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 继承内难伤寒,发扬古今优势,积极开展中医急症研究——记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

    王中男,许丰

    <正>“出血性中风发病7天以内入院”;“CT等检查内囊、底节区、脑叶出血”;“治疗法则:破瘀化痰,醒神通络”;“总目标: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率,提高临床疗效.病死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在其基础上下降20~30%”.这是一组平凡的语句,但却是一组令医学界嘱目的数据.

    1994年02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风寒犯肺、痰热壅肺型肺胀患者右心时相的研究

    刘青,刘升明,洪亨惠,周文忠,王鹏

    本文报道应用心电、心音同步的三尖瓣超声心动图对68例健康成人(简称GA)、49例风寒犯肺型肺胀(简称GB)和20例痰热壅肺型肺胀(简称GC)患者的右心时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GA、GB和GC组间REML、RI RT和心音图三尖瓣曲线C-D段呈递增性延长,RDTI呈递减性缩短,RSTI/RDTI和RIRT/RDTI-IRT比值呈递增性增长.提示风寒犯肺型和痰热壅肺型肺胀患者的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损,且后者较前者受损更重.

    1994年02期 53-54+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消化性溃疡出血瘀血病理的临床分析与实验研究

    时永华,符为民,汪君梅,王旭

    本文调查了17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例.分析瘀血病理与火热、脾虚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因素的关系,提出瘀血既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病理结果,又是加重出血的诱发因素.文章提出瘀血与血液流变学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活血化瘀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时能显著提高血液粘度.提高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细胞沉降率及血沉K值.从而显示出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双相调节作用.胃血宁合剂可通过改善瘀血病理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作用.

    1994年02期 5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青白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研究

    陈克进,刘耀先,洪亨惠

    本文报道了以青白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60例为治疗组,并辨证分为3个证型,与西药止血剂加抗生素治疗本病86例作对照组.其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12天,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5.73天,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1994年02期 5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0 ]
  • 胆道蛔虫症治验1例

    彭高农

    <正>胆道蛔虫症临床上多以乌梅丸方加味治之,笔者在学习本地名中医经验基础上,采用乌海丸方合四逆散加味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于下.

    1994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60例老年中风急性期辨证治疗体会

    孙利军,曹晓岚,骆丰

    本文总结分析了60例老年中风急性期的病机及辨治方法,发现其病机以风、痰、瘀、火为主,治则以化痰利水、通腑、清热、开窍为先,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但在祛邪时应不忘固本,即因肝肾之阴及心气.对60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为缺血型与出血型中风急性期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为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1994年02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3 ]
  • 针刺治疗胆结石胆汁潴留案

    陈长江

    <正>宋某,女,58 岁.任院号81743.因右上腹胀痛伴呕吐6天于1987年8月1日下午3时收入我院外科.入院时上腹部胀痛较甚,右上腹有明显压痛,腹肌略紧,右侧腹部可触及如500ml输液瓶大小之胆囊包块,伴见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巩膜明显黄染.查体温38.g℃,血白细胞18.6×10~(9)/L.中性0.82,淋巴0.18,胸

    1994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排石冲剂配耳压疗法治疗胆系结石1182例

    张瑞祥,江素萍

    <正>我科1985年12月以来用自制排石冲剂配合耳压疗法治疗胆系结石1182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在1周内经B超检查或CT摄片,证实有胆系结石存在.1182例中,年龄最小11岁,最大91岁;女性926例,男性256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2天;胆囊结石1098例,胆总管结石51例,肝总管结石2例,肝内胆管结石19例,多发部位结石12例;急性发作者

    1994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1 ]
  • 活血化瘀结合抗炎治疗宫外孕体会

    毛云

    <正>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往手术率较高,近年来我院以活血化瘀结合抗炎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以活血化瘀结合抗炎治疗7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活血化瘀中药治疗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例均为我院1989~1992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停经、腹痛、阴道出血、盆腔包块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按照临床分型标准,治疗组中不稳定型64例(91%),包块型6例(9%);对照组中,不稳定型43例(89%),包块型5例

    1994年0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孙玉芝,孙玉琦,陈秀兰

    将42例病毒性心肌炎分随机平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一组子黄芪饮片.另一组予复方丹参片口服,同时治疗30天.出院后继续口服2个月.并进行随访5个月,从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使用黄芪者疗效好于使用复方丹参片者.尤以远期疗效为佳.

    1994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参麦针治疗厥脱急症20例

    李俐

    <正>厥脱是中医急症之一.发病急.变化快.预后差.1992年12月~1993年9月间,我院住院病人中发生厥脱者有20例.均首选参麦针抢救,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3岁.多数患者年龄在52岁以上:休克类型.低血容量性休克10例.心源性休克9例.过敏性休克1例;中医分型.阳气暴脱型9例.气阴两伤型6例.真阴衰竭型5例.全部均为好度厥脱.

    1994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8 ]
  • 盆腔炎口服液治疗输卵管梗阻不孕症49例临床观察

    刘长荣

    <正>不孕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世界各国报道发病率在0.7~24%之间.因盆腔的炎症累及输卵管使管腔闭锁导致的不孕,占女性不孕原因中的1/3.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消炎、理疗、宫腔输卵管内注入抗生素、手术等,均收效不够理想.我院1992年3月~1993年9月作为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省级重点课题“盆腔炎口服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临床验证单位,服盆腔炎口服液治疗组,有49例输卵管梗阻致不孕,治疗后1年内共妊娠12例,妊娠率24.5%.现总结如下.

    1994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强元肃肺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596例疗效观察

    张正华

    <正>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笔者自拟强元肃肺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满意,现就近几年来所治596例观察报道于下.1 临床资料本组596例.男345例.女251例.年龄6个月以下者126人.7~12月者161人.1~2岁150人,2岁以上123人.伴腹胀腹泻者126人.合并心衰者8人.伴先心病者1人.伴肺门结核7人,并发于麻疹11人,伴惊厥者1人.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2个月.2 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史;②咳嗽、咯

    1994年02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川楝子治疗淋证36例临床疗效观察

    吴树忠

    <正>1989至1992年期间,我科应用川楝子治疗淋证36例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性9例,女性27例;年龄20~39岁者21例,40~50岁者5例,20岁以下者2例,50岁以上者8例;病程2~7天者14例,8~14天者13例,两周以上者9例;36例中,门诊病人30例,住院病人6例.

    1994年02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4 ]
  • 白虎汤治疗高热举隅

    田维勤

    <正>1 卫气同病李某,男,38岁,恶寒发热5天,在某院诊为“病毒性感冒”服西药未解,现恶寒发热,头昏头痛,倦怠纳少,肢体酸楚,口干溲黄,查体温39℃,白细胞5.5×10~9/L,胸透心肺正常,

    1994年02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探瘀热水结证

    周珉

    本文根据临床实际提出了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危重而常见的临床证型——瘀热水结证,认为本证是该病的病理重点所在.全文对瘀热水结证的立论依据、形成过程作了系统的阐述,着重指出本证的形成是以热毒为始动因素,以腑实为重要的病理环节,以蓄血为首要的病理基础,以水毒为关键的病理因素,以阴伤为主要的病理转归,而热毒、腑实、蓄血、蓄水、阴伤五者之间又往往互为因果、交错出现,形成病变机理上的复杂性.

    1994年02期 69-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7 ]
  • 中风三期治疗要诀

    曹晓岚,陆维娜

    <正>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陆永昌教授,耕耘杏林60余载,医理娴熟,学验俱丰,擅长于中医内科.近10余年来他致力于中风病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笔者随师学习,耳濡目染,今将粗浅体会,介绍如下.1 先兆期,重预防,防治四法中风病发病急骤,变化多端,证候纷繁,病势凶险,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素为中医风、痨、膨、膈四大难症之首,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陆老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先兆为中风之渐始,

    1994年02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 普济消毒饮在某些急性传染病中的应用

    张福荣

    <正>普济消毒饮主治“疫疠”、“大头天行”,历代医家颇为推崇,如明·陈实功以治时毒、大头瘟;清·吴鞠通以治温毒.现代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笔者试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猩红热,疗效如意,特介绍如下.1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兰某,男,16岁.骤起畏冷发热,头痛,乏力,腹胀不适,恶心,食欲不振3天,继而巩膜黄染,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鼻衄不止,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一),肝右肋下3cm可扪及,质地光滑、有触痛,脾未触及,

    1994年02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中风的外治方法

    柴中元,李森荣

    <正>中风证急,重者不能服药,应重外治.前人在此方面的经验,值得发掘.现整理药法,印证例案,加按发微,以资临床之借鉴.1 鼻疗取嚏是鼻疗之要法,它在中风暴仆的急救中,具有重要价值.例方青金锭:治男女中风痰厥,牙关紧闭,不得开口,难以进药.取此药一锭,凉水磨化,用棉纸蘸药汁,

    1994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单味益母草浓煎治疗高血压

    袁华刚

    <正>笔者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来.每遇高血压急性发作患者,常予单味益母草浓煎口服.其效良好.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现介绍于下.例1 某女.70岁,患原

    1994年02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生化汤在产后急症中的应用

    程月仙

    <正>1 产后血崩叶某,女,26岁.已婚.农民.1990年9月7日入院.9月8日足月产下一男婴.患者身体虚弱.腹肌收缩力差,又因产时子宫收缩乏力.以致胎盘残留.产后7天阴道反复出血.证见小腹疼痛拒按,阴道流血量多.血色黯红而有大血块,面色(白光)白.自汗出.舌紫黯.脉弦涩.此系瘀血内阻胞脉,致血暴崩而下兼见气虚.治宜化瘀止血.益气固脱.处方;别直参10g(先煎兑服).生黄芪15g,当归20g,川芎9g,桃仁6g.炮姜6g.炙甘草3g.日服2剂.9月14日复诊.服上药后.大血块阵下.下腹痛缓解.宗前法上方别直参改为太子参15g,加炒白术10g及白药10g.3剂后,血块已净.血量减少.血脉得充,精神好转.面色显红润.上方减桃仁,加仙鹤草10g,续服6剂,巩固疗效.

    1994年02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急症中大陷胸汤证的认证

    俞关全

    <正>大结胸证是中医急重症之一,首载于《伤寒论》.对其病机的认识有“水热互结”和“上湿下燥”之说,发病原因“不尽误下”.临床上存在本证的病症甚多,诸如水肿痢疾之初起、大腹水肿、身发黄疸、剧烈胸痛、留饮而肩背凝滞、小儿龟背等,患者多体质壮实.1“心下”为辨证重点《伤寒论》提出本证临床表现有:“按之痛”、“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

    1994年02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卵圆孔未闭—缺血性中风的新病因

    宋晓霞

    <正>临床证据表明.很多不明原因的中风,显然与栓塞机制有关,但栓子的来源不清楚.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卵圆孔未闭是一个潜在的中风危险因素.源于NINDS中风数据库的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或大动脉血栓形成不是中风的常见原因.对临床症状、CT检测和脑血管造形的结果分析提示,有66%的不明原因中风可以归为某种形式的栓塞,不过没有确定栓子的来源.就现有的有关卵圆孔未闭与中风关系的资料回顾发现.人们早已认识到因卵圆孔未闭形成栓塞是一种潜

    1994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顽痹活动期的辨证用药

    蒋熙,朱婉华,吴坚,指导,朱良春

    <正>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持续,局部灼热肿胀,活动受限,血沉增快.此期发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病情缠绵,在疾病过程中尤为突出.我科在朱良春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对受累关节分型辨治的方法,颇为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进展.1 辨证用药以活动期顽痹受累关节的表现为主结合全身情况,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

    1994年02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中药治愈急性肾衰1例

    刘霞,马丙祥

    <正>患儿,男,13岁,既往无肾脏病史.2周前因患“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在当地医院予庆大霉素静脉滴注12天,总量168万~u,住院13天,病愈出院.住院期间曾2次查尿常规均无异常.出院第3天,出现眼睑浮肿,恶心呕吐,不能进食,遂来我院求治.查体:神清,精神差,眼睑轻度浮肿;日尿量800~1000ml,尿比重固定在1.012左右,尿蛋白(+),尿糖(++),酮体(+),白细胞3~5/Hp,红细胞1~2/Hp,颗粒

    1994年02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125例小儿外感高热治疗心得

    刘亚娴

    <正>中药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有优势,且其退热快,体质恢复快,兹以近两年来经治的125例(次)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25例中男67例,女58例.其中婴儿5例,幼儿26例,学龄前儿童59例,学龄期儿童35例.病种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95/125例),其次为腮腺炎初期、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发热在24小时内就诊者21例;24~48小时内就诊者35例;3

    1994年02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阿斯综合征临床辨证治疗初探

    霍正中

    <正>自1980年以来,我病区收治了7例重症心律失常并发阿斯综合征患者,全部获效,兹总结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共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例,冠心病4例,风心病心力衰竭1例.阿斯综合征发生前心律失常有病窦综合征3例,窦性静止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快速心房纤颤伴短阵室速

    1994年02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大黄对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德昌,景炳文,陈基岱,赵良,严鸣

    本实验旨在证明大黄是否对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具有治疗作用.以雄性ICK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0.4mg,24小时后处死;大黄每鼠每次10mg,分即刻和12小时于胃管喂入.大黄组小鼠细菌移居发生率和各内脏含菌量显著低于内毒素组和安慰剂组(P<0.01);大黄组小鼠各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内毒素组和安慰剂组(P<0.01),而LPO含量则与之相反(P<O.01);病理学显示大黄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致小肠粘膜损伤.大黄对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具有明显疗效.

    1994年02期 84-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303 ]
  • 心衰验案一则

    孙斌

    <正>刘某,男,60岁.199年12月3日初诊.咳喘不能平卧半月.患者咳喘已多年,近半月来因寒冷咳喘加重,不能平卧.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Ⅱ~Ⅲ度”.因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故要求中医治疗.现咳喘明显,心慌,气短难续,喘急不能平卧,面色黄白不泽,痰多清稀易出,呈白色泡沫状,下肢浮肿,小便少,大便调,纳差,不欲饮水,脘闷、微痛,时恶心呕逆.舌苔白而水滑,六脉皆滑数、两寸细滑带弦、右关滑,左关弦滑、两尺

    1994年02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从471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时间节律谈因时护理

    陈如芳,阚仕宇,王军,薛富忠

    本文通过对471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时间节律(月节律、时辰律、节气律3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小儿支气管肺炎在时间发病学上的规律性,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表明,月节律、时辰律发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节气日发病高于非节气日(p<0.0.1),进而指出护理工作中应将因时护理与平日护理密切结合起来,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1994年02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 虞抟辨治急症的特点

    陈琮

    <正>虞抟(1438~1517年),字天民.晚号恒德老人.明代浙江义乌县花溪人.虞氏精于医理.诊人生死无不验.故《金华县志》称:“义乌以医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后.惟抟为最.其著《医学正传》附有医案40余个,其中急、症医案占50%以上.本文试析其特点如下.1 详审脉证虞氏辨治急症,对患者脉证的辨识极为重视.故其医案之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其审脉辨证的过程.如吕某案.劳倦发热.因误治后反加痰气上壅,狂言不识人.

    1994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中医药治疗高热概况

    邓晓玲,江洪

    <正>高热属中医热病范畴,在许多疾病过程中都可出现高热.尤其是伤寒、温病、温疫等疾病过程中尤为多见.高热对疾病的病程、病情、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迅速控制高热对疾病的转归意义重大.中医对高热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临床有关报道很多.现就中医药治疗高热的近况作一概述.1 病因病机外感六淫邪气是引起高热的主要病因.此六淫邪气之中以温邪、风寒之邪和疫疠之气为主.正邪相争为其

    1994年02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阑尾周围脓肿验案

    高峻泰,高远超

    <正>王某,女,85岁,1992年8月6日初诊.患者于8月4日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加重,故转我院诊治.查体见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右下腹压痛拒按,可触及一鸭蛋大小的包块,B超示:阑尾周围存在一7.0×4.7cm大小脓肿(液化性).血WBC16.3×10~9/L,N0.89,L0.11;体温39.2℃.因年龄较大,病家不愿接受手术,要求

    1994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王玉玲儿科急症验案两则

    钱松本

    <正>中医儿科名家王玉玲主任医师,业医6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长于辨证,精于用药,疗效显著,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颇多.今录其急症验案两则,以示一斑.1 流行性乙型脑炎案钱某,女,5岁.1979年7月28日初诊.两日前上午始发热,呕吐,时呼头痛,午后热势渐甚,旋即昏迷、抽搐,当即至某院急诊收住入院,经腰穿脑脊液常规检验,确诊为乙型脑炎,经补

    1994年02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高热系列方治疗外感发热49例

    刘智慧

    <正>笔者从1987年2月至1991年5月.在我院急症病房用高热系列方治疗外感发热患者4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49例中年龄最大73岁,最小15岁;其中男28例,女21例,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发热时间最短10小时,最长11天,平均发热时间3.5天;49例患者中,肺内感染20例,急性扁桃腺炎5例,伤寒3例,病毒性感冒6例,浸润性肺结核2例,急性泌尿系感染6例,急、慢性支气管炎5例,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2例.

    1994年02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小方治急症三则

    张宝权,胡素勤,韩冬梅

    <正>笔者在临床医药工作中体会到.小方治疗急症,确有简、便、廉的特点.且收效较快.现举隅如下.1 急性扁桃体炎刘某,女.17岁.近日来多食炙煿之品.致咽痛2天.现咽喉疼痛,吞咽时加剧.头痛.便结.溲黄.苔黄脉数.笔者嘱以生大黄20g.牛蒡子6g.甘草6g泡水频饮.2小时后解出

    1994年02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急症文摘

    <正>唐志钦老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证举隅①抵当汤治疗前列腺增生:本病多责之肾虚膀胱气化失司,唐老却以痰瘀交阻立论.认为系年老脾虚痰饮内停,气虚血瘀,交阻于下焦而致.故主张用抵当汤加软坚散结化饮之品.以活血化瘀、软坚涤痰,常用水蛭、桃仁、甲珠、海金砂、琥珀、赤芍、牛膝等.②真武汤治疗重症肌无力:本病多责之脾肾.唐老认为主要系湿瘀互结,主张以活血化瘀、利湿通阳为治.常用真武汤加苡仁、丹参、仙鹤草、赤小豆、川贝、甘草.阳虚明显者可加淫羊藿.③甘麦大枣汤治精神分裂症:本病多从气火痰瘀立论.唐老认为系思虑过度,所愿不遂.劳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心失所养而发病.主张养心安神治其本.随标证之不同而兼治之.多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国医论坛》1993;(6):20]

    1994年02期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