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证候的初步研究
王顺道,司志国,黄宜兴,杜梦华,解庆凡,张秀娟,王一贤,贾滋欣,刘宗学,胡沛林
摘要(Abstract):
应用电子计算机中风病证候诊断软件,对210例始发态中风病人进行了以下调查:发病后首次调查证候分布和动态变化;证候组合形式及动态变化;证候组合规律及动态变化;初发状态中医证候与CT或MRI检查的病种、病灶位置、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风病的证候表现及组合形式是多方面的,证候是动态变化的;初发病时,以风证为主,占86.16%;发病1~2周时,以痰湿证、血瘀证为多,出院前以血瘀证、气虚证为多;并发现不同病灶部位的中医证候学改变亦有差异.为中风病的研究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中风;证候学;计算机统计;辨证规律;量化标准;证候诊断规范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顺道,司志国,黄宜兴,杜梦华,解庆凡,张秀娟,王一贤,贾滋欣,刘宗学,胡沛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顺道.中风源流概述.河北中医1987;中风专辑:7
- [2]上海中医学院主编.内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24
- [3]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1
- [4]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 [5]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2):117
- [6]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3):129
- [7]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86年泰安·内部资料
- [8]颜文明,等.中医气虚、血瘀、阴虚、阳虚的计量鉴别诊断.科学探索1983;3(2):53
- [9]王阶,等.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585
- [10]陈国林,等.肝阳上亢证辨证标准探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49
- [11]孟家眉,等.脑血管病临床辨证规范化定量化初探.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8(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