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对生物碱溶出及抗炎作用的影响Compatibility of Aconite with Licorice on the Contents of Alkaloids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周竹晨,裴俊弛,武宇佳,林敏秋,陈伟燕,韩进,张宇燕
摘要(Abstract):
目的观察附子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对附子生物碱含量及其抗炎作用的影响,探讨附子与甘草配伍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乌头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附子甘草配伍液的生物碱含量;醋酸致小鼠腹腔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观察附子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后对分泌物的渗出、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的抑制作用。结果乌头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01x+0.0206(R2=0.9989),乌头碱在0.8~4.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附子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对附子生物碱溶出率有很大影响,同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程度抗炎效应。结论附子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对附子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和抗炎作用均具有较大的影响,从化学成分结合药理的角度证实了临床应用附子与甘草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为临床合理配伍提供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附子生物碱;抗炎;附子;甘草;配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58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R16H270001;LY17H270013)
作者(Author): 周竹晨,裴俊弛,武宇佳,林敏秋,陈伟燕,韩进,张宇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86-87,191-193.
- [2]考玉萍,刘满军,袁秋贞.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陕西中医,2010,31(12):1658-1660.
- [3]雷崎方,孙桂波,沈寿茂,等.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3,44(6):655-659.
- [4]陈思,李武宏,陈啸飞,等.附子生物碱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10):1709-1717.
- [5]唐梅,赵立春,徐敏,等.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西植物,2017,37(12):1614-1627.
- [6]王世军,于华芸,季旭明,等.附子对氧自由基及性激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61-963.
- [7]贺抒,戴鸥,刘建林,等.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2):89-92.
- [8]赫媛媛,钱旭.基于文献的附子药理作用再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6,29(9):84-88.
- [9]陈昌荣,孙桂波,张强.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6):883-888.
- [10]陈荣昌,孙桂波,张强,等.附子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8):1126-1129.
- [11]杨豆,张卫波.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湖南饲料,2017,27(3):21-23.
- [12]张明,邓毅.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5,28(4):156-159.
- [13]董婉,李超英,杨萌,等.有毒中药配伍甘草增毒与减毒作用研究进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2):12-17.
- [14]贾雪岩,林华,沈玉巧,等.附子新型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测定及其强心作用研究[J].药物评价与研究,2016,39(2):224-229.
- [15]黄志芳,杨昌林,张意涵,等. UPLC-MS/MS法测定市售附子中的13种生物碱[J].华西医学杂志,2016,31(5):505-508.
- [16]鲍捷.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附子减毒增效配伍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17]温瑞卿.基于生物毒价检测和化学成分分析的毒性中药附子质量评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 [18]曲帅,阙鸿,何忠梅,等.乌头类中药炮制配伍减毒增效研究进度[J].农业与技术,2016,35(23):14-18.
- [19]沈玉巧.附子现代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及药效学评价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 [20]苏孝礼,刘成基,胡衔军.乌头碱和甘草酸相互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2):726-728.
- [21]周远鹏.从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来看附子的解毒[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3):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