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1996, (02) 8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通下法在骨伤急症的运用

成羿,沈泽敏

摘要(Abstract):

<正>通下法运用于骨伤蓄瘀急症患者,以其通便泻浊,荡涤瘀血,每能力挽狂澜;同时对机体起着整体调节作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促进骨折愈合.本文就躯体不同部位损伤患者,应用通下法治疗的作用机理、适应症、方药和禁忌症等内容作一初探.1 头部外伤者,导浊阴下行脑为精明之府,喜清静而忌邪扰.若因打击、坠落、跌打等伤及头部,浊阴之邪内留,上扰清阳,必使神明紊乱;症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者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昏迷不醒等,可急用《救伤秘旨》顺风散加减,用大黄、生地、桃仁、红花化瘀降浊,黄连、吴萸等和胃止呕,共成化瘀降浊、止呕醒脑之剂.通下之法用于头部外伤者,其功在于降浊,浊阴下降则神明无扰,神志自清.对此,历代医家多有共识,如《伤科补要》之夺命丹,《伤科汇篡》之苏气散,《金鉴》之黎洞丸及《三因方》之鸡鸣散均以泻下之峻药——大黄为主药之一,与破瘀化滞,通气开窍之品合用,共奏祛瘀降浊,醒脑开窍之功.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成羿,沈泽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