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尚芊,何纲,张思为,邓世芳
摘要(Abstract):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仪组和针刺组,各30例。治疗仪组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针刺组采用常规辨证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仪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针刺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仪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KeyWords): 脑梗死;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血液流变学;针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尚芊,何纲,张思为,邓世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 [3]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R1.
- [4]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1-83.
- [5]李光华,朱玲勤,刘红梅,等.五输穴生理电位值测定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97.
- [6]谢感共,赵彩娇,卢献群,等.灵龟八法穴位开闭状态导电量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5):315-317.
- [7]孙石廷,工淑玲,李琳,等.纳甲法针刺对AA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170-172.
- [8]圆黄泳,杨介宾,宋开源,等.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家兔痛阂、单胺类介质及组织胺影响的比较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5,14(5):220-221.
- [9]杨雅琴,邢德利,赵性泉,等.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7):516-517.
- [10]段维新,曹正霓.298例急性期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性的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1993,3(1):44.
- [11]金远林.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