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恒动思维探析《伤寒论》辨治思路
马加路,王宁,陈宪海
摘要(Abstract):
"活""变""动"是六经辨证的核心特点,其中包含的恒动思维在《伤寒论》病脉证治中随处可见,这也使得《伤寒论》成了在辨证论治方面贯彻恒动思维的典范。本文拟从发病时间恒动、传经与转属恒动、辨证施治恒动、临床用验4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加深对《伤寒论》辨证精髓的理解,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KeyWords): 恒动思维;《伤寒论》;辨证论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马加路,王宁,陈宪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梅,鲁法庭,王雪梅.浅淡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的整体恒动观念[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219-223.
- [2]夏亚情,梁庆顺,符宇,等.基于“动-定序贯”理论辨治皮肤瘙痒症[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48-250.
- [3]李克绍.伤寒解惑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18.
- [4]姜侠.六经辨证恒动观诊疗思想探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 [5]姜建国.论《伤寒论》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86.
- [6]贾琪.“杂合以治”思想探析及其在中医诊疗中的体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25-27.
- [7]明浩,周贤,刘松林,等.国医大师梅国强整体恒动观伤寒学术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487-489.
- [8]赵静,柏力萄,王丹玮,等.运用中医“整体恒动观”辨治桥本甲状腺炎探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1):142-145.
- [9]梁东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J].环球中医药,2017,10(2):196-198.
- [10]郭良清.《伤寒论》六经“恒动观”辨治思维在糖尿病诊治中的运用[J].光明中医,2014,29(4):687-688.
- [11]姜建国.姜建国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15.
- [12]颜振松.《伤寒杂病论》恒动与司内辨治思维在肝病诊治中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 [13]茹丽先,孙慧媛.陈宪海教授分层次辨治外感肺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5,30(4):481-483.
- [14]宋素花.中医辨治疾病动态思维方法初探[J].山西中医,2012,28(1):1-3.
- [15]杨梅.《中医诊断学》中的恒动观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