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Scale of Qi Deficiency Syndrome of Xiongbi
刘仕利,吴天石,王凤荣
摘要(Abstract):
目的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体质学说的指导下,初步制定胸痹气虚证的疗效评价量表,为临床上胸痹气虚证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参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方法,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体质学说的指导下,结合患者主观结局报告(PRO)的概念和函义,通过文献研究、医患深度访谈及专家讨论,初步建立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的初始量表。根据统计学方法及专家意见评定进一步筛选条目。结果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及专家意见评定,对各个条目逐一分析后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形成含有3个维度(乏力、胸闷、气短)、10个条目(影响日常活动、懒得去做事、影响饮食、需要休息、活动胸闷、经常性胸闷、偶尔闷胀不适、活动气短、说话气短、懒言)的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终选量表。结论本研究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体质学说的指导,结合统计学分析及专家评议法,能够科学地、合理地制定出胸痹气虚证的疗效评价量表,为临床上胸痹气虚证的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1704)
作者(Author): 刘仕利,吴天石,王凤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耀焓,张培彤.气虚证分级量化诊断研究现状[J].中国肿瘤,2012,21(12):926-931.
- [2]李京,张明雪,金跟海.胸痹心痛中医学证机概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430-2424.
- [3]周景想,韩洁,唐明,等.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证候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0):2336-2338.
- [4]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 [5]宋璟璟,李绍军,孙静,等.胸痹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9):11-13.
- [6] U.S. Do. Health,H. S.F.C.f.D. Evaluation and Research.Guidance for industry: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use in med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to support labeling claims:draft guidance[J]. Health&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06,4(1):79.
- [7]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卫生职工学院中医部.实用中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2.
- [8]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35-143.
- [9]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6-68.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4:9-10.
- [1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81-183.
- [12]程龙.从药品临床评价角度探索中医病案记载“胸痹心痛”中药疗效特点[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0,7(3):16-18.
- [13]安海红.心系病证量表的初步编制及考评[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 [14]寒露.因子分析法[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4(2):60.
- [15]戴霞,王成岗,韩晓春,等.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筛选的方法学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8):1168-1171.
- [16]郝元涛,孙希凤,方积乾,等.量表条目筛选的统计学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09-211.
- [17]王均琴,李国春,周学平.中医量表的条目筛选方法研究[J].中医研究,2013,26(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