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 1995年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目录

    <正>为完善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建设,促进中医急症工作的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于1995年组织全国有关中医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1992年底发布的首批15种必备中成药和第二批征选的中成药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共遴选出清开灵等37个品种、39个批号的药品作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本刊简要地介绍于下,以供广大读者在临床工作中选用.

    1995年03期 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中度哮喘临床和实验初步研究

    范欣生,许济群,方泰惠,俞晶华

    本文以中药雾化吸入的形式,观察其对34例中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结果见临床控制及显效率64%,总有效率90%;治疗后患者PEFR和EOS有显著改变(P<0.05).动物实验见对豚鼠乙酸胆碱一组胺性哮喘具有平喘作用(P<0.01),体外对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P<0.05~0.01).

    1995年03期 100-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性脑病40例临床观察

    张国梁

    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运用豁痰活血中药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肺性脑病40例,与西医对照组30例对比,发现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本方可显著提高PaO_2.和降低 PaCO_2(P<0.01).

    1995年03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痰开窍法治疗32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晓红,符为民,杨廷光,孙益平

    作者采用活血化痰开窍法对32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以下简称“慢性呼衰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显效19例,占59.4%;有效9例,占28.1%;无效4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前后患者PaO_2、PaCO_2、A-aDO_2、RI等指标明显改善.分析表明,本法的疗效与原发病病种、病情程度有关,而对痰热郁肺、痰浊壅肺、痰蒙清窍三型均有相同的疗效,提示本法是治疗慢性呼衰急性发作最基本而有效的疗法.

    1995年03期 105-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顽固性病窦综合症1例治验

    邵维言

    <正>李某,女,55岁,住院病人.患者1年前出现胸闷,心悸,憋气,心律变缓,眩晕欲仆;每当心律降到40次/分以下时,即晕厥,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不温,醒后周身乏力,嗜睡,虽屡经阿托品治疗,然药止病复.1994年7月3日入院,初诊时心悸,胸闷时痛,气短懒言,头晕阵作,面色(白光)白,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舌胖、淡、暗,苔薄白,脉沉迟、间结.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I°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3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为病窦综合症.患者要求中药治疗.拟温阳益气、活血复脉止痛,处方:人参20g,黄芪20g,炙麻黄10g,麦冬12g,丹参20g,川芎15g,五味子15g,桂枝10g,甘草10g,仙灵脾15g,玄胡10g,生蒲黄10g,附子10g,瓜萎10g,薤白15g,菖蒲10g,磁石10g,细辛3g.服5剂,症状大有好转,效不更方,继服15剂,诸症尽除.心率均在57次/分以上,活动后可达7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律60次/分,阿托品试验阴性,以临床治愈出院,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1995年03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肠疡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临床观察

    岳庚山,赵菊琴,王宁,戴红

    本文报道用中药“肠疡宁”保留灌肠治疗经纤维结肠镜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1例,与锡类散对照组30例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无效率3.9%;对照组总有效率36.7%,无效率63.8%,经统计学处理P<0.001,二者有显著差异.

    1995年03期 108-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配合西药治疗破伤风351例

    徐凤翲

    <正>我省地处亚热带,破伤风的发病率较高.我们自1988年至1993年共收治本病患者351例,以大承气汤加蝉衣、灭滴灵灌肠,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1例病人,发病前均有皮肤、粘膜破损史,如跌打损伤、产褥感染、手术创伤、不洁的肌肉注射、动物咬伤.潜伏期一般2至15天.先见张口吞咽困难,后逐渐出现颈项强硬,腰、背、腹肌紧张,苦笑面容,角弓反张,抽搐,发热.临床上根据潜伏期、进展期病情发展情况,分为轻型、中型、重型.重型表现为潜伏期短,进展期快,抽搐频繁,发绀,窒息,高热,并发肺部感染、

    1995年03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舌脱落细胞与温病伤阴关系的探讨——附150例临床病例探讨

    崔春风,罗玲

    <正>温病伤阴理论形成于明、清时期,清代叶天士、薛生白等在温热病的临床上常常依靠辨舌作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依据,此法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舌在口腔内温度、湿度很少受外界影响,但可受体内生理病理情况影响,故可判断津液之存亡.因此,本文从舌脱落细胞学角度,以现代医学临床细胞学检验技术,探讨温病伤阴临床证候特点,以利指导辨证施治,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1.1 正常对照组 共56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20~74岁,平均47岁,均为健康成人.1.2 温病伤阴组 为我所1990~1993年住院病人.病种有肺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败血症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疾病等.1.2.1 气分组 共48例,随机抽样检测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1~49岁,平均35.3岁.

    1995年03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风115例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

    郑伟,谭琦

    <正>本文对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2年内收治的115例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按全国中风病协作组1988年11月青岛会议修订的“中医中风病急症诊疗规范”进行分型,着重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辨证分型间的关系.兹报告于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及标准 115例中风患者中,出血型中风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岁;缺血型中风55例(男4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岁.均于发病1~72小时入院.其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CVD的分类和诊断要点,均经CT扫描确诊.对照组为30例年龄在45岁以下(男12例、女18例),无高血压病史,体检阴性,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查体人员.

    1995年03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坚肾汤治疗暴崩104例疗效观察

    张松柏

    <正>暴崩是指子宫出血,暴下量多,血流如注.笔者自拟益气坚肾汤予以治疗,经多年临床验证,效果显著.现将1989年至1994年6月期间,所治104例,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04例中,年龄最小10岁,最大51岁,其中10~20岁25例(占24%),21~30岁25例(占24%),31~40岁33例(占31.7%),41~50岁20例(占19.2%),51岁 1例(占0.96%);已婚67例(占64.4%),未婚37例(占35.6%);已育58例(占86.6%),未育9例(占13.4%);带节育器28例(占已育例数48.3%);绝育术后10例(占17.2%).

    1995年03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六磨汤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20例

    李伟林,林希伦

    <正>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主要由于剧烈干呕、呕吐和其他腹内压力骤然增加引起的胃贲门及食管远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并发出血.笔者从1985年来以六磨汤治疗取得良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28.2岁.诱发因素:酗酒11例,负重1例,剧咳2例,妊娠呕吐1例,尿毒症1例,胆囊炎1例,胃炎

    1995年03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高粘血症172例疗效观察

    胡乃珂,刘继荣,陈开军,胡乃香

    <正>自1991年至1994年采用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高粘血症172例,疗效显著;并与同期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84例高粘血症患者进行对比,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56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例.均经血液流变学检查,明确有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明显异常.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72例,男88例,女84例;40~49岁32例,50~59岁74例,60岁以上66例;其中高血压病52例,脑梗塞40例,糖尿病2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8例,冠心病24例.对照组84例,男42例,女42例;40~49岁14例,50~59岁36例,60岁以上34例;其中高皿压病23例,脑梗塞20例,糖尿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肿气肿10例,冠心病17例.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以治疗原发病为基础,治疗组加用脉络宁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

    1995年03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温病理论指导治疗红斑狼疮发热31例

    钟嘉熙,温伟泉

    <正>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多系统损害,其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发热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均可出现不规则低热或高热,此是本病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红斑狼疮尚未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对其发热的治疗也比较困难.作者以温病学理论指导,用温病方治疗31例红斑狼疮发热病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2年修订标准.辨证分型则参照我国卫生部药政局1987年提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急性活动期辨证分型即:热毒炽盛型、阴虚内热型,作者根据临床实际加上湿热内阻型共分为3大证型.

    1995年03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32例

    蒋丹峰

    <正>本院于1990~1994年3月用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2例,并随机用丹参针治疗25例作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脉络宁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脉络宁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5岁.病情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9例.1.1.2 丹参针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6.8岁.病情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6例.1.1.3 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经头颅CT确诊.1.2 诊断标准 按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情分轻、中、重3度.意识清楚,肌力Ⅲ级以上为轻度;意识清楚,肌力Ⅱ~Ⅲ级为中度;意识不清或肌力0~Ⅰ级为重度.

    1995年03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眼针治疗急性腹痛124例报告

    宋明星

    <正>我们对124例急性腹痛病人用眼针止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89年~1993年5月期间,我们接诊了属于内科范围的急性腹痛2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4例中,男性75例,女性49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9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者为12小时,最短者半小时;124例中急性胃肠炎55例,胆石症胆囊炎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47例,输尿管结石4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蛔虫症6例.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种上和治疗组基本相近,两组有可比性.

    1995年03期 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肾绞痛135例临床观察

    张丽民,刘玉东

    <正>我科自1990年始应用针刺治疗肾绞痛135例,临床效果显著,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针刺治疗组)135例,男性70例,女性65例;年龄在20岁至59岁之间;发病最短20分钟,最长10小时.对照组(西药治疗组)41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与针刺组无显著差异.两组共176例,均系住院病人.176例病人主要症状均为绞痛突然发生,从肾区向腹部或同侧阴囊、大腿内侧放射,伴冷汗、恶心下区吐,肾区有叩击痛.KuB平片均有阳性结石影.2 治疗方法2.1 针刺组 取阿是穴(平手三里内侧1寸)、阴陵泉、足三里,均取双侧,泻法,留针20分至30分钟.

    1995年03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耳压疗法治疗胆石症125例临床观察

    丁莲蒂

    <正>胆结石的非手术疗法近年来受到很大重视.1986年我科运用耳压疗法治疗胆石症12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1.l 除有胆石症病史及其常见症状外,所有病例均有胆结石B型超声波检查的阳性报告,检查报告距耳压治疗时间不超过1周.治疗结束后同样在1周内做B超及有关项目复查,以便对照.本组病例在治疗前1周均作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胆固醇、血淀粉酶等检查.1.2 性别及年龄125例中,男31例,女94例,男女之比为1:3.年龄最大72岁,最小为21岁.1.3 病程 病程1年以内者25例,1至3年者65例(52%),3年以上者55例(28%).

    1995年03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加味治愈铅中毒急性腹痛2例

    叶旭,潘旭星

    <正>我院曾收治2例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病例,方用大承气汤急煎治疗.迅速缓解疼痛.现报道如下.例1 王某,男,24岁,从事化铅及蓄电池修理2年.因脐周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2小时于1994年4月12日入院,无发热,呕吐胃内容物,大便2日未行.平素便秘.约5~10分钟阵发腹痛1次.查T37.8℃,P82次/分,R30次/分,Bp14/10kPa,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呻吟,屈曲位,面呈铅苍白,两侧颊粘膜可见深灰色铅线,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脐周按痛明显,未及肠型和肿块.Hb70g/L, WBC1.9×10~9/L,NO.68,L0.27,E0.05;尿常规(一):肝、肾功能正常,舌苔灰腻,脉弦数.予中药大承气汤急煎内服,拟方;生大黄12g,芒硝9g(冲服),枳实12g,厚朴15g.番泻叶15g.生甘草6g.药后5分钟便通,疼痛缓解,日行大便5次.后2日每日1剂,水煎服,第3天痊愈出院.例2 李某,男,43岁,从事化铅及蓄电池修理20多年.因脐周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1小时于1994年4月13日入院,主要阳性体征均同例1,入院辅检;Hb95g/L,WBC2.7×10~9/L,N0.75;L0.24 .E0.01;尿常规(一),大便常规(一).肝、肾功能正常,服方同上,药后腹痛消失.

    1995年03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在综合医院开展中医急症工作的作法和体会

    黄道生

    <正>我院是一所具有88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业务科室设置齐全,有专门的急诊科和ICU病房,承担着大量的急诊抢救任务.我院中医科设门诊、病房(20张床),中药房、中医实验室.现有中医教授2名、副教授6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6名,担负着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任务.为了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医药学,更好地为防病治病服务,我科从70年代开始研究中药剂型改革,探索中医药治疗急症方法.1983年全国中医急症工作会议确定我障为卫生部中医急症厥脱证协作组(现为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厥脱急症协作组)成据会议精神,我们制订了规划,充分利用 有技术设备条件,开展中医急症的医疗、学工作,并获得了一定成绩.

    1995年03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急诊室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

    陈行秀

    <正>急诊室护士的素质十分重要,否则难以协助医生完成繁重的急救任务.笔者较长时间在急诊室从事护理工作,现就这几方面谈谈个人浅见.1 较强的时间观念 急诊工作的特点是危重病人多、抢救多,时间观念强.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和希望.急诊室护士只要穿上工作服,就必须有一种随时进行抢救的思想准备,不能脱岗、串岗,井保证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如我科收治的一名女性咳喘病人,经过治疗咳喘得轻.但一次下床活动后突发呼吸困难,口唇、面色、指甲、趾甲明显紫绀,很快出现意识状态改变.呼吸逐渐变浅呈叹气样.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当班护理人员分工协作,迅速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立即打开静脉通路;同时,先上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功能,随后迅速给予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经过紧张的救护.患者脱离了危险.如果延缓1~2分钟,就有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脑组织损害.这只是其中的典型1例,充分说明了护士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的重要性.

    1995年03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学文教授治疗热病急症经验之一——毒瘀

    申锦林,于为民

    张学文教授认为热病急症多为六淫化毒,毒灼气血为瘀,毒瘀交挟为外感热病急症之病机;正邪相拒、气血壅盛为邪之化火成毒之始因;邪遏阳气,阻遏气机,灼津耗血为瘀为毒;血气败坏为毒瘀交挟之结果,可见于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理阶段,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其治疗大法.方用清解汤.

    1995年03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颜德馨教授治疗血证的独特经验

    俞关全

    <正>血上溢由口鼻而出,无非阳络之伤;血下溢从二阴而下,不外阴络之伤.血乃阴类,总以上溢为逆.颜师力主“血无止法”.审证当求其因,治法独主“化瘀宁络”,用药力避刚燥动血.兹试将颜师独特的经验陈述于下.1 审证求因为识病之本,化瘀宁络乃一定不易之法血证审因,当分“有火、无火、气虚、气实”四者,得其所以测治血之法无余义.在治法上颜师独树“先经化瘀、清热、降气,而后方议止血”.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运用“化瘀宁络”之法,使其治后无后遗之患.1.1 热灼血络而妄行,清火保血为首务 病初,血证骤发,气盛火旺者多.颜师临证喜用犀角以清心肝之火;用羚羊以熄肝火,防颅内出血;用大黄以折胃火;咳血者,用千金苇茎汤,清热化瘀,祛瘀生新,荡涤脓血浊痰;咯血吐血,均

    1995年03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锡纯用赭石治急症经验探析

    季清松

    <正>张锡纯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者.其论病辨证、立法处方乃至用药都有许多独创的经验.兹仅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用代赭石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作一探讨与分析.1 元气将脱,急用赭石配人参引而固之 吐衄不止,血出过多,或霍乱吐泻,或虚劳喘嗽而治疗不当等都可导致阴阳不相维系,阳气浮越之危候,症见精神恍惚,昏昏似睡,懒于言语,喘逆大作,心悸怔仲,淋漓大汗,脉浮而芤,或结代而摇摇无根等.急用代赭石与人参配伍,代赭石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从而挽回将脱之元气.在此基础上,再视病症之不同而以相当之药辅佐之.吐衄可配生地、三七、生白芍等,霍乱吐泻可配朱砂、生山药、山萸肉等,虚劳喘嗽可配生山药、枸杞、生地等.

    1995年03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我嘉老中医治急症验案3则

    洪天启

    <正>洪我嘉老中医,行医四十载,擅长妇科,兼通各科,在治疗急症方面亦颇多建树,今取其昔日验案数则介绍于下.产后发热 洪某,女,28岁,1977年10月12日初诊.产后6天,恶露未净.今高热不退已3天,伴微恶风,咽痛,全身酸痛,心烦少寐,胸闷纳呆,口渴尿赤,小腹胀痛,大便自调,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体温39.5℃.乃新产之后,血亏营弱,卫表不固,风邪客之,郁而化热.宜宣泄清热,处方:黑荆芥、鸡内金各9g,连翘、淡豆豉、黑栀子、黑山楂各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2剂热退,诸症见愈.

    1995年03期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痛止治疗急性胃痛的药理研究

    巴元明

    药理实验证明,胃痛止Ⅰ号对在体肠平滑肌,胃痛止Ⅱ号、外用号对在体和离体肠平滑肌自发性活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种药物均具有抗组胺和氨化钡的作用,胃痛止Ⅱ号、外用号还具有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实验还观察到,胃痛止Ⅰ号、Ⅱ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1995年03期 133-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小儿重症肺炎治疗1例

    陈敏时

    <正>林某,男,6个月.因发热、咳嗽、气促6天,诊为肺炎入院.体检:体温38.7℃,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神清,急性重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度,呼吸促,轻度鼻煽,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囱门无隆起,颈软,咽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湿罗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23×10~9/L,中性 0.9,淋巴球 0.1,红细胞 2.1×10~12/L,血红蛋白 42g/L.大小便常规、肝功、血钾、钠、钙均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11.2mmol/L.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并心衰,酸中毒.予吸氧、强心、输血、抗感染、激素(均静脉给药),纠正酸中毒等治疗8天后症状无改善,胸片报告右侧原发性结核并右肺感染.即由儿科转传染科治疗,改用青霉素、异菸肼、链霉素、激素(均静脉给药)等治疗,入院第13天,病情加重,发热在 39.5℃~40.5℃间,呼吸困难,频繁抽搐,脑脊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加用氯霉素静脉滴在,持续冰敷,冬眠灵、水合氯醛灌肠,甘露醇脱水等措施,抽搐不能停止.邀余往诊时证见:昏迷,高

    1995年03期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承气汤急症应用概况

    张凤瑞

    <正>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中,方由大黄(后下)、芒硝(冲)、枳实、厚朴组成,通腑泻热,主治热结便秘,疗效卓著,尤其在急症的中医救治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将本方用于各科急症临床的文献概述如下.1 外科急腹症1.1 急性胆囊炎 曾氏以本方加蒲公英、金钱草、三七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每日2剂,若大便通则去大黄、芒硝,日1剂.治疗本病75例,结果大部分经1~2天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缓解,平均治疗8.34天,总有效率97%.孙氏亦以本方加番泻叶、青木香、川楝子、甘草治疗10例,均服1~2剂便通痛止.1.2 肠梗阻 程氏以本方加莱菔子、赤芍,在常规胃肠减压及对症治疗后,胃管内注入药汁150ml,治疗老年性肠梗阻196例,多于8~12小时攻下成功,症状缓解,痛胀消失.易氏以本方加莱菔子、赤芍、桃仁为基础方,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老年性肠梗阻286例,结果痊愈204例.黄氏以本方加金银花、赤芍、桃仁、莱菔子水煎,徐徐口服,治疗各种腹部手术

    1995年03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灌肠剂治疗急症的临床应用

    贾传春,王秀娟

    <正>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药制成液体,直接灌入或消入直肠的一种剂型,起源于《伤寒论》的“导法”;“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一剂型尚未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笔者认为,中药灌肠剂不失为一种简便、速效、高效的给药途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1 中药灌肠剂治疗急症的优势1.1 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中药灌肠剂系经直肠吸收,既避免了胃酸及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也大大减小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药效的影响.某些难以吸收的药效成分,还可通过加入直肠吸收促进剂(如EDTA、柠檬酸三钠等)的方法增加中药的吸收和利用度.1.2 吸收快、显效速.灌肠剂在吸收显效速度上比九、片、汤、栓及肌肉注射都快,甚至可与静脉注射相媲美.辜氏用麻黄汤煎剂直肠给药,治疗外感风寒型的支气管哮喘,给药15分钟后就汗出喘止.邓氏批较清瘟败毒饮口服与灌肠给药对家兔的退热作用,发现直肠给药解热时间较口服给药有显效快(P<0.05)的特

    1995年03期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重症乙脑体会

    孔祥评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由于乙脑疫苗的应用,儿童发病率大大控制,相对成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3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重症乙脑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例均为住院病例.男3例,女3例;年龄18岁~53岁;发病均在8~9月份;病程3~5天.1.2 诊断标准 根据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关于乙脑的诊断分型标准判定.6例病人入院时均有高热、昏迷、抽搐及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及颅内高压征.查脑脊液潘氏试验(+),细胞数均在0.2×10~9/L以上.l.3 治疗方法 在采用抗病毒、降颅压、物理降温、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加用654-2注射液20mg;静注,每10分钟1次,直至神清、呼吸平稳、抽搐停止.每日静滴清开灵注射液40ml.同时给予中药清瘟败毒饮为主加减,选用生石膏60~90g,生地、天竺黄、玄参、丹皮各20g,大青叶、连翘、钩藤各30~

    1995年03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急诊第一书——《中医急诊医学》评介

    王致谱,王永炎

    <正>正值全国第二届中医急症学术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一部显示这个学科领域当代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中医急诊医学》出版了.此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主持,集国内著名中医急症专家近百名历时3年编写而成.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全书篇幅100余万字,分上、中、下3篇.上篇总论;中篇各论,按病证列述病因、诊断等内容,着眼于“急”字;下篇综述,介绍临床医学与实验研究进展.临床医学部分除叙述内科各种病证的急诊医疗外,还收入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肛肠、骨科、肿瘤等各个专科急症.它是一部面向临床、切合实用的中医著

    1995年03期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科急症验案

    张德玉,张璞玉

    <正>1 暑温(痿证)乔某,男,12岁,1983年8月16日突然高热,体温41.2℃,即来我院治疗,经补液、抗感染、解热、物理降温,体温持续不退.7日后下肢痿软,邀余诊.身灼热,皮毛枯燥,心烦口渴,欲冷饮,咳呛咽干,鼻燥,形瘦,四肢如柴,肘膝关节粗大,手足痿软无力,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苔黄燥,脉细数.证属暑伤津气,筋脉失养,发为痿证.治宜清暑益气,生津润燥,养胃救肺.药用西洋参10g,麦门冬10g,五味子10g,生石膏60g,知母18g,炙甘草10g,霜桑叶15g.每日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剂尽,身热,烦渴大减.守原方继服2剂,身热退,仍四肢屡软,站立无力.原方加川断10g,并鼓励站立走动,加强锻炼.10剂后,患儿能自行走动.给予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月后痊愈.

    1995年03期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六神喷水剂治疗急性喉痹的临床观察

    盖国忠,闫凤杰,刘春梅,高英梅,朴香竹

    <正>急性喉痹(咽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急症之一.我们筛选古方六神丸制成喷水剂,直接喷药于病变部位,自1991年8月至1993年5月共治疗,住院及门诊病人201例疗效可靠,现将有关资料汇报如下.1 一般资料1.1 治疗组 男66例,女82例.工人69例,农民7例,干部19例,学生30例,无职业23例.最小7岁,最大88岁,平均38.23±16.59岁.证属风寒13例,风热132例,肺胃实热3例.1.2 对照组 男20例,女33例.工人20例,农民7例,干部20例,学生5例,无职业1例.最小12岁,最大77岁,平均42.13±17.25岁.证属风寒7例,风热43例,肺胃实热3例.2 入选病例标准按照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制定的《新药(中药)治疗急性咽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排除麻疹、猩红热、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性咽峡炎及合并精神及严重心、肺、肝、肾疾患的病人.3 治疗方法3.1 方法 治疗组:对确诊病人立即给予六神喷水剂

    1995年03期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红斑狼疮肢端坏死症2例

    刘品

    <正>近年来我们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肢端坏死症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 王某,女,22岁.1990年10月18日初诊.2年前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全身关节疼痛,间或出现发热,查血找到LE细胞,抗DNA抗体阳性,诊为SLE,经激素治疗症状稍有缓解.近3个月来,右手食指、中指末端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性溃烂坏死,以食指较重,面积约0.5×0.7cm,右手冷痛,皮肤青紫,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素体阳虚,气血亏虚,络脉瘀阻.治法:益气温阳,养血通络.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60g,桂枝10g,芍药20g,当归15g,干姜5g,丹参30g,川芎10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10月24日二诊服6剂后,自觉右手疼痛减轻,已转温和,精神转佳.原方继服12剂,坏死部位开始收口,皮肤转红润,原方改桂枝为15g再投12剂,右手指端病处获痊愈.例2 殷某,女,18岁.1992年2月7日初诊.1年前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省级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入冬以来劳累受凉后,右手麻木,发冷,逐渐右手5指指端溃烂坏死,无脓液流出,以拇指指端为重,皮肤紫暗、刺痛,不能入眠,畏寒,体倦,舌质淡苔薄白,

    1995年03期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紫癜治验3例

    耿全达

    <正>例1 郭某,女,10岁,学生.1994年3月7日初诊.1993年9月上旬患紫癜,在某医院医治无效,后即赴省城某医院诊治,诊为过敏性紫离癜.住院治疗月余痊愈出院.回家约3周紫癜复发,再次住该医院诊治,紫癜又得以控制.今年2月中旬,紫癜又复发,第3次返省城诊治10余日无效,即返回家乡,来我院就诊.紫癜见于两下肢,小腿尤甚.紫斑密布,大小不等,小者形如黍米,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退色,色紫红光泽,有明显痒感.食欲不振,面色淡黄,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滑数.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沉及尿液检验均正常.脉证合参.证属湿壅热郁,伤于血分,迫血外溢.治宜清化湿热,凉血活血.方用泻黄散合三妙散加味;霍香9g,炒山栀9g,生石膏20g,防风9g,苍白术各9g,生苡仁15g,黄柏9g,生地15g,黄芪20g,丹参9g,赤白芍各9g,白茅根15g,当归6g,丹皮6g,佩兰叶6g,白蔻仁5g(后下).连服4剂,紫斑部分消退.食欲不振,唇红,舌脉如前.原方加大黄6g,焦三仙各

    1995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