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病源流考I nvestigation on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onvulsive Disease
姜德友,任鹏鹏,韩洁茹
摘要(Abstract):
痉病病因病机复杂,临床发病急骤,病势危笃,历代文献论述颇丰,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入手,对历代重要医籍中有关痉病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考查其学术脉络及规律,对现在临床认识和诊治痉病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痉病;病名;病因病机;治疗;源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LPGZS2012-14);;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研究项目(ZHY12-Z095);;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HY10-Z37)
作者(Author): 姜德友,任鹏鹏,韩洁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8.
- [2]陈士玉.《内经》痉病浅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6:4.
- [3]李怀之.中医古籍中“痉”作“痓”之原因考[J].中医药通报,2005,4(1):34-35.
- [4]陈丽珠.基于医案挖掘痉病的证素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 [5]吴文清.民国时期中医对“疫痉”病名的讨论[J].中国科技术语,2008,10(6):49-51.
- [6]周一谋,潇佐桃.马王堆医书考注[J].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5-71.
- [7]谭子虎,陈乞.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痉病病名源流考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2):4-7.
- [8]蒋士英.概论痉厥的古今[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0(1):4-7.
- [9]王玉贤.基于文献的痉病、疫痉学术源流探讨和证素分布、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 [10]刘庆宇,赵鸿君.“婴儿索痉”再考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2):52,59.
- [11]李庆杭.《内经》“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临床辨析[J].中医研究,2002(1):10-11.
- [12]范永升,姜德友.金匮要略[M]. 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33.
- [13]白洁,徐光星.《金匮要略心典》论痉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701-703.
- [14]吴永贵,谭子虎,晁利芹.基于古代文献论“燥”与痉病的相关性[J].中医学报,2016,31(4):531-534.
- [15]钱坤,刘梅.《金匮要略》痉病治疗思想的临床应用浅识[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84-1685.
- [16]李一兴.仲景治疗痉病的思路与方法探析[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人才分会、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学会中医药临床分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方临证学验传承研修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脾胃病临证学验传承研修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温病临证学验传承研修班、京津冀豫国医名师专病专科薪火传承工程启动仪式论文选集[C].北京: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人才分会,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