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Foshan
李旷怡,张英俭,蔡海荣,姚红,陈景利,吴智鑫,李莹莹,邹鹏,彭嘉健,骆志均
摘要(Abstract):
目的观察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27例进行中医证型分析。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中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和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分别为269例(51.04%)和161例(30.55%),脑梗死患者以男性和50~70岁多见。结论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以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和气虚血瘀证最多见,临床应注意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和益气行气的应用。
关键词(KeyWords): 脑梗死;佛山地区;中医证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建设资助(Fspy2-2015004);; 广东省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FSGSPZD135025);; 广东省佛山市急性脑卒中一体化综合救治平台的建设(2014AG10002)
作者(Author): 李旷怡,张英俭,蔡海荣,姚红,陈景利,吴智鑫,李莹莹,邹鹏,彭嘉健,骆志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15,48(4):246-257.
- [2]Feigin VL.Strok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an the epidemic be stopped and outcomes improved[J].Lancet Neurol,2007(6):94-97.
- [3]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6.
-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1-285.
- [6]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2015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0(13):117.
- [7]李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
- [8]王文志.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1):1-2.
- [9]鲍远程,杨文明,胡翠平,等.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189-192.
- [10]罗家祺.275例中风中经络的临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2):155-157.
- [11]谌剑飞,关少侠,丁萍,等.中风急症证候研究与问题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69-171.
- [12]杨利,黄燕,蔡业峰,等.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59-460.
- [13]朱根福,谭玉群,赵静,等.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197-2199.
- [14]朱根福,谭玉群.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694-695,698.
- [15]林培政,杨开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中医湿热证的关系[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2):147-149.
- [16]林培政,杨开清.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湿热病机再认识[J].新中医,2006,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