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研究报告

  • 从雌激素受体探讨解毒祛瘀滋阴药对SLE的治疗机制

    王大维;汪梅姣;谷焕鹏;温成平;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药含药血清对雌激素受体α和β及其相关通路的调节作用,从而探讨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研究解毒祛瘀滋阴药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以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解毒祛瘀滋阴药含药血清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率;Realtime-PCR法检测ERα和PI3K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相关信号通路蛋白ERα、p-ERα、ERβ、ERK、p-ERK的表达。结果 10%和15%的解毒祛瘀滋阴药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相比均能较轻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1)。与空白血清相比,10%的解毒祛瘀滋阴药含药血清:使MCF-7细胞的早期凋亡较多;使ERα和PI3K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使ERα的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降低;使ERβ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使ERK的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下调ERα的表达和其磷酸化水平,促进ERβ的表达,下调ERK及其磷酸化进而影响MAPK/ERK信号通路也许是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SLE的部分机制。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05-1508+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冠心康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血脂及炎性微环境的影响

    徐华英;王建茹;王凤;杜文婷;章怡祎;刘萍;

    目的观察冠心康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冠心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与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康组、辛伐他汀组;10只同遗传背景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冠心康组以冠心康煎剂灌胃,辛伐他汀组以辛伐他汀水溶液进行灌胃。各组干预12周时取材。每周检测小鼠体质量;生化仪检测血清血脂;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血清IL-6、IL-8、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主动脉CD68蛋白的检测。结果干预12周后,用药组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与辛伐他汀组的血清TC、TG、LDL-C下降(P<0.05),HDL-C升高(P<0.05)。用药组的血清IL-8、TNF-α表达比模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表达则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的CD68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康可能通过调节血清血脂及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09-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1 ]
  • 通心络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黄婷;李绍旦;李涵;张俊修;刘毅;杨明会;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肥大细胞干预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缺血1 h,再灌注2 h;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通心络组大鼠予通心络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1周后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常规、生化、血清脾酪氨酸激酶(Sy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5-羟色胺(5-HT)等指标。结果通心络组大鼠5-HT的表达及Syk的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通过降低5-HT及Sy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ERK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14-1516+1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2 ]
  • 益气活血胶囊的成型工艺研究

    冯宇翔;周静;李敏;虞立;金伟锋;李晓红;张宇燕;

    目的完善优化益气活血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按照现代制剂工艺制备方法 ,通过测定休止角、吸湿度、堆密度等选择合适的辅料并确定辅料配伍比例,选择填充的胶囊型号,完成制剂工艺设计。结果选择以主药乳糖:微粉硅胶(15∶2∶1)为配方,制成颗粒,选用0号胶囊装量0.37 g。结论设计的本胶囊制剂成型工艺,经3批生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为下一步研究及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17-1518+1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4 ]
  •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雍苏南;龙远雄;阳赣萍;谭元生;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与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762例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将其分为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组,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高血压病条件下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证型分布规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痰热上壅>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肝阳上亢,与非脑梗死比较,证型分布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不同级别的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痰热上壅、瘀血阻络肝阳上亢和气阴两虚为主,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较非脑梗死患者更多见瘀血阻络证;随着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的不同,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型出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19-1521+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52 ]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申杰;杨洁红;徐彬;梁顺利;张宇燕;万海同;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药临床诊疗思路及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4例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分为5个,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其后依次为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肝阳上亢证和痰热腑实证。本研究304例患者中,男性200例,占65.79%,男性患者中以风痰瘀阻证最多;女性104例,占34.21%,女性患者中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肝阳上亢证与年龄、吸烟、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关系密切(P<0.05);风痰瘀阻证与HHcy关系密切(P<0.05);阴虚风动证与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肝阳上亢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吸烟、糖尿病和HHcy;风痰瘀阻证的危险因素是HHcy;阴虚风动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22-1524+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65 ]
  • 改良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王继涛;阮红峰;付方达;吴承亮;

    目的为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更好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科学阐明中药方剂治疗该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取45只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传统组、改良组。传统组给予脂多糖联合甲强龙激素造模,改良组小鼠则在传统组基础上调整饲料槽的高度,迫使小鼠主动站立取食,并予跑步机上跑步2 h/d;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时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4周、第8周抽血检测血液中三酰甘油的含量,并于造模后8周测量小鼠股骨头骨密度,次日处死取双侧股骨头,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头外观及色泽。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及阿尔新蓝染色(ABH)等技术观察小鼠股骨头病理变化。结果传统组和改良组小鼠精神状态明显差于对照组,且改良组差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和改良组血液中三酰甘油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改良组高于传统组;骨密度检测显示,传统组和改良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且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股骨头形态学观察发现改良组股骨头软骨下出血坏死的面积较传统组严重,HE、ABH结果显示,传统组有9只出现(空骨陷窝数量增多,骨小梁变细甚至断裂)等骨坏死表现,造模成功率达60%,改良组有11只出现(空骨陷窝数量增多,骨小梁变细甚至断裂)股骨头坏死的表现,造模成功率高达73.3%(P<0.05)。结论传统造模方法和改良造模方法皆可造模成功,但改良造模方法具有更高成模率。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25-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4 ]
  • 益气活血组方对急性缺血性心肌大鼠PDGF表达的影响

    胡国恒;龚纯;王瑾茜;袁华;陈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组方对于急性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健康的SD雄性大鼠左冠脉的前降支,建立急性缺血缺氧的心肌梗死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组、益气活血方组,假手术组15只大鼠模型仅穿线不结扎,各组在根据处死时间随机分为3 d、7 d、14 d 3个时相组。观察不同组别不同时相HE染色情况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组方HE染色可见较多增生的毛细血管;PDGF蛋白表达在芪参益气滴丸组和益气活血组方表达较高(P<0.01),在4个组别的不同时相比较时,发现在芪参益气滴丸组和益气活血组方随着时间增加,蛋白表达量增多(P<0.01),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无规律可循。结论益气活血组方可能通过促进PDGF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增加动脉的密度,形成血管壁,从而可以增加心脏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29-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3 ]
  • 姜黄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管功能及血清PDGF、VEGF、EGFR的影响

    郭二坤;米中波;梁朝辉;彭立威;徐彬;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及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姜黄素组),各20只。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所有造模成功的大鼠于第1次注血30 min后开始给药,具体方法如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2 m L。3组大鼠均采用灌胃的方式,连续给药7 d。术前、给药后1、3、5、7 d使用神经学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于给药后7 d取基底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和血管壁厚度。放射性免疫法分别测各组大鼠血清PDGF、VEGF、EGFR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学评分在给药1 d、3 d、5 d、7 d后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姜黄素组评分虽高于假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评分在给药1 d、3 d、5 d、7 d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动脉HE染色发现,模型组基底动脉发生管腔狭窄,壁厚增加,内皮细胞扭曲,内部弹性层卷积等形态学变化,而姜黄素组皱缩及增厚程度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横截面积均显著降低,血管壁厚度显著增加(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横截面积显著增加,血管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而假手术组与姜黄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DGF、VEGF、EGFR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PDGF、VEGF、EGFR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管功能,并降低血清PDGF、VEGF、EGFR的表达。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33-1535+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5 ]
  • 化痰通络汤对MCAO大鼠脑保护作用及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姚欣艳;王迎春;高晓峰;刘侃;

    目的基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化痰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脑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痰通络汤组,其中模型组及化痰通络汤组行MCAO术,各组均于灌胃1 d、3 d、7 d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脑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l(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显示,化痰通络汤组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梗死体积比较显示,化痰通络汤组在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均小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化痰通络汤组1 d、3 d、7 d脑组织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化痰通络汤组1 d、3 d、7 d脑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对MACO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症反应、阻断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36-1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8 ]
  • 益气活血组方对急性心梗模型大鼠SDF-1、CXCR4、VEGF变化的影响

    李伟钦;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组方对AMI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SDF-1、CXCR4、VEG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和益气活血组方组,每组20只。根据处死时间再将各组分为3 d,7 d,14 d 3个时相组;药物干预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DF-1、CXCR4、VEGF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DF-1、CXCR4、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麝香保心丸和益气活血组方表达SDF-1/CXCR4 mRNA水平均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麝香保心丸与益气活血方比较,其表达SDF-1/CXCR4 mRNA水平差别不大(P>0.05)。麝香保心丸组表达CXCR4 mRNA水平高于益气活血组方组(P<0.05)。益气活血组方组、麝香保心丸干预组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CXCR4和SDF-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加VEGF和CXCR4、SDF-1来发挥促进毛细血管新生、EPCs动员和趋化的作用。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41-1544+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8 ]
  • 大蒜素对慢性肾衰大鼠贫血及血脂、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影响

    郭洋洋;谭会斌;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慢性肾衰(CRF)大鼠贫血和血脂、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10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蒜素[5、10、20 mg/(kg·d)]组,采用腺嘌呤溶液[250 mg/(kg·d)]灌胃21 d的方法建立CRF大鼠模型,大蒜素[5、10、20 mg/(kg·d)]组腹腔注射给药治疗,疗程28 d。测定血清肾功能指标(BUN、SCr、UA含量),计算肾脏指数;测定全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FER);测定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测定血清中钾(K~+)、钠(Na~+)、钙(Ca~(2+))、磷(P~(3+))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蒜素10、20 mg/(kg·d)组CRF大鼠血清BUN、SCr、U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HGB、HCT及SI、TIBC、FER均显著升高且20 mg/(kg·d)组RBC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浆中TG、TC、LDL-C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且20 mg/(kg·d)组HDL-C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Ca~(2+)含量显著升高(P<0.05),P~(3+)含量显著降低且20 mg/(kg·d)组血清K~+、Na~+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改善贫血、电解质紊乱及调节血脂而对CRF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45-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 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李旷怡;张英俭;蔡海荣;姚红;陈景利;吴智鑫;李莹莹;邹鹏;彭嘉健;骆志均;

    目的观察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27例进行中医证型分析。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中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和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分别为269例(51.04%)和161例(30.55%),脑梗死患者以男性和50~70岁多见。结论佛山地区脑梗死中医证型以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和气虚血瘀证最多见,临床应注意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和益气行气的应用。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49-1550+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5 ]
  • 清毒调血方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干预的临床观察

    顼志兵;马金苗;朱杰;宋丽;吴永伟;张丽葳;

    目的观察清毒调血方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60例。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指南予以西医规范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清毒调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ATⅢ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清毒调血方升高PLT、ATⅢ,降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改善脓毒症预后。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51-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4 ]

薪火传承

  • 陆金根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肛痈经验撷英

    张强;陆金根;

    陆金根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肛痈病经验丰富。陆师在常规清热解毒基础之上,极为重视气血理论,兼以调理脾胃,补益肝肾。在疾病不同阶段,陆师有证辨证、无证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关注整体,分段推进,故遣方用药,常取验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54-1556+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0 ]
  • 凃晋文教授从外风立论治疗面神经炎学术思想

    张健;陈俊;丁砚兵;

    本文主要阐述凃晋文教授在面神经炎的病因上强调重视外风,疾病转归中突出痰瘀间杂,在治疗上介绍了凃师临床治疗该病的基础方牵正散合大秦艽汤的用药经验,强调该病的早期治疗及在基础方上的加减用药。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57-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0 ]
  • 刘茂才教授六经辨治头痛及常用药对经验总结

    陈建锋;陈佳群;林浩;黄燕;

    刘茂才教授对中风,头痛,不寐等脑部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本文总结刘茂才教授在治疗脑病中使用六经辨证治疗头痛以及常用药对的经验。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60-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5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6 ]
  • 刘清泉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经验

    赵红芳;江其敏;刘清泉;

    脓毒症是急危重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仍不甚满意,死亡率居高不下。刘清泉教授从事急危重症30年,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认为脓毒症的基本病机是"正虚毒损、络脉瘀滞",扶正、解毒、通络是其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治法,对脓毒症临床结局有明显改善。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63-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38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56 ]

证治探讨

  • 滋阴益气、活血解毒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刘秀;武明珠;喻嵘;马志辉;田娜;

    糖尿病肾脏病是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其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本文主要总结和讨论滋阴益气、活血解毒法在糖尿病肾脏病治疗中的运用,旨在为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6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3 ]
  • “清气分热”理论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朱晨晨;王志琪;

    脓毒症由于其高病死率和逐年升高的发病率,至今仍是医学界棘手的难题之一。从中医治疗的角度来看,脓毒症的早期常出现"气分热"的一系列证候,所以从古代卫气营血辨证角度来治疗早期脓毒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减少脓毒症的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然而在疾病谱逐步扩大的今日,出现的"气分热"已经不完全是简单的卫气营血辨证中气分证,这需要在治疗中综合考虑,运用现代"气分证"的概念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达到治疗的目的。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69-1571+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 ]
  • 论“毒-管道-脏腑”理论对癫痫诊治的指导意义

    黄琴;隋立森;谢海涛;叶烨;周仙仕;

    "毒-脏腑-管道"理论已成功指导脓毒症、COPD等多种临床急危重症的辨证施治,而癫痫目前中医诊治思路较为局限,临床疗效也受到相应制约。而笔者所在癫痫团队通过对癫痫病因病机及治疗措施进行深入思考,发现"毒-脏腑-管道"理论无论对癫痫的病因病机还是治疗措施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毒-脏腑-管道"理论所倡导的3个病理核心是癫痫诊治的关键,可为提高本病中医认识和临床疗效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72-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 ]
  • 浅析汗法在外吹乳痈初期治疗中的应用

    蔡国英;沈君敏;

    对以汗法治疗外吹乳痈初期的学术理论从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选用药物及煎服方法几方面加以简要论述,并附典型案例1则。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76-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1 ]

医籍研析

  • 狐惑源流考

    姜德友;陈俣萌;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三方面入手对狐惑的源流进行考证,探讨历代医家有关狐惑病名的争议,总结对狐惑病因病机的认识,剖析狐惑的临床治法,以拓宽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79-1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0 ]

思路与方法

  • 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医救治经验

    苏玉杰;李云华;胡瑞;刘晓敏;胡浩英;宋欠红;

    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中医暴喘范畴,在借鉴古代医家、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体会,最终组成保肺解窘汤。该方治疗脓毒症致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疗效较好,可以阻止病情向中重度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展,从而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并为防治非典、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提供思路。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82-1585+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6 ]

急症教学研究

  • 形成性评价在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赵馥;林新锋;陈伟焘;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带教中形成性评价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科轮转学员共84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名。对照组行常规带教模式及终结性评价,研究组在带教中实行形成性评价,对比两组最终考核成绩、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平均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教学效果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带教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86-1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2 ]

实验报告

  • 早期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GFAP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

    杜若桑;苑鸿雯;郑淑美;王宝华;崔海;

    目的观察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评估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进行模型制备;模型组和针刺组制备TBI模型;针刺组造模后即接受针刺治疗,每日1次。术后6 h、1 d、3 d、5 d 4个时间点每组均随机选出10只大鼠进行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和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m NSS)评分观察与检测。结果相较假手术组,模型组6 h即检测到血清GFAP和S-100B蛋白水平升高(P<0.01)。伤后6 h、1 d检测发现针刺组GFAP水平比同期模型组降低(P<0.05),伤后6 h、1 d、3 d检测发现针刺组S-100B蛋白水平比同期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4个检测时间点上,模型组大鼠m NSS评分均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针刺组评分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TBI早期采用针刺干预可明显减轻大鼠脑损伤的程度。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89-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0 ]
  • 参附注射液在家兔单肺通气中的肺保护作用

    薛剑锋;陈东昊;陈春婷;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兔单肺通气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家兔36只,随机分成双肺通气组(Z组)、单肺通气组(D组)和单肺通气用药组(S组)各12只。测量肺通气前、中、后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单肺通气后检测两组脏器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肺含水率、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对组织切片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Z组相比,D组、S组的TNF-α含量、W/D值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值降低(P<0.05)。与Z组相比,D组肺脏肺间质水肿,肺泡壁炎性细胞浸润。S组组织切片肺泡壁扩大,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参附注射液在家兔单肺通气中有降低肺组织损伤的作用。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93-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益气养阴健脾方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行为学和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韩啸峰;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健脾方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行为学和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不可预知性刺激法建立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蒸馏水灌胃,中药组益气养阴健脾方煎煮液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和胃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扎堆睡觉,反应迟钝,毛发不顺,饮食减少,大便稀,而中药组大鼠表现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得分降低,强迫游泳中静止时间增加,中药组可增加大鼠糖水消耗、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得分,减少强迫游泳中静止时间(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缺损,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部分肌质纤维溶解,中药组溃疡愈合,胃黏膜下肉芽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毛细血管丰富。模型组血清IL-6、IL-23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中药组血清IL-6、IL-23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胃黏膜EGF和VEGF显著升高,中药组胃黏膜EGF和VEGF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养阴健脾方可改善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行为学,保护胃组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及溃疡愈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96-1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8 ]
  • 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FGF和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朱清;姚蓓蓓;吴明华;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FGF和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蒲参胶囊促进脑缺血后神经损伤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蒲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和模型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高剂量组(250 mg/200 g)、中剂量组(125 mg/200 g)、低剂量组(62.5 mg/200 g)每日予灌胃给药1次,假手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术后第1天、7天、14天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测定血清中bFGF和BDNF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蒲参胶囊中剂量组第7天可明显提高外周血bFGF和BDNF的蛋白水平。结论蒲参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FGF和BDNF的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2017年09期 v.26;No.233 1599-1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综述

  • 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雷程;杨颖;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稳定型绞痛主要以扩张冠脉、降低阻力、增加冠脉循环的血流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心肌的需氧等对症治疗,然而扩血管药物的长期大量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受到患者的信任与青睐。本研究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治疗方面阐述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02-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52 ]
  • 脓毒症的中医证候及其动态演变规律

    方华;孔立;郝浩;金灵燕;

    脓毒症的发病趋势日益严峻,尽管目前对脓毒症的探讨已深入到生物分子水平,但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脓毒症诊疗上的运用,对脓毒症的治疗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各医家对本病所属证候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各有不同,脓毒症的中医治疗亦未形成规范化治疗体系,笔者旨在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各医家对脓毒症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及其预后转归的研究,归纳出脓毒症中医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形成脓毒症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方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06-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4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82 ]
  • 从“毒”“瘀”“虚”谈脓毒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王宜艳;陈伟;

    脓毒症是ICU危重症、多发症,但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而中医药干预脓毒症疗效显著。中医学认为脓毒症的病机虽虚实夹杂,但其病机关键不外乎虚、毒、瘀3方面。故笔者从这3个方面来谈近几年中医药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其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期望发现中医治疗脓毒症的新思路。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09-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8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9 ]
  •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防治概况及展望

    雍亚云;李伟伟;

    哮喘是小儿的肺系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随着中医对小儿哮喘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防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或内外结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从内治法、外治法及综合疗法方面论述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13-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4 ]
  •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儿科疾病临床应用进展

    吴启富;

    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药物与方法相比较成人为少,因儿童身体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疏风解毒胶囊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使用逐渐由成人应用延伸至儿科应用,本文就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16-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 ]

临床观察

  • 加味芍药汤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临床观察

    盛儒丹;石立鹏;张金龙;郑芳;杨德钱;冉茂芳;高淑容;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给予加味芍药汤加美沙拉嗪肠溶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表现、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等指标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9.58%、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75%、肠镜下有效率83.33%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1.25%、83.33%和72.92%(均P<0.05)。两组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安全性指标异常的情况。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该病治疗的一种临床选择。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19-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56 ]
  • 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高修霞;陈宁;

    目的通过观察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均以柴麻祛风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3.30%(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22-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6 ]
  • 早期应用中医药保护血脑屏障及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探讨

    周逸;刘宁宁;熊晖;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中医药治疗保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脑屏障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2例重型颅脑损伤瘀停蒙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利水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65.57%,高于对照组47.54%(P<0.05);治疗后两组脑水肿面积、脑脊液白蛋白及血脑屏障(BBB)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改善优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瘀停蒙窍证患者早期加用中医药治疗,对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脑屏障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25-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3 ]
  • 自拟利水泻肺饮联合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临床研究

    蔡定军;万斌;

    目的观察自拟利水泻肺饮联合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内灌注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利水泻肺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KP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之7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个月胸腔积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利水泻肺饮联合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可显著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28-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5 ]
  • 电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邓红卫;魏巍;陈盈芳;李跃兵;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膀胱体表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SC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SC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加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八髎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LUTS评分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平均单次尿量明显增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电针组各项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31-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67 ]
  • 祛瘀化痰开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观察

    孙建光;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开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祛瘀化痰开窍方治疗,28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言蹇、打鼾、憋醒症状积分及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标(AHI)及最低氧饱和度(SaO_2)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瘀开窍方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神NIHSS评分及AHI,提高最低SaO_2、ADL评分。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3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5 ]
  • 大柴胡汤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癌性发热临床观察

    张辉;田纪凤;郑瑾;任秦有;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癌性发热的有效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中晚期消化道肿瘤(胰腺、胆囊、胃癌等)癌性发热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大柴胡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物理降温或地塞米松2 mg肌肉注射,两组均进行7 d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KPS评分提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焦虑方面差异明显(P<0.05);且两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方面对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癌性发热者,大柴胡汤退热效果显著。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36-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5 ]
  • 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朱文姣;张园园;罗菁;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隔天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C-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SC-OD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并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改善背部功能活动。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38-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5 ]
  • 针刺壮医天部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张艳;柯玲玲;石云;何金玲;吴云艳;

    目的观察针刺壮医天部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壮医天部穴治疗,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通过TC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壮医天部穴通过改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41-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6 ]
  • 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郑彩莲;孙建光;张素蕊;胡广云;杨丽;

    目的观察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6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肺通腑汤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痰壅、气促症状积分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通腑汤能够改善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43-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77 ]
  •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

    邓海霞;王政林;赵海涛;胡勇;黄丹;周映梅;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亚低温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护器官功能、血液净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静脉推注,每日2次,疗程1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脑钠肽(BNP)、心脏输出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I、GEF明显升高,BNP、EVLWI较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增强其心功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46-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4 ]
  • 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左心结构及功能相关性研究

    何涛;王铁荣;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左心结构及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60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测量患者的血肌酐(Scr)、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室间隔厚度(IVSD),分析中医证型分布与左心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ei指数与IVSD随着中医证型演变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各中医证型之间的Scr、Tei指数与IVSD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医证型之间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肾功能损害的不断加重,CRF中医证型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将中医证型与IVSD、Tei指数、LVEF结合起来,能够为预防、诊断、治疗CRF合并心脏疾病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48-1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1 ]
  • 黄芪保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

    刘贺;李志刚;张培影;

    目的观察黄芪保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60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黄芪保心汤辅助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血尿酸(UA)水平及其他实验指标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UA水平在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结果均上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结果有轻微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保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显著提高其心功能分级及LVEF结果,改善心脏功能,体现良好的治疗作用;黄芪保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无症状HUA患者的UA水平起到较好的干预作用,能降低其UA水平。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51-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0 ]
  • 中药熏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王继宏;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符合标准的5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进行膝关节疼痛评估,Lysholm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并在治疗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性关节炎中疾病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K/L分级为Ⅰ~Ⅲ级的KOA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方便实用。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54-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48 ]
  • 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赵继荣;赵生鑫;张海青;赵宁;慕向前;朱宝;马同;

    目的观察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对照组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试验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及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较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疗效更优,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及进一步随访证实。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57-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王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情况、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59-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0 ]
  • 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赵琦;赵宝力;谷雨;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方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效果。方法 13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电针疗法组和温针疗法组,各66例。电针疗法组采用电针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方案治疗,温针疗法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3、6、10个疗程后的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1、3、6、10个疗程治疗后的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SF-36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温针疗法组在经1、3、6、10个疗程后的各个疗程段的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均低于电针疗法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电针疗法组(P<0.05)。治疗10个疗程后,温针疗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电针疗法组的77.27%,(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方案在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腿疼和腰疼症状,提升患者家务能力、行动能力、生理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62-1664+1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9 ]
  • 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观察

    肖阳春;李岩;王国庆;郭玉红;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1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24 h后血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合度(ScvO_2)、24 h乳酸清除率,尿量、入组当日及48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受损器官数目,入组后6 h、12 h、24 h、48 h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以及患者ICU平均住院日、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Lac、ScvO_2、尿量、24 h乳酸清除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 h、12 h多巴酚丁胺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脓毒症休克24 h集束化治疗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水平,但对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28 d病死率预后影响改善不很明显。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65-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9 ]
  • 加味麻杏甘石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观察

    孟巍;王雪飞;王玉珏;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甘石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味麻杏甘石汤治疗。两组疗程为7~14 d,主要呼吸道症状和热退明显改善后3 d,可停止用药,结束本研究。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7.50%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咳嗽、咯痰、退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水平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麻杏甘石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退热、咳嗽和咯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且能降低血清中CRP水平。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68-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1 ]
  • 散清消通法对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血WBC、CRP、PCT的影响

    沈胡刚;彭志坚;朱怡平;顾建伟;金丽燕;季峰;尹剑云;顾芳英;陈焱;朱琦;

    目的观察散清消通法对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早期哺乳期急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散清消通法治疗,即加味瓜蒌散内服、金黄膏外敷、手法推拿按摩;对照组57例予青霉素钠入液静滴,治疗7 d后评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血WBC、CRP、PCT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5%(P<0.05)。结论散清消通法能显著降低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血WBC、CRP、PCT,对急性乳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71-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54 ]
  • 针刺联合局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王景辉;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局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107例急性腰扭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局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5次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次及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2.26%,高于对照组的38.89%(P<0.01)。结论针刺联合局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73-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4 ]
  • 痛消膏治疗急性筋伤疾病临床观察

    毛得宏;郭亮;刘渝松;彭志财;李国俊;金贵根;姜维成;郭剑华;

    目的观察痛消膏治疗急性筋伤疾病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膝、肩、颈及腰部共150例急性筋伤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痛消膏、对照组用扶他林软膏治疗,每组均治疗5 d。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各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8.67%,高于对照组的85.33(P<0.05)。结论痛消膏外敷治疗急性筋伤疾病不仅有效,而且体现出了中药外敷简单、方便的优势。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76-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2 ]
  • 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丁锐;王家琳;唐晓敏;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血化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之76.00%(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NO)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内皮素-1(ET-1)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18(IL-1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78-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7 ]
  • 托里解毒法治疗重度烧伤中期的临床观察

    丛坤;李春耕;

    目的观察托里解毒法治疗重度烧伤中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托里解毒法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托里解毒法能够减轻重度烧伤中期患者疼痛,增加TP、ALB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APACHEⅢ评分及WBC、hs-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81-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真方白丸子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胡英华;王燕;蒋雪玲;梁振湖;

    目的观察真方白丸子散通过穴位定向透药的方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方白丸子散通过穴位定向透药方式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例脱落(依从性差),对照组2例脱落(转入上级医院),余77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hs-CRP、IL-6、TNF-α、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真方白丸子散通过穴位定向透药方式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患者的脑损害的炎性级联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83-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66 ]
  • 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任彩连;吕哲;李慧;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中心静脉压(CVP)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且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RP、IL-10、TNF-α水平,及改善患者心功能。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86-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张靳;谢会;

    目的观察研究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两组临床疗效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治疗3 d后,两组哮喘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率、哮鸣音消失率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而治疗组肺部胸片完全好转率则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

    2017年09期 v.26;No.233 1688-1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临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