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永刚;刘远声;罗文舒;饶晓丹;皮敏;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法,对照组按Logemann JA训练法施以康复训练。应用电视荧光放射录像术(VFG)评价吞咽障碍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误吸、肺感染的机率。结论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29-1830+1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72 ] - 胡翠平;韩辉;鲍远程;汤晶晶;
目的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比较脑卒中组、脑卒中后抑郁组及抑郁症组应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与脑卒中组相比明显增高;但脑卒中后抑郁组与抑郁组之间水平相近。治疗后,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下降;但脑卒中后抑郁组与抑郁组之间水平相近。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可降低血浆皮质醇水平,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临床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31+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4 ] - 古青;毛庆菊;张晓平;王胜强;
目的观察复方催醒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催醒液鼻饲及醒脑开窍针法。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清醒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催醒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催醒作用,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32+1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于爱文;杨新民;孟爱霞;
目的观察息风通络化瘀汤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的疗效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氨氯地平降压,洛伐他汀胶囊降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息风通络化瘀汤。评价治疗后的血压下降情况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息风通络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血瘀证)疗效确切,同时能降低此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33-1834+1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6 ] - 周宜轩;程晓昱;
目的观察补心通络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心通络汤,对照组7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消耗量和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两组冠心病心绞痛均减轻,抗心肌缺血效果大体相当;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及胆固醇降低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甘油三酯用量减少。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心通络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35+1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谭劼;郭永谊;张红雨;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血液流变性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硝酸酯类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加用冠心丹参滴丸。比较两组症状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36-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02 ] - 侯晓林;杨喜耕;宋小林;曾娟;黄慧;徐莉琼;黄久荣;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心元胶囊;对比两组症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中因心力衰竭恶化的再住院率。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服用心元胶囊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38+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翁伟建;林俊荣;杨裕忠;张铭熙;
目的观察大黄加乌司他丁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从入院急诊术后第1日开始给服中药大黄胶囊,静滴乌司他丁;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肝肾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血浆ALT、AST、BUN及Scr浓度及血浆TNF-α、IL-2、IL-6及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能较好地保护其肝肾功能,减少机体对创伤侵袭的反应。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39-1840+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杨俊;郑义侯;吴嘉;李金花;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剂口服;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静滴、灌肠及热奄包外敷。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41-1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9 ] - 高桂琴;徐萍;夏忠诚;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肾糖适安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均予西药控制血糖、血压,观察组加用益肾糖适安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症状、UAER、尿β2-MG、SCR、BUN、TC、TG、HbA1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SCR及尿β2-MG、UAER均降低,观察组UAER、TC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糖适安方能有效治疗早中期老年DN。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43-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周晓玲;谢胜;肖文胜;殷小兰;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组(A组)、穴位埋线对照组40例(B组)、强肝消脂饮对照组40例(C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D组)。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组ALT、AST明显下降,优于各对照组;与此同时,治疗组CHOL、TG的下降亦优于各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45-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5 ] - 李勇;李姗;杨道文;
目的比较风咳方与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0例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风咳方和止嗽散,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风咳方较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48+1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0 ] - 谢固雅;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动态观察,并给予莲花清瘟胶囊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结果 1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为:(1)不同性别和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和发病,但主要见于青少年。(2)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大多数为中低热,发热持续时间为1~4d;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畏寒、鼻塞流涕等,多数患者可出现病毒性肺炎。(3)在奥司他韦治疗的前提下,患者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7d,平均(4.10±2.60)d。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大部分并发症患者预后佳,莲花清瘟胶囊、磷酸奥司他韦为主治疗有一定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49-1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周小军;林子玲;孔梅;卫金歧;边壮;郭惠学;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护肝、利尿及对症治疗,治疗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四逆散合四君子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退黄、降酶和升高白蛋白效果更明显。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疗效较好。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51-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6 ] - 周大勇;
目的观察立停汤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蕴结肠腑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立停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抗感染、止泻等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症状积分值的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立停汤对急性感染性腹泻属湿热蕴结肠腑证者疗效确切。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53+1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陈建林;陈锦锋;毛雪梅;韩宇斌;邓健敏;
目的观察加减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总疗效及对胃排空复常率、胃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5例FD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服用西药吗丁啉片剂与安慰剂(糖水),治疗组服用加减四逆散汤剂与安慰剂片剂;比较两组在总疗效、胃排空复常率、胃动力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FD胃排空复常率及胃动力指标接近,治疗组总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泄热、理气和胃之加减四逆散对FD肝胃郁热证的综合疗效较之吗丁啉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54-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8 ] - 黎明;陈玲;邹卫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活血泄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降逆平流汤,对照组予以吗丁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胃镜分级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和胃、活血泄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满意。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57-1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7 ] - 钟冲;陈文龙;郭振平;王尧才;崔建峰;马会军;
目的通过对传统靠背椅复位法进行改良,在提高肩关节脱位复位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疼痛,并对其进行机理研究。方法 A组46例患者采用改良靠背椅复位法,B组46例患者采用传统靠背椅复位法,分析两种方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疗效并对复位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一次性复位成功率97.83%,B组为82.61%;A组疼痛的改善优于B组。结论改良靠背椅复位法优于传统靠背椅复位法,改良靠背椅复位法疗效更可靠,患者术中痛苦更小。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59-1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马志毅;孙凡;向齐;
目的观察针刺八穴配合中药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止痛起效时间、痊愈患者1年内复发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前者止痛起效时间短,1年内复发率低。结论针刺八穴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62-1863+1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93 ] - 马新平;李净草;姜燕;
目的观察火针、拔罐及毫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火针、拔罐、毫针)与对照组(常规药物)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结论火针为主配合拔罐和毫针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64-1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74 ]
- 万赛英;黎杏群;谭峰;智屹惠;罗云;
目的研究脑溢安颗粒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立体定位向脑内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0.4U建立脑出血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 TGF-β1在脑出血3h已明显表达,6h进一步增强,但在12h表达下降,而在1d后第2次升高达到高峰,4~7d减少,14d后消失。脑溢安组TGF-β1表达在6h、1d、4d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脑出血后脑内TGF-β1表达增加;脑溢安可上调脑出血后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96-1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5 ] - 黄国付;黄晓琳;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12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结合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后第7、14、28日3个不同时相、不同脑区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与PSA-NCAM/5-嗅脱氧尿嘧啶(BrdU)表达的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缺血后第7日PSA-NCAM和PSA-NCAM/BrdU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第14日达到高峰,第28日表达开始下降;电针组、磁刺激组、结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在第7、14日时有显著差异,结合组与电针组、磁刺激组比较在第7、14日时有显著差异。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结合组各时相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尤以结合组为明显。结论电针结合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促进缺血侧不同脑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2010年11期 v.19;No.151 1899-1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0 ] - 施斌;谢建群;袁建业;张涛;谭宝;郑昱;马贵同;
目的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角度,探讨中药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急性期的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栓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每组各12只。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UC急性期模型。造模后第3日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d后处死。记录病变结肠组织损伤指数;组织病理学观察结肠黏膜病理变化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结果动物模型病理观察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清肠栓组及SASP组可见组织修复征象;血清中MPO含量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NE含量正常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上清中MPO及NE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清肠栓组和SASP组较模型组降低。结论清肠栓对大鼠TNBS诱导的急性UC模型有治疗作用,能够减轻UC急性期结肠黏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状态,促进组织修复,并通过调节MPO、NE的蛋白表达,减少这两种物质对组织的损伤。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03-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0 ] - 常明向;吴梅梅;刘浩;
目的观察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家兔内毒素血症的解热作用。方法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制备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利胆排毒口服液对模型动物体温变化的影响;用定量检测微量内毒素鲎试验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3h体温反应高度及5h体温反应指数在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兔灌服利胆排毒口服液后,可减少血浆LPS含量,降低血浆TNF-α水平。结论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兔内毒素血症有对抗作用。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06+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1 ] - 王志强;宫彩霞;李振彬;耿丽芬;惠乃玲;朱建君;
目的观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肾组织中骨形成蛋白7(BMP-7)的表达并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其影响。方法以泼尼松为阳性对照,观察雷公藤多苷对模型小鼠肾脏BMP-7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多苷具有与泼尼松相似的防止和减轻狼疮样小鼠肾功能恶化、肾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这种作用与上调狼疮小鼠肾组织中BMP-7表达相关。结论雷公藤多苷减轻狼疮肾炎病理改变的机制与其显著上调BMP-7的表达有关。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07-1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5 ] - 陈一江;章艳茹;
目的探讨温心汤的作用机制,并为阐述温心汤临床治疗心动过缓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温心汤药物血清干预离体蛙心模型,观察温心汤药物血清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与心率呈极显著量效关系。药物浓度与平均肌张力呈极显著量效关系。结论通过温心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提高离体蛙心心率及平均肌张力,并与所取温心汤药物血清的时间及浓度相关。温心汤原液亦能提高离体蛙心心率及平均肌张力,并与所取温心汤原液的浓度相关。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11-1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8 ] - 付义;杨春艳;焦丽杰;吴洪波;
目的观察七龙天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湿质量(wW)、右心肥厚指数(RV/LV+S)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以野百合碱(MCT)腹腔注射复制PAH模型,选择硝苯吡啶为阳性对照药,以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称取wW,测算RV/LV+S。结果七龙天和硝苯吡啶均能降低PAH大鼠的mPAP、wW及RV/LV+S的水平。七龙天中、高剂量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组。结论七龙天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动物的肺动脉压,可减轻肺渗出,部分逆转右心室肥厚。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14-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0 ] - 王文龙;孙子凯;朱萱萱;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固本咳喘颗粒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固本咳喘颗粒大剂量组、固本咳喘颗粒中剂量组、固本咳喘颗粒小剂量组、固本咳喘片组;采用烟熏加脂多糖法造模,观察各组治疗后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固本咳喘颗粒中药治疗组比模型组明显降低血清细胞因子TNF-α水平。结论固本咳喘颗粒具有一定的抑制COPD气道炎症的作用。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16-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朱舟;刘渝波;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无糖型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降糖通脉无糖型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模型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实验前后动物的血糖水平和糖耐量结果。结果给药后,各给药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糖耐量结果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降糖通脉无糖型颗粒降血糖作用明显,并可提高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18-1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袁海英;罗德福;刘洪伟;
目的考察鱼腥草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仪、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鱼腥草注射液与3种注射液分别以最小和最大浓度配伍后的外观、pH、微粒、溶血及甲基正壬酮含量的变化。结果 6种配伍液6h内的外观、pH、微粒、溶血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6h内稳定。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20-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王广东;
<正>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3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05+1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0 ] - 高桂君;焦月玲;
<正>外感发热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常见于温病、伤寒发病过程中,多表现在西医学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热阶段,尤以病毒感染性疾病多见。高热控制不利,轻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工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17+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田红军;曹清慧;高桂君;
目的观察龙蒲化痰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龙蒲化痰汤;对照组则单纯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内服龙蒲化痰汤,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或减轻后遗症方面有明显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44-1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李艳捧;郝秋艳;王兴杰;王红霞;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服用化痰通络汤;对照组静滴血塞通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45-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6 ] - 袁建平;范国田;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笔者应用中药通腑活血醒脑口服液治疗本病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46-1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王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单予补阳还五汤;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47-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张爱池;韩淑凯;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针刺组给予表里两经并刺,针药组口服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加表里两经并刺,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余各组。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具有良好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48-1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4 ] - 王欣刚;官霞;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49-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2 ] - 赵军;
目的观察远针近灸早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远针近灸早期介入治疗,对照组早期不行针灸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远针近灸方法早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能缩短急性期病程,减少后遗症,从而达到尽早治愈疾病的目的 。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0-1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 李玲;薛艳艳;
<正>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问题,伴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易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其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此,降低卒中的病死率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1-1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4 ] - 金超;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5例,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红花黄色素静滴,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ST-T改变、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降脂效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及有效的。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2-1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1 ] - 李谦俊;
<正>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而劳力性型心绞痛是较常见、多发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中老年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笔者应用益气辛温通瘀煎剂治疗劳力性心绞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3-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聂红;罗光伟;
目的观察艾穴位熏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10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均给予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同时加艾条灸穴位熏药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主要症状改善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药物配合艾灸穴位熏药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4-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1 ] - 林维进;刘盛军;郑健;
目的观察单用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口服麦味地黄丸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 CV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并口服麦味地黄丸;对照组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疗程12个月。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测定峰流速(PEF)增加值、1秒量(FEV1)增加值,咳嗽症状缓解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麦味地黄丸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疗效优于单纯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使用方便,副反应无增加。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5-1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张建玉;顾骅;
<正>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胃食管反流和慢性咳嗽的因果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称为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笔者对儿童胃食道反流性咳嗽予以中药治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6-1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9 ] - 姚朝琼;吴建红;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部感染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头孢米诺静滴,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7-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刘擎;朱德才;邓庆平;张宇;罗翌;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符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给予普济消毒饮口服,并观察记录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发热、咽痛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4.29%。结论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较好。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72 ] - 董世忠;周凤展;申艺冬;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氨茶碱、必嗽平及常规西药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10d为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病程及预防复发。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9 ] - 王青松;
目的观察加减大承气汤早期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AP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大承气汤胃管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AP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59-1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 夏冰;张波;高颖;刘立群;李晓路;
<正>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我们在采用静脉给药止血治疗的同时,加用自制中药止血散口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0-1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2 ] - 石建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协同作用。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中药组)59例予胃苏颗粒口服,对照Ⅱ组(西药组)55例予曲美布汀口服,治疗组(中西药结合组)62例予胃苏颗粒、曲美布汀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各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5%,中药组77.97%,西药组为74.55%,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结论胃苏颗粒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1-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5 ] - 秦立伟;赵春花;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100例予以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西药对照组50例给予熊去氧胆酸、吗丁啉、硫糖铝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2-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3 ] - 张红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3周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改善标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明显的利胆退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3-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5 ] - 黄悦;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HA)的作用,而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为显著。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良好的护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5-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范军;付同娟;
目的观察参芪健肠组方与整肠生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予参芪健肠组和整肠生治疗,对照组45例予整肠生口服;4周后比较两组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变化及服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健肠组方与整肠生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林榕;
目的观察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10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5d,共2个疗程。结果近期治愈2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结论冰硼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6-1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0 ] - 傅毅;谭邦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患儿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自拟化瘀退黄汤辨证加减治疗。结果 38例中治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梗阻性黄疸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7-1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沈贤新;黄振;
<正>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样为主症,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尤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也愈高。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笔者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8-1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2 ] - 阚文军;邵宏君;张晓辉;
目的观察通闭方治疗腰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术后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闭方口服;治疗12h,比较两组排尿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45%。结论通闭方治疗腰麻术后尿潴留有较好临床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69-1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李芳梅;
<正>凡小腹胀满、小便欲解不出、触叩小腹部膀胱区、明显胀满者为尿潴留,临床上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两类。急性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且尿量超过正常膀胱容量,由于某种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4 ] - 崔立民;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118例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腹部热敷及导尿;治疗组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5.5%。结论针刺治疗尿潴留疗效满意。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韦耀力;胡俊杰;
目的观察重用马鞭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用马鞭草拟定溶石排石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泌尿系结124例,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以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治愈91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92.74%。结论溶石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有溶石排石的功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1-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 ] - 王慧穆;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2-1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1 ] - 胡向丹;陈颐;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08-2009年于我院住院的69例异位妊娠未破裂型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治愈62例,治愈率89.86%,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血IICG在1000u/L以下)者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少,易为患者接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3-1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0 ] - 王旭;詹海夫;
目的观察股骨头髓芯减压与动脉置管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并配合经动脉穿刺、中药丹参注射液灌注双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介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评效。结果在股骨头髓芯减压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双介入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双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比单纯髓芯减压疗效更具优越性。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4-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李向东;陈雪林;
<正>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5-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王成秀;陈艳红;余新华;周建瑞;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配合蜂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采用体外冲击波配合蜂疗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单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配合蜂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比单纯应用体外冲击波效果更为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6-1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郭伟伟;戴吉燕;
目的观察自制消肿止痛膏在骨折早期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敷自制消肿止痛膏,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肿胀程度、疼痛分值、止痛剂应用的例数较之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制消肿止痛膏具有舒筋活血、温筋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在缓解骨折早期肿胀及疼痛有明显的效果。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7-1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林建征;胡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58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根据患儿年龄及骨折部位,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及小夹板外固定或手术治疗,并予中医分期施治。结果本组58例患儿,随访1~3年,无1例出现未不愈合情况,愈合时间5~10周,骨性愈合情况基本良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良好。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8-1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李鹏;宋振飞;
目的观察自拟逐痹汤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自拟逐痹汤的同时,应用关节镜进行滑膜清理术,术后再连续服用中药2周。结果 32例患者中近期疗效优26例(81.25%),良5例(15.63%),好转1例(3.13%),总有效率100%;远期疗效(随访8个月)28例中,优19例(67.86%),良7例(25.00%),差2例(7.14%),总有效率92.86%。结论自拟逐痹汤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79-1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赫卫彦;
目的观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痛风汤,对照组予秋水仙碱。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0-1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7 ] - 袁炜庆;杨渊;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神经松解治疗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及Del-lon三重神经松解,II期视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予以植皮或皮瓣修复处理;以2006-2008年30例神经型糖尿病足采用传统外科清创换药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肢端感觉、疼痛缓解、溃疡复发、截肢率方面作对比。结果随访8~12月,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神经松解手术治疗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确切。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2-1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赵朝清;孙云保;焦丽;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下肢骨科术后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少数患者血栓脱落后导致肺栓塞(PE)而造成死亡。据报道,未采取预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3-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 王霆;纪艳华;姜晓文;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4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加中药熏洗可有效减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4-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陈武;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予中药外洗液熏洗,对照组用碘伏温水坐浴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均全部治愈,治疗组术后创口水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能明显缩短水肿消退时间。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5-1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7 ] - 杨晓玉;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制剂骨创伤膏与红外线灯配合治疗溃疡期褥疮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入院时患有褥疮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骨创伤膏换药,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1~2次;对照组用庆大霉素湿纱布湿敷疮面后,再用红霉素软膏敷料覆盖于疮面。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骨创伤膏与红外线灯配合治疗褥疮,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痂皮形成,加快疮面愈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6-1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时云;方伟;胡春慧;李亚玲;王桂云;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点刺放血配合围刺治疗,对照组静滴更昔洛韦。结果治疗组痊显率高于对照组;其水疱停止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完全结痂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点刺放血配合围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7-1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0 ] - 陈瑛;郑宏飞;洪献飞;马进;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配合除风益损汤加味治疗眼后段球内异物的效果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眼后段球内异物进行玻璃体切除取出异物,联合巩膜外冷凝眼内光凝、C3F8或硅油填充。术后配合中药除风益损汤加味祛风清热、活血利水。随访6~24月,评估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32例全部成功摘出异物,成功率100%。手术并发症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高眼压。结论玻璃体手术直视下摘出眼内异物,减少异物对眼组织的损伤,同时通过切除玻璃体积血及机化条索,减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配合中药可以提高疗效。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8-1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陈伟丽;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患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1%阿昔洛韦点眼,治疗组在加用中药四物汤合新制柴连汤加减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67%和12.82%,对照组为77.50%及50.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疗程时间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89-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3 ] - 郭洪波;罗玉梅;罗锡彬;朱春萍;文艳华;
目的观察参七黄血府逐瘀降脂汤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七黄血府逐瘀降脂汤;2个疗程后复查血脂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升高。结论参七黄血府逐瘀降脂汤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90-1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魏霞;吕哲;王付启;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大面积高血压性脑出血3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91-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8 ] - 尔钰晨;刘显;韩小雨;
<正>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出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临床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8 ] - 张彩荣;陈朝明;陈瑶;
目的比较腹针疗法和常规针法治疗肩周炎的总体疗效及对疼痛和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腹针疗法,对照组行传统针刺法;分别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相近。结论腹针针法对肩周炎的镇痛效应与常规针刺法相近。
2010年11期 v.19;No.151 1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