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新冠肺炎防治

  • 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曾国飞;杨荟平;张晓宇;李雪娇;杨华;

    目的分析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及影像特征,以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2019年12月19日至2020年2月2日收治的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影像特征等。结果 18例患者中,发病前14 d内与疫区相关人员有密切接触史者15例,1例来自武汉;18例中发热15例,以中、低热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湿邪郁肺证和邪热壅肺证为主,分别为8例和7例;16例为双肺受累,以多个肺段受累为主要表现,18例患者共计91个肺段受累,主要位于肺段外带或内、外带同时受累,无单独肺段内带受累患者;CT上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共67个肺段(73.63%),辅以间质改变和实变。结论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等特点,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参考。

    2020年03期 v.29;No.263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19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

    黄晓青;聂玲辉;黎飞猛;王春;陈高;蔡可可;于超月;黎程;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4日本院收治的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及疾病史,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及胸部CT检查患者临床情况,由5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患者舌象进行诊断,并根据《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进行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为(44.00±15.17)岁,以男性居多,57.14%的患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居史,42.86%的患者有确诊患者接触史;50%以上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CD3、CD4和、CD8降低以及C反应蛋白增加;胸部CT显示,80%以上的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其中双肺病变占60%,病变类型以斑块状阴影居多;多数患者伴有发热(85.71%)、咳嗽(80.00%)、肌肉酸痛(42.86%)、乏力(40.00%)等临床症状;患者的证型主要是湿邪郁肺(45.71%),其次为邪热壅肺(37.14%),病机特点以湿为主,其次为热;舌苔以腻苔为主,舌质以红和淡红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邪郁肺为主,致病特点以"湿"为主,可针对性地采取中医治疗。

    2020年03期 v.29;No.263 381-383+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2281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提高中医院发热门诊护士应对新冠肺炎能力的对策探讨

    郭艳枫;刘青艳;李焕梅;朱晶;张晓春;黄秋萍;邓秋迎;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本院通过对发热门诊支援护士进行严格筛选、分组分批管理、多元化上岗培训模式、提供良好后勤保障、关注护士身体和心理状况、提高支援护士的荣誉感等多举措并进,显著提高了本院发热门诊护士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本文可为疫情防治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29;No.263 38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93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研究报告

  • 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TGF-β1、CTGF、Vimentin表达的影响

    鲁曼;徐菁;李欣怡;陈莉;陈洁;张佳怡;许玥;白玉琢;张莉;刘通;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从肌肉再生修复角度探讨针刺治疗的最佳疗程。方法选取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每组18只,各组再随机分成1、3、7 d时间点。模型组和电针委中组用0.5%布比卡因进行造模,造模后,电针委中组每天进行1次电针治疗,模型组同步固定,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3组分别在对应的时间点进行取材。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多裂肌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多裂肌中TGF-β1、CTGF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各时间点TGF-β1、CTGF、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P <0.01),电针委中组各时间点TGF-β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0.01),1、3 d电针委中组CTGF表达含量低于模型组(P <0.05),7 d组的表达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1),1、3 d电针委中组的Vimentin表达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 <0.01),7 d电针委中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水平升高(P <0.05)。结论电针委中穴可以通过降低TGF-β1和CTGF的表达,同时增加Vimentin的表达来促进肌纤维再生,以利于骨骼肌损伤修复。

    2020年03期 v.29;No.263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破格救心汤对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心功能的影响

    曹海明;丘晖亮;赵永;章泽钊;李雪山;

    目的探讨破格救心汤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通过冠脉结扎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破格救心汤组。手术后4周,检测大鼠心功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心肌形态情况。结果对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切片病理观察发现,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正常,心肌细胞形态完整,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胞浆纹理清晰;模型组心肌细胞出现变形、破裂、坏死,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出现断裂、分离,同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破格救心汤组心肌细胞亦出现变形、断裂、坏死,但心肌纤维断裂现象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各组大鼠心功能进行分析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及破格救心汤组大鼠EF明显降低,LVEDD及LVESD明显升高(均P <0.05);破格救心汤组大鼠EF明显高于模型组,LVEDD及LVESD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 <0.05)。通过对各组大鼠进行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与破格救心汤组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均P <0.05),而破格救心汤组室性心律失常评分较模型组降低(均P <0.05)。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NGF水平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与破格救心汤组NGF水平明显升高,而破格救心汤组血清中NGF含量较模型组减少(均P <0.05)。结论破格救心汤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能减少心梗后大鼠血清中NGF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梗死后神经生长因子分泌相关。

    2020年03期 v.29;No.263 39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参桂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王凤儒;徐京育;杜琳;成春锋;梁群;

    目的观察参桂汤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正常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胺碘酮组(25 mg/kg),参桂汤高(3.060 g/200 g)、中(1.530 g/200 g)、低(0.765 g/200 g)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4 d。末次给药1 h后假手术组舌下静脉推注生理盐水0.5 mL/kg,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各组舌下静脉快速推注垂体后叶素[0.5 U/kg(1 U/mL)],造成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通过心电图观察各组药物对大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丙二醛(MDA)的活性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注射垂体后叶素后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升高,血清MDA和iNOS活性水平均升高,SOD活性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与模型组比较,胺碘酮组、参桂汤高、中剂量组血清MDA和iNOS的活性水平降低,SOD活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参桂汤通过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MDA和iNOS活性水平,提高SOD活性水平,起到保护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2020年03期 v.29;No.263 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下丘脑CRF及其受体的影响

    金恒;凌家艳;徐派的;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检测下丘脑CRF及其受体表达情况,以探究电针干预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造模组(24只)。采用复合因素(改良夹尾法+0℃生理盐水灌胃+不规则饮食法)干预建立FD模型。造模后随机选取2只大鼠,解剖后无器质性病变,表明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电针组(11只)。电针组予以双侧"足三里"穴,"太冲"穴针刺后接电针。每日1次,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行旷场试验,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下丘脑CRF、CRF-R1、CRF-R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格数、垂直运动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显著减少(P <0.01);下丘脑CRF、CRF-R1表达增多,CRF-R2表达减少(P <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水平运动格数、垂直运动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 <0.01)。下丘脑CRF、CRF-R1表达减少,CRF-R2表达增多(P <0.01)。结论电针干预可减轻FD大鼠焦虑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CRF及其受体的表达实现的,且CRF-R1与CRF-R2之间的平衡与之具有相关性。

    2020年03期 v.29;No.263 399-40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络风宁1号方对心梗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治疗作用

    孙天;王显;

    目的观察络风宁1号方对心梗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雄性SD大鼠,制作心梗大鼠模型,将术后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8只)、络风宁1号组(7只)、联合用药组(8只)、卡托普利组(8只),造模后络风宁1号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含生药量4.81 g/(kg·d)的络风宁1号方汤剂,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予卡托普利药液7.5 mg/(kg·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相同体积蒸馏水,每日2次,连续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高于模型组(P <0.05),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血浆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 TM)低于模型组(P <0.05或P <0.01),络风宁1号组与联合用药组NO、PGI2、ET、TXA2含量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与卡托普利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血清sEPCR、sTM含量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 0.05)。与模型组比较,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卡托普利组能减小心肌梗死范围(P <0.05或P <0.01);与卡托普利组比较,络风宁1号组、联合用药组梗死范围加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风宁1号方可以改善心梗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减小心肌梗死范围。

    2020年03期 v.29;No.263 402-40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成药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

    贺喜盈;韩丽华;

    目的评价中成药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数据提取,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研究质量,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文献25篇,共计2 625例患者,中成药组1 351例,对照组1 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中成药组在改善1)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RR=1.45,95%CI(1.24,1.69),P <0.00001]和心电图表现[RR=1.20,95%CI(1.12,1.28),P <0.00001],2)血脂水平:TC[WMD=0.86,95%CI(0.62,1.11),P <0.00001]、TAG[WMD=0.56,95%CI(0.45,0.68),P <0.00001]、LDL-C[WMD=0.51,95%CI(0.35,0.67),P <0.00001]、HDL-C[WMD=0.26,95%CI(0.15,0.37),P <0.00001]、总降脂幅度[RR=1.14,95%CI(1.04,1.25),P=0.004]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97,95%CI(0.59,1.58),P=0.90],中成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中成药有改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表现及辅助降脂的疗效,同时不增加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2020年03期 v.29;No.263 405-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8K]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研究

    王一战;郭妍;王鑫;李彬;刘宏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2020年03期 v.29;No.263 41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837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穴位针刺干预心肺复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吴炎华;彭喆;曾瑞峰;丁邦晗;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针刺干预心肺复苏过程对提升复苏效果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文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8月,检索所有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以穴位针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风险评估,运用RevMan5.3软件对穴位针刺干预心肺复苏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经复苏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复苏后生存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4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2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针刺干预心肺复苏并没有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OR=2.31,95%CI(0.68,7.83),P> 0.05],没有提高存活率[OR=2.27,95%CI=(0.92,5.61),P> 0.05],但是能提高复苏后平均动脉压水平[MD=7.12,95%CI=(2.16,12.07),P=0.005],提高血氧饱和度水平[MD=9.60,95%CI=(3.43,15.77),P=0.002]。结论穴位针刺干预心肺复苏并没有明显提高复苏疗效,但针刺干预对复苏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次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以及质量均较低,样本量较少,因此仍然需要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试验加以验证穴位针刺干预心肺复苏过程的临床疗效。

    2020年03期 v.29;No.263 418-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骨伤康颗粒对兔桡骨骨折模型VEGF、NO及ALP表达的影响

    黄孝斌;黄河;杨宏泉;

    目的观察骨伤康颗粒对兔桡骨骨折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骨伤康组。采用机械法建立兔桡骨骨折模型。阳性组给予伤科接骨片灌胃,骨伤康组给予骨伤康颗粒灌胃。对各组家兔的桡骨进行X线评分,检查各组家兔的生物力学、骨矿含量、骨密度,检测血清VEGF、ALP以及NO水平的变化。结果 4周后,X线片结果显示阳性组和骨伤康组兔的骨痂密度、骨缺损填充度以及骨痂量明显好于模型组,模型组兔的VEGF和ALP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生物力学指标、骨矿含量、骨密度以及NO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给予药物治疗后,阳性组和骨伤康组兔的X线评分、生物力学指标以及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阳性组和骨伤康组VEGF和ALP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伤康颗粒可有效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降低血清VEGF和ALP表达,提高NO水平。

    2020年03期 v.29;No.263 423-425+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五苓散对肾阳虚型口干燥症小鼠颌下腺AQP-5的分布表达研究

    陈丽莹;王洁宜;朱潇莹;倪哲婷;江诗梦;王新昌;

    目的通过研究五苓散对肾阳虚模型小鼠颌下腺AQP-5分布表达的作用,探究五苓散治疗肾阳虚型小鼠口干燥症的机制。方法将27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苓散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诱导联合限制日摄食量法建立气虚基础上的肾阳虚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10 d,空白组、模型组均灌胃0.2 m L/10 g蒸馏水,五苓散组以每日0.2 mL/10 g灌胃五苓散汤剂,观察给药后的小鼠一般情况,测量小鼠的饮水量、唾液流量,检测颌下腺形态及AQP-5分布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出现颌下腺萎缩,饮水量减少,唾液流量减少,AQP-5主要表达在基底膜和顶膜中,较空白组染色较弱;相比于模型组,五苓散组颌下腺萎缩减少,饮水量增加,唾液流量,并且一定程度上AQP-5表达分布染色较模型组强。结论五苓散能抑制颌下腺萎缩,增加饮水量和唾液流量,可能通过改变AQP-5的分布表达改善小鼠在气虚基础上的肾阳虚证引起的口干症状。

    2020年03期 v.29;No.263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脑泰通方对糖尿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清IL-1、ICAM-1的影响

    谢军;李军;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模型,观察脑泰通方给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CAM-1含量,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96只,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用药组。糖尿病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法,成功后采取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复合模型成功24 h后,脑泰通方组以2 mL/100 g灌胃给药,其他组生理盐水2 m L/100 g灌胃,每日2次,持续1周。Bederson法评价并分别记录6 h、24 h、3 d、7 d 4个时间点的神经缺损功能情况,ELISA测定IL-1、ICAM-1的含量。结果脑泰通方组与模型组在各时间段Bederson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脑泰通方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的IL-1、ICAM-1水平,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脑泰通方对糖尿病大鼠并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左侧偏瘫肢体运动及肌力均有改善,可减少血清中的IL-1、ICAM-1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方调节血流动力学有关。

    2020年03期 v.29;No.263 430-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桃仁承气汤治疗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范兴恳;钟炳图;陈学秀;徐晓微;柳会琼;黄兆浪;

    目的观察桃仁承气汤治疗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效果,探讨其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1)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桃仁承气汤对照组、PQ模型组、桃仁承气汤治疗组。PQ模型组、桃仁承气汤治疗组予PQ溶液(100 mg/kg)灌胃染毒;桃仁承气汤治疗组染毒后3、9、24、48 h予桃仁承气汤灌胃(5.13 g/kg);空白对照组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桃仁承气汤对照组予桃仁承气汤3、9、24、48 h灌胃。PQ灌胃后72 h,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高迁移族蛋白(HMGB1)变化情况;开胸取肺组织,测肺干/湿重比(D/W)比值;观察肺病理变化并评分。2)同样方法构建模型和分组,观察并记录PQ中毒大鼠一般状况;30 min后观察记录染毒后72 h各组死亡数,计算各组大鼠生存曲线。结果与PQ模型组比较,桃仁承气汤治疗组D/W比值明显上升,肺病理学评分下降,TNF-α、IL-6、HMGB1水平明显下降,SOD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P <0.05)。PQ模型组大鼠中毒后72 h存活率为60%,低于桃仁承气汤治疗组的90%(P <0.05)。结论桃仁承气汤能延长PQ中毒大鼠的生存时间,降低炎症反应、过氧化损伤等,抑制HMGB1,减轻PQ中毒肺损伤。

    2020年03期 v.29;No.263 434-43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白芍总苷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陈小丽;李红霞;杨磊;徐立;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大脑右侧中动脉的方法复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芍总苷低、中、高[50、100、200 mg/(kg·d)]剂量预处理组和尼莫地平1 mg/(kg·d)预处理组,术前7 d开始灌胃给药。术后24 h取海马线粒体,改良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比色法测定ATP含量,原子化学发光法测定游离Ca2+浓度;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线粒体超微形态变化;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肿胀程度,荧光偏振度法测定线粒体膜流动性,测定膜总磷脂含量、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度、膜电位(△ψm)。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白芍总苷中、高剂量预处理或尼莫地平预处理能够明显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线粒体呼吸功能的降低和ATP含量降低(P <0.01),抑制游离Ca2+浓度升高(P <0.05),抑制线粒体超微结构病变;缓解线粒体膜肿胀并抑制膜流动性,抑制膜磷脂含量降低(P <0.05或P <0.01)。结论白芍总苷预处理具有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超微结构病变及保护线粒体膜完整性有关。

    2020年03期 v.29;No.263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宣肺通腑方加减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抗炎、抗氧化作用

    刘美秀;冯高华;严正平;梁小红;

    目的研究宣肺通腑方加减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选取40只大鼠,假手术组大鼠10只,制作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建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宣肺通腑方组各10只。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宣肺通腑方组给予宣肺通腑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检测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及1秒率(FEV1/FVC)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p38、p-p38、p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宣肺通腑方组FVC、TLC、FEV1、FEV1/FVC、IL-8、TNF-α、IL-6及VEGF水平降低(P <0.05);SOD、GSH-Px水平升高,NOS、MPO水平降低(P <0.05),p38、p-p38及p-NF-κB蛋白降低(P <0.05)。结论宣肺通腑方加减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大鼠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大鼠肺功能,通过调控p38/NF-κB通路,降低IL-8、TNF-α、IL-6及VEGF而发挥抗炎作用,提高SOD、GSHPx水平,降低NOS、MPO水平,起到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2020年03期 v.29;No.263 441-44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辛开苦降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

    栾奕博;张伟;董彦君;董珊珊;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辛开苦降方,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疾病疗效愈显率、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中医证候单项证候消失率、完全退热时间和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愈显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80.00%,亦高于对照组的53.33%(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咳嗽、咯痰和纳呆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证候消失率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完全退热时间差别不大(P> 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P <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与预计值比值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而用力呼出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与预计值均差别不大(均P> 0.05)。结论辛开苦降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能改善症状和肺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疗效。

    2020年03期 v.29;No.263 445-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清金贝蒌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

    郑彩霞;刘洋;汪严;张念志;

    目的观察中医药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筛选7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协定方清金贝蒌汤,治疗6、12 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8.95%(P <0.05);在治疗6、12 d后,在咳嗽、咯痰、发热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治疗12 d后湿啰音体征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炎性指标、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金贝蒌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期(痰热壅肺证)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炎性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

    2020年03期 v.29;No.263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面部电针联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贝秉袁;钟伟泉;老锦雄;

    目的基于《灵枢经·终始第九》理论,观察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的临床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电针治疗基础上在双下肢根据患者的人迎、寸口脉大小选择小腿内侧或外侧的穴位进行温针灸,同时浅刺双足的足通谷、京骨、束骨等穴,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在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来评估两种疗法的疗效及差异是否显著。结果治疗后两组H-B分级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结论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可以为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2020年03期 v.29;No.263 453-455+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403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温肺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临床研究

    唐引引;岳静宇;孟泳;王艳梅;

    目的观察温肺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中药组采用温肺平喘法治疗,西药组给予多索茶碱片治疗,必要时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疗程均为7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肺功能(FEV1%、FVC%、FEV1/FVC)指标。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西药组的80.00%(P <0.05)。两组喘息、咳嗽、胸闷气短、咯痰、喉中哮鸣音症状的单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中药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均有所提高(P <0.05);中药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结论温肺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的临床症状,降低再次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0年03期 v.29;No.263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姜彩霞;陈新祥;白春颖;张晶;刘荣华;赵守庆;宋连君;李明;屈洪波;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2020年03期 v.29;No.263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天麻钩藤饮加味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疗效研究

    王信凡;卢桂兰;李海辉;曾志文;史丽;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共108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分别给予单纯西医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味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主要证候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MMP-9、SOD、MDA、MIP-1α及GF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保护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并有助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氧化应激指标、MIP-1α及GFAP水平。

    2020年03期 v.29;No.263 463-465+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AECOPD的GC-TOFMS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张瑞;黄庆松;赵稼萤;黄雪元;

    目的观察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联合宽胸理肺汤加三子养亲汤,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方案。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及30名健康患者血清标本。结果治疗后,PCA图显示治疗组与健康组相关代谢产物接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并鉴定出12个差异代谢物,其中富马酸、生育酚、D-谷氨酸3种在治疗组中显著上调,而羟基丙酮、葡萄糖、琥珀半醛、亚油酸甲酯、2-脱氧-D-半乳糖、4-羟基丁酸乙酰酯、二十酸、硬脂酸、木糖9种显著下调。得到了4条相关代谢通路,按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丁酸盐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淀粉与蔗糖代谢。结论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通过调节AECOPD患者的代谢产物(能量代谢、糖作用、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及提高抗氧化、抗炎作用),对治疗起了一定作用。

    2020年03期 v.29;No.263 46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实验观察

  • 扶正通络解毒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内游离钙离子浓度、MMP-9、MDA及SOD的影响

    范才清;陈姚;张帆;蒲建璐;

    目的探讨扶正通络解毒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心肌组织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与假手术组,每组30只,造模组采用改良冠脉结扎手术法制作AMI大鼠模型,术中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大鼠左室前壁变白、心跳减弱、心电图Ⅱ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 mV或病理性Q波作为手术成功的标志;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给予冠脉结扎,术后2 h抽取鼠尾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肌钙蛋白(cTnI)浓度,造模组大鼠血清CK-MB活性比值及c TnI浓度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明造模成功。将30只AMI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笼养24 h灌胃给药,中药组给予8 g/kg扶正通络解毒汤,西药组给予2.6 mg/kg的硫氮酮,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日给药1次,给药第7日抽取鼠尾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给药前后测定血清中MMP-9、MDA浓度和SOD活性。取血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组织,将梗死区剪成小块,采用比色法测定梗死区心肌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1)给药前,3组大鼠血清MMP-9、MDA浓度和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后,3组大鼠血清MMP-9、MDA浓度较给药前降低,血清SOD单位活性较给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给药后3组血清MMP、MDA浓度、SOD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MP-9、MDA浓度: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SOD活性: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2)给药第7日,3组大鼠梗死区心肌组织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结论扶正通络解毒汤可促进AMI模型大鼠的MMP-9、MDA浓度和SOD活性的改善,也能降低缺血心肌组织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2020年03期 v.29;No.263 47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金关片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药效作用研究

    史琳莉;杨芳炬;郑焱江;梁楠;植茂辉;

    目的探讨金关片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药效作用。方法小鼠分为造模给药同时进行处理,以及造模后给药处理。每类处理都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5%-CMC-Na溶液20 mL/kg)、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别嘌呤40 mg/kg),金关片高、中、低剂量组(金关片2.4 g/kg、1.2 g/kg、0.6 g/kg)。通过饲喂小鼠酵母膏造成高尿酸血症模型,对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7日(造模给药同时进行),和造模第10日(造模后给药处理)末次给药30 min后,经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含量。结果金关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UA、BUN、Scr水平(P <0.05或P <0.01),降低水平以造模给药同时进行组更明显。结论金关片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并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所致的高尿素氮、高肌酐水平;对模型形成过程小鼠血清中尿酸水平有良好抑制效果。

    2020年03期 v.29;No.263 476-477+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证治探讨

  • 气机逆乱是脓毒症MODS的根本病机

    李国臣;孔立;王为为;田正云;郝浩;范开亮;

    脓毒症是机体对于感染导致失调的宿主反应所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脓毒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文从中医气机升降出入角度讨论MODS发生,认为脓毒症时外邪引起的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即气机逆乱是MODS发生的根本病机,且其具有始于肺、困于中焦,后期气血皆乱的特点。临床应重视调理气机,升降相宜,初期重在治肺,宜调气降气,尤重视恢复中焦气机,后期调气不忘治血。

    2020年03期 v.29;No.263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423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从三焦辨证论治探析药物过量中毒的中医思路

    周敏莹;赖芳;杨梓鸿;韩云;

    探讨过量服用药物中毒从三焦辨证论治之思路。将过服用药物致中毒从三焦分治,兼有侧重,上焦病证重用"清"法,中焦病证宜用"和"法及"下"法,下焦病证则"清""补"兼施,"祛邪为主,扶正为辅"贯穿始终。中西结合治疗药物过量中毒,能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2020年03期 v.29;No.263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十问歌”探析急危重症的病史采集和辨证思维

    靳佩;魏惠平;杨倩;张世安;杨禄萍;王昱;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紧急,疾病复杂,症状繁多易变,使中医病史采集和辨证论治困难重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故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病史采集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是促进急危重症患者中医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论述应用"十问歌"体系进行病史采集,快速得出临床主症,系统选择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从病史采集到辨证治疗的急危重症辨证诊治思维过程,以求快速和准确地确立急危重症辨证施治方案,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治疗效果。

    2020年03期 v.29;No.263 485-487+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诊治缺血性中风病

    周雪;滕晶;

    缺血性中风作为我国常见脑血管病之一,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但因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选方用药困难,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基于"系统辨证脉学",总结中风病脉象要素,通过不同脉象要素之间的组合,搭建出"脉-证-方"相应的辨治体系,为治疗中风病处方用药及中医特色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020年03期 v.29;No.263 48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出血性中风的辨治

    史虎强;何燕;任东升;

    本研究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微观病机。出血性中风的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络脉失养"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毒损脑络"作为其发病的病机关键,其外围存在着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痰瘀阻络等系列实证及络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诸多虚证,实质是"络脉不通"。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治疗以"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使气血通,络脉复,神机自用。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重视络病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优势。

    2020年03期 v.29;No.263 492-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44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宣肺通腑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王莹威;杜思达;李昀晖;

    目的观察宣肺通腑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宣痹降浊汤口服,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 <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宣肺通腑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内阻证)疗效确切。

    2020年03期 v.29;No.263 495-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对颈髓损伤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的影响

    徐道志;王茜;杨铁柱;唐辉;何冬梅;常晖;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颈髓损伤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影响。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的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WBC、CRP、RDW、PT、APTT、D-D及APACHE 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降低颈髓损伤患者RDW,有效降低CRP等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降低APACHE Ⅱ评分,因而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预后。

    2020年03期 v.29;No.263 498-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魏裕红;邓扬嘉;龚巧巧;刘晶;黄俊凡;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8例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日1粒。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 d。观察比较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P <0.05)。针刺组病程短于对照组(P <0.01)。两组治疗3 d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 <0.01),且针刺组证候评分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3 d后,两组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 0.05)。两组LYM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 <0.01),且针刺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1);两组NLR均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 <0.01),且针刺组NLR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1);针刺组hsCRP及IL-10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 <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 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常规疗法的病程接近周节律现象,早期针刺足三里能增加淋巴细胞计数,下调NLR、hs-CRP、IL-10炎性免疫因子水平,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其机制与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减轻炎症反应、调整促炎-抗炎双向平衡相关。

    2020年03期 v.29;No.263 5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何德英;张秋;孙文;邹演梅;赵磊;陈红梅;廖昕悦;杨红霞;

    目的观察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内关、心俞、膻中、至阳)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81.67%(P <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两组治疗7、14 d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均P <0.05),且治疗组治疗7、14 d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在治疗前后测肝肾功能、电解质、三大常规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明显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2020年03期 v.29;No.263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痰宁心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倪淑宇;王晓丽;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宁心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分别采用西医规范干预方案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痰宁心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每次症状持续时间和每日硝酸甘油用量,观察治疗前后胸痛和胸闷症状评分、血脂指标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每次症状持续时间和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胸痛和胸闷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痰宁心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调节血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2020年03期 v.29;No.263 507-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重灸“相对穴”阴阳陵泉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林晓光;傅强;沈楚龙;杨原芳;

    目的观察重灸"相对穴"阴陵泉、阳陵泉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治疗组基础上,采用重灸阴陵泉、阳陵泉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的WOMAC量表中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功能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的FTSST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灸"相对穴"阴陵泉、阳陵泉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可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2020年03期 v.29;No.263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黄龙汤加减灌肠治疗创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李容;王芳芳;李淑芳;周建仪;曾奕云;陈洁莹;

    目的观察黄龙汤加减灌肠治疗创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创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龙汤加减灌肠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记录28 d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 <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和28 d MODS、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龙汤加减灌肠治疗可以改善创伤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短期预后。

    2020年03期 v.29;No.263 513-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王恩德;王崇丽;孙学玉;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Lee氏心衰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心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5%(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Lee氏心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LVEF、SV、CVP、CTnT、BNP、ET-1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结论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病情缓解效果,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并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

    2020年03期 v.29;No.263 516-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芒硝联合化石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唐元贵;王勇;周康源;熊健;胡世友;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联合化石利胆汤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9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止痛解痉、补充电解质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化石利胆汤剂联合芒硝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主次症中医证候积分、主要证候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芒硝外敷联合化石利胆汤方案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0年03期 v.29;No.263 519-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罗乙舒;吴雪芬;李淑芳;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连续治疗2周。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简式疼痛量表(McGill)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电生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治疗后,两组的McGill、JOA、OD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的运动和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 <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症状和神经电生理。

    2020年03期 v.29;No.263 52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余勇飞;郭珍立;周瑞;阮清源;张丽;贾复敏;武锋;魏衡;腊琼;姜昆;尹虹祥;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过氧化氢酶(CA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共52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和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I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CAT、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CAT、VEGF及bFG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 <0.05)。结论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神经损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而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更佳可能与其对于CAT、VEGF及bFGF水平具有更佳调节作用有关。

    2020年03期 v.29;No.263 524-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薪火传承

  • 闫慧敏教授基于肺络病理论分期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验探析

    何强;赵骞;舒静;李亚男;郝静;

    闫慧敏教授教授善于治疗儿童肺系疾病,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具有独特认识,认为该病可从肺络病理论的角度,以"气血失调"为基本病机,以"络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通补兼用,补泻兼施,分期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2020年03期 v.29;No.263 527-529+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喜明教授从“三脱“”三固”论独参汤及其应用

    余悦;冯磊;刘喜明;

    刘喜明教授临床善用小方治疗急症,在独参汤应用方面颇有心得体会。刘教授提出:1)独参汤应用关键是"三脱",即血脱、津脱、气脱;2)独参汤功效为"三固",即固血、固津、固气;3)独参汤剂量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元气亏虚程度,选用大剂重固、中剂中固、小剂轻固;4)随证化裁,酌情加童便、猪胆汁、附子、黄芪等。

    2020年03期 v.29;No.263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医籍研析

  • 惊风病名探析

    姜德友;周岚;韩洁茹;

    "惊风"一词,历经千年而沿用至今。宋代《太平圣惠方》开始将惊风与痫证区别开,并载有急惊风、慢惊风之病名,后世均遵此说,沿用惊风之名。本文从历史沿革、各医家对"惊风"病名之辨以及病名分类3个方面论述惊风之病名,望对各位医家研究惊风一病有所帮助。

    2020年03期 v.29;No.263 533-535+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急症教学研究

  • 北京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同模式急诊能力培训的探讨

    梁腾霄;单敏敏;齐文升;杨志旭;姚卫海;赵昕;肖宁;徐亚文;王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北京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团队。各团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中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将"保障规培质量,构建完善的规培考核体系"成为探究重点。针对规培的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各团队形成了不同的规培模式,本文做一介绍和分析,供读者借鉴。

    2020年03期 v.29;No.263 536-538+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小柴胡汤在老年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王双玲;黄宏;韩文兵;雷敏;李玉峰;

    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著称。少阳病在六经辨证中多为"虚人感邪"。老年性肺炎患者多脏腑虚损,具有虚人外感发病因素,其发病迅速,临床合并症多,某些症状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临证发现小柴胡汤证基本病机和老年性肺炎有相似之处,小柴胡汤对老年性肺炎某些难治性症状有一定干预作用。本文试通过1例临床验案探讨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与老年性肺炎之间的关系,为小柴胡汤用于治疗老年性肺炎提供例证。

    2020年03期 v.29;No.263 539-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外风论治格林-巴利综合征

    傅海群;叶晓红;宋成城;朱文宗;

    由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以急性软瘫为主要表现,故中医学普遍认为本病属于"痿证",亦多从痿证论治。但从其起病及临床表现看,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外风侵袭导致四肢不收的中风病,属风痱范畴。这与唐宋之前所盛行的外风理论,即"内虚邪中"的学说高度吻合。此风痱病因风起病,致四肢不收,病因病机为"气血虚甚,风邪乘之",当用"外以散邪,内以补虚"之续命汤随证治之,并以"非汗不瘥,以知为度"随病加减。同时,从外风论治格林-巴利综合征亦能启发临床工作者将其应用到更多风痱病中,包括但不局限于以感染为病因,以迟缓性瘫痪为结局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2020年03期 v.29;No.263 54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标本同治”法治疗胃火牙痛初探

    郑闪闪;田雅云;梁磊;

    牙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疼痛症状,多系胃火素盛,外犯风热邪毒,入侵肌腠,胃经受邪而使胃火炽盛,虚火上炎,终致齿部红肿热痛。在临床中,笔者以"标本同治"法为则,采用针刺"牙灵"穴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胃火牙痛,获效显著,为临床更好地治疗胃火牙痛提供新的思路。

    2020年03期 v.29;No.263 545-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防治EGFR-TKI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文俊;尹晓然;全建峰;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之首的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临床运用可以让相关基因优选人群肿瘤的发生发展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在延长总生存期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但在口服EGFR-TKI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会降低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在口服EGFR-TKI的同时配合使用中医药,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不良反应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也有一定的优势。

    2020年03期 v.29;No.263 547-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宋楠楠;陆斌;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国际尿控协会(ICS)指出尿失禁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长期受尿失禁困扰,许多患者甚至会滋生抑郁、悲观厌世等负性情绪。中医学对尿失禁很早就有详细的论述,且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系统归纳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希望能为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2020年03期 v.29;No.263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67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心脏瓣膜病临床研究进展

    袁思成;芮庆林;

    近年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逐步增加。本文从中医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理论认识、未手术型临床研究、参与瓣膜置换术研究、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研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由此发现,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数据不足,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未达成共识,治疗方式尚未成熟。今后的临床治疗和研究一方面应在心脏瓣膜病的各个阶段,加强中医药治疗参与度,重视动物实验,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点,进行中医药早期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结构性的变化。

    2020年03期 v.29;No.263 555-557+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76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体论治流行性感冒的研究进展

    王梅;邱占军;陈宪海;

    中医体质辨识在流行性感冒防治中的应用已有一定报道。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流感患者体质类型、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体质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辨体论治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本研究通过对以上几方面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在诸多方面仍待深入。本文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使中医学界更好地掌握流感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完善流感防治体系。

    2020年03期 v.29;No.263 558-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94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正宗;祝颂;

    近年来,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应用于各类肛肠疾病,在术后镇痛、术后尿潴留、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方面治疗成效显著,操作简易,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但其治疗时频率的设定及穴位的选择,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科学化和规范化,以便该项技术更好地服务临床。

    2020年03期 v.29;No.263 562-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59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