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2022, v.31;No.288(04) 670-67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岐黄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Qihuang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

刘军兵;陈振虎;陈蓉;伉奕;任胜洪;程惠;张瑞娟;石燕芳;陈小丹;

摘要(Abstract):

目的 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试验组采取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指标[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椎基底动脉(BA)、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参数变化、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改善(P <0.05),试验组患者LVA、RVA、BA和RI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测定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Ⅰ、Ⅲ、Ⅴ)PL波潜伏期及达到波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试验组的评分改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两组临床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 岐黄针疗法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比较,岐黄针疗法疗效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改善眩晕症状,改善后循环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KeyWords):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岐黄针疗法;输刺;合谷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专项(2020301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创新强院二期培育项目(2019IIT30);; 重庆市科卫联合中医药科研项目(2019ZY3278)

作者(Authors): 刘军兵;陈振虎;陈蓉;伉奕;任胜洪;程惠;张瑞娟;石燕芳;陈小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