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2015, v.24;No.203(03) 409-41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缺血预处理和复方甘草酸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临床观察
Effects of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and Compound Glycyrrhizin Glucoside on the Extremity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ies in Humans

卢卫忠,胡志芬,刘正敏,曹洪辉,冉金伟,陈忠余,傅洪

摘要(Abstract):

目的临床观察缺血预处理和复方甘草酸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四肢手术使用充气止血带加压肢体止血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缺血组(A组)、缺血预处理组(B组)、复方甘草酸苷组(C组)和缺血预处理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组(D组)。缺血预处理措施为阻断术肢血流5 min,然后松止血带,恢复血流灌注6 min,反复4次。复方甘草酸苷组用复方甘草酸苷20 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滴,于患者术前10 min滴完。肢体缺血前、再灌注0.5、1.5、3、24 h和72 h分别检测血清丙二醛(MDA)、磷酸肌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与缺血前比较,血清MDA、CPK、GOT和LDH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B组、C组和D组再灌注后同时相点,血清MDA、CPK、GOT和LDH含量明显低于A组,SOD活性明显高于A组。B、C、D 3组相比,D组MDA、CPK、GOT和LDH的含量低于B、C组(P<0.01),SOD活性明显高于B、C组(P<0.01)。B、C两组比较,MDA、CPK、GOT和LDH的含量以及SOD活性变化情况大致相同(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和复方甘草酸苷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联合应用时作用增强。

关键词(KeyWords): 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甘草酸苷;四肢;自由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2013-2-156)

作者(Author): 卢卫忠,胡志芬,刘正敏,曹洪辉,冉金伟,陈忠余,傅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