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元生;王行宽;席树标;
运用具有补气化瘀、豁痰通络功用的中药复方心痛灵与硝苯吡啶对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共53例,结果表明,心痛灵治疗总有效率为96.3%,优于硝苯吡啶(p<0.05),且发现与哨苯吡啶相比,心痛灵治疗轻、中度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治疗重度者为佳,两组治疗后对心电图改善率无显著差异。考察两组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A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血浆ANP水平明显下降(p<0.05),提示血浆ANP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有一定相关关系。
1993年05期 195-197+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0 ] - 李德益;
<正> 刘某,男,69岁。患者有秋冬季咳嗽咯痰史10余年。春节期间劳累后突然高热咳嗽,咯痰,气急,周身不适,体温39.6℃。在某医院经抗感染、止咳等治疗5天,症状未得缓解,且有加重之势,遂来我院求治。门诊以“两侧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收入院。入院后以大剂量抗生素及中药宣肺清热之剂治疗6天,症状不减,痰菌培养为克雷白杆菌。据药敏试验应用先锋霉素V、氧哌嗪青霉素、复方甘草片、痰咳净、中药千金苇茎汤合桔梗汤加石膏、鱼腥草等治疗8天,仍高热不退,咳吐大量脓痰,有时为酱色痰,不易咯出,呼吸困难,面色紫绀,频发早博,多个导联S-T段低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罗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重度低氧血症”。胸片见两肺满布点
1993年05期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方显明;谢金鲜;林启云;兰树彬;王荣球;
采用复方白背叶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136例,止血有效率为94.12%,大便隐血平均转阴时间为3.35天,疗效优于甲氰咪胍组(P<0.01)。对本品有效成分初步提取物醇提水溶液和药渣水提液进行动物药理实验,表明其具有止血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中醇提水溶液作用较强。
1993年05期 198-20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3 ] - 牛治君;牛明星;
本文报道将肛管直肠内出血患者131例分两组治疗,治疗组服用中药泻心汤加味,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61例,显效58例,占95.1%;有效3例,占4.9%;平均治愈天数为3.3天。对照组70例,显效20例,占28.6%;有效44例,占62.9%;无效6例,占8.6%;平均治愈天数为4.4天。两组有显著差异,证明泻心汤加味是治疗便血较理想的方药。
1993年05期 201-20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伯运宽;
本文报道将2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为主,对照组以甲氰咪胍治疗为主,两组病情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80%;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治疗组平均4天,对照组为6.2天,上述结果均为p<0.05,说明龙胆泻肝汤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药,且对胃热、肝火、气虚不摄三型疗效无显著差异,证明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唯火唯气”理论的正确。
1993年05期 203-204+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3 ] - 谢勇;
<正> 王某,男,34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因牙痛自服复方新诺明、去痛片12小时后,阴囊出现红斑丘疱疹,瘙痒。1天后出现水泡渗出,痒痛交加,伴轻度恶寒发热、刻诊:阴囊大片红斑疹、丘疱疹,大部分糜烂渗出。舌质红,苔薄黄腻。查:体温38.6℃,白细胞12.4×10~9/L,E0.07,N 0.73。证属药毒与湿热相结,下注阴器。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利湿热。处方:龙胆草6g,银花15g,生山栀、
1993年05期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蒋耀曦;
<正> 近年来,老年性急性农民肺(又名霉尘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在临床中以中药“三粉九参汤”(经验方)治疗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1 一般资料 31例中,男23例,女8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68岁,平均61.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天,平均14天。2 症状及证型2.1 主要症状咳喘,胸闷气短,头痛肢酸,肌肤干燥灼热,或痒或痛,胸痛腹胀,畏寒高热或壮热,便结溲黄,或口干咽痛,或双眼充血,或鼻孔干涩,或耳鸣烦燥,或唇紫甲青,或恶心呕吐,甚则冷汗身凉,神昏谵语,出现心衰。根据证型
1993年05期 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李津峰;杨凤霞;
<正> 笔者多年运用宣肺通降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是笔者自1986年以来经治资料较完整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皆为住院患者。年龄最小者56岁,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63.7岁;男性24例,女性7例;均有15年以上吸烟史。全部病人皆系用中、西医双重诊断和分型,均系经7~10天以上西医正规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而使用本方。1.2 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型本组病人主症为咳嗽,咯痰,喘促,胸腹胀满,发热,便秘,口干,纳差,舌红、红绛或绛紫,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洪大;其次为烦燥,少尿,浮肿,紫绀,头痛,眩晕,部分患者有咯血。本组5例并发肺性脑病者伴神志改变、恍惚或轻度谵妄。31例患
1993年05期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李智;
<正> 神效止血汤是笔者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习时,在路志正教授指导下,结合本人多年临床经验拟成,该方长于治疗妇科崩漏。现就其对105例崩漏大出血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05例患者中,年龄20~30岁27例,30~40岁30例,40~50岁23例,50岁以上25例。西医病种分类为胎盘前置3例,输卵管妊娠1例,妊娠小产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子宫颈癌5例,子宫肌瘤15例,子宫内膜癌5例,葡萄胎10例,老年性炎症出血5例,外伤出血5例。2 治疗方法以口服神效止血汤为主。药用:潞党参30g,生山药30g,炒白术12g,广阿胶18g(烊化),血余炭6g,酸枣仁15g,荆芥炭18g,陈棕炭18g,地榆炭18g,海螵蛸18g,旱莲草15g,仙鹤草18g,茜草根12g,三七粉1g(冲服),大枣10枚,水煎取汁500ml,每日2次,同时服止血粉2
1993年05期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李军;
<正> 笔者随张学文教授侍诊多年,对张师提出的颅脑水瘀证病机理论及在理论指导下的用药经验颇有体会。现归纳整理如下。1 颅脑水瘀证的概念颅脑水瘀证,是指以颅脑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脑窍为主要病机,以神明失主、肢体失用、七窍失司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脑病。多具有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症状表现多端且一般疗法难于奏效之特点。可见于中风、解颅(脑积水)、老年性痴呆、脑瘤、脑外伤综合征等多种病变过程之中。2 病因病机颅脑水瘀证成因颇为复杂,常见者有肾精
1993年05期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141 ] - 韦能定;
<正> 梅某,男,60岁。1990年2月27日诊。患“冠心病”20年,1天前突发左上腹部掣痛,继转胸骨后持续性闷痛,向肩背部放射。经用西药治疗24小时无显效,邀我会诊。诊见:口唇青紫,额汗出,手足青冷,形寒恶风,肢体肌肉抽动伴紧缩感,胸痛阵发性加剧,舌淡胖紫,苔薄白滑,脉微若丝、散乱不齐。查T 37℃,P92次/分(律不齐),R 28次/分,BP 12.6/10.8kPa;心电图示:S-T段抬高,Q波异常,频发室早;血检:白细胞9.8×10~9/L,中性0.75,淋巴0.24,血红蛋白110g/L,血沉24mm/小时,血清转氨酶84~u。诊为真心痛。证属阳气虚弱,心络瘀阻,风邪入侵,瘀风搏结,有阴阳
1993年05期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张家骏;
<正> 董漱六老师193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又师从秦伯未先生,上师仲景,下宗叶薛,善治外感热病,经验丰富。兹介绍治愈重危昏迷病人3例如下。1 肝昏迷案曹某,男,48岁。患者有肝炎史16年,1977年11月24日因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入院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术,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血氨升高而昏迷,并逐渐加深而于12月7日邀董老会诊。初诊:患者神志昏迷,牙关紧闭,身热躁扰,手足颤动,口唇干燥,腹胀便结,舌质深绛,苔薄黄干,脉弦数鼓指。证属瘀热内蕴,热入营血,热
1993年05期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胡国俊;
<正> 胡翘武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六十载,精于辨证,谙熟经方。对急危重笃之症,常予仲景之方而化险为夷。兹摘其数则以飨读者。1 小儿高热痉厥案陈某,男,4岁。1972年7月10日诊。患儿因高热神昏抽搐而急诊入某医院就诊,诊为“乙型脑炎”,经急救5日未效,且诸症有加,特邀胡老会诊。至时见患儿昏睡,坦胸露腹,头置冰块,呼吸急促,时而呓语,通身肌肤燥灼无汗,面色晦滞,神志时清时昧,颈项微强,手足不温,肛温40.2℃,唇红无津,喂水而不欲饮,撬齿见舌质淡润,苔薄白,两脉浮数略紧。此标寒外客太阳,玄府郁闭,邪热不得发越而上扰神明,横窜经络,非辛温发散不足以外撤
1993年05期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景洪贵;张耀;
<正> 李孔定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在治疗急症用药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现例举一二,以飨同道。1 青蒿配石膏屡愈小儿高热小儿高热临床常见,以邪在气分,持续高热者居多。对于此证,业师常用青蒿配石膏加味治之,屡获良效。业师认为,青蒿苦辛而寒,解热而不发汗,是解热之佳品;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是治气分高热之良药。二药相须为用,使毒解热清,其证乃愈。在临床中,常加入健胃之品,业师云:“小儿高热,来势迅急,若不及时顿挫其势,易致动风惊厥,变生他症。故二药相伍,法当重用其量,青蒿非用15~30g不能获奇效,石膏非用50~150g无力制高热。然二
1993年05期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时永华;符为民;
呃逆在急性中风过程中作为一种兼症出现,其病因病机与内风、实火、痰热、瘀血、腑结等密切相关,有异于内科之呃逆病。本文对其辨治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从火热腑结、胃热气逆、痰阻气逆、瘀血闭结等证采取相应的治疗。
1993年05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曾章超;郑健;
<正> 通腑法是指通过通下大便而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中长期应用本法治疗小儿急症,体会到本法用治一些急危重症,多可获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中毒性肠麻痹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急危重症中,晚期常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例如中毒型菌痢、出血性肠炎、肠伤寒、败血症、乙脑、流脑等引起感染性休克至晚期,临床多出现腹胀如鼓,青筋暴露,肠鸣音消失,呼吸困难等,临床以常规的西医综合疗法抢救,疗效欠佳,死亡率较高。我们借鉴《串雅外编》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拟方:麝香0.5g,冰片1g,大黄6g,芒硝15g,五灵脂9g,田螺7枚,共捣烂如泥,敷于脐部,3~4小时后常
1993年05期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谭峰;贺石林;虞佩兰;欧正武;李安国;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百日咳菌液致大白鼠急性脑水肿时血脑屏障(BBB)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明显地减少脑水肿时鼠脑组织蛋白、Evan′s Blue含量,显著减轻脑组织的蓝染范围与程度,轻度减轻左侧大脑皮质脑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突与神经元内线粒体水肿,显著减少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EC)内吞饮小泡的转运,右侧脑组织含水量亦较对照组显著地减少(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有保护VEC与BBB的功能。
1993年05期 223-225+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01 ] - 廖帮忠;
本文将古典医学著作中的古代急救方法筛选常用的六种加以叙述。此六法不仅具有独特的手段和科学原理,而且对发掘研究古代急救方法,开展中医治疗急症都有一定价值。
1993年05期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王心东;张凤梅;
<正> 麻黄一味,是历代医家常用之品。临床中对其中、小量的应用十分常见,而重量应用则比较少见。但从各地临床报道来看,重量使用仍有一定范围,主要表现在对急重症的治疗中。现将近年来临床中施治组方重用麻黄为君或为臣的实践报道述评如下。1 急发哮喘证赵氏报道,诊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病人500余例,其中多数长期服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使用舒喘灵喷雾剂,但疗效均不理想而来诊。经用“咳喘合剂3号”治疗(宗小青龙汤方为基础,重用麻黄12g为君),结
1993年05期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4 ] - 刘昭坤;刘传太;
<正> 笔者近10年来使用大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多种癌症晚期疼痛,取得满意疗效,现告诸同道,共同探讨。1 肝癌胁痛赵某,男,60岁。1979年4月30日诊。患肝癌由某医院确诊3个月,现右胁疼痛8天,痛无休止,彻夜难眠,伴有形赢色青,右胁隆起,触之坚硬而痛,纳呆腹胀,乏力,鼻衄,舌赤少苔,脉细弦。辨证为肝阴不足,阴亏火旺,血燥而瘀。治宜养阴柔肝,缓急化瘀,凉血止痛。方以芍药甘草汤加味:生白芍125g,炙甘草30g,生地30g,玄胡15g,三七粉3g(冲服)。水煎,分4次服,日1剂。服药2剂后痛缓;3剂后夜能入寐
1993年05期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9 ] - 芦绍强;仝桂兰;杨笑文;杨连德;石学敏;
<正> 脑卒中垂危患者多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故抢救中枢性呼吸衰竭是挽救此种患者生命的关键之一。目前,内科手段(降颅压及兴奋呼吸),尚不能完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成活率。最近,我院急诊部对26例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衰的患者,在使用常规抢救手段无效后,采用针刺气舍(双)、人中、内关(双)及三阴交(双)等穴抢救成活7例,另有6例患者呼吸维持4小时以上,总有效率为42.3%。典型病例病员,男,67岁。1986年12月30日因右侧半身不遂伴言语蹇涩24小时来诊。查体:BP 19.90/13.3kPa,神清,颈软,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应敏感。右侧上、下肢驰缓性瘫,肌力均为“0”级,右霍夫曼征及巴彬斯基征阳性。初步诊断:脑梗塞。
1993年05期 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沈景允;李杭;蔡永年;
<正>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7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25岁,平均20.5岁;发病时间,3~7天4例,7~14天8例,15~21天13例,22~30天32例;究其病因,扭伤40例,跌挫伤5例,劳损7例,原因不明5例;发病部位,左侧30例,右侧22例,双侧5例。1.2 病史、症状和体征要点有外伤史者45例;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痛点在L3、4椎者2例,在L4、5椎者30例,在L5、S1椎者13例;脊柱呈S形畸形者5例;腰生理弧度变直者36例;腰脊柱呈后凸状者6例;脊柱向右侧弯曲者10例;脊柱向左侧弯曲者19例;直腿抬举试验阳性者48例;拉西克征阳性者46例;屈颈试验
1993年05期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周鸿生;
<正> 剧烈头痛案李某,男,43岁,1987年9月8日初诊。因过度疲劳,夜半遭受暴风雨侵袭而发头痛已45天。病情日渐加重至卧床不起。刻诊:头痛剧烈,卧呈头顶床头、下颏朝天位,头部不能转动,动则掣痛不可忍,面赤,目见红缕,食入即吐,不能自立,行走需人扶持,且行则眩晕欲仆,天气虽热,仍需覆被,下肢冰凉过膝近胯,舌红,苔黄腻略糙,脉细数略浮。辨证:过劳体虚,感受湿邪,久郁化热,虚阳上应,终成刚痉。治宜祛湿解表,运阳和阴,佐以益气生津。药用:麻黄6g,生地30g,杏仁10g,党参15g,葛根20g,赤芍10g,威灵仙12g,羌活10g,白芷12g,干姜6g,肉桂6g,藁本10g,苦桔梗10g,枳壳12g,太子参20g,大枣8枚,知母10g,麦门冬12g。2剂,每日1剂,水煎,日3服。忌食生、冷物。药后头痛项强减轻,汗出,下肢转暖,自立行走,能进食,唯体力不支。此系
1993年05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刘兴武;
<正> 朱某,女,28岁。1980年3月15日初诊。诉恶寒发热,烦躁不安半月,口渴引饮,腹胀拒按,尿少色黄如茶,嗜睡,大便1周未解,至诊前才排少量水样便,恶臭异常,且腹胀加重,肛门坠胀,面赤气粗,口中秽臭,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弦数有力。T 40℃,P 98次/分,R 22次/分。证属热入阳明,肠中糟粕与热毒搏结不解,热结旁流。治宜通腑泻热,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主之:大黄(后下)20g,芒硝(冲服)15g,枳实、厚朴各12g,水煎顿服。药后矢气频转,排燥屎10余枚,继解黄褐便1次。遂热退神清,余症随之而减。体会:阳明燥结、秽浊积滞内停形成的腑实不通,可以导致神昏窍闭、化火生风、抽搐痉挛、痛胀喘逆及出血等多种急症。因此,掌握好腑实
1993年05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赵连臻;段连友;
<正>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呼吸道常见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自拟清咽汤治疗9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0例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3~7岁56例,7~13岁34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5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化脓为主。其中体温38℃~39℃36例,39℃以上54例;扁桃体单侧化脓56列,双侧化脓34例;辨证分为热毒型42例,热毒挟风型36例,热毒挟湿型12例。周围血象均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2 治疗方法口服清咽汤:银花、板蓝根各30g,牛蒡子、黄芩、生甘草各9g,生石膏30~60g,马勃、熟大黄各
1993年05期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杨水生;
<正> 李某,男,36岁。以“急性黄疸肝炎”收在传染病房,经中西医治疗22天,其中服茵陈蒿汤加味共17剂,收效不佳,乃邀余会诊。诊见面目黄、身黄、小便黄,身困重,乏力,脘腹胀满,泛恶欲呕,肝区隐痛,苔黄腻,舌紫暗,脉沉弦。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20~u,麝浊10~u,锌浊14~u,黄疸指数25~u。证系湿热中阻、脾为湿困,治宜清热利湿、健脾温中,佐以活血化瘀,药用:茵陈蒿60g,生麦芽30g,茯苓
1993年05期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陆德海;
<正> 安定类药物中毒均出现中枢抑制症状。中、重度中毒患者昏迷时间长,易产生各脏器功能损害,尤以肝功能损害为常见。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以人参注射液大剂量静推为主予以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0例病例均来自1991~1992年我院急诊观察室留观病例,其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42岁;男性1例,女性9例;6例服用氯丙嗪50~200片(50mg/片),4例服用安定40~80片(2.5mg/片);服药时间20分钟~8小时;均为中、重度中毒。除1例因呼吸浅慢、暂停而使用可拉明0.375mg外,均未用中枢兴奋剂及血管活性药物。
1993年05期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 ] - 刘振义;刘勇;
<正> 姚某,男,59岁。患进行性神经障碍3月余,加重10天。患者素公务繁忙,性情急躁,又沉默少言,发病前因事劳累,经常头昏,胸胁不舒,常有失眠,时精神反常。1982年7月13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饮食难入,到某医院就诊,情况不详,10余日后回本县治疗,其病情较以前加重,情况危急,曾在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肝癌脑部转移、老年痴呆症”。于1982年8月11日急诊入我院。刻诊:昏迷不醒,呼吸微弱,右侧瘫痪,已28天不进饮食,时有低微呻吟,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滑。查:急性病容,神志不清,全身消瘦,皮肤干燥、无弹性,锁骨下淋巴结不肿大,呼吸音低弱,心音遥远,肝在右肋缘下2cm、剑下3cm可扪及,质中,有触压痛,脾未扪
1993年05期 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正> 魏氏验方治疗内伤拼气胸痛内伤拼气胸痛是因努力负重,用力过度后胸部气滞血瘀,络脉不通而出现胸痛憋气,闷胀掣痛,或见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笔者应用魏氏验方治疗,获得良效。方药:柴胡、桔络、枳壳各6g,郁金、旋复花(包)、炒白芍各10g,豆蔻粉(冲)、参三七粉(分吞)各3g,降香5g。治疗150例,痊愈132例,好转15例,治愈率88%。[《四川中医》1993;(7):28] 枸杞子外敷治疗脑疽有奇效将适量枸杞子放瓦片上焙焦研细,临用时视脑疽红肿大小,取10~20g药粉,用菜油调糊状敷于患处,约2毫米厚,范围比红肿面略大。敷后1小时许患者即有针刺样感觉,此乃药力所
1993年05期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