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临床观察

    谭兰香,董家苏,耒加珊,张俊卿,李淑胜

    本文报告将重症肝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以2:1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以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医综合基础疗法,对照组采用同治疗组的西医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黄疸和腹水的消除、并发症的防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黄疸、腹水消退率及肝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4%、42.8%和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3.3%和12%,治疗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为4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1996年05期 195-1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促肝细胞生长素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疗效观察

    邓晓舫,王雨谷

    本文报告以促肝细胞生长素(HGF)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了56例,结果症状、体征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总胆红素(TBlL)、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显效率达69.4%,总有效率达88.8%,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

    1996年05期 198-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愈创灵油纱条促进术后伤口愈合140例观察

    贡世霓,刘安祥,乔志刚

    <正>愈创灵油纱条为复方中药制剂,用于敷盖伤口,具有止痛、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我们临床观察140例,发现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临床观察260例,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其中男80例,女60例,年龄10~60岁,平均35岁;

    1996年05期 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芪芍金藤汤辨治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38例

    陈文垲

    <正>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比较多见,部分患者可以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甚至“唯一症状”.笔者采用自拟芪芍金藤汤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收到较好疗效.兹将近年所治38例报告于后.1 临床资料

    1996年05期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84 ]
  • 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60例

    韩旭,陈茂兰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咳血煎”辨证加味的方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简称支扩咯血)患者60例.经临床观察发现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源于专科门诊及病房,其中男40例,女20冽;年龄20~75岁;病程最长38年;以秋冬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组患者重度咯血(500ml/日以上)16例,中度咯血(100~500ml/日)18例,轻度咯血(100ml/日以内)26例.

    1996年05期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4 ]
  • 针刺第Ⅱ掌骨全息穴治疗急性疼痛558例

    温兴韬,程泽莉,温兴禹

    <正>生物全息疗法是一种新的针刺或按摩疗法.通过针刺或按摩第Ⅰ掌骨侧的穴位即可诊断或治疗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尤其是该法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我们近年在临床上运用本法治疗各种急性疼痛558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996年05期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肝脾包膜下血肿治验

    陆善忠

    <正>周某,男,56岁,农民,住院号94565,于1994年4月24日急诊入院.患者因当日帮人拆除旧屋,被水泥制雨篷压伤腰腹部,当时即感腰腹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急送我院诊治.患者呈急性重病容,被动体位,呕吐频作(胃内容物),T37.2℃、P64次/分,R19次/分,Bp15/10kPa.腹肌紧张,肝脾区拒按,触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脊柱后凸,T_(10)~L_3段压痛明显.舌质景,苔白,脉沉细弦.B超及肝左外叶下角探及1条索状液暗区,范围42×21mm,脾脏外侧缘包膜下探及68×34mm液暗区,提示肝脾脏包膜下血肿.X线提示T_(12)压缩性骨折、屈曲型、椎体压缩2/3,诊断为腹腰部闭合性复合伤;①肝脾脏包膜下血肿;②T_(12)压缩性骨折.

    1996年05期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降氮汤结肠滴灌法治疗尿毒症疗效观察

    石广武,冷艳华,赵昕

    <正>尿毒症是多种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脏功能损害的最终结果.本病病变复杂,治疗困难,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0多年来,对本病我们除采用一般西药对症处置外,主要应用拟中药“降氮汤”采取结肠滴灌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996年05期 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康圣灯盏花素片治疗脑血栓形成84例

    周端求

    <正>近几年来,笔者使用湖南湘潭制药三厂生产的康圣灯盏花素片[湘卫药准字(1992)65-010]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84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996年05期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4 ]
  • 加味肾气丸汤方治疗结石性肾绞痛33例

    傅士政,李金辉

    <正>结石性肾绞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我们以加味肾气丸方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接受观察治疗的33例病人,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石淋·肾气亏虚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25~69岁,平均42岁;病程2小时~2周.33例病

    1996年05期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3 ]
  • 暴盲的甲皱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彭汉光,傅恒泰,冯新民,潘腊梅

    对49例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暴盲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与研究.甲皱微循环检测结果显示:形态学异常和血液流态的变化均为明显,机体微循环处于瘀血状态;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血液粘度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符合中医瘀血内阻的表现.研究以上两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总体病理变化与中医瘀血形成的机理十分吻合.

    1996年05期 209-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总结

    史亦谦

    本文总结了28年来本单位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将称“再障”)153例.其中急性48例,总疗效75%;慢性105例,总疗效91.5%,两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显著.结合急、慢性再障在病机、分型诸方面的差别,作者提出对于二者应分别予以研究,不宜混同;同时强调分型应规范化.本文对本病分型的出发点,一是相关脉证出现的频率,二是该出发点应能反映出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作者对本病的治疗体会是早期治疗,缩短病程,足够的疗程及积极防止感染、出血.

    1996年05期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逍遥散加减治疗胁痛

    华元贞

    <正>患者,男性,18岁,1993年11月18日初诊.患阵发性胁痛已5年余,多方求治均未取.疼痛病发无定时,痛如针刺,颇为剧烈,夜间加剧,每次发作约2至3分钟.来诊时面色晦暗无华,形体稍瘦,食欲不佳,苔薄,舌质红,脉弦紧.经摄片、B超及肝功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证属气滞血瘀,肝经瘀阻所致.治宜活血化瘀为法.药用:柴胡、生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桃仁、红花、郁金、制香附、玄胡、威灵仙、薄荷、生姜.服药1剂疼痛缓解,2剂疼痛大减,5剂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按原方续服5剂,经随访2年未见复发,身体健壮.

    1996年05期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脑梗塞辨证分型与头颅CT所示病灶间的相互关系

    刘赫,王麟鹏,吉军

    <正>本文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的方法,总结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其辨证分型与头颅CT所示病灶间的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本科1991~1993年住院病人.100例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男女比例

    1996年05期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6 ]
  • 出血热少尿期艾灸肾俞、命门临床观察

    张富芳,李学贤

    <正>我院自1991年以来,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艾灸肾俞、命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并随机分组.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7

    1996年05期 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历代名医治疗急性胃脘痛用药规律探讨

    孙丽华,吴文刚,张纬,孙玉珍

    <正>急性胃脘痛是中医治疗颇有成效的内科急症之一.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医案的形式录予后学.认真学习研究历代名医急性胃脘痛医案,总结和概括出一定的治疗规律,对于今后进一步从事理论、临床和

    1996年05期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小儿泄泻治验

    朱明洋,周光明

    <正>笔者在治疗小儿泄泻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应用“利小便以实大便”治法,往往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伤食泻 患儿,男,2岁,于1995年 2月1日就诊.病儿于2天前在家多食肉丸、米饭,于当天深夜啼

    1996年05期 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肘后备急方》急症灸治探讨

    周建伟

    <正>《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由晋·葛洪撰,后经梁·陶弘景、金·杨用道两度增补而成.该书集中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急症学术成就,所涉急症十分广泛,救治方法丰富多彩,其中灸疗占有相当比重.本文拟据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就书中运用灸法救治急症之学术特点及成就进行探讨.

    1996年05期 21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香芎镇痛汤治疗偏头痛50例

    吕德田

    <正>笔者1985~1995年自拟香芎镇痛汤治疗偏头痛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初步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13~72岁;病程8天~12年;头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性疼痛.限于一侧者29例,双侧者19例,全头痛者2例;50例病人脑电图均无异常;脑血流图检查提示一侧血管紧张度增强者28例,双侧者22例;发作时伴有头晕、入眠差者17例,纳差、干呕,甚至呕吐者23例,眼前出现闪耀点者6例,偏盲、短暂失语者2例,半身麻木者2例.

    1996年05期 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李鸿翔运用大黄治疗咯血经验

    陆家武

    <正>我院已故老中医李鸿翔先生业医数十载,临证经验极为丰富.李师擅用大黄治疗诸病,其中运用大黄治疗咯血经验尤为独到.笔者有幸随侍左右,获益甚多,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996年05期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癃闭治验3则

    许雅萍

    <正>1 产后癃闭 范某,女,30岁,住院号31165.患者产后3天,诉小腹胀满月,排尿艰涩无力,尿道口灼热疼痛,体温正常,舌谈红,苔薄白,脉沉细小数.证属产后气血两虚,膀胱气化不利.治以益气养血,化气利尿:生黄芪、赤小豆各30g,潞党参、猪茯苓、车前子、车前草各15g,当归、泽泻、炒白术、枳壳各12g,桂枝、生甘草梢各10g.2剂.药后尿量增多,诸症明显减轻,宗原方继服3剂而愈.

    1996年05期 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彭景星治疗肠梗阻经验点滴

    彭慕斌

    <正>家父彭景星系我市名老中医,业医50年,临床经验丰富,于疑难重症屡起沉疴,颇享盛名,其治疗肠梗阻有独到之处.兹将其用药经验介绍于此,以献同道.1 重用厚朴 肠梗阻通常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家父体验方中厚朴应重用,一般可用30g,身体壮实者可用至60g.因本病主要是肠腑气机不通,厚朴味苦、辛,虽能降能行,为导气宽肠要药,但须重用方能奏效.

    1996年05期 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双黄连粉针剂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刘树芳,张劭夫

    应用单克隆抗体分别对30例住院患者使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及活化T细胞(IL-2R~+细胞)的对比观察.同时对其中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补体C_3进行了测定,发现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后CD_4细胞及IgM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结果表明,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对免疫系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1996年05期 223-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73 ]
  • 生脉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眩晕50例

    彭明发,刘振媛

    <正>我院急诊科自1993年以来,用生脉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简称主脉针合丹参针)治疗老年眩晕急性发作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60~65岁30例,66岁~70岁10例,70岁以上者10例,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65岁.均在眩晕发作1~2天内而就诊.

    1996年05期 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9 ]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型疗效观察

    陈意,裘昌林

    <正>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患者证属气滞血瘀者为数不少.我们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之气滞血瘀证进行治疗,取得效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6.3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

    1996年05期 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6 ]
  • 脉络宁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徐重白,邢海燕

    <正>近年来,我们应用脉络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作对照,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西医诊断标准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其中脉络宁组40例,对照组2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合并症及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及左室肥厚劳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996年05期 226-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脉络宁合尿激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37例

    朱德春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患之一,近年来我所采用脉络宁、尿激酶联合治疗骼股静脉血栓,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6~43岁,平均35岁;病程4~30天;整个下肢严重水肿伴皮肤发白16例,发绀8例.病位在左下肢7例,右下肢13例,双下肢4例.按入院先后将患者平均分A、B两组.诊断按1983年全国周围血管病研究座谈会所订之标准确诊,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排除其它疾病.

    1996年05期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清开灵注射液减轻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临床观察

    董海涛

    <正>化疗是对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毒副反应则常影响疗效及疗程.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后,有明显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7例肿瘤患音为1990~1992年本院病人,经手术后行化疗者.57例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年龄27~73岁,平均52岁,以41~60岁者最多,占65%.随

    1996年05期 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2 ]
  • Ⅱ型呼吸衰竭的中医诊治研究近况

    陈伟,吴焕林,梅光源

    <正>Ⅰ型呼吸衰竭(以下简称Ⅰ型呼衰)最多见于现代医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肺性脑病等疾病过程中,属中医“喘证”、“肺胀”、“饮证”、“心悸”、“水肿”等多种危重症范畴,常表现为喘、厥、痉、闭、脱等特点.既往主要以西医方法进行抢救治疗,随着中医急症阵地的不断扩大和抢救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医者按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不断探索诊治本症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单纯采用中医药诊治Ⅰ型呼衰的文献报道尚未见到,在诸多文献中仅见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的报道.现就我们近几年掌握的资料,归纳综述如下.

    1996年05期 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危难重症治验

    李瀚旻

    <正>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极其丰富深刻,临床切忌一味拘泥常规辨证.知常这变、灵巧辨证,对于危难重症,亦可获速效.1 清燥救肺降胆道术后感染高热 患者,女性,65岁,1985年11月14日因胆道术后感染高热不退,用多种抗生素无效.遍用苦寒清泻、宣散凉润、滋阴补气、透热转气诸法,均不见热退,病情日见危笃.后察患者除高

    1996年05期 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中药灌肠法治疗急症近况

    崔应麟,张保伟

    <正>中药灌肠法是指使中药药液由肛门进入大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类疗法.本法始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近年来,中医灌肠法在急症救治应用已经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综述如下.

    1996年05期 23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浅谈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心态的几个方面

    周安文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的内容也从单一的技术性服务,扩展为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修养,否则,将对患者的心态产生很大影响.笔者结合护理工作实践,对影响患者心态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996年05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补肾法为主辨治老年冠心病早搏

    张国庆

    <正>笔者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早搏时,以补肾法为主辨证论治,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滋阴补肾法 主要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早搏辨证有明显肾阴虚表现者,该型患者除有肾阴虚表现外,往往兼有肝阴不足之象.洽以滋养肝肾,养心安神宁悸为主.药用:生地、当归、枸杞、白芍、黄精、百合、炒枣仁、黄连、琥珀等.便秘者加栝蒌仁,潮热、盗汗明显者加地骨皮、白薇,失眠、烦躁不安甚者加朱砂.

    1996年05期 23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1 ]
  • 养血散风汤治疗偏头痛80例

    常风云

    <正>笔者1991年5月~1994年10月间,应用本院田乃庚教授验方养血散风汤治疗80例偏头痛患者,收效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男性18例,女性62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诊断标准参照黄友歧主编《神经病学》.其中典型偏头痛28例,普通型偏头痛34例,丛集性头痛15例,眼肌瘫痪性偏头痛3例.

    1996年05期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礞石滚痰丸治疗反应性精神障碍1例

    王红,张黎临,衣蕾

    <正>患者,王某,男,51岁.因双下肢浮肿1年余于1995年3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Ⅱ型.患者入院后经中医辨证治疗,病情好转.但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担心住院费用及思家心切,情绪颇不稳定.4月7日中午患者突发精神障碍,初起时表现为僵直不动,缄默

    1996年05期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中药治疗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1例报告

    周晓园,陶凯

    <正>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又称Adams-Stokes综合征(简称阿-斯氏综合征),是由于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导致大脑供血中断而产生的突发性昏厥.笔者应用中药治疗取得疗效,报告如下.

    1996年05期 23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28例

    王曰桂,吴益高,施福田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28例,取效较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年龄16~68岁,平均36.7岁;男17例,女11例;病程8~87天,平均33天.临床表现以发热(驰张热型及不规则热型为主)、高中热为主;右季肋痛,以钝痛、胀痛为主,肝大伴触痛,消瘦,贫血,其他症状有多汗、咳嗽、腹胀、乏力等.血白细胞12

    1996年05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中药治疗猫鼠抓咬伤19例

    张德玉,张璞玉

    <正>近来,笔者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自拟中药“活血消风解毒汤”,治疗猫鼠抓咬伤患者19例,收到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 19例中,男7例,女12例;年龄最小32天,最大76岁;咬伤部位以头、手、足为主.其中手被田鼠咬伤2例,家鼠咬伤3例,猫咬伤10例;足被家鼠咬伤2例;头被家鼠咬伤2例.

    1996年05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百花园

    <正>槟榔川椒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治法:槟榔15~20g,川椒8~10g,黄芩10~12g,黄柏10~15g,苦参12~15g,百部15~20g,细辛3~5g,干姜8~109,大黄6~10g,枳实6~10g,使君子10~12g.治疗27例,均经B超确诊,并在胃十二指肠液或大便涂片镜检或呕吐物中找到虫卵.

    1996年05期 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