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 胃痛系列中成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李乾构

    气滞胃痛冲剂、虚寒胃痛冲剂、阴虚胃痛冲剂,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治疗胃痛的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观察了1531例,共治愈294例(19.20%);显效669例(43.70%);有效462例(30.18%);无效106例(6.92%);总有效病例数1425例,总有效率93.08%.同时还对这三种中成药进行了药效学、急性毒性等实验研究.

    1996年06期 243-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金牛腹痛片治疗急症胃痛(实证)的临床研究

    李俊,邹旭,吴焕林,刘涛,钟士杰,庚慧,罗翌

    本文报告用金牛腹痛片(验方)治疗急症胃痛属实证者共70例,以654—2治疗作为对照组,共有35例.观察药后的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疼痛缓解的持续时间以及服药后的不适反应.结果用金牛腹痛治疗的病例在上述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还观察了治疗组的证效关系,在所分的三个证类(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间疗效无显著差异.

    1996年06期 246-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 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急性胃病132例疗效观察

    吴耀南

    <正>我们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监制、本溪第三制药厂生产的气滞胃痛冲剂治疗急性胃痛132例,并设对照组36例,观察其对胃痛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132例,门诊急诊科病人53例,住院病人79例;男性86例,女性46例;年龄21~65岁,平均为43.6岁;病程1~33年,平均为11.3年.对照组36例全部为住院病人,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24~53岁,平均为41.8岁;病程0.5~22年,平均为12.5年.

    1996年06期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胃血宁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的临床研究

    符为民,时永华,杨廷光,朱广华,余江毅,周晓红,郦永平,孙益平,周江,韦宏庆,梁宁行,邵荣世,何焕荣,倪爱德,万建初,唐建君

    本文报告了江苏省中医院等六家医院用胃血宁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出血318例的临床研究.设立了以去甲肾上腺素、止血芳酸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5%,对照组有效率为93.14%,经Ridit检验,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研究中还观察了两组起效时间、大便转阴时间、胃镜象、幽门螺杆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各项指标均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996年06期 249-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出血50例疗效观察

    林国珍

    <正>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导致的出血居首位,是临床急诊中的常见病症,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并设20例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例溃疡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为17~71岁,平均43.2岁;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20~74岁,平均41.3岁.50例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明确诊断为溃疡病患者.治疗组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对照组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

    1996年06期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胃脘痛384例疗效分析

    赵亚茹

    <正>笔者自拟脘平汤治疗胃脘痛38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所选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透视,个别经胃镜等检查确诊,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5例,女169例,年龄18~74岁.诊断慢性胃炎及胃窦炎132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116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6例,结肠脾区综合征38例,十二指肠憩室及息肉10例,贲门失驰症4例.中医辨证:湿热郁滞证133例,肝气犯胃证121例,脾胃虚寒证103例,胃阴不足证27例.

    1996年06期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促排宁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

    邱倚玉,廖琳,刘红

    <正>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近十年国际上统一的病证概念.系指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而找不到溃疡或肿瘤病灶,并除外食管、肝、胆、胰疾患者.该病十分常见.我科自1993年以来采用益气健脾,疏肝和胃,行气促运治疗法则,以促排宁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并与西沙必利对照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76例报道如下.

    1996年06期 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平刺三阴交悬钟皮部治疗急性腹痛123例疗效观察

    李霞,索钢

    <正>1987年5月~1995年10月笔者运用平刺三阴交悬钟皮部治疗多种疾病所致之急性腹痛123例,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71例,女5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平均45.2岁.急腹痛发作最长时间36小时,最短0.5小时,疾病诊断详疗效分析表.

    1996年06期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2 ]
  • 健胃定痛散治疗急性胃痛临床总结

    李玉波

    <正>胃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多急性起病,迅速加剧,或疼痛在慢性过程中症状突然加重.目前中医治疗胃痛的办法主要以舒肝理气、温中止痛为主,但在胃痛的发病中胃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肝气郁结、脾虚气滞均可化为热象,临床以胃脘胀痛或胃痛灼热、嗳气泛酸为主症.我们用健胃定痛散治疗急性胃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96年06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健胃茶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

    朱生梁,何玉辉,叶洁星,王家渊,樊菊娣,朱贞贞

    <正>消化性溃疡愈合后,一旦停服药物,一年以内仍有50~80%的患者溃疡复发,使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后,溃疡复发率降低,但幽门螺杆菌再次感染后,消化性溃疡慢性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近几年来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很自然地集中在抗夏发问题上,鉴此,我们开展了健胃茶抗溃疡复发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6年06期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针灸临床治验二则

    杨进廉

    <正>例1,夏某,男,61岁,离休干部.1993年5月8日因右臂疼痛伴活动障碍就诊.患者2天前持重后出现右肘关节疼痛,旋前时为甚,功能活动明显受限,不能持物.检查见肱骨外上髁处轻度肿胀,压痛明显,伸肌紧张试验和密耳试验阳性.诊断为急性网球肘,属中医筋痹,血瘀气滞手阳明经.治宜活血通经.独取阿是穴.坐位,曲肘放于桌上,用物刺法(压痛点1针,四周各1针),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力度,不留针,出针时摇大针孔;针后拔罐,适当在患处走罐.经2次治疗,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1996年06期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前瞻性观察50例

    张文尧

    本文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前瞻性观察.所有病例(50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服药6~12个月,50例患者最少随访5年以上.以胃镜、病理活检结合临床症状作为判断疗效依据.结果近、远期均获得较好疗效.其中萎缩消失者23例,占46%.

    1996年06期 260-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尿闭急症运用活血泄浊方体会

    陶筱娟,秦卫星,王璞

    <正>1 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王某,女,30岁,因感冒发热1天,自服感冒通3片,每日3次,次日出现尿色红,尿少,24 小时尿量仅300 毫升,并恶心呕吐2天入院,急查血肌酐308umol/L,尿素氮25mmol/L,血钾5.9mmol/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症见:面红口干,恶心呕吐,脘腹痞满,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治拟活血清热,理气泄浊,方用:半边枝莲各30g,川芎30g,赤白芍各30g,枳壳30g,川连10g,生军后下30g,每日1剂,服药后3小时,解稀便500克左右,继而排尿200毫升,至次日晨尿量共600毫升,又续进3剂,尿量渐增至2500~3000毫升,症状缓解,一周后复查血肌酐,尿素氮正常,半月后尿常规(-)出院.

    1996年06期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胃尔舒治疗胃脘痛气滞证的疗效观察

    任庭辉,许梅

    <正>胃脘痛是多因病邪犯胃,肝气郁滞或脾胃虚弱引起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急性病证.我们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2月,在门诊对胃脘痛气滞证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52例,分别采用胃尔舒和陈香路白路进行治疗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治疗组76例中,男性39例,女性37例,发病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2.9岁,20~49岁58例占76.3%;对照组52例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发病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2.3岁,21~49岁占78.8%.两组均以青壮年为多.

    1996年06期 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心脑宁胶囊对血瘀型高脂血症降脂作用临床观察

    郑瑞璋,陈一鸣,吴若銮

    本文对127例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临床血液流变学观察,证实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和血液粘滞度呈现正相关性,其主要成因是由于PGI_2/T×A_2比率失调,及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聚集升高等而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因此推断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起到调脂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应用活血化瘀法恢复脾肾功能,改善血液粘度,使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抑制和吸收或增加他们的排泄和分解.临床应用自制心脑宁胶囊对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证实有良好的调脂效果.从临床和实验室推断“心脑宁”胶囊治疗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血细胞及纤维蛋白原,起到抑制凝血、激活纤溶,从而改善病人血液粘度.达到降低LDL-ch,升高HDL-ch效果.

    1996年06期 263-2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消络痛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0例观察

    李兆秀

    <正>我院于1994年3月至1995年3月用山东北方制药厂生产的消络痛片对4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来源 临床共观察风湿性关节炎75例(包括对照组35例),其中在门诊观察治疗55例,住院治疗20例.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8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11个月,最短5天,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26岁,平均35.4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8天.1.2 分组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下称 A组)用消络痛片,对照组(以下称B组)用小活络丸.

    1996年06期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治胃之要,衡平概之——张镜人老师临诊用药经验

    张亚声

    <正>吾师张镜人老中医,名存鉴,上海市人,祖辈世代业医,延誉社会,先生幼承庭训,立志杏林,为第十二代传人,壮年遍览中医历代名著,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尝谓治学当厚古而不薄今,治病当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讲究实效.在慢性胃炎的诊治中,积有渊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独到而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盛名于国内外,其秘决乃衡平概之,今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996年06期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2 ]
  • 消化道疾病的外治法经验——徐景藩教授用药经验拾零

    刘沈林

    <正>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甚为常见.根据徐景藩教授40余年诊治脾胃病的实践经验,除内服药外,常配用外治方法,甚有良效.本人随先生临证学习多年,感受颇深.现整理介绍数种简易验方,供临床参考.1 口腔溃疡凡舌边、舌尖、龈颊粘膜形成溃疡,进食时该部有不同程度疼痛、灼热或不适感者,均可用下列外治方.1.1 鸡肫皮 选较大而完整的干皮数个,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直接烧至焦黑,放在干净白纸上,俟冷后压研成极细粉末,贮于小瓶中.用时先漱口,以少量鸡肫皮炭粉敷抹于患处.如系

    1996年06期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5 ]
  • 屠金城教授治疗胃病经验

    屠金城

    <正>根据胃脘痛的发展演变过程,屠老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和虚证(包括气虚和血虚)三种类型,本着郁结者解之,瘀积者行之,虚损者补之的原则,采取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补气以温中,和血以养阴的方法,分别制定了胀痛方,瘀痛方和虚痛方来调和胃中的气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6年06期 27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配伍用药拾粹

    陆为民

    <正>吾师单兆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业医30余载,学验俱丰,尤擅脾胃病诊治,用药配伍,独具匠心,每起沉疴,学生有幸随诊左右,深得教诲,铭记于心而不敢私藏,今择录一二,以飨同道.1 莱菔子配决明子《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说明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吾师认为,大肠的传导功能是胃降浊功能的延续,其正常功能的维系尚有赖于肾元的充足,肺气的肃降,古云:“肾主五液,开窍于

    1996年06期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中药灌肠抢救庆大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叶秀英

    <正>江某,女,49岁,住院号239395.因发热20天,颜面浮肿,少尿14天,于1994年10月10日入院.入院前1月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前血压、三大常规、肝功及肾功均正常.入院前20天(术后10天),出现发热,体温39℃,予青霉素680万u/天静脉滴注6天,庆大霉素24万u/天静脉滴注1天、16万u/天肌肉注射5天后,体温未降,反升至40°C,并出现眼睑、颜面浮肿,少尿(0.5升/天).查白细胞总数14.5×10~9/L,中性0.89,尿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改用先锋V5g/天静脉滴注4天,续用庆大霉素16万u/天肌肉注射4天,体温降至正常,但眼睑颜面浮肿加重,并出现双下肢肿,尿0.15升/天,恶心呕吐,查尿蛋白++++,红细胞+,遂转入我院.

    1996年06期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胃脘痛患者胃液pH值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附1153例分析

    吴文尧,马黔,王敏,张友安,郑洪喜

    <正>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泌酸功能异常已屡见报道,为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胃院痛患者的泌酸功能状况,我们对5000名接受胃镜检查的胃脘痛患者的空腹胃液行pH值测定,现将具有完整中医资料的1153份空腹胃液标本pH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996年06期 27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4 ]
  • 现代中医急救医学模式的探讨

    梅广源,谭荣益,邹旭,吴焕林,陈伟

    <正>现代中医急救医学是指以中医为主,结合现代急救医学先进知识和技能,处理急、危、重症的学科.其急救原则是“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挽救病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由于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很快,而中医急救医学的发展,更要体现现代气息,现根据我们多年从事中医急救医疗的经验及体会探讨中医急救医学的建设模式.

    1996年06期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 速效止泻丸的实验研究

    刘晋生

    <正>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甚或水样便.包括中医所指濡泄、洞泄、五更泄、食泄等.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失调、脾肾虚弱等原因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所致.止泻药是能减轻或制止腹泻的药物,西药止泻药根据其作用主要为:①减少平滑肌蠕动,食物在肠道推进缓慢,粪便干燥而止泻;②减少肠粘膜刺激,减少渗出而止泻;③收敛止泻;④吸收作用止泻;⑤减少肠蠕动而止泻.我们也以此为基础,探讨速效止泄丸的疗效机理.

    1996年06期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

    都广伍

    <正>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所致,主要是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隐痛、灼痛或者不适,餐后或者抗酸药难以缓解,常伴有胆汁性呕吐或者恶心,体重下降等.随着纤维胃镜检查的普遍开展,发现胆汁返流与胃部疾患关系密切,日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等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1996年06期 280-28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中药外治法在消化系急症中的应用

    周斌,段鲜红

    <正>中药外治法包括药物贴敷、灌肠、外洗、吹鼻、吹喉等药物外治方法.近年来,临床将其应用于消化系急症的救治中取得较好疗效,且具有简便、易行、经济、速效的优点,现总结如下.1 贴敷疗法1.1 中药敷脐疗法敷脐疗法是中药外治法中的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重要治病方法.脐,中医又称“神阙”是贴敷外治法中最常用的主穴之一.所选用药物大多辛香走窜、药力峻猛,旨在“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由于脐与消化系脏腑部位相近,作用更为直接,且脐常为消化系急症病症反应点,所以敷脐疗法在消化系急症中应用相当广泛,具有较好疗效,临床多与灸法、熨法同用.

    1996年06期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中国中医急症1996年1~6年期总目录

    1996年06期 28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胃肠道痉挛性疼痛临床观察

    张晓春

    <正>速效救心丸是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功效行气活血止痛,我们根据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用此药治疗急性胃肠道痉挛性疼痛46例,并同时设立对照组41例,发现速效救心丸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17~62岁,平均42±15岁;对照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18~64岁,平均39±16岁,两组病例均经临床观察及理化等检查确认为胃肠道痉挛所致腹痛,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基本相似,如经检查非本病的单病种则退出观察组.

    1996年06期 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