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客观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戚沁园,林燕佳,陈长青
摘要(Abstract):
<正>望舌归属于中医四诊之一"望诊"的范畴,舌诊为疾病的辨证提供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目前临床舌诊方法仍是凭靠医家的肉眼观察,从个人角度上看,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难以形成客观统一的识别标准,因而给中医传承和推广带来诸多不便。实现舌诊技术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其结果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现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如下概述。
关键词(KeyWords): 舌诊;客观化;舌色;舌形;舌态;舌苔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40200057);;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12A080205001);; 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A090200101)
作者(Author): 戚沁园,林燕佳,陈长青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庆利,薛永祺.基于超光谱图像的舌体分割算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26(1):77-80.
- [2]胡申宁,李文书,施国生,等.基于PCA-AdaBoost的舌象颜色分类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158-161.
- [3]杨如芬,陈剑.舌彩色血流信号平均密度与中医舌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6):406-407
- [4]严智强,王一中,李洪山,等.舌诊的物理分析—舌诊仪的研制及其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1984,8(4):1-3.
- [5]王子焱,张志枫,应荐.红外技术在中医舌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326-328.
- [6]许家佗,张志枫,任宏福,等.基于图像处理的舌形胖瘦分析方法[C].第2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24-29.
- [7]曹美玲,张新峰,沈兰荪.分类器融合技术在中医舌象老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25(6):644-648.
- [8]钟少丹,谢铮桂,蔡群英.齿痕舌识别方法的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9(6):34-37.
- [9]陈小芬,李翠华,杜晓凤.自适应阈值的舌象裂纹检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1):17-20.
- [10]卫保国,沈兰荪,蔡轶珩.舌体歪斜的自动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25):22-25.
- [11]李谨,李媛.舌苔的光谱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67.
- [12]郭振华,王宽全.基于Bayes公式的舌苔厚薄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4,21(6):332-333.
- [13]李明,潘文群,吴正治,等.厚苔形成与bax、TGF-β3基因表达及舌上皮细胞凋亡关系研究[J].中医研究,2005,18(8):19-21.
- [14]卫保国,沈兰荪,蔡轶珩,等.中医舌苔腐腻分析算法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3,31(12A):2083-2086.
- [15]蔡轶珩,沈兰荪.二分光反射模型在中医舌苔润燥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4,32(6):1026-1028.
- [16]谢铮桂,邱乐琴.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中医舌诊诊断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30(4):26-27.
- [17]王小满,梁嵘,杨必安,等.中医显微舌像仪:苔液显微图像辨证初探[C].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9: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