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合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肠炎(肝郁脾虚夹湿热)的临床观察
黄继承,王浩,贡钰霞
摘要(Abstract):
目的观察黄芩汤合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肠炎(肝郁脾虚夹湿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芩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芩汤合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肠炎(肝郁脾虚夹湿热证)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水平,安全性好。
关键词(KeyWords): 急性肠炎;黄芩汤;四逆散;诺氟沙星;肝郁脾虚夹湿热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继承,王浩,贡钰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常建华.中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48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9):88-89.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 [3]孙丽,田俊发.双歧杆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128-129.
-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45-253.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 [6]朱梅芬.急性肠炎治疗中阿奇霉素合理应用的临床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754-756.
- [7]柳勇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052-1053.
- [8]郭翠萍.自拟止泻合剂加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260-1261.
- [9]周旭萍,黄伟娇.158例急性肠炎患者运用双歧杆菌治疗的临床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6):672-673.
- [10]陈庆利.《临证指南医案》及《名医类案》治疗肝郁脾虚泻泄用药特点分析[J].四川中医,2018,36(1):34-37.
- [11]杨益萍,白钰,马凤岐,等.陈良夫泄泻证治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1):21-22.
- [12]王志远.CRP、PCT、p ANCA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6.
- [13]陈军,刘峰.PCT及CRP在诊断小儿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0):1702-1704.
- [14]毛佳燕,李岭,庞智.血清钙卫蛋白水平在判断炎症性肠病活动程度中的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38):3001-3004.
- [15]杨学良,孙雪梅,赵晓晖,等.白细胞介素-17A及其受体与巨噬细胞在肠癌、肠炎和肠息肉组织中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3.
- [16]吕倩倩.白细胞介素-25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