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 豁痰化瘀开窍针剂为主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附102例观察分析

    罗本清,吴桂华,黄晓苏,李志,彭德华

    本文采用复方三生针、复方丹参针.醒脑静等中药针剂辅以常规西药治疗肺性脑病68例并与同期纯西药34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 68例中显效18例(26.47%)、有效30例(44.12%),总有效率70.59%.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神志恢复正常时间,研究组平均为53.687小时,对照组平均为71.167小时,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后PaO_2和SaO_2,p<0.05,有显著性差异.PaCO_2两组均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豁痰通瘀、醒脑开窍”法,能畅通气道,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从而提高了SaO_2、PaO_2,降低PaCO_2,效果满意.

    1994年06期 244-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8 ]
  • 阳虚水泛型肺胀患者血液动力学和右心时相的研究

    刘青,王鹏,邹银水,魏发善,张承学

    本文运用肺阻抗血液图(IPR)、三尖瓣超声心动图右心时相(TV—e-cho RVTI)和右心导管术对22例阳虚水泛型肺胀患者、21例肺肾气虚型肺胀患者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和右心时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肺动脉平均压阳虚水泛型明显高于肺肾气虚型,肺动脉顺应性明显下降,REML、RIRT、C—D段、RPEP、RICT延长、RDTI缩短,RSTI/RDTI、RIRT/RDTI-RIRT、RPEP/RVET及RVET/RICT比值增大,其组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阳虚水泛型肺胀患者肺动脉顺应性下降,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功能受损.

    1994年06期 251-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瘀血病理研究

    傅志泉,金亚城,倪永银

    对5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及各项指标加权积分值与得分率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1)出血组血浆比粘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1.全血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也增高,P<0.05;(2)出血组甲襞微循环突出表现为管襻形态异常,流速减慢及红细胞聚集,并伴有渗出与出血(P<0.01)等微循环异常改变.提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中医“瘀血”的病机相吻合.

    1994年06期 254-2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5 ]
  • 自拟解痉汤治疗产后发痉1则

    周文卫

    <正>胥某,女.28岁.1988年4月6日就诊.自诉产后3天,突然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经西医对症处理及中药平肝熄风剂等治疗,无明显疗效,逐来就诊.刻诊:面色萎黄、形体瘦弱,四肢抽搐不能控制,头晕,胃纳不香、口渴,大便2日解一次,质硬不畅,舌淡且胖,香苔薄黄,脉象细弱.证由产后失血过多,致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而致,法当峻补气血,自拟解痉汤:太子参60g,当归身30g,川芎6g,荆芥炭10g,木香3g,砂仁(后下)3g.服5剂后,精神大振,抽搐已止,胃纳已香,大便质较已畅,舌质较前红润,脉较前有力,唯夜寐不宁,腰酸,上方加山萸肉10g,酸枣仁6g,五味子3g,再进5剂,腰酸告去,夜眠安谧,面色也见好转,余无不适.守方7剂以冀巩固疗效.

    1994年06期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定喘合剂治疗重型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伯运宽,吴光前,陈风英,傅善美

    本文报告重型支气管哮喘100例按就诊顺序用序贯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用单纯西药治疗50例(对照组),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定喘合剂治疗50例.疗程均为7天.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总有效率96%,中医辨证分型问疗效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9.49>(?)~20.01(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药定喘合剂是治疗重型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1994年06期 2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6例

    顾文忠

    <正>197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了12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l 诊断标准 凡具备以下四项诊断要点,即可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①既往有腹部手术史;②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③肠蠕动亢进及气过水声;④X线立位腹透或腹平片可见气液平面和扩张的肠腔

    1994年06期 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60例

    尹传清,赵连臻,姜宝芝,李兰香

    <正>我们自1990年5月~1993年11月,对60例腮腺炎并发脑炎的患儿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配合西药病毒唑及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经治120例腮脑患儿,均为住院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确诊.用随机配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均在发病72小时内人院.治疗组男30例,女30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12岁.临床表现有一侧或两侧腮腺肿痛,伴发热,头痛,频吐,精神、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血白细胞3.1~15×10~9/L,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蛋白少量,细胞数50~500×10~6/L,单核0.60~0.80,糖和氯化物正常.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具可比性.

    1994年06期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黄芩甙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生化机理

    王毅,朱佩芳,王正国,王宜南,金榕兵

    为探讨中药黄芩抗细菌感染及其毒血症作用的可能机制,本实验以培养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以细菌内毒素为致伤剂,以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一黄芩甙为保护剂,对内毒素损伤内皮细胞以及黄芩甙可能的保护作用,从形态学和生物化学角度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内毒素主要引起包括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膜崩解在内的膜性结构的损伤,以及细胞连接破坏;黄芩甙能减轻内毒素对内皮细胞膜结构的损伤作用,尤其对细胞连接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同时发现黄芩甙能抑制内毒素所致的细胞蛋白分泌功能增强,蛋白水解酶的释放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等,故认为黄芩甙在一定程度上对内毒素作用的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黄芩甙抑制了内毒素引起的内皮细胞的呼吸暴发和氧自由基的释放等机制有关.

    1994年06期 260-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93 ]
  • 《中医急症医学·中风》

    <正>概述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偏身麻本为主症的常见疾病.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的程度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为不同证候.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二季最为常见,以急性起病,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1994年06期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近况

    张军

    <正>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的自身消化所致,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西方医学在近100年左右才认识此病.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在1700多年前张仲景就指出了“呕不止,心下急”、“按之心下满痛”之急性胰腺炎主要症状与体征,同时也明确指出“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下之则愈”.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近来我国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者又发现不少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效果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并进行了有关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994年06期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3 ]
  • 张介宾中风论治述要

    钱会南

    本文以张介宾“非风”之论,内伤积损为本;辨证注意病住,兼夹预后;因证而治,重培本,不废祛邪几端;对张介宾中风论治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张氏中风论治颇具特色,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1994年06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外用保心包治疗心绞痛10例

    王仁强,何德英,徐建众,熊维健

    <正>近期,我们用安徽中医学院马德林教授研究、山东青洲制药厂生产的中药保心包治疗10例心绞痛,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治疗的10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心绞痛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按1985年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作为辨证与分型的依据.选择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者为观察对象.病例来源全部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的64岁,最大的94岁.病程均在3年以上,最长的达30余年.疼痛以刺痛难忍或隐痛憋闷为主,每天发作平均3~5次,每次发作3~5分钟或长达半小时.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的6例,气

    1994年06期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高热急证运用风引汤体会

    孙建新,吕萍

    <正>1 暑热高温 丁某,女,27岁.因高热1周伴意识不清,抽搐1天,于1984年7月13日入院.查体:体温39.3℃,白细胞 13X 10~9/L,脑脊液细胞数 32 XIO~6/L,左下肢奥本海姆征(+),脑电图示高度异常.西医诊断:①散发性脑炎,②继发性癫痫.予以镇静、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治疗6天,病情无缓解,昏迷逐渐加深,血压降至10.6/6.6kPa,邀中医会诊.症见壮热无汗,神识昏愦,面赤气粗,喉中痰鸣,四肢时有抽搐,口吐涎沫,大便7日未行,舌红,苔黄燥,脉细数,跌阳脉微弱.中医诊断:暑温.予风引汤加减:赤石脂30g,寒水石20g ,紫石英20g,龙骨15g,牡蛎15g,生石膏30g,干姜10g,桂枝6g,生大黄12g,滑石30g,甘草6g,鲜

    1994年06期 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4 ]
  • 枳实消痞丸治疗术后肠梗阻12例

    陈子茂

    <正>枳实消痞丸出自于《兰室秘藏》,由干姜、炙甘草、麦芽、获苓、白术、厚朴、黄连、半夏、人参、枳实组成,具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寒热互结,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笔者近几年治疗12例术后急性肠梗阻,试投以此方,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考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版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诊断学》.12例患者均系1991年9月至1994年2月的住院病人,均系因术后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平均45岁;发病时间最长3天,最短1天;服药最少2剂,最多4剂.

    1994年06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 小儿高热惊厥的针刺治疗

    李俊雄,林辉文

    <正>小儿高热惊厥是常见急症,多见于外感高热初起,中医称为“急惊风”,起病迅速,如发作不止可导致呼吸肌痉挛而死亡.我院多年来运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惊厥,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2年l~12月,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8个月至5岁;患儿均系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发热时间多在1天以内,少数2~3天;病儿发生惊厥后即由家人抱来急诊,其中14例到达医院前已停止抽搐,但仍神志未清、面色紫绀,15例到达时仍抽搐.抽搐持续最短时间为3分钟,最长为8分钟,其中2例抽搐并呼吸停止.2 治疗方法 针刺取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太冲等穴,以普通毫针,作简单清毒后迅速入针,行针以泻法、强捻转,时间一般为1~3分钟.一俟病儿神志

    1994年06期 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下法运用举隅

    席连琴

    <正>1 急性肾功能衰竭黄某,男,52岁,住院号32529.因急性阑尾炎行手术后3天,出现尿少,每日尿量约300ml.查尿蛋白(+++);血尿素氮18.6mmol/L,血肌酐424μmol/L.西医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经用西药治疗4天,症状加重.查尿钾6.6mmol/L;血尿素氮32.1mmol/L,血肌酐583μmol/L.4月8日邀中医内科会诊.证见面暗,气促,恶心呕吐,腹胀痛,烦躁不安,尿少便紧,舌苔黄厚腻,舌质红,脉弦紧而数.治拟通腑泄浊,活血化瘀.予大黄(后下)15g,枳实、泽泻、茯苓、丹参、赤芍各12g,芒硝(冲)、川朴、玄参各10g,甘草5g.服药后4/小时,解稀便200ml,排尿120ml,腹胀痛、气促减缓.次日原

    1994年06期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中药为主治愈破伤风1例

    邵沛,高鹏翔

    <正>仲某,男,28岁,农民,住院号253896,1994年3月25日入院.患者因左膝关节部“牛皮癣”,搔抓后表皮轻度破损,4天后夜间小解归来,感觉张口困难,颈部强硬,周身肌肉酸痛.次日出现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无四肢抽搐,但行走困难.在当地医院检查各项理化指标无异常,因患者无明显外伤史,未予诊断破伤风,静滴先锋霉素2天,病情继续加重,不能进食,不能下地行走,故来我院治疗.

    1994年06期 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针刺治疗急性胃痛40例疗效观察

    焦红波,焦念学

    <正>自1986年以来,笔者应用针刺治疗急性胃痛患者4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40例急性胃痛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3岁.由急性胃炎引起的急性胃痛2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发作12例;胃神经官能症引起的急性胃痛8例.2 疗效标准及治疗效果 经针刺治疗胃痛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为痊愈;胃痛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为显效.40例急性胃痛患者,临床治愈32例,治愈率为80%;显效8例,显效率为20%;总有效率100%.

    1994年06期 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4 ]
  • 严重脾与肾脏包膜下血肿治验1例

    梁延熙

    <正>吴某,男,38岁,住院号263202.于1992年2月9日入院.患者3天前因作滑冰运动,不慎跌倒在地,左上腹与随身携带的照相机相挤压,即感上腹部剧痛难忍,急送医院诊治.CT检查提示:脾于2.6~70mm,显示外侧缘低密度新月形影;左肾2.6~170mm层面,肾筋膜增厚.诊断为腹部闭合伤①脾包膜下出血②左肾包膜下血肿.因患者拒绝外科切牌手术,转入中西医结合病房治疗.患者呈急性病容,左上腹胀痛,呕吐,腰痛,活动受限.T37.3C,P80次/分,Bp15/10kPa.专科检查;腹部凸起,左上腹可见一包块,脾脐上一横指,中线偏右一横指,叩压时有胀痛.左上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拒按,有移动性浊音,肠音减弱.左肾区有压痛及叩击痛.B超检查:左上腹及右侧中下腹可见片状及条带状不规则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4.0cm,左肾前后径5.1cm;脾脏大部被气体遮盖,所见部分未见异常回声.尿红细胞++++;脉沉细

    1994年06期 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调肝法在胸痹心痛急救中的运用

    姜秀芹,桑立政,盖国志,任喜杰

    <正>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内科心病急症之一.我们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着重从调肝入手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气滞心痛 疏肝为先王某,女,47岁,工人,1992年7月20初诊.该患于2年前始出现胸闷如窒,烦躁失眠,每于情志及天气变化时加剧,曾在职工医院诊为更年期综合症.经用西药治疗后症状缓解.近1月来病人由于心情不畅致病情加重.每于子时突发胸闷、心痛、汗出、肢冷.5分钟后缓解.曾以多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现胸闷如窒.时发心痛,善太息,心烦少寐.每随情志变化而波动.查舌淡,苔薄白,脉沉;血压12/7kPa,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整、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前壁心肌供血不足.中医诊为胸痹心痛(气滞);西医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治拟舒肝理气,方选柴胡舒肝散加味.药用:柴胡15g,香附10g,枳壳10g,川芎10g,赤芍5g,玄胡10g,吴茱萸10g,酸枣仁20g,4剂,水煎服.7月26日复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较前明显改善,予逍遥散善后,并嘱其注意病

    1994年06期 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眼科急症后期治疗验案3则

    王静波,郑新青

    <正>近期我们随衣元良主任医师治疗眼科急症后期患者3例,收到极好效果,特介绍如下.1 急性视神经炎 张某,女,22岁.2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高热后突然双眼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视神经炎”,住院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月余,右眼视力恢复正常,而左眼仍视物模糊,伴有重影,要求中药治疗.曾摄蝶鞍片、查颅脑CT均无异常.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5,双外眼无异常.左眼瞳孔直接光反应稍迟钝,屈光间质清晰,眼底:双眼视盘色红润,边界模糊,无明显高起,视网膜静脉充盈,网膜后极部反光强,黄斑中心反射存在.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数.中心视野检查:右中心旁暗点,左生理盲点扩大,近扇形缺损.视觉诱发电位:全视野分别刺激双眼100次,双侧N_1波隐约,P_1呈复形,潜伏期正常,N_2波波幅正常,潜伏期延长,N_1、N_2波峰距大于正常.诊断:

    1994年06期 2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8 ]
  • 中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毕朝忠

    <正>患者,熊某,男,56岁,农民,住院号70874.因浮肿,呕吐,无尿3天入院.10天前,因外感发热,咽喉疼痛,曾服用“消炎药”(不详)后热退.3天前,发现浮肿,小便减少,甚至无尿,伴恶心呕吐,头昏来我院就诊,以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收入病房.入院检查,Hb92g/L,RBC3.14×10~(12)/L,WBC9.1×10~9/L,N0.78,L0.22,导尿得小便240ml,尿蛋白(+++),RBC(+),颗粒管型 5~7/HP,BUN25.1mmol/L,Cr68.5μmol/L,抗“O”<1:500(+),血沉37mm/h,血压13.5/9.5kPa.诊断为急性链球菌感染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甘露醇等及支持方法治疗5天,仍然无尿,遂邀中医会诊.证见:昏睡,神志不清,面赤筋怒,呼吸气粗,口秽臭,呕吐咖啡色样物,腹部胀满,触之实硬,四末不温,数日未大便,用甘露醇导泻出少量青臭稀水,舌质深红,苔黄厚腻,中心焦黑干燥,起芒刺,脉沉实有力.证属湿热邪毒壅遏三焦,内陷阳明与燥屎互结,肺失宣肃.治当急下阳明腑实.予:枳实15g,厚朴20g,大黄15g(后下),芒硝15g(冲服),白芨20g,三七10g(打),桔梗15g,杏仁15g,土茯苓30g,甘草6g,水煎,日1剂,分3次鼻饲,第1剂服完后腹中雷鸣,再进1剂后,下黑色燥屎及青

    1994年06期 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点刺四缝穴在儿科急症中的应用

    张庆好,张更生,张心夷,孙步策

    <正>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点刺四缝穴治疗儿科急症,如急性呕吐、急性支气管炎、急惊风等,效果满意,今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急性呕吐张某,男,10个月,1989年10月5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呕吐3小时,味酸腐,有乳块,哭闹不安,拒乳.刻诊:体温37、2℃,脘腹胀满,舌苔白厚,指纹在风关色红而滞.辨证:乳食积滞,损伤脾胃.治拟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急予点刺双手四缝穴,刺出黄白色粘液,半小时后患儿哭闹停止,安然入睡.翌晨呕吐消失,食乳正常.按: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胃肠嫩弱,一旦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胃不受纳,脾不运化,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通过点刺四缝穴,可以起到调畅气机,通降胃气,降过止呕,俾中气得振,运化有权,调阴阳,分清浊,水谷得以消磨,升降恢复常度,呕吐自止.

    1994年06期 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中国中医急症》1994年总目录

    1994年06期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照片说明

    <正>照片1、ET作用后2h.相着显微镜×100照片2、ET作用后4h.相着显微镜×100照片3、ET作用后8h.相着显微镜×100照片4、ET+Baicali作用后4h.相着显微镜×100照片5、ET+Baicalin作用后8h.相着显微镜×100照片6、ET+Baicalin作用后12h.相着显微镜×100照片7、正常BPEC,扫描电镜×1400照片8、ET作用后BPEC.扫描电镜×2500照片9、正常汇合单层BPEC.扫描电镜×1000照片10、ET作用后BPEC.扫描电镜×800照片11、正常BPEC.透射电镜×6000照片12、ET作用后BPEC内质网扩张.透射电镜×10000照片13、ET作用后BPEC线粒体肿胀×10000照片14、ET作用后细胞核溢出胞外.透射电镜×8000照片且15、ET+Baicalin作用后BPEC线粒体,透射电镜×10000照片16、ET+Baicalin作用后BPEC细胞连接存在,透射电镜×8000

    1994年06期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