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淑莲,李达,闫金玉,侯伟,庞爱军,梁冰
本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DIC10例,结果痊愈9例,无效1例,痊愈率90%.通过临床观察和血液学监测,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无论对DIC的初期高凝状态,还是中晚期继发纤溶亢进阶段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应用剂量与疗效成正比,其见效顺序为:先症状改善,其次是PT、ELT指标恢复,最后是I、3P试验恢复正常.因此强调早期、大剂量(40~60ml)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是DIC治疗的关键.
1996年03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3 ] - 张穗,孙一帆,高洁莹
小儿痢疾中药多采用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口服,由于味苦,患儿难以接受,常常半途放弃中医治疗.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筛选出几味有效中药,采用直肠给药的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收效良好,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经统计学处理t=4.73,p<O.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缓解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1996年03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沈克华,潘振祥
蝮蛇咬伤之蛇毒成分及其毒性十分复杂,脏器受损率高.约占52.99%,最常见的受损脏器是心和肾,分别占52.69和39.25%,且两个以上不同脏器同时受损率达29.57%.其肝肾综合征、DIC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根据毒理学和脏器损害机理,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重点在于有效地排毒、解毒、抗毒,针对性保护和调整各脏器功能.总治愈率98.93%,死亡率1.07%.
1996年03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冯金竹,李同琴,刘兴远
<正>过敏性紫癜(S-HP)是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某种物质引起毛细血管壁的脆性和通透性增高所致.笔者自1979年以来,以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S-HP,并设西药组对照.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6年03期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8 ] - 王晓明,王骧腾,王丽萍
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冠心病56例,结果显效36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3%.明显优于潘生丁对照组,P<0.05.本药的机理主要是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冠脉循环,使心肌细胞摄氧增加,心绞痛缓解.
1996年03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李新民,马融
采用健脾祛痰、调气和中法治疗小儿腹型癫痫31例,结果显效25例(80.6%),有效4例(12.9%),效差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5%.患儿治疗后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01).
1996年03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4 ] - 王学峰,涂植碧
本文报告细辛脑胶囊辅助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结果,发现细辛脑胶囊组的有效率为50%,安慰剂组为33%,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别(X~2=4.10,P<0.005),未发现细辛脑胶囊对病人肝肾功能、血细胞计数、小便常规有影响,提示其是安全有效的.
1996年03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7 ] - 施维群
<正>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肝炎肝昏迷13例,并与25例肝昏迷行西医疗法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疗效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经治病例共38例.其中治疗组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病程1个月~6年不等;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出现昏迷1天者4例,3天者3例,4~7天者6例.回顾性对照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在16~43岁之间,平均年龄31.2岁;病程3周~3年不等;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出现昏迷1天者5例,3天者5例,4~7天者15例.
1996年03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穆国福,费怀福
本文通过268例胆石症采用胆石治疗仪配合排石汤的治疗,优良13例占4.85%,有效222例占82.84%,无效33例占12.31%,其中辅以传统手术治疗16例占5.8%,经临床观察排石率和结石排净率同严格适应症选择有密切关系.本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1996年03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李锋,李秀云,王长海,张清,王海平
对51例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示:痰瘀型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重度狭窄为主,同血瘀型患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伴心梗且左室收缩功能异常;说明血瘀、痰瘀互结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而痰瘀互结与心梗有一定关系.提示CHD中医病理变化(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自轻而重发展与西医冠脉病变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加服速效救心丸之痰瘀型患者心绞痛缓解显效率明显提高,与血瘀型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该药作用机理是加强和改善心主血脉、主神志之功能.
1996年03期 113-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2 ] - 郭蕴元,高举真
<正>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速效救心丸(天津第六中药厂生产)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治冠心病心绞痛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几年来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结报告如下.
1996年03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8 ] - 刘振义,刘勇,郜大银,王素芳,邵林芹
<正>近年来,我们应用速效心丸治疗冠心痛心绞痛(AP)38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分级和疗效评定标准 本文采用1980年全国内科学会建议采用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心绞痛分级疗效评定,按1974年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1996年03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9 ] - 季科夫
<正>1990年1月~1995年12月笔者采用天津第六中药厂研制的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按1987年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心绞痛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用速效救心丸进行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5~79岁;病程2~29年;按国际心脏病协会和WHO
1996年03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张笑菲,张笑玲
<正>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传染病,其传染性大,易感性强,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由于麻疹疫苗的普遍应用,此病已不多见,但某些地区仍有散在发生或小区域流行.吕承全教授是河南省名老中医,业医六十载,治疗麻疹得心应手,效若桴鼓,现将其临证经验总结如下.1 认证准确
1996年03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温伟波,罗艳
<正>1 一般资料选择1991年8月~199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经语言暗示及皮下注射注射用水无效的患者.其中女38例,男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0岁,平均年龄26.6岁.2 诊断标准参考《精神病治疗学》、《实用精神医学急诊手册》,①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②临床表现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痉挛发作、喉中痰鸣、呕吐及呃逆等症;③有明显的病前性格特点,以往有类似发作;④能除外反应性精神病、脑器质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癫痫、药物、毒气中毒,及心源性、血管神经性、脑源性、血源性晕厥.
1996年03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研究组
应用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733例经CT或MRT确诊的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2)求得了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的逐阶转移概率和高阶转移概率.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病因病机,判断病势转归,指导辨证治疗,防止向恶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996年03期 121-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143 ] - 郦永平,符为民,时永华
本文通过对化瘀止血法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全面剖析了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的病机特点.认为久病入络为瘀血,是出血之病理基础;火热动血为瘀血,是出血之始动因素;离经之血为瘀血,是出血之病理结果.提出了瘀血留着为本病的病理之关键与中心环节.从而在治疗上,确立了化瘀止血法为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的根本大法.并探讨了这一治法的作用机制、特点、适应症,及临床上与其他止血法配伍运用的优越性.
1996年03期 125-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吴时达,陈琳,蒲琳
<正>目前国内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废病存证”和“废医存药”的倾向,它对于保持中医特色、深化中医研究起着障碍作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996年03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张朝明,郭勃,杨明均,王军,徐华清,寇孟珂,杜联,刘松山
本文对97例紫斑患者和32例吐血黑便脾不统血证患者进行了PAIgG、PAIgM、PAIgA3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紫斑患者3项指标都明显增高.各证候中以紫斑脾不统血证增高突出,3项指标中以PAIgG增高的阳性率大.联合测定3项指标可使紫斑牌不统血证患者阳性率达到90.3%.本文就相同疾病不同证侯间、相同证候不同疾病间其血小板相关机体都存在着差异的意义和对脾不统血特异性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1996年03期 129-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5 ] - 王永生
<正>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是腹部三大危重症之一.国内80年代以来.运用中医药治疗AHNP,并相继开展中医药防治AHNP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1 前列腺素系统近期研究表明,在人体中磷脂酶A(PLA)以未活化的酶前体形式分布于胰腺,PLA活性高低与胰腺炎程度密切相关,AHNP起始时,先是PLA酶原被胆盐、胰蛋白酶、钙离子和肠激肽等激活,生成游离脂肪酸和溶血卵磷酯,同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缩血管物质——血栓素A_2,使前列腺素系统平衡紊乱,TXA_2/PGI_2,平衡失调,导致胰组织血供障碍,细胞内溶酶体膜
1996年03期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丁元庆
<正>《兰室秘藏》乃李东垣先生学术思想之集大成者,其对血证的论治颇具特色.1 调脾胃乃治血证之本重脾胃是东垣先生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脾胃受损,诸疾峰起.脾胃与血液的化生、循行有密切的关系:“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故治血证当重视调理脾胃.
1996年03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汪开,邵小兰,喜新
<正>我院是一所具有近90年历史的综合医院,遵照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加强中医工作.以开展中医急症工作为突破口,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在综合医院中建设和发展中医科的新路子.1 努力探索发展中医的优势医院领导一贯重视中医科建设,在制定医院建设发展规划中,始终把中医工作放在一定的位置,定期与中医科负责人交流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室建设中的问题,在中医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倾斜,使中医科的发展每几年就上一个台阶.
1996年03期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周金荣
<正>1 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1.1 在急诊科 外伤病人占急诊就诊人数的18~20%,由于致伤原因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有的病人因车祸或打架而致伤,打架的病人除和一般外伤病人有着共同的心理活动外,最担心的就是怕医生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的处理或偏向他方,处理不公等.还有的个别患者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有的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对一些有纠纷因素存在的病人除积极给于抢救治疗外,要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热情地对待病人,对病人不应流露厌烦鄙视的情绪,根据情况进行开导,以同情语言去感化、安慰.同时给病人讲明医院是救死扶伤,对病人一视同仁,解除顾虑,使病人及早如实的反应病情,取得合作,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
1996年03期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过伟峰
<正>许某,男,34岁,农民.1988年12月6日入院.病初恶寒,高热,体”温达39.5℃以上,伴头痛腰痛,全身不适,大便秘结.经眼感冒退热药,肌注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输液等治疗,诸症未减反剧.近2日出现恶心,呕吐,神糊谵语,小腹胀满,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约200ml,遂急诊入院.查T38.3℃,P98次/分,R22次/分,Bp20/12kPa.急性病容,精神萎靡,面、颈部皮肤潮红,呈“V”字胸,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口腔上腭及颊粘膜散在出血点,颈部及背、腋见条索状出血点.两肺呼吸音粗,心律齐,腹部膨满,肝肋下1.5cm,脐周轻压痛,肾区触痛,叩痛明
1996年03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谢升彩
<正>桃核承气汤为治疗下焦蓄血之名方,笔者用治产后急重症,亦颇效验.兹介绍于下.1 产后发热金某.31岁,1991年3月21日初诊.患者于10天前引产,5天前突发高热,下腹疼痛用满,当地医院诊为产后感染,用多种抗生素及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未见好转.现发热(体温39.1℃),恶寒,口渴喜饮,下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不畅,色紫黯腐臭,大便秘结,舌暗红苔黄,脉滑数.血WBC12.6×10~9/L,N0.82.此为感染邪毒,瘀热壅滞,治宜通下泄热,活血逐瘀.处方:生大黄12g(后入),玄明粉10(冲),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红藤15g,当归10g,败酱草12g,蛇舌草15g,桂枝6g.上方服2剂后,寒热减半,腹痛减轻,恶露增多,色紫夹块.原方去玄明粉,加益母草15g,续进3剂而瘥.
1996年03期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1 ] - 窦登法
<正>带状疱疹为基层门诊中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我们于1989年5月开始,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24例,获显著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89年5月~1994年5月门诊患者46例,均有皮肤成簇、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沿体表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并伴剧烈疼痛,符合诊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病程2~7天,平均3.5天;左胸背部10例.右脚背部10例,腰骶臀部4例;丘疱疹型14例,水疱型8例,溃烂渗出型2例.对照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39岁;病程2~8天,平均4天;左胸背部10例,右胸背部6例,腰骶臀部5例,眼部1例;丘疱疹型14例,水疱型6例,溃烂渗出型2例.两组基本情况相似,有可比性.
1996年03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刘革命,袁建平,王秀丽
<正>我院自1991年以来取太阳穴放血治疗急性结膜炎64例,取得了较好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11~70岁,平均32.7岁;病程1小时~7夭.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28.5岁;病程1小时~7天.全部病例按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诊断和判定疗效.
1996年03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曾立言
<正>笔者在临证中用《伤寒论》方治疗急症,常获佳效,现介绍两例.1 麻疹合并肺炎罗某,男,8岁,1994年4月7日初诊.患儿5天前始发热,微咳,流涕,两眼结膜充血.2天后出现皮疹,遍及全身,体若燔炭,曾自服安乃近、银花露,汗出热稍退,继而发热,并见咳嗽喘促,烦躁不安,嗜睡,手足时有抽搐,求医某医院.白细胞15.4×10~9/L,NO.76,L0.24.胸片见两肺小片状模糊影,呈蝶形改变.诊断为麻疹并发肺炎,嘱住院治疗.因经济拮据不愿住院,返家,后邀余出诊.患儿目赤多眵,口干唇燥裂,皮疹隐约可
1996年03期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黄生琼
<正>1 急惊风陈某,男,3岁半,于1975年6月就诊.患儿感冒咳嗽3天,高热1天,突然出现昏厥,双目上翻,口噤不开,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面色青紫.笔者见状立即予以针刺人中、大椎、太冲,不留针,用泻法.约20秒钟抽搐停止.再查T40.5℃.双肺可闻干湿罗音,血象高,X线诊断为支气营肺炎,经抗炎对症治疗1周痊愈.
1996年03期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何靖国,王维明
<正>李某,女,25岁,于1993年5月11日上午8时入院.患者妊娠足月.2天前开始腹痛,当地医院诊断:“头盆不称”,“产前子痫”送入我院.入院诊断:产前子痫,骨盆畸形,头盆不称.用穿颅碎股分娩.术后患者排尿困难,大便失禁.西医诊断;产后尿潴留,膀胱麻痹.经西医数日治疗未见好转,19日邀中医会诊.
1996年03期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张正阳
<正>附子是扶阳的重要药物,素以补下焦阳虚,振奋心阳,去表里之沉零,回阳救逆著称.现举验案两则,以供同道参考.1 高血压脑病刘某.男,52岁.初诊日期:1994年5月17日,患者有高血压病,已二十余载.3日前因劳累过度,自感头晕头痛加剧,视物不清,心悸气促,动则尤甚,即到我院门诊治疗.诊断为“高血压病Ⅲ期”,洽予利尿、降压、血管扩张药物治疗.药后上述症状减轻,3小时前,突感头痛头晕,全身颤抖不已.恶心呕吐,眼前发黑,以致不能站立,面红耳赤,双目不睁,答话声音低怯,冷汗涔涔.四肢不温,舌淡胖嫩脉沉细无力,测血压32/18kPa.证属心肾阳衰,格阳于上,实属“上盛下虚”之危候,须速防止中风之变.治宜破阴回阳,引火归原,通理上下,用《伤寒论》白通汤化裁,制附片20g<先煎>,干姜9g,葱白
1996年03期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林柳如
<正>1 病例报道例1 韦某,男,14岁.患肾病综合征5年.发病前1周曾用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800mg/d×7天.来诊时见:高热寒颤,头身疼痛,无汗、口渴心烦、小溲短赤,恶心欲吐,苔白腻.舌质红,脉滑数,白细胞计数0.9×10~9/L,分叶0.20,淋巴0.77.诊断:粒细胞缺乏症,证属伏署初起,表里同病,暑热内郁.处方:西洋参10g,石膏100g,知母15g,香薷15g,川厚朴6g.扁豆15g,柴胡20g,葛根20g,黄芩15g.银花20g,杏仁15g,薄荷20g,甘草6g.每日2剂,煎水600ml,分6次服用,每3小时一次.药上方2剂后,微汗,热渐退,体温38℃,继服2剂,寒热未作.二日后复查血白细胞3.0×10~9/L,中性
1996年03期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张集卿
<正>治法:龙胆泻肝汤加味.如湿热上蒙清窍、耳内闷胀加路通、石菖蒲,肥胖多痰多湿之体加二陈汤.
1996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于海平,张纪伟,刘为礼
<正>治法:瓜蒌20g,生地15g,丹皮、二冬、牛膝各10g,茅根30g,茜草、栀子、黄连各8g,甘草5g,酌情加味,日1剂,每剂煎服3次.
1996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胡淑春
<正>治法:大承气汤加味:厚朴12g,枳实12g,大黄15g,芒硝10g(烊化),代赭石15g,半夏12,莱菔子15g,木香10g,槟榔15g,元胡12g,桃仁10g,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2g,每
1996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吴敬,徐宁
<正>治法:1例中年女性患者证属中虚脏塞,取足三里捻转补法,天枢呼吸外属之泻法,中脘提插泻法,内关捻转提插泻法,均施术1分钟,留针30分钟;关元艾炙15分钟.1例青年男性患者,证属气滞寒凝湿阻,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外,又日月平刺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脾俞、肝俞捻转泻法1分钟.以上均发作时即刻施术,缓解时每日治疗2次.
1996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李圣业
<正>治法:龙胆泻肝汤.急性期,外耳道及耳廓有新鲜疱疹并疼痛者,加用自制“鲜冰滴剂”局部治疗;病程≤1月无新鲜疱疹者汤剂中加紫花地丁、板蓝根、银花等清热解毒药;病程>1月者汤剂中酌加黄芪、茯苓、太子参等益气药.均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
1996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寿小云
<正>治法:营心通便饮:生地、生白术、当归、柴胡、升麻等,煎2次,共浓缩成400ml,分2次服,日1剂,连服3日.酌情西药常规处理,但不用其他通便药.
1996年03期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任明
<正>治法:“一粒金”(射洪县中医院自制,组分:川芎、延胡、白芷、荜茇)15粒,每日服2~3次,剧痛时取5粒水化搐鼻.
1996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曾永纯,郭公社,潘峰,丁尚达
<正>临床资料:12例分别进食柞蚕蛹2~1000g,干食后1~18小时发病,呈散发流行.临床表现为全脑性炎性损害,如精神症状(迟钝、定向力减退、烦躁…),意识障碍(嗜睡、昏迷),小脑损害(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性步态不稳……),基底节损害(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颅内高颅症,锥体束
1996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王印光,周健,宋景雪
<正>治法:先用盐酸培他啶500ml合654-2 20mg静脉点滴,眩晕呕吐重者加鲁米那钠0.1g 肌肉注射,50%GS40ml 合ATP40mg,维生素B_6 100mg静脉推注.然后服中药煎汤:泽泻30g,白术30g,茯苓30g,猪苓18g,车前子18g(包),丹参20g,酌情加味.
1996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李继彬,李本聚
<正>治法:桂枝加大黄汤应用:慢性阑尾炎、胃扭转、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皆有腹痛、局部压痛、呕吐或肠鸣便秘、畏寒喜暖、舌谈
1996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正>治法:中药;当归9g,赤芍9g,生地15g,川芎5g,桃仁9g,红花9g,柴胡3g,枳壳6g,桔梗6g,甘草3g,牛膝9g.每日1剂,水煎250ml.早晚分服.西药:予静脉点滴止血敏,激素,口服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K_3,口服止血药,适量选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996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蔡正春
<正>治法:①取肩井穴,常规清毒.用7号针头套上5ml计管,将洁霉素0.3加2%利多卡因1~2ml,直刺入穴位0.5~0.8cm,呈酸麻重胀痛效应,回抽无血,缓推药液.24~48小时一次.1~3次为一疗程;②中药:生赤芍20g,生甘草15g,柴胡30g,远志12g,日1剂,水煎,连用3~7剂.
1996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陈犁
<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主办、《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编辑部和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承办的全国中医急症工作暨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7~11日在四川省彭州市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陈士奎司长、潘筱秦处长及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南北高热证、血证、厥脱等11个全国急症协作组组长,部分中医药大学和部分省、市中医管理局的负责人及全国20个省、市从事中医急症工作的专家80余人出席了会议.
1996年03期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