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2023, v.32;No.300(04) 654-65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
Observ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Dynamic and Static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dual Symptoms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李恋秋,叶海敏,陈壮志,石学慧,张鹏

摘要(Abstract):

目的 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完成后评估临床疗效;第6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DHI、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2个疗程后较治疗1个疗程后降低(P <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DH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C-BPPV患者复位后伴随残余症状者,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可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改善残余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率,且“动静结合”针刺法为辅助治疗的方法起效更快。

关键词(KeyWords):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残余症状;动静结合针刺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20XJJJ061);; 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21SK51307)

作者(Author): 李恋秋,叶海敏,陈壮志,石学慧,张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