~69岁(72.74%),高发地区在农村,高发季节集中在夏秋农忙季节(6-9月占81.95%),高发时段主要在傍晚(20时左右),咬伤部位四肢占多(99.68%)。受伤者大部分能在24h内及时就诊(84.84%),严重程度不高(轻84.52%、重12.16%、危重3.32%),总体预后较好(痊愈98.77%、致残0.59%、自动出院占0.48%、死亡0.16%)。该研究反映了当地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填补了该项研究的空白,对当地毒蛇咬伤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毒蛇咬伤;流行病学;南通;回顾性调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龚旭初,杨万富,方勇,丁晓雯,陈旭,屈卫龙,许建华,周鸣剑,徐勇,姜新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6-17.
-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1):18.
-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6.
- [4]吴令波,邓立普,符秋红,等.629例毒蛇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85-86.
- [5]王永刚,何忠杰,张建波,等.对北京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2):1139-1141.
- [6]才保加,张学良.蝮蛇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急诊救治[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6):34.
- [7]覃公平.中国毒蛇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0-152.
- [8]朱铭金,钟吉富,何光荣,等.江西蝮蛇咬伤流行病学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8(3):94-96.
- [9]施婉玲,黄小宾.300例蛇伤患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1):14-15.
- [10]朱永康,朱磊.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93例回顾分析[A].江苏省中医外科学术年会暨毒蛇咬伤防治学习班论文汇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