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兆言,李东怡,卢岩
摘要(Abstract):
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细胞,包括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鞘细胞,具有支持、营养和稳定内环境的作用,同时其与神经元、血管之间可进行双向通信,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针刺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高效而绿色的非手术方法,其对胶质细胞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各大学者的关注,他们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针刺对胶质细胞的影响。笔者主要从手针(普通针刺)、电针以及电针配合其他治疗方法3个方面,综述针刺对胶质细胞的影响,以便为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针刺;胶质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7年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ZR2017MH106);; 2015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计划(2015GSF119019)
作者(Author): 张兆言,李东怡,卢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戴敏.针刺内关穴对MCAO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 [2]卢峻,金树英,包伍叶,等.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15):1323-1326.
- [3]董卫国,陈跃,吴炳煌.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7,31(2):53-54.
- [4]乔秀兰.针灸对SAMP8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 [5]张月峰,于建春,张雪竹,等.针刺对快速老化P8亚系小鼠海马神经元丢失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干预作用[J].针刺研究,2013,38(5):358-364.
- [6]蔡淑英.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7]姜会梨.针刺对CRS大鼠海马TLR4信号通路/NLRP3炎性小体诱导免疫/炎性激活的抗炎效应机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 [8]沈翠翠,姜劲峰.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针刺营养小脑浦肯野细胞机制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38-140.
- [9]胡晓丽,王雪峰,马贤德.输合配穴针刺对脑损伤幼鼠少突胶质细胞Nogo-A、MAG、OMgp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8):1908-1911.
- [10]沈醉,王佳玲,温存,等.不同针刺方法对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负性情绪和前扣带皮层小胶质细胞增殖和形态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5):1726-1731.
- [11]端木程琳,乔丽娜,闫娅霞,等.针刺镇痛与脊髓胶质细胞参与慢性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3):443-446.
- [12]万明珠,任路,于嵩,等.“肾脑相济”电针疗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黑质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8,59(18):1597-1601.
- [13]曹瑾.“通督启神”法电针对APPswe/PS1dE9小鼠脑葡萄糖代谢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 [14]冀丽丽.远近配穴电针对髓核源性腰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 [15]杨卓欣,于海波,罗文舒,等.针刺任脉和督脉对脑缺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29(31):7-9.
- [16]樊小农,刘健,李谈,等.不同针刺法对P15在SAMP8不同脑区星型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7,24(6):503-506.
- [17]王媛.针刺对MCAO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 [18]韩冰冰,卢岩,赵海军,等.针刺对MCAO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含量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0):894-896.
- [19]赵海军.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 [20]郭永明.“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影响[D].天津:天津中医学院,2002.
- [21]肖瑶.针刺对抑郁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功能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22]姜硕.电针修复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机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 [23]罗燕.针刺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突触重建促进作用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24]杜亦旭.脑缺血后突触重建与星形胶质细胞相关性及针刺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 [25]施昱丞.针刺对实验性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26]李成文.电针对颈部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 [27]罗燕,廖金玲,冯枫,等.电针对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3):192-198.
- [28]肖贻财.不同电针频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1.
- [29]王少军,王富龙,张立德.电针刺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VEGF星状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67-168.
- [30]秦明,饶志仁,王景杰,等.脊髓胶质细胞对针刺调控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运动作用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1,17(10):11-14.
- [31]叶晓雪.电针及手针对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差异性比较[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 [32]靳蕊,晋志高,蔡虹.针刺联合栀子苷对糖尿病复合脑缺血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4,39(4):305-312.
- [33]孔妍.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胶质细胞环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