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2000, (02) 66-6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论通里泻下法在急重病证中的运用

范仁忠

摘要(Abstract):

<正> 通里泻下法的运用范围甚广,且用之得当,获效卓著。兹将其立法旨趣、主要功效及其对危重病证的运用,略抒管见于后。1 立法依据 通里泻下法是运用通便下积、荡热逐实的方药,治疗阳明燥实内结的病理变化。 阳明内结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邪不从外解,邪热、燥屎互结于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的病变。众所周知,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经食道而容纳于胃,通过胃的腐熟,并得到胆汁、胰液的参予和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其精微部分通过脾气的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范仁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