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研究报告

  • 中西医结合方案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研究

    李艳青;谢荃;张晓云;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保守治疗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方+人参山楂饮,疗程10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分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4例出现可能与治疗药物有关的恶心、胃脘不适,未作处理,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3例出现可能与治疗药物有关的胃脘不适、牙龈出血,未作处理,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经治疗前后血常规、小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对比,未发现可能与治疗药物有关的指标异常加重的情况。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25%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比较差别不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对NSTEACS有治疗作用,较单纯西医治疗有优势。

    2018年06期 v.27;No.242 94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清肺培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肺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桑锋;马秀霞;孟鹏飞;宋夕元;丁雪;扶伟;李强;徐立然;

    目的观察清肺培元颗粒联合西医治疗老年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清肺培元颗粒治疗,对照组联合清肺培元颗粒模拟剂治疗。疗程14 d,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改善咳嗽、咯痰、胸闷等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但在缓解发热方面无显著优势(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病例出现。结论清肺培元颗粒能明显改善老年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咳嗽的发作次数,改善咯痰的痰色、痰质、痰量及胸闷的程度,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2018年06期 v.27;No.242 944-945+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7 ]
  • 隔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Meta分析

    李浩;韦春香;夏星;周颖;还涵;李玉堂;熊嘉玮;张建斌;

    目的系统评价隔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起止时间均为199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隔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隔物灸与中药或西药对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标准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9个研究,合计657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隔物灸法在有效率[RR=1.23,95%CI(1.15,1.33)]上优于中西药物对照组。结论隔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组。

    2018年06期 v.27;No.242 946-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45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4 ]
  • 加减射干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肺组织PCNA和ERK的影响

    王晶波;张帅;

    目的观察加减射干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地塞米松组。使用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大鼠模型,中药治疗组予加减射干麻黄汤0.5 m L灌胃,地塞米松组用地塞米松(0.65 mg/kg)0.26 m L腹腔注射。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大鼠支气管内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基底膜周长,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CNA和ERK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CNA和ERK的m 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CNA和ERK的表达。结果 1)中药治疗组哮喘大鼠的症状明显减轻。2)中药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减轻,支气管壁及管腔内的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P<0.05)。3)中药治疗组WAm/Pbm及WAi/Pbm明显降低(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中药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PCNA m RNA和ERK m 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5)中药治疗组PCNA m RNA和ERK m 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且与地塞米松组相当(P>0.05)。6)中药治疗组PCNA、p-ERK、ERK蛋白表达较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减射干麻黄汤能改善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CNA的水平,抑制气道平滑肌增殖及ERK、p-ERK、PCNA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改善哮喘气道重塑的目的。

    2018年06期 v.27;No.242 950-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6 ]
  • 人参皂苷Rg_5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李为;刘伟;邹君君;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_5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_5抑制胃癌生长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人参皂苷Rg_5对BGC-823细胞24、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高、低浓度人参皂苷Rg_5对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人参皂苷Rg_550、100、200μmol/L 24 h存活率降低(P<0.05),人参皂苷Rg_512.5、25、50、100、200μmol/L 48 h存活率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低浓度人参皂苷Rg_5凋亡率升高(P>0.05),高浓度人参皂苷Rg_5凋亡率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高低浓度人参皂苷Rg_5组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高浓度人参皂苷Rg_5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g_5可有效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促进BGC-823细胞凋亡,且其促进BGC-823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线粒体途径相关的细胞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Bax蛋白的表达相关。

    2018年06期 v.27;No.242 955-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9 ]
  • 汉黄芩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功能及NF-κB/iNOS/NO通路的影响

    叶圣荣;施琳琦;李丹;王雪雅;周兴辉;

    目的观察汉黄芩苷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功能及对NF-κB/iNOS/NO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肾I/R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及汉黄芩苷低(5 mg/kg)、中(25 mg/kg)、高(75 mg/kg)剂量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再灌注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NO)水平,蛋白印迹(WB)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功能显著下降,血液中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含量显著升高,肾组织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脱落、小管腔坏死等病理变化,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CAT、SOD、GSH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NF-κb蛋白核转移水平明显增加,iNOS活性、NO水平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汉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功能均明显恢复,肾组织病理变化均显著改善,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CAT、SOD、GSH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NF-κb蛋白核转移水平明显减少,iNOS活性、NO水平显著降低,均呈剂量依赖效应(均P<0.05)。结论汉黄芩苷具有提高肾功能,保护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的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NF-κB/iNOS/NO通路的激活而实现。

    2018年06期 v.27;No.242 959-962+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5 ]
  • 益气通脉解毒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VEGF和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宁;徐春梅;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解毒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全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益气通脉解毒方)、西药组(倍他乐克)与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4周后检测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EGF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 4周后中药组的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模型组,左室舒张内径和左室收缩内径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中药组与西药组也肌细胞坏死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较少,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中药组与西药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的VEGF和bFGF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脉解毒方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局部病理改变及减少纤维化,减少梗死面积,提高VEGF和bFGF蛋白表达,发挥保护心肌损伤作用。

    2018年06期 v.27;No.242 96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3 ]
  • 消栓饮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兔核因子NF-κB的影响

    简功辉;陈俊龙;黄永松;李冬春;王勇;

    目的观察消栓饮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兔NF-κB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45只新西兰大白兔,27只采用股静脉钳夹法建造血栓模型后分为消栓饮组(A组)、低分子肝素钠组(B组)、模型组(C组),余下18只均分为假手术组(D组)及空白组(E组),采用ELISA、PCR法检测1、3、7日兔NF-κB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消栓饮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模型组的血清NF-κB、静脉壁NF-κB p65 m RNA显著减低,而IKBa m RNA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栓饮组、低分子肝素钠组血清NF-κB、静脉壁NF-κB p65 m RNA减低,而IKBa m RNA增加(P<0.01)。结论消栓饮可以有效调控血栓形成后NF-κB信号通路,减轻血管壁炎性损伤,提示调控NF-KB信号通路是消栓饮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机制之一。

    2018年06期 v.27;No.242 967-969+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 ]
  • 槲皮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戴红伟;周娇;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模型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NOD/SCID小鼠60只,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双香豆素组、模型对照组、槲皮素0.75 mg/kg组、1.5 mg/kg组和3 m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5×106个Nalm-6细胞(0.1 m L/鼠)尾静脉注射建立ALL模型。2周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 L/鼠),双香豆素组腹腔注射双香豆素(1.5 mg/kg)作为阳性对照,槲皮素0.75 mg/kg组、1.5 mg/kg组和3 mg/kg组按相应剂量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治疗3周。采用玻片法和断尾法观凝血时间(CT)和出血时间(BT);采用凝血因子生成实验检测凝血酶、内/外源性凝血因子Ⅹa活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小板5-羟色胺(3H-5HT)、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细胞黏附分子-1(ICMA-1)蛋白表达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槲皮素组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凝血酶、内/外源性凝血因子Ⅹa的生成,抑制血小板3H-5HT释放并延长CT和BT时间;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显示槲皮素组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小板P-selectin、VCAM-1和ICMA-1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槲皮素可降低血小板及细胞间的黏附性,纠正ALL凝血功能障碍。

    2018年06期 v.27;No.242 970-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1 ]
  • 针灸对1-氯-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

    余玲玲;肖明;黄薏;李静;

    目的观察针灸对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非经络针刺组、经络针灸组、咪康唑组、经络针灸+咪康唑组,每组12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检测各组小鼠背部皮肤肿胀程度以及脏器指数;HE染色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皮炎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皮肤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模型组皮肤组织间隙水肿,且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非经络针刺组和咪康唑组皮肤组织没有明显变化,经络针灸组和经络针灸+咪康唑组皮肤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减轻;经络针灸组血清中IL-2、IL-4、IL-7、TNF-α的含量,皮肤肿胀程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皮肤中TLR4、NF-κ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非经络针刺组(P<0.05);经络针灸+咪康唑组血清中IL-2、IL-4、IL-7、TNF-α的含量,皮肤肿胀程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TLR4、NF-κ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咪康唑组(P<0.05);经络针灸+咪康唑组血清中IL-2、IL-4、IL-7、TNF-α的含量,皮肤肿胀程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以及TLR4、NF-κB表达水平与经络针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对ACD小鼠具有改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NF-k B信号通路的活性实现的,为AC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2018年06期 v.27;No.242 974-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用穴规律研究

    杨圣洁;高瑞骏;卢岩;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199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严格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建立处方数据库,从腧穴选用、腧穴配伍、部位归属、经络归属等方面对用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83篇,针灸处方390条,腧穴以廉泉、风池、金津、玉液、翳风使用频次最高,高频腧穴间的相互组合是常见配伍形式,腧穴分布以头面颈项部为主;所选腧穴经穴、非经穴占比分别为73.78%、26.22%,经穴遍布十四经,以足少阳胆经、任脉、督脉最为常用。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局部选穴为主,配合远端选穴;优先选用廉泉、风池、金津、玉液等高频次腧穴进行处方配伍;重视阳经腧穴的运用,并辅以针对性强的非经穴。

    2018年06期 v.27;No.242 979-981+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7 ]
  • 中药熏蒸联合鹿瓜多肽治疗老年急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管义红;周瑞明;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鹿瓜多肽治疗老年急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等基础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鹿瓜多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检测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晨僵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功能、活动度、稳定性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高于对照组的80.60%(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值、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鹿瓜多肽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K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2018年06期 v.27;No.242 982-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5 ]
  • 刺络联合刮痧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

    么娇子;张丽蕊;陈进玲;

    目的观察刺络联合刮痧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盐酸阿米替林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联合刮痧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两组治疗4周后较本组治疗2周后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左椎动脉(VAL)、右椎动脉(VAR)、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较本组治疗前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刺络联合刮痧治疗紧张型头痛,能够降低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2018年06期 v.27;No.242 986-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41 ]
  • 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张晓勇;甘君学;

    目的观察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前、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及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在此基础上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则疗效更佳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989-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1 ]
  • 苦参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韩亚非;余婷;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素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50 mg/(kg·d)],每组28只,术后第2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通过盲法神经功能评分评测神经功能损伤,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生化分析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中、高剂量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状况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8年06期 v.27;No.242 992-995+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痔血合剂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出血的回顾性研究

    周智明;丁康;

    目的观察痔血合剂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改善肠道出血缓解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伴有便血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用痔血合剂口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结肠镜病理情况,便血改善程度以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便血改善程度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RBC、Hb、PLT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APTT、TT低于治疗前(P<0.05),FIB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T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出血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痔血合剂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早期缓解出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18年06期 v.27;No.242 996-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淫羊藿苷调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实验研究

    王黎;柯鸿;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近交系DBA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近交系DBA/2小鼠60只,采用皮下注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细胞以建立L1210白血病模型,然后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淫羊藿苷2.5 mL/kg组、淫羊藿苷5 mL/kg组和淫羊藿苷10 mL/kg组(n=12只),1周后淫羊藿苷2.5 mL/kg组、5 mL/kg组和10 mL/kg组灌胃给予对应剂量的淫羊藿苷,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阳性对照组灌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照。治疗3周后采用人工法计数尾静脉血细胞分类及血象;取小鼠肝、脾组织,采用Westem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组织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m RNA和Akt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淫羊藿苷2.5 mL/kg组、5 mL/kg组和10 mL/kg组尾静脉血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和L1210细胞总数均明显降低,而中性粒细胞升高(P<0.05);小鼠肝、脾组织Bcl-2、p-Akt蛋白和Akt m 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TEN蛋白和PTEN m RNA则高表达(P<0.05);且上述指标中,淫羊藿苷5 mL/kg组与2.5 mL/kg组比较(P<0.05);淫羊藿苷10 mL/kg与5 mL/kg组和2.5 mL/k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结束时淫羊藿苷2.5 mL/kg组、5 mL/kg组和10 mL/kg组小鼠存活数、体质量、肝脾和皮下瘤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而实现抑制L1210细胞增殖效应,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00-1003+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2 ]
  • 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王宝祥;许俊杰;陆霞;戴利菊;王蕾;胡进;朱晓东;黄菊明;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BPPV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管石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耳鸣、胸闷脘痞、心悸气短、面色白、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躯体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为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管石复位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04-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0 ]
  •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深部脓肿的临床研究

    陈诚;章慧;韶建生;刘晓梅;袁艳春;浦红云;

    目的观察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周深部脓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肛周深部脓肿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VSD加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后脓肿复发率和继发肛瘘率。分别检测术前、术后5、10 d时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58±1.69)min、(30.24±1.77)min;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45.78±1.01)d、(48.59±1.53)d;住院时间分别为(14.10±0.19)d、(16.89±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脓肿复发率2%和继发肛瘘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和20%(P<0.05)。两组患者治疗5 d及10 d后,血常规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肛周深部脓肿患者而言,应用改良VSD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相比较传统的方式具有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手术时间短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08-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0 ]
  • 不同浓度肛愈散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孙健;陆金根;林晖;归玉琼;张宸;郑德;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肛愈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低浓度组将肛愈散30 g加水2000 mL;中浓度组将肛愈散60 g加水2000 mL;高浓度组将肛愈散90 g加水2000 mL;对照组采用温水2000 mL。早晚各熏洗坐浴1次,每次45℃熏蒸5 min,40℃坐浴10 min,治疗10 d。观察4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渗液、瘙痒等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中浓度组的显效率优于与其他3组(P<0.01),且能明显改善术后各种并发症症状。结论中浓度的肛愈散能更好的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渗液、瘙痒等并发症的症状。但在缓解出血症状方面,与其他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12-1014+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 芦荟多糖对炎症性肠病小鼠免疫功能及OX40、OX40L表达的影响

    刘达;诸凡凡;向正国;

    目的观察芦荟多糖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免疫功能及对OX40、OX40L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法制备IB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514 mg/kg)及芦荟多糖低(150 mg/kg)、中(300 mg/kg)、高(6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连续给药10 d后,计算各受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积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检测胸腺及脾脏指数、碳粒吞噬指数、溶血素水平及结肠组织中OX40、OX40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细胞排列稀疏紊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疾病活动指数积分、胸腺系数、脾脏系数、吞噬指数K、校正吞噬指数α、半数溶血值、结肠黏膜组织中OX40、OX40L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芦荟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肠炎症状明显减轻,疾病活动指数积分、胸腺系数、脾脏系数、吞噬指数K、校正吞噬指数α、半数溶血值、结肠黏膜组织中OX40、OX40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芦荟多糖可能通过下调OX40、OX40L表达,减弱炎症性肠病小鼠免疫功能而实现对IBD的治疗作用。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15-1018+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4 ]

实验观察

  • 苏子降气汤对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MUC5AC、AQP5的影响

    付海晶;曲妮妮;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大鼠肺组织中黏蛋白5AC(MUC5AC)和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干预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Wiste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富露施组(西药组)和苏子降气汤组(中药组),每组各8只。采用烟熏联合气道滴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富露施、苏子降气汤灌胃,连续2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的分泌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MUC5AC和AQP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UC5A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AQP5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MUC5AC蛋白表达水平减少,AQP5蛋白表达水平增强(P<0.05),且中药与西药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可能是通过增加肺组织中AQP5蛋白,减少肺组织中的MUC5AC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减少气道黏液分泌,减轻气道阻塞。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19-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0 ]
  • 活血醒脑开窍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炎症因子及GAP-43表达的影响

    陈露露;林汝秀;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开窍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炎症因子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采用开颅结扎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组给予活血醒脑开窍方灌胃,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14 d后观察大鼠的平衡木行走和转棒上行走评价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GAP-4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呈弥漫性损伤,有炎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中药组大鼠脑内神经细胞坏死数量减少,程度减轻。中药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空白组(P<0.05)。中药组的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空白组(P<0.05)。中药组的GAP-43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与空白组(P<0.05)。结论活血醒脑开窍方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病理损伤和运动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升高GAP-43表达。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23-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4 ]

证治探讨

  • 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及中医诊治思路

    龙云;黄河;祝海梅;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临床上最为严重的冠心病病变类型,具有病残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本文对CTO的临床及病变特征进行分析,阐述目前介入治疗CTO的现状,从中医角度认识及分析CTO,对其治疗决策进行思考,探讨中医诊治CTO的思路。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26-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0 ]
  • “通”法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魏浩洋;杨庆有;

    基于慢性心衰本虚标实的病理性质,心气亏虚为本,瘀血、水饮、痰浊为标的基本病机,提出应用"通"法治疗本病。血瘀者,活血化瘀使之通;水停者,利水消肿使之通;痰阻者,化痰利湿使之通;虚者,助之使通。最终达到"上下无碍,气血宣通,并无壅滞"的目的,从而为慢性心衰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思路与方法。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30-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0 ]

临床报道

  • 疏密波电针大肠俞、环跳穴结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郭耀斌;占茂林;陈亚锋;

    目的观察对比疏密波电针大肠俞、环跳穴结合推拿与普通针刺结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疏密波电针大肠俞、环跳穴结合推拿,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结合推拿。采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JOA)进行对比,并进行中医症状临床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CODI、VAS、JOA评分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疏密波电针大肠俞、环跳结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显著,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33-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58 ]
  • 宣肺祛瘀通络法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内生长因子、内皮素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单洁龄;

    目的观察宣肺祛瘀通络法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内生长因子、内皮素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宣肺祛瘀通络方口服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动脉压水平,肺功能仪检查肺活量(VC)、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和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VC、MVV和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VEGF和ET-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SH-PX和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祛瘀通络法可降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减低VEGF和ET-1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水平。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36-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4 ]
  • 自拟温经通络养血汤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罗海生;杨永光;王志静;

    目的观察自拟温经通络养血汤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西医对症干预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温经通络养血汤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神经波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转录因子-κ(NF-κ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MNCV和SNC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和感觉神经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F-κB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温经通络养血汤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促进神经传导,改善神经波幅,并有助于降低TNF-α和NF-κB水平。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39-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益气扶正、祛瘀解毒法治疗骨科多发伤伴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林晓光;沈楚龙;刘永裕;江泽平;郑文林;杨原芳;陈镇娥;陈淑彦;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祛瘀解毒法治疗骨科多发伤伴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为骨科多发伤伴脓毒症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扶正、祛瘀解毒中药(参麦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侯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PCT、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的血清CRP、PCT、WBC、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加用益气扶正、祛瘀解毒法可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降低APACHEⅡ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抑制炎症反应。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42-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自拟清瘟解毒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观察

    郑青秀;

    目的观察自拟清瘟解毒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基础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瘟解毒汤治疗;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组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临床免疫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P<0.05);联合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基础组(P<0.05或P<0.01)。结论自拟清瘟解毒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45-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 ]
  • 针灸联合通心活血解毒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

    高亭;高慧;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通心活血解毒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通心活血解毒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通心活血解毒汤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肌痉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caspase-3、脂肪酸合成酶(Fas)及其配体Fas L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shworth和CS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FGF和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aspase-3、Fas和Fas 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通心活血解毒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肌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和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FGF、VEGF、Ccaspase-3、Fas和Fas L表达有关。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48-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1 ]
  • 四缝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炽证的疗效观察

    姚俊丽;高志强;陈黎;孔令万;黄勋;

    目的观察四缝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炽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急乳蛾的基础上加用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少商及耳尖穴放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缝穴放血,疗程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症状、体征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缝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炽证可有效退热,并能明显改善患儿扁桃体充血、咽痛、泛恶等多项证候体征,临床疗效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51-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5 ]
  • 自拟益气祛瘀方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疗效及对心功能、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永智;浦奎;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祛瘀方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疗效及对心功能、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祛瘀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平均室壁应力(MWS)、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B型利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以及炎症因子S100钙结合蛋白A8/A9复合物(S-100 A8/A9)、核转录因子(NF)-κB、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P<0.05);两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WS、LVMI及BNP及6MW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100A8/A9、NF-κB及RAGE水平均显著低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祛瘀方辅助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改善心脏功能,调节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53-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9 ]
  •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解毒汤对急性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肺损伤评分、SIRS评分的影响及抗炎作用观察

    金明;朱海玲;李任翔;卢青;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自拟解毒汤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西医结合组50例与西医组46例,西医组给予抗炎、机械通气、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同时给予自拟解毒汤。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急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急性肺损伤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PCT、HMGB1水平、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急性肺损伤评分、SIR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28 d后,中西医结合组死亡率为22.00%,西医组死亡率为28.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解毒汤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状况、能够减轻肺损伤程度,但是对患者死亡率影响并不明显。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57-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9 ]
  • 自拟温阳利水汤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呼气流速峰值的影响

    吕霞;王济邦;徐玉琴;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利水汤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呼气流速峰值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基础组各41例,基础组给予患者相应的规范化基础治疗,联合组在除基础组治疗外,另予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口服自拟温阳利水汤;两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结果从临床相关指标、下肢小腿部周径变化、呼吸困难改善程度疗效、临床疗效、呼气流速峰值等几方面比较,联合组均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温阳利水汤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提高呼气流速峰值。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60-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0 ]
  • 自拟保肝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苏林红;柳侠平;邹德生;

    目的观察采用自拟保肝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LC)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的疗效。方法 74例LC合并UGH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组给予西药保守综合疗法治疗,联合组在除基础组的治疗外,再加入自拟保肝止血散治疗,两组治疗均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各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基础组(P<0.05或P<0.01);联合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平均输血量低于基础组(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51%,高于基础组的70.27%(P<0.05)。结论采用自拟保肝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LC合并UGH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63-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2 ]
  • 自拟安胃促愈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张训景;张颖颖;

    目的观察自拟安胃促愈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对骨桥蛋白(OPN)、β-cateni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0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医四联药物疗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安胃促愈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液p H值、OPN水平、β-catenin水平,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畏寒肢冷、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口干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液p H值高于治疗前,OPN及β-catenin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安胃促愈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提高Hp根除率,降低胃液酸度,调节OPN和β-catenin水平,安全有效。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66-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9 ]
  • 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黄生维;王涣群;蒋福政;张明萍;

    目的观察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患者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痞闷、口干、倦怠乏力、大便黑外其他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改善痞闷、口干、倦怠乏力、大便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均P<0.05)。结论温脾养胃活血通络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虚血瘀证)的患者,其优势明显,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69-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西药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吴海霞;傅燕;周海燕;蒋越;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0例(24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眼液滴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采用联合中药热奄包外用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71-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 ]
  • 中西医综合疗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与炎性因子的影响

    沈华海;吴军霞;谢骊;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承气汤,加用小茴香热敷,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炎症因子水平;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APACHE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及炎症因子水平,较单用西药治疗有更优疗效。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74-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3 ]
  • 自拟逐瘀复元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杨大庆;周晓聪;周宏;吴春迎;朱冠保;

    目的观察自拟逐瘀复元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基础组给予对症的西医非手术治疗;联合组在除西医治疗外给予自拟逐瘀复元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疗程ET、TNF-α、IL-6水平均有显著改善;联合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基础组;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基础组;联合组恢复自行排气、排便、恢复饮食、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及治愈例数均高于基础组(均P<0.05或P<0.01)。结论自拟逐瘀复元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76-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4 ]
  • 自拟狼疮方辅助强化免疫调节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对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周金成;王吟;周丽美;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辅助强化免疫调节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对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狼疮性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强化免疫调节方案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补体C4、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抗双链DNA(ds-DN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或指趾红斑、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自汗或盗汗及水肿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BUN及S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g G、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FIB、D-D及ds-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辅助强化免疫调节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肾脏功能,调节免疫相关指标,减轻血液粘稠状态,并有助于下调ds-DNA水平。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79-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0 ]
  • 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佳薇;刘红丹;陈滢;程巨萍;

    目的观察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症状改善疗效、急性症状改善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晨僵时间、休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关节压痛个数、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治疗后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寒肢冷及晨僵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疼痛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及关节压痛个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4及IL-10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减轻关节损伤,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82-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8 ]
  • 自拟解毒敛疮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

    严檬;余纪芬;吴娟飞;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敛疮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下肢丹毒患者74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自拟解毒敛疮汤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从NRS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相关生化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等几方面比较,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解毒敛疮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下肢丹毒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85-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 ]
  • 自拟解毒清热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张体勋;杨映;王林霞;

    目的观察采用自拟解毒清热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重型HFMD患儿13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给予利巴韦林及相应的对症治疗,联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清热汤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从临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等几方面比较,联合组均优于西医组(均P<0.05)。结论采用自拟解毒清热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88-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8 ]

薪火传承

  • 谭峰教授缺血性中风早期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经验

    陈嘉慧;陈文霖;霍绮雯;谭峰;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危急重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谭峰教授认为瘀为中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早期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阐述了吾师谭峰教授论治中风的经验。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91-1093+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4 ]
  • 邹旭教授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总结

    姚耿圳;徐慧;邹旭;

    介绍邹旭教授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邹旭教授学术思想传承了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同时结合岭南病患发病特点,强调心血管疾病"痰瘀互结"的特点,治疗上重视运化痰湿的重要性,倡导"调脾护心",重视"运脾化痰"方法,并将前贤叶天氏"分消走泄"治则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本文从论述"分消走泄"涵义、临床应用由起初为针对湿热病专设至后世拓展至内伤杂病以及邹旭教授将其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思路与常用方剂。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94-1095+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7 ]

医籍研析

  • 浅议朱丹溪对中医内科急诊重症学科的论述和贡献

    王晓鹏;陈腾飞;张乃方;瞿沉尘;王东东;黄坡;郭玉红;刘清泉;

    朱丹溪得河间之传,又融合了易水学派和攻邪学派的思想,创立了养阴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主张和治病方法,开创了内伤杂病治疗的新局面[1]。在朱丹溪的著作里不乏一些对急诊重症的记载,并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证治经验。本文回顾朱丹溪对一些急诊重症的记载文献,将从急诊危重症的病名、急诊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急诊危重症的病因病机、急诊危重症的治则治法4个方面,梳理朱丹溪其对中医急诊重症学科的论述和贡献。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96-1097+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3 ]
  • 《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

    范铁兵;杨志旭;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为系统研究经方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统计《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中大黄的出现频率,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联合应用3个方面分析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独立成方有8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有8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在临床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配伍精妙,应用广泛,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年06期 v.27;No.242 1098-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1 ]

思路与方法

  • 中医急症思维与实践

    赵丹;李洁;

    中医急症思维是中医思维在中医急症领域的具体表现,既能体现中医思维的一般性,又能体现中医急症的特殊性。本文通过阐述中医急症思维的概念、基本特点、具体形式、培养方式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医急症思维,这有助于系统理解、培养与运用中医急症思维。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01-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8 ]

综述

  •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孟园园;唐靖一;魏易洪;

    中医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实验研究3个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展开综述。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05-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87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81 ]
  • 脓毒症发热的中西医诊疗临床进展

    张亚利;钱义明;钱风华;沈梦雯;胡冠宇;

    脓毒症是由感染所致的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临床治疗始终没有特效疗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防治Sepsis是今后研究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中西医治疗脓毒症发热症状作一综述。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08-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参附注射液在急诊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

    李科;田大力;

    参附注射液是由经典名方参附汤研制而成,通过三十多年的不断研究和临床使用,在各领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肯定。本文从组方与分析、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参附注射液在急诊心血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

临证经验

  • 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证体会

    刘淼;庞立健;吕晓东;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本为治疗误汗误下后之变证,而脚挛急是变证中的一个主要症状。这一症状也是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故此笔者根据二者的这一联系,对运用经方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证体会作以介绍。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14-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3 ]
  • 辨方证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脑病探讨

    陈萌;吴中平;邵家东;

    经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方证辨证是经方医学的核心,若辨证准确,则临床疗效确切。文章从医理、文献、药理等多角度来研究和分析,通过辨方证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为主方治疗脑病,方证合拍,取得较好疗效。通过辨方证将经方运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证实了辨方证的可操作性,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17-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2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 ]
  •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经验分析及体会

    田纪凤;吴昊;蔡玉香;张金虎;史艳平;梁蓬勃;张辉;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腹泻急性期提供有效治法。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穴位贴敷药物、选穴原则、临症经验治疗小儿腹泻急性期的依据的本质。结果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穴位敷贴在治疗小儿腹泻缓解症状、减少大便次数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腹泻急性期确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20-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3 ]

护理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程晓波;陈正权;周小玲;黄定桂;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以及预后中的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时间为患者入院至患者出院;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抢救后均抢救成功,无死亡患者;在对患者进行预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并且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23-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6 ]
  • 中医综合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黄彦;莫淡斯;彭佩;邓燕妹;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总结肝性脑病相关的中医护理经验。方法肝性脑病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护理满意度、精神障碍病程,治疗前后血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综合护理后,观察组疗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精神病程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血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可以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意识恢复,降低血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提高护理满意度。

    2018年06期 v.27;No.242 1126-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