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选穴组方规律分析Analysis of the Rule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Based on TCMISS
郭帅良,廖穆熙,贺君,吴鸾冕,龙翔宇
摘要(Abstract):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临床文献挖掘,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穴位配伍规律,并发掘新处方。方法检索2019年3月31日前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穴位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中的穴位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43篇文献、173首穴位处方,穴位98个;总体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曲池、肩髃、合谷、肩贞、外关等;最常见且关联度较高的穴组有"合谷,曲池""肩髃,曲池""肩髃,合谷"等。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得到26组核心穴组和新处方13首。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穴组具有重视局部取穴、重用阳经穴、以阳明经穴为重中之重的规律,该选穴规律及新处方可供临床医师参考,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案及新思路。
关键词(KeyWords): 肩手综合征;针灸;选穴规律;数据挖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303069);;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1810572078);;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中医理筋推拿技术操作标准化研究成果(201705090598)
作者(Author): 郭帅良,廖穆熙,贺君,吴鸾冕,龙翔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董红琳.早期介入综合康复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98.
- [2]戴军龙,朱荣华,朱新汉,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2658-2660.
- [3]李兴.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疼痛肿胀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43.
- [4]林卉,马铁明.针灸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J].针刺研究,2012,37(1):77-82.
- [5]徐琰,李万瑶,刘洁,等.针灸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94-1798.
- [6]张晓凌,毛忠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现状[J].西部中医药,2015,28(8):180-182.
- [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 [8]杨洪军,唐仕欢,卢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书[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9.
- [9]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4:208.
- [10]吴春艳,张琳,蔡明财,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合的运用体会[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1):77-79.
- [11]李琳,米晓峰,韦玲,等.中风后肩痛从气血论治[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6):698-700.
- [12]周仲瑛,金实,李明富,等.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4-315.
- [13]李宝岩,谷忠悦.合谷穴治疗痛证的整理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2):121-122.
- [14]吴俊贤,黄泳,赖新生,等.常规针刺与皮部浅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25-1628.
- [15]范健,龚德贵,王心城,等.针刺手三里及人中配合腹式呼吸治疗急性腰扭伤23例[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3):110-112.
- [16]鞠申丹,宗蕾.从“治痿独取阳明”谈痿证的针灸治疗[J].中国针灸,2015,35(9):956-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