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思考
王志英,许爱兰
摘要(Abstract):
作者认为,中医传统上注重调补肺、脾、肾以扶正固本,其中尤以补肾为要。本病缓解期不仅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的亏虚,亦有痰饮内伏的病机特点,故治疗于扶正固本的同时,还应适当兼顾祛邪,参入降气化痰之品以清除内伏之顽痰,并示其常用药物为黄芪、党参、紫河车、补骨脂、半夏、白芥子、僵蚕等。
关键词(KeyWords):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标本兼顾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志英,许爱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志斌,林求诚,郑偶然,等.中医治疗气道高反应性的思路与途径[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1):1
- 2沈自尹,胡国让,施赛珠,等.温阳片预防支气管哮喘季节性发作及其原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6(1):17
- 3孙增涛支气管哮喘的新概念及中医药研究展望[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2):46
- 4许志奇.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200
- 5欧正武,肖长江,帅明华.哮喘伏痰新识J .湖南中医药学报,1998,18(4):25
- 6鲍志坚,徐俭朴,楼景英,等.黄芪复方对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96
-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88
-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9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8
-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