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 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目录

    <正> 为完善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建设,促进中医急症工作的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于1992年12月11~1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目录论证会。经来自全国的专家论证,将脉络宁等15种中成药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以缓解当前中医医院急诊科(室)用药短缺状况。本刊简要地介绍下列15种中成药以供广大读者在临床工作中选用。

    1993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中医急症研究领域的开拓者——记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黄星垣研究员

    陈犁;江洪;吴桂华;

    <正> 黄星垣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他学验俱丰,40多年来,他在中医急症研究领域内辛勤耕耘,卓有成效。他为振兴中医事业,弘扬民族文化所作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深研岐黄之术勤于临床实践黄星垣研究员出生于四川省峨嵋县。1943年考入国防医学院,就读于大学部医科,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在医学基础方面扎下了坚实的根底。特别是在沈克非、李振翩教授的执教下,黄星垣更是获益匪浅。1949年5

    1993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

    张学文;陶根鱼;李军;况时祥;

    本文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命名及证候特点,在病因病机上分析认为“血瘀”是病机的关键,并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情志、饮食、劳逸、肥胖、遗传、便秘等因素与中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1993年01期 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669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82 ]
  • 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

    杨鑫炎;

    <正> “中风”现代医学又称“脑血管意外”,笔者近几年来以推拿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方法是:患者自然平卧,手法由轻而重,上肢穴位常选取缺盆、肩贞,肩髎、曲池、少海、手三里、合谷等穴、下肢取环跳、风市、居髎、足三里,血海、委中、承山等穴。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需3个疗程。如病员吴某,女,55岁,于1984年9月7

    1993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观察报告

    陈原;罗翌;李俊贤;聂平;杜树明;

    本报道采用清热解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四法联用,多途径、多剂型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0例。对照组16例,按照西医常规处理。通过上述病例观察到:起病急骤、传变迅速、诸证并见为流行性出血热传变之特点;疫毒、邪火、正虚、血瘀是其传变的关键;多法联用、早期用药能有效截断传变途径,全面改善人体机能状态。

    1993年01期 1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7 ]
  • 脉络宁在急性血栓性血管病中的应用——附328例报告

    赖尧基;

    本文报道以中药复方针刺脉络宁为主治疗急性血栓性血管疾病328例,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为82.61%,总有效率达94.51%,说明在血栓病的急症临床中,本药具有肯定的价值。

    1993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0 ]
  • 排石汤配合针灸对302例尿石病排石及止痛效果临床观察报告

    王宜增;李东福;高吉祥;

    本文报道采用口服中药“排化Ⅰ号”、“排化Ⅱ号”,并配合针刺治疗尿石病伴有肾绞痛302例,尿石病治愈率69%,好转率16.7%。肾绞痛经针刺后10分钟缓解率84.10%,排石止痛疗效确切。

    1993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附子汤加味治疗早产31例

    <正> 附子一味、历代本草列为妊娠忌用药。前贤又有胎前忌热,产后忌凉之说,后人多不敢轻试。作者本《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理,大胆应用。鉴于早产患者,多表现下腹坠胀,腹痛畏寒,腰腿无力等下焦虚寒、冲任不调、子脏开合失司之证,故用附子汤加味。

    1993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四逆散加减治疗急症脘腹痛

    徐振盛;段迎喜;

    <正> 急症脘腹痛,包括西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肠梗阻、肠炎、阑尾炎、痢疾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痉挛等。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原方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方组成为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具有疏肝理脾、透解郁热之效,是调理肝脾之方祖。我们常以四逆散加减治疗急症脘腹痛等疾患,均获得良好效果。兹择例介绍如下。1 急性胃炎我们在临床上多以四逆散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如属风寒之邪侵袭胃腑者,宜本方疏肝和胃,调理中焦气机,加藿香、防风、苏梗以散寒化湿,酌

    1993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胆囊炎胆石症辨证施治体会

    单兆伟;喜新;

    <正> 胆囊炎、胆石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我院1982年8月至1991年9月10年间住院收治800例,多为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760例);有胆石症者504例,大多合并胆囊炎,其中少数因胆绞痛急发而就诊;另有部分患者合并慢性胃炎、胰腺炎。均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取得较好疗效,分型和治法如下。1 分型论治1.1 气滞证:右上腹疼痛,痛时走窜,连及后背或右肩,脘胀嗳气,口干口苦,多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每因情志抑郁或恼怒而发,苔薄黄,脉弦,治当疏肝利胆,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共治277例。

    1993年01期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解毒退热膏治疗外感发热100例总结

    黄启金;邵念方;丁元庆;曹晓岚;

    本文报道用自拟方制成解毒退热膏治疗外感表热证100例,总有效率为99%,疗效优于对照用西药组50例(62%)。其药退热效果好、改善症状快、且未发现毒副作用,是治疗外感发热(表热证)的理想药物。

    1993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经验

    温扬智;张刚;张志钧;

    <正> 妊娠并发性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妊娠的存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均感掣肘,特别是妊娠中后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手术还是非手术都不同于一般的急性阑尾炎,因此越来越多的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接受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属于中医“肠痈”的范围。妊娠肠痈之所以形成,固然有饮食不洁,湿热内蕴,或饮食后急剧奔走,肠管受伤,或寒温不适,情志不畅等诸多因素,然妊娠胞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加之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

    1993年0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甘露消毒丹加减在高热急症中的运用

    陈卷富;

    <正>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本方由滑石、茵陈、黄岑、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蔻仁、藿香组成,功能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主治湿温初起,湿热交阻,留恋气分而致身热肢楚,胸闷腹胀,无汗神烦或有汗热不退,溺赤便秘或泻而不畅等证。笔者临床以本方加减治疗高热急症,疗效显著,兹举病例3则如下。1 热淋张某,女,32岁,住院号4285。因发热,腰痛,周身酸楚,尿频,尿急,尿痛1周,经门诊用抗生素、输液等治疗3天病情无缓解,于1987年6月2日入院。查体温40.5℃,白细胞20.1×10~9/L,中性0.84,淋巴0.16;尿蛋白(+),白

    1993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各级中医药人员技术职称晋升应考必备的工具书《实用医古文应考手册》即将出版

    <正> 一本较系统、全面,实用性及针对性强的适合各级各类中医药工作者技术职称晋升应考阅读的工具书《实用医古文应考手册》将于1993年7月由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由知名医古文专家罗荣汉主编,罗荣汉、安浚、张幼明编著的手册以其科学的分类、实用的编撰、内容点与面的兼顾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该书以高校五版《医古文》教材和有关考试大纲为基础,从学习和应考的实际出发,覆盖中医药人员技术职称晋升考试、中医专业自学考试、中医院校各级学生结业考试的有关内容,经反复筛选、严格审订、统一汇编而成。全书共为五编,包括

    1993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李寿山教授治疗急性胃痛315例疗效观察

    李小贤;白长川;

    本文报道李寿山教授以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胃痛240例,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效率85.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整理了李老对治疗急症胃痛的见解。

    1993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3 ]
  • 针刺治疗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张玉玲;孙路晴;陈匡;张理云;刘淑珍;

    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肺性脑病呼吸衰竭临床观察62例,发现其在血气分析指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有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的作用。

    1993年01期 3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6 ]
  • 大剂白虎汤加味治疗胃腑实热证脑出血

    刘凤树;王佩文;郭钦洲;

    <正> 脑血管意外患者常有胃腑实热证存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中所说的“邪入于腑,即不识人”,清·陈修园认为即胃腑燥热。近年来,有人报道200例脑卒中患者74.47%为腑实型。其治法:张锡纯多不用承气汤类,而先投大剂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倘经数剂治疗后仍燥粪未下,则继服大黄或芒硝少许,认为此法的功效妙于承气汤类。据此,笔者在1988年10月至1991年12月,运用大剂白虎汤加味(常加大黄等药)治疗胃腑实热型脑出血23例,获得显效18例,有效3例的疗效。昏迷时间由本院1988年前平均11天缩短为5.6天,在控制高热、降低血压、防止再次脑出血、制

    1993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益精注射液对心衰猫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伊永禄;王强;赵英强;张超;贾颜焘;张庆元;赵振海;李萌;

    益精注射液(YJ)是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的中药复方静脉制剂,具有补肾益精气之功效。本实验以静脉注射2%戊巴比妥钠造成猫心衰模型,然后分次静注益精注射液(0.5g/kg、1g/kg),观察其对心衰猫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生脉注射液(SM)作了对比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静注YJ后,可增加心衰猫的LVSP(左心室压力峰值)、±dp/dt max(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降低TPR(总外周阻力),从而明显增加心衰猫的CO(心输出量)、LVW(左室作功)、CI(心脏指数)、SV(心搏量)。在LVW明显增加同时,心肌耗氧量(MVO_2)增加甚少。对左室舒张功能亦有改善作用,对心率(HR)、血压(BP)无明显影响。其表明YJ能增强心肌的收缩性,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尤其是后负荷,提高心脏作功效率,进而明显增强心泵功能而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YJ与SM的对比观察表明:在增强心泵功能方面YJ略强于SM,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脏效率方面YJ优于SM(p<0.05)。YJ1g/kg在降低总外周阻力方面与SM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1993年01期 36-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对中风鼻饲的探讨

    盖国忠;张红;任金波;

    <正> 中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内科急症之一。中风辨治的关键在于明辨气血,而足阳明胃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十二经脉之长。因此抓紧时机予以鼻饲也是中风急救的关键环节之一。回顾我们诊治49例中风神昏急症的临床实践,对中风鼻饲的认识,简述如下。1 中风鼻饲的意义1.1 就近攻邪,发挥药效何秀山云:“胃之支脉,上贯心脑。”鼻饲可保证中、西药物的给药途径,使药物直达阳明胃腑,由其支脉而上达于脑,从而就近攻邪,发挥更大的药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如中风-中脏腑,痰热中阻、腑气不通者,可予加味三化汤研送安宫牛黄丸以通腑化痰,醒神开窍,理顺气血下

    1993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造就新一代中医急症学科带头人的几点意见

    符为民;时永华;吴明华;徐小萍;

    培养新一代中医急症学科带头人,关系到中医急症事业的发展前途。而当前中医急症学科带头人存在“二少”、“二多”的情况,即数量少、变化少,兼职多、年龄大者多。新一代中医急症学科带头人应是学验俱丰、融汇中西、求实创新的人才。为此需全面规划、重点培养,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充分发挥老专家传、帮、带的作用,选苗子应以急症实践业绩为依据,防止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和模糊学术条件与行政干部条件界限的倾向,倡导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

    1993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试论急症胃痛的中医护理

    陈冬梅;任明;

    本文阐述了急症胃痛的辨病和辨证施护规律,揭示中医对急症胃痛的护理有其独特的优势。

    1993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自拟头痛止痛方治验三则

    任少平;王宜增;

    <正> 尊师王宜增主任医师于1961年首届毕业于我省中医学院,业医30余载,精心研究中医内科,尤其对疼痛等疑难急症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其在临证中,用自拟头痛止痛方加减,统治诸经头痛,确有良效。笔者随师10年,亲聆教诲,受益匪浅,兹择3例,以飨读者。1 气滞血瘀头痛于某,女,36岁,中学教师。于1989年4月21日初诊。主诉:患头痛痼疾近10年,平素头痛绵绵,每逢月经将至,头痛发作,剧不可遏。多方治疗,皆不见效。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脉弦。血压正常,脑血流图、脑电图均正常。此乃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瘀血内停,阻塞脉络,不通则痛。治宜行气活血止痛。方用头痛止痛方加味:柴胡15g,白芍10g,川芎20g,细辛5g,薄荷5g,僵蚕

    1993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辨治举隅

    于德庭;

    <正> 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是肺癌中晚期上腔静脉受压迫阻塞而出现头、颈及胸部充血的一组症状及体征,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合并症,主要表现头面、颈部及上肢水肿。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出现头昏头痛,胸憋气急,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起窒息。用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副作用多。笔者用自拟宣肺化瘀汤辨治本病,收到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延长生存期的较好效果。1 宣肺化瘀汤组成及用法生麻黄 10~15g,葶苈子15~20g,泽兰15~30g,黄芩、泽泻、补骨脂各15g,沉香0.6g(粉

    1993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麝香外敷关元穴治疗急性尿潴留

    王守域;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麝香外敷关元穴,治疗尿潴留12例收到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将麝香6g研末,敷于关元穴,外以4×4cm大小的胶布一块粘贴皮肤上。2 典型病例刘某,男,68岁,农民。既往有前列腺肥大史。今患脑栓塞住本院治疗,由于长期卧床发生尿潴留。既往发生尿潴留时,常用导尿术留置导尿,且发生尿路感染,病

    1993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肛裂止痛外洗方

    邓泽潭;

    <正> 肛裂,是肛肠科常见、多发病,患者以肛门疼痛、便干结、便血为主要特征。笔者数年来运用自制的“肛裂止痛外洗方”治疗肛裂疼痛有显著的疗效。药物组成:川芎10g,益母草30g,忍冬藤30g,马齿苋30g,红花10g,艾叶10g,三棱12g,甘草6g,花椒3g,食盐3g。上药用布包裹置锅中煎煮,待温后取汁坐浴15分钟,每日2次。坐浴后疼痛即止。方中川芎、益母草、红花、艾叶、忍冬藤通径活络;三棱活血化瘀;甘草、马齿苋清热解毒;花

    1993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7 ]
  • 三味痛经膏穴位贴敷治疗痛经

    <正> 三味痛经膏由五灵脂250g,郁金250g,冰片1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在月经前3~5天,选关元、中髎两穴,每穴15g药末,以白酒调成糊状,摊在纱布块上,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雄黄冰片膏外敷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00例

    <正> 雄黄、冰片等份研末用凡士林调匀,均匀地涂于患侧腮腺及面颊部外敷纱布,同时口服板蓝根冲剂。发热者予对症处理。共治疗100例,并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镇冲止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

    <正> 作者以张锡钝“凡吐血之证,无论其为虚、为实、为寒、为热,均皆胃气上逆……”为据,拟定了镇冲止血汤及丸剂。并用此汤、丸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18例(所有病例均经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确诊)。取得较好疗效,在随访观察的75例中经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复查,支气管扩张情况均有好转。治疗方法为汤剂治标,以镇冲止血为法。药用代赫石60g(先煎),生地30g,太子参30g,百合15g,桑白皮(吴茱萸汁炒)12g,白芨15g,阿胶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正> 临床中单纯以西药抗感染及强心利尿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症状改善不明显,尤其对缓解浮肿及痰饮哮喘收效甚微。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金匮要略》的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结果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临床症状消除快、死亡率下降。治法用防己15g,黄芪20g,桂枝9g,茯苓15g,葶苈30g,大枣15g,党参20g,川芎9g,丹参18g,车前9g,泽泻9g,白芥子9g,莱菔子9g,苏子9g,水煎煮沸2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服用,30~40天为1个疗程,服1~2个疗程。随机双盲比较西药组和西药加防己茯苓汤组,经差异显著性测定,两者总有效率及死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按压身柱穴治疗急性腹痛

    <正> 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双手抱胸,定出3~4胸椎间隙,医者拇指指尖与病者脊柱呈直角,甲面面向头缓缓加压,待感到椎体松动,椎间隙增大时持续按压2~5分钟,而后用拇指指腹轻揉所压之处1分钟。注意按压时用力不可太大以防损伤皮肤。小孩按压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