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佑邦;
<正> 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建国以来,中医急症工作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关怀。广大中医急症工作者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中医治疗急症有着潜在的优势。
1992年00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本刊评论员;
<正> 近年以来,随着中医药工作的深化改革,由于加强了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建设和技术队伍培训的力度,开展了常见急重症示范性研究的协作攻关,促进了中医急救手段更新和剂型改进的优化技术组合,致使中医药参与急重型的有
1992年00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本刊编辑部;
<正> 中医诊治急症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救死扶伤的医疗保健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
1992年00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黄星垣;冯涤尘;
<正>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中医急症的临床研究过程中,由于把改进中药急救的剂型和改进投药途径的“双改”,与研制和开发中药注射剂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医急救疗效的提高,初步展示出中药注射剂在急症治疗上的潜在优势。 1 中医急症的临床研究,离不开中药注射剂的研制
1992年00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孟庆云;
<正> 振兴中医,光扬长避短还不行。要化短为长,通过挖掘、借鉴和吸收,把短处发展为特色。按照“板桶理论”,几块长短不同的木板所作成的水桶,其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决定的。这提示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劣势和制约因素。突出中医特色
1992年00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赵荣莱;
本文提出为了进一步作好科研设计,建议:①临床研究应有病例的选入标准和排除标准;②用中药在胃镜直视下作喷洒治疗宜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孟氏液作对照;③疗效判定应以胃镜评估作标准。
1992年00期 1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沈绍功;刘小康;
本文报道了以补心气和滋心阴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37例,其心绞痛缓解率为84.87%,症状缓解率为86.60%,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2.95%,心电图缺血改善率为44.92%。本文并作相应实验研究,临床疗效获得药效学证实。
1992年00期 17-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7 ] - 李乾构;
本文对15家医院的4259例急症胃痛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中医诊治分为6个证型,采用6种中药止痛口服液治疗,与654-2作对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85%,p<0.001。其止痛起效时间以理气止痛口服液、温中止痛口服液最快,分别为2、3分钟;654-2片剂则为8分钟。
1992年00期 2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贾太谊;
<正> 例1:某女,57岁。1990年10月23日初诊。有呃逆病史6年,每年不定时发作3~5次,每服丁香柿蒂汤1剂即可痊愈。半月前因感冒、泄泻、周身无力、眩晕而自认为身体虚赢,误将红参1枝一次煮服。服后即觉腹部胀满,不思饮食,体表有烘热感。服消导剂2帖,证情稍减。延及10月15日晚9时许,突然呃逆又作,再服丁
1992年00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杜树明;邓宇航;
本文报告了“温热病专家系统——呼吸系统外感高热急症部分”的临床应用情况。共治疗357例,并由专家按同一诊疗标准辨证施治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微机与专家辨证施治的符合率为90.56%,临床治疗有效率达89.92%。
1992年00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汤小虎;
<正> 患者,男,39岁,干部。1989年9月8日上午急诊。患者诉右侧头部持续性刺痛半月余,短暂加剧、拒触摸,多寐,不思食,曾用西药不效,半月前曾患感冒,无
1992年00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7 ] - 符为民;杨廷光;时永华;孙益平;吴明华;
本文报道以自制“通脑灵合剂”治疗出血性脑中风30例,取得治愈23例,显效3例,有效2例的良好效果。并设西药对照组,结果显示“通脑灵合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
1992年00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尚利民;阚玉峰;
<正> 乌头类中药中毒屡有报告,但仍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笔者遇一因用川乌、草乌酒煎治疗“腿疼”致病人中毒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9岁,因左腿疼痛3天,夜间重,腿不能伸直,活动受限,求治。查血压16/10。
1992年00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王成祥;杜怀棠;
本文报道了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55例。辨证分为邪在半表半里、痰热壅肺、热闭心营、气阴两虚四型,分别选用小柴胡汤合清肺饮、清肺饮、清营汤和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并与辨证施治加西药抗生素治疗进行对照,发现辨证施治组与加用抗生素组之间在改善症状、消除体征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1992年00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25 ] - 马超英;万兰清;耿耘;兰青山;
本文报道采用中医宣畅三焦和开闭固脱法为主,配合西医综合疗法,随机对照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系统脏器衰竭(MSOF)120例。结果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P<0.001),且有病情越重,优势越显著的趋势。作者并对出血热MSOF的病机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了深入探讨。
1992年00期 37-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0 ] - 刘淑珍;张玉珍;邢淑丽;
本文通过对104例慢阻肺感染期患者采用耳穴敷压法进行治疗,并分别对治疗前后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耳穴敷压法确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慢阻肺的感染期有较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达83.56%。本文还从穴位全息律,经络理论和经络学的角度讨论了耳穴敷压法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耳穴敷压法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脏腑机能,抗感染,止咳化痰,降逆平喘的目的。
1992年00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傅文录;
本文报道了清开灵注射液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胆系感染、剧烈头痛、精神分裂症、庆大霉素所致肾损害等急症获较好疗效,认为清开灵的临床治疗范围正不断扩大。
1992年00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1 ] - 夏炎兴;杨斐;徐雯燕;杨秋美;
本文报道炙甘草注射液对培养心肌细胞cAMP、糖原和酶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炙甘草注射液能降低心肌组织cAMP含量,对模拟缺血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1992年00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张浩良;
季德胜蛇药片,近年来试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散发性脑炎、毒虫叮咬、隐翅虫性皮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结节性红斑、疖肿、过敏性阴茎包皮水肿等,均取得明显疗效。
1992年00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正>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主办,委托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承办的中医急症专业杂志,为中央级的中医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中医急症》的办刊宗旨是振兴中医急症事业,促进中医急症工作的发展和繁荣。
1992年00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