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饮的毒性研究
洪日,于征淼
摘要(Abstract):
目的研究不同成份、剂型五生饮的急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SPF级NIH小鼠40只分为4组:减味煎液组、煎液组、混悬液组和生理盐水组,予相应药物最大灌胃量1次,观察小鼠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连续观察7 d。长期毒性实验96只SD大鼠根据性别和体质量,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减味煎液组、低、中、高剂量组、混悬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天予相应药物1.5 m L/100 g灌胃1次,连续2周,采血行常规、生化检查和取组织行病理检查,每组剩余大鼠再观察2周,然后取材进行上述检查。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的各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精神状态良好,外观、行为活动、食欲和大小便正常。长期毒性实验中,混悬液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差,活动减少,胃肠胀气较明显,其余5组大鼠精神状态较好,活动较好。各组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减味煎液组和混悬液组死亡率高,生存分析示减味煎液组和混悬液组较生理盐水有显著差异(P<0.01),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各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有少量大鼠死亡。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混悬液组的白细胞水平增高,减味煎液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降低,低剂量组的血小板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剂量组的肌酐水平降低而减味煎液组的肌酐水平升高,低、中、高剂量组总胆红素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2周时葡萄糖、谷丙转氨酶结果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各组均有少数动物存在病理损害。其中最严重者,依次为混悬液组、高剂量组、减味煎液组。结论五生饮急性毒性不明显。长期给药,各种剂型、剂量的五生饮均可能具有一定毒性,混悬液较煎液毒性增加,高剂量煎液较低剂量煎液毒性增加,减味煎液较相当剂量五生饮煎液的毒性增加。
关键词(KeyWords): 五生饮;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安全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洪日,于征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6-181.
- [2]王永炎,沈绍功.今日中医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6-191.
- [3]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上海科学出版社,2009:449-452.
-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0.
- [5]徐彦纯.玉机微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92.
- [6]孙世晓,许蔚,王凤,等.生附子、生半夏配伍后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2):104-106.
- [7]李玲,马瑜红,欧阳静萍,等.附子配伍半夏对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5-7.
- [8]李新莉,赵华.半夏配伍川乌产生相反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2,18(2):82-84.
- [9]朱日然,李启艳,张学顺,等.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应用的ESI-MSn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62-67.
- [10]王超,王宇光,梁乾德,等.UPLC/Q-TOFMS分析十八反乌头半夏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J].药学学报,2010,45(10):1301-1306.
- [11]宋俊英,赵平鸽,余陈欢,等.HPLC测定草乌与贝母配伍后乌头碱类成分含量的变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1,32(5):363-366.
- [12]王超,王宇光,梁乾德,等.UPLC/Q-TOFMS分析十八反乌头半夏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J].药学学报,2010,45(10):1301-1306.
- [13]肖成荣,陈鹏,王宇光,等.半蒌贝蔹及配伍乌头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4,21(4):311-314.
- [14]王为民.对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3):183-184.
- [15]张琦.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物质基础及毒性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 [16]奚丽君.以半夏药对研究七情配伍对细胞代谢酶P450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