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不同病原的中医病证研究Study on TCM Syndrome of Different Etiology of Influenza
吕小琴,李敏,刘清泉
摘要(Abstract):
目的通过分析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流感与中医伤寒、温病的关系,以及其中医症状与证型分布特点,得出不同流感病原的中医病证特点。方法通过RT-PCR核酸检验法确定甲型H1N1、甲型H3N2以及乙型流感病例,通过自拟《流感病例中医症状调查表》采集患者信息,以epidata录入并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甲型H1N1 88例,甲型H3N2 1 083例,乙型流感278例;3种病原病例中伤寒、温病并见,且两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证型皆以寒包火证为主,风热证次之,风寒证最少;症状中甲型H1N1与甲型H3N2皆以发热、咳嗽、流涕最为多见,乙型流感以发热、咳嗽、咽痛最为多见。结论甲型H1N1、甲型H3N2与乙型流感病例中伤寒、温病的分布并无明显区别,发热、咳嗽是其发作最多的症状,证型整体均以寒包火证为主。
关键词(KeyWords): 流行性感冒;中医;病原;症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专项(ZYLX201611)
作者(Author): 吕小琴,李敏,刘清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8,8(2):1-4.
- [2]袁志国.《黄帝内经》外感热病病名及其演变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 [3]张相鹏,王红霞,张培红,等.论构建以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治体系[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32(6):13-16.
- [4]何清湖,万胜,朱民,等.《20世纪中医外感热病临床学术的创新发展》评析[J].中医药导报,2007,13(7):18-19,37.
- [5]王玉光,王晓静,杜宏波,等. 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西医证治报告[J].北京中医药,2009,28(6):403-406.
- [6]刘清泉,王玉光,张伟,等. 18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中医临床分析[J].北京中医药,2009,28(12):915-918.
- [7]顾植山.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谈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457-458,463.
- [8]支开叶,贾志新,支观叶.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分析[J].光明中医,2010,25(8):1325-1327.
- [9]赖文,李永宸.东汉末建安大疫考——兼论仲景《伤寒论》是世界上第一部流行性感冒研究专著[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15(8):2-6.
- [10]李文旭.流行性感冒的中医学认识与临床[J].中医研究,1996,10(2):1-4.
- [11]郭亚丽,马月霞,刘建,等.北京地区2014年冬季甲型流感151例中医证候调查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5,8(11):1350-1353.
- [12]王玉光,马月霞,刘卫红,等.北京地区2015年冬季流感样病例中医病证特征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6,35(2):99-101.
- [13]首个抗击甲流的中药方——金花清感方问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29.
- [14]李际强,云芯芯,张忠德,等.岭南甲型H3N2流感病毒感染病例中医证候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470-471.
- [15]王玉光,谷晓红,马家驹,等. 2017—2018年北京地区流行性感冒病证特征及应对策略[J].北京中医药,2018,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