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Study on Syndrome Types and Syndrome Distribution of Diarrhea Syndrome
卿龙丽,黄碧群,蔺晓源
摘要(Abstract):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研究泄泻的中医证型及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中文数据库中有关泄泻的中医药研究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格泄泻证型类文献54篇,8654例病例,17种中医证型,常见4个证型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脾肾阳虚共占达总样本量70%,其余13个证型共占总样本量30%。检索满足要求的泄泻证候类文献70篇,11156例病例,52个证候变量,主症是以便稀、次数增多、色淡和臭不甚为主;次症的文章比例>60%的仅有腹痛和神疲倦怠;舌脉分布以舌淡(或淡白)、苔白(或薄白)、脉弦滑为多,小儿主要是指纹红。结论研究泄泻的中医分型及证候特点在现代文献中的分布规律,可为泄泻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泄泻;证型;证候;文献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403380);;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优秀青年项目(15B178)
作者(Author): 卿龙丽,黄碧群,蔺晓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邓艳玲,徐琦,邓天好,等.泄泻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2):189-191.
- [2]张春阳.疏肝理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54(2):178-181.
- [3]李云虎,姚卫海.辨证分型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中医杂志,2014,55(17):1509-1510,1530.
- [4]李湘力,林泳,蔡敬宙.辨证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J].广州医药,2014,45(3):67-68.
- [5]戴永生,欧江琴,刘亿淑.中医五行辨证治疗泄泻124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1860-1861.
- [6]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88.
- [7]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4-707.
- [8]邓铁涛.实用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1-403.
- [9]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 [10]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0-94.
- [1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9-236.
- [1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 [13]蔺晓源,邓娜,李霞,等.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756-757.
- [14]白少玉,张怡,方锐洁,等.水液代谢失常与泄泻证治探析[J].中医学报,2017,32(2):250-252.
- [15]王阶,姚魁武.中医证候规范方法学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57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