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2022, v.31;No.291(07) 1134-1139+118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土茯苓-槐花药对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Mechanism of Rhizoma Smilacis Glabrae-Flos Sophorae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李腾飞,周妍妍,杨素清,闫景东

摘要(Abstract):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分析土茯苓-槐花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寻找土茯苓和槐花的有效活性成分以及具体的功效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OMIM等疾病数据库查找银屑病的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3.7.2软件建立土茯苓-槐花药对的“有效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Venny2.1在线作图平台绘制韦恩图,获得土茯苓-槐花与银屑病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在线平台和Cytoscape3.7.2软件,建立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微生信在线作图平台对土茯苓-槐花及银屑病的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分析出土茯苓-槐花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活性成分19个和潜在作用靶点119个,关键作用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VEGFA、JUN,发现PI3K-Akt、AGE-RAGE、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TNF等信号通路在土茯苓-槐花治疗银屑病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结论 土茯苓-槐花药对对银屑病的治疗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多条通路的过程实现的,为更明确地研究该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学习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银屑病;土茯苓;槐花;药对;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846)

作者(Author): 李腾飞,周妍妍,杨素清,闫景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