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及机制探讨
李浩,孙建华
摘要(Abstract):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紊乱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在我国属于多发病,常见病。潘国宗等[1]对北京市常住人口中18~70岁的2486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症状符合Mannin标准的IBS患病率为
关键词(KeyWords): 肠易激综合征;脑肠互动;肝郁脾虚;针灸;治疗机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计划(Y09039-1)
作者(Author): 李浩,孙建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26-29.
- [2]霍清萍.从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学说谈肝郁脾虚病理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5):318-320.
- [3]邱鸿钟.中医证本质的现象学分析[J].中医研究,2010,23(7):1-3.
- [4]王琦.中医藏象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 [5]贾蕾蕾,王晓娟,王玲玲,等.中医五脏病与情志关系的调研[J].医学与哲学,2005,26(12):71.
- [6]戴幸平,陈泽奇.肝郁证现代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1):77-78.
- [7]常东,樊亚巍,陶永胜,等.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虚实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5):19-20.
- [8]常东,樊亚巍,陶永胜,等.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虚实证型与血浆脑肠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5):299-301.
- [9]梁宜,方剑乔.5-羟色胺痛觉调制与针灸镇痛相关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93-495.
- [10]李振海.脑肠肽与针刺镇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14(5):113-114.
- [11]潘萍,郭义.肥大细胞是针刺效应信号放大的关键因素之一[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066-2068.
- [12]王振宇,孙忠人,刘睿姝.神经肽-细胞因子网络在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相关性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297-299.
- [13]杜元颧,李桂平,颜红,等.针刺治疗郁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4,21(2):171.
- [14]张莉君,赵红.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15-16.
- [15]周惠芬,王玲玲,衣运玲,等.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