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2020, v.29;No.262(02) 260-262+26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眩晕2号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schemic Vertigo after Circulation Treated with Xuanyun 2nd Decoction

陶文强,梁丹,曾定伦,唐军

摘要(Abstract):

目的观察眩晕2号方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眩晕2号方治疗,疗程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椎-基底动脉血流TCD参数BA-VS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第10天中医证候分值较治疗第1天均降低(均P <0.01),且观察组治疗第10天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0天(P <0.01)。观察组治疗第10天TNF-α水平、NSE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降低(均P <0.05);而对照组第10天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 0.05),NSE水平则升高(P <0.01)。观察组两指标同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第10天BA-VS水平较治疗第1天升高(P <0.05),对照组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别不大(P> 0.05)。两组治疗第10天BA-VS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 0.05)。观察组在改善眩晕等主要证候积分上更有优势,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眩晕2号方能够降低患者TNF-α、NSE水平,增加患者的后循环血流,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KeyWords):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眩晕2号方;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颅脑多普勒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技项目(ZY2017030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定伦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47)

作者(Author): 陶文强,梁丹,曾定伦,唐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