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新冠肺炎防治

  • 麻杏解毒合剂治疗新冠肺炎分子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易国祥;付玉;李延萍;吴斌;王守富;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麻杏解毒合剂治疗新冠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收集麻杏解毒合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病毒性肺炎的靶点,以Venny分析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标网络,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92个活性化合物,药物靶点1199个,疾病靶点971个,交集靶点52个。GO富集48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69条通路,主要与感染、免疫炎症、神经内分泌、细胞生理、疾病通路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了麻杏解毒合剂防治新冠肺炎可能的靶蛋白和通路,推测其机制与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有关。

    2020年11期 v.29;No.271 1881-1884+1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50例临床特点分析

    宋翊;谢鑫;罗晓琼;冉传生;陈少云;魏大荣;王成虎;周宗卫;冉君;向阳;余中成;赵玉华;李延萍;刘华宝;唐军;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救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采集患者数据,包括基本特征、既往史、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共计5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1~60岁),大部分患者为筛查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未接受治疗,也无特殊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偶尔有轻微咳嗽咯痰、咽痒、喷嚏、口干、口苦、腹胀、纳眠差、小便黄等症状;舌质以淡及淡红为主,部分伴有明显齿痕,苔白或黄,多偏腻;中医辨证主要为湿浊疫毒侵袭肺脾。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尤其伴轻微咳嗽咯痰、咽痒、怕冷、口干等症状患者,要注意排查。

    2020年11期 v.29;No.271 1885-1887+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7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柴胡甘露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临床观察

    谢鑫;宋翊;冉传生;陈少云;魏大荣;王成虎;周宗卫;冉君;向阳;余中成;赵玉华;罗晓琼;陶文强;李延萍;唐军;刘华宝;

    目的观察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柴胡甘露饮联合西药治疗46例观察其核酸转阴时间、重症转化率、肺部影像学指标。结果核酸连续两次转阴时间平均(10.65±4.15)d;重症转化率0%;肺部CT提示炎症开始吸收平均时间(5.17±2.64)d,炎症完全吸收,平均(10.17±4.24)d;治疗前,淋巴细胞均值(1.78±0.67)×10~9/L,治疗结束后,淋巴细胞均值(1.74±0.57)×10~9/L。结论柴胡甘露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效果明显,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0年11期 v.29;No.271 1888-1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周仲瑛“三毒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中期中医诊治思路

    陈剑坤;蔡书宾;张溪;李际强;陶兰亭;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70余年临床实践基础上,针对病毒感染性高热提出了"三毒学说"。本文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治则,以"三毒学说"为切入点,结合作者临床实践体会,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中期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该病中医临床诊治思路为:湿毒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关键因素,湿毒袭肺,郁而化为热毒、瘀毒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病机,治疗上早、中期强调祛邪为第一要务,治法采用祛湿、清热、活血多法联用。

    2020年11期 v.29;No.271 1891-1893+1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迁延不愈及病情复燃的中医辨治

    郭晟;周承志;

    本文从中医经典《温病学》出发,运用温病学中温热病、湿热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结合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经验体会,对住院患者的中医病因、病机运用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进行总结归纳。对出院患者病毒核酸检测复阳而导致病情复发的现象,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使中医药在参与疾病的诊治之时发挥其独特优势,与西医形成互补,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愈后。

    2020年11期 v.29;No.271 1894-1896+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4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炎调方调控HMGB1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吕弈宾;陈乾;熊旭东;谢芳;李淑芳;

    目的观察炎调方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脓毒症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或腹腔注射,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腹腔注射于盲肠结扎穿孔后实施。末次灌胃后2 h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造模,于术后24 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肺组织HE染色,电镜观察肺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线粒体Na~+-K~+-ATP酶和Ca~(2+)-Mg~(2+)-ATP酶,PCR检测HMGB1 m 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可见肺组织结构明显破坏,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体积变小,嵴断裂脱落甚至出现空泡化,内外膜出现破损,Na~+-K~+-ATP酶、Ca~(2+)-Mg~(2+)-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和HMG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炎调方组肺组织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减轻,Na~+-K~+-ATP酶、SOD活性回升(P<0.01),MDA含量和HMGB1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炎调方能通过下调HMGB1水平,防止线粒体进一步损伤,从而达到减轻脓毒症ALI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作用。

    2020年11期 v.29;No.271 1897-1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平喘颗粒对气道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抑制作用探讨

    蒋鹏娜;王丽洁;李星;李竹英;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含药血清对气道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平喘颗粒(0.54 g/mL)灌胃大鼠3 d,制备含药血清。将对数生长期的16HBE贴壁细胞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基细胞)、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加氯喹组、雷帕霉素加中药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分别加入雷帕霉素800μL,对照组加入等量DMEM不完全培养液,诱导12 h后弃去培养基,重新将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分别加入800μL DMEM不完全培养液,雷帕霉素加氯喹组加入800μL氯喹溶液,雷帕霉素加中药组加入800μL含中药血清,再次培养24 h。电镜观察细胞自噬、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Weste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平喘颗粒可以抑制雷帕霉素引起的16HBE自噬,抑制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P <0.05),平喘颗粒组Beclin-1、Caspase-3的表达得到抑制(P <0.05)。结论平喘颗粒可以保护16HBE细胞,抑制其凋亡率、自噬数量、Caspase-3以及抑凋亡蛋白Beclin-1的表达。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02-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的系统评价

    刘志超;王振兴;高晟玮;王保和;

    目的基于系统评价,对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改善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关于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RCT),同时进行质量评价及有效资料提取,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RCT研究37个,受试者4 104例,其中试验组2 081例,对照组2 0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比较,联用麝香保心丸可进一步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P <0.01)[SMD=-2.00,95%CI(-2.78,-1.21)];心绞痛持续时间(P <0.01)[SMD=-2.42,95%CI(-3.78,-1.06)];心电图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6,95%CI(1.20,1.32)];分析全部RCT的整体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RR=1.20,95%CI(1.17,1.23)]。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能一步提高疗效,但鉴于纳入临床研究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RCT严谨性得出结果仅作为临床诊疗的循证参考,还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06-1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古代医籍肺痈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

    袁思成;芮庆林;

    目的应用统计学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古籍中治疗肺痈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第1版为检索源,将符合标准的方剂纳入,提取方剂组成信息,并用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文件;应用SPSS Statistic20、SPSS Modeler14.1进行频数、聚类、关联分析。结果最终得到方剂180首,包含中药228味,使用总频数为1 378,高频药物为桔梗、生甘草、贝母、杏仁、薏苡仁、桑白皮等26味。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以寒居多,归经主入肺、胃、脾三经,经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发现薏苡仁、桔梗、生甘草为一组,杏仁、贝母为一组,其余药物成组,具有潜在关联规则的药物中,核心药物为桔梗,主要药物组合为薏苡仁、贝母、桔梗、生甘草。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显示古方多用桔梗汤清热解毒排脓,再合以薏苡仁、贝母、桑白皮以清肺化痰排脓,数据挖掘结果与传统理论相吻合,合理有效,并且期待为现代相关难治性肺部感染提供中医药临床运用及实验室抗耐药菌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12-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74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炎症标志物影响的Meta分析

    赵丽芸;刘秋江;赵锋利;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检索2020年4月12日之前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2篇RCT,共920例患者。试验组(参附组)脓毒症休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MD=-17.19,95%CI(-25.04,-10.54),P<0.00001;MD=-17.19,95%CI(-25.04,-10.54),P <0.00001;MD=-6.76,95%CI(-12.01,-1.50),P <0.05;MD=-11.04,95%CI(-17.14,-4.93),P <0.001;MD=-30.19,95%CI(-41.75,-18.62),P <0.00001;MD=-14.35,95%CI(-20.56,-8.14),P <0.0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在降低TNF-α、PCT、CRP、IL-1、IL-6及IL-10水平方面优于单用常规治疗,但受纳入的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量、高质量RCT验证研究结果。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16-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胃癌伴幽门梗阻新辅助化疗耐受性影响因素与艾灸治疗干预的回顾性分析

    吴艳红;袁思成;吴震峰;芮庆林;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对胃癌伴幽门梗阻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耐受性的影响,并分析NACT成功实施的其余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72例接受NACT的胃癌伴幽门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化疗不良反应、手术情况及术后生存时间,主要分析影响MACT成功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患者是否规范进行艾灸治疗,且艾灸治疗天数≥80%住院天数,分为艾灸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NACT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成功率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72例患者中41例(56.94%)的患者因化疗无法耐受,及时终止化疗后直接手术探查,其余31例(43.06%)患者术前均接受2~4个疗程的NACT。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幽门梗阻时间(HR=16.925)、营养支持方式(HR=15.861)及艾灸治疗(HR=5.583)是影响结局的独立因素。其中艾灸组为29例,对照组为43例,艾灸组在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艾灸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5年生存率为20.68%,对照组为36个月,5年生存率为20.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结论此类病患NACT的耐受性较差,不良反应多;其中梗阻时间<1周、肠内营养支持和实施艾灸疗法的患者在进行NACT时的耐受性和成功率更高,且艾灸治疗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发生,提高NACT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21-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Sepsis3.0定义下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陈雪梅;余勰;张贵方;何艳萍;周飞露;何雪旭;何琪;

    目的观察Sepsis3.0定义下的脓毒症患者中医卫气营血证候分布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154例符合Sepsis1.0定义的脓毒症患者,按是否符合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两组,调查其卫气营血辨证证候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卫气营血辨证证型分布特点;分析Sepsis3.0诊断条件下,患者卫气营血辨证证候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54例患者中,符合Sepsis3.0定义者共有128例,卫分证0例,气分证54例,营分证46例,血分证28例;符合Sepsis1.0但不符合Sepsis3.0的患者共有26例,其中卫分证20例,气分证6例。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卫分证比例明显增多(P <0.05);而在观察组中,气分证比例最大,营分证其次,血分证患者死亡率高于非血分证患者(P <0.05)。结论 Sepsis3.0定义下,脓毒症患者卫气营血辨证以气分证最为多见,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机演变从肺卫邪正交争逐渐演变为营血俱伤,而血分证预后最差。与Sepsis1.0相比,Sepsis3.0诊断更符合脓毒症脏器功能损伤的内涵。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26-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62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龙琥醒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GFAP、UCH-L1表达的影响

    龚金兵;王小妹;喻坚柏;张占伟;周辉;李利博;高俊;

    目的观察龙琥醒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龙琥醒脑颗粒。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日血清GFAP、UCH-L1表达水平,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体生活能力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GFAP、UCH-L1表达水平均较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05或P <0.01);总体生活能力状态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 <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龙琥醒脑颗粒能明显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血清GFAP、UCH-L1表达水平有关。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30-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研究

    陈凤;罗梦;蔡晓军;郑谅;

    目的观察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即取夹脊穴、阿是穴、支沟穴、阴陵泉穴、行间穴进行电针,于疱疹密集、红肿疼痛处进行叩刺并拔罐),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药线灸治疗(取阿是穴、莲花穴,抓蛇头截蛇尾进行药线点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各治疗时期疱疹愈合评分、疱疹病情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疗效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各治疗时期疱疹愈合情况、疱疹病情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均P <0.05或P <0.01)。治疗1 d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2~10 d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33%(P <0.01)。结论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可有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且疗效显著。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34-1936+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宫廷特色疗法对外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肌骨超声表现的影响

    甄朋超;王倩倩;戚晴雪;叶海东;刘钢;

    目的比较宫廷特色疗法即纸夹板联合跌打万应膏与基础治疗配合双氯酚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敷在外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肌骨超声中的表现。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纸夹板联合跌打万应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配合双氯酚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敷,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的厚度及周围组织肿胀面积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后两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的厚度及周围组织肿胀面积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的数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宫廷特色疗法治疗外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明显,可改善外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的厚度及周围组织肿胀。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37-1939+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蒲公英汤联合芙黄膏文胸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

    乔楠;方勇;陶晔;丁晓雯;倪毓生;

    目的观察蒲公英汤联合芙黄膏文胸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予排空乳汁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予蒲公英汤口服及佩戴芙黄膏文胸外治。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乳汁通畅时间、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时间、超声下治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炎症指标(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乳汁通畅时间、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时间、超声下治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蒲公英汤联合芙黄膏文胸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肝胃郁热证)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及炎症指标,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安全有效。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40-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分析

    梁海松;盛东;姜仁建;白新文;曹勇;惠小苏;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日2次,每次0.2 g。治疗组给予针刺董氏奇穴,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5 d。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活动度(ROM)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后两组的ROM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 <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JOA评分均升高(P <0.05),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能有效减轻腰椎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及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44-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清热止痛膏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研究

    李勇;阮崇洁;王文炎;黄裳;马志毅;张荒生;

    目的观察清热止痛膏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清热止痛膏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两组治疗前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红肿程度、关节压痛程度、关节症状、体征评分、CRP、ESR、UA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红肿程度、关节压痛程度、关节症状、体征评分、CRP、ESR、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清热止痛膏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急性痛风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发热及红肿等症状。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47-1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泻下通瘀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对CRP、TNF-α、IL-6、NGAL、KIM-1表达的影响

    许辰阳;李绪燕;王晓光;

    目的探讨泻下通瘀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EHF-ARF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泻下通瘀汤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肾损伤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GAL、尿KIM-1]、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组间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更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均较低,且Scr、BUN、β2-MG、Cysc、RBP、CRP、TNF-α、IL-6、尿NGAL、尿KIM-1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泻下通瘀汤治疗EHF-ARF有助于促进病情控制、改善肾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下调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6及NGAL、KIM-1表达,发挥抗炎及保护肾组织功能作用有关。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51-1954+1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Eotaxin和CCR3表达的影响

    王珏;李竹英;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Eotaxin和CCR3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平喘颗粒组,每组10只。哮喘模型组、哮喘+平喘颗粒组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卵清蛋白(OVA)造成慢性哮喘动物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OVA激发;从第1次雾化激发的当天开始,哮喘+平喘颗粒组每天给予中药药液灌胃,持续给药8周,激发阶段则每次激发前1 h灌胃;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时间同哮喘+平喘颗粒组。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Eotaxin和CCR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和哮喘+平喘颗粒组BALF中EOS计数增多(P <0.05),且肺组织Eotaxin和CCR3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 <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哮喘+平喘颗粒组BALF中EOS计数和肺组织中Eotaxin、CCR3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 <0.05)。结论平喘颗粒可以通过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中Eotaxin、CCR3蛋白的表达,抑制EOS向气道的聚集浸润,从而缓解哮喘气道的炎症反应。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55-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肝脾肾同治法抗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机制

    刘定;杨沈秋;张禹;潘祥宾;黄秋思;

    目的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肝脾肾同治法对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1(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作4组:正常组,模型组,肝脾肾同治组,鳖甲煎丸组,每组12只。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肝组织TNF-α、NF-κB p65、α-SMA、TIM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Metavir病理分期、NF-κB p65、TNF-α、α-SMA、TIMP-1 m 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脾肾同治法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病理,减少肝组织NF-κB p65、TNF-α、α-SMA及TIMP-1 m RNA的过表达(P <0.01)。结论肝脾肾同治法有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周围的炎症微环境,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59-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肾气丸对甘油性急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卢耿信;陈锐洲;肖珊珊;黄锐韵;林俊;梁章炜;张尹州;许小洋;王桂房;

    目的探究金匮肾气丸对甘油性急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衰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肾衰组和治疗组的肾衰模型采用甘油注射法,造模后治疗组给予4.0 g/kg金匮肾气丸4 d,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至实验结束时,对照组存活8只,肾衰组存活4只,治疗组存活6只。金匮肾气丸灌胃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肾衰组(P <0.05);治疗组的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肾衰组(P <0.05);治疗组的尿液镜检管型水平明显低于肾衰组(P <0.05);治疗组、肾衰组的肾/体质量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治疗组与肾衰组的肾/体质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对急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63-1966+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实验观察

  • 化痰活血降气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脏器指数及血清TNF-α、IL-1β、ET-1水平的影响

    余宁;周新燕;张念;余丹;杨硕;叶树鸣;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给予化痰活血降气方干预,探究其在COPD中的抗炎机制。方法随机将36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化痰活血降气方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加烟熏法复制COPD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片灌胃。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肺脏、脾脏、胸腺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空白组明显加重,化痰活血降气方大、中剂量组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改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脏指数显著增高(P <0.01),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痰活血降气方大剂量组肺脏指数显著降低(P <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肺脏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ET-1水平显著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痰活血降气方各剂量大鼠血清TNF-α、IL-1β、ET-1水平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血清TNF-α、ET-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1β、ET-1等炎症因子水平缓解COPD的炎症反应,降低肺脏指数,对COPD起到治疗作用。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67-1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51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大蒜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浦春宁;陈骅;凌书建;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采用压力0.03 MPa、106℃持续5 s的方法制备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设假烧伤组(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磺胺嘧啶银软膏单药组,磺胺嘧啶银软膏+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各30只,疗程14 d。观察各组大鼠的创面状况,HE染色法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烧伤创面愈合率,干湿比重法测定创面组织含水量,生化分析法检测创面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磺胺嘧啶银软膏+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和磺胺嘧啶银软膏单药组烧伤大鼠创面新生上皮生长活跃,创面愈合率升高;创面组织含水量降低、病理性结构改变明显改善;HYP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EGF和bFGF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与磺胺嘧啶银软膏单药组比较:磺胺嘧啶银软膏+大蒜素高剂量组创面愈合率升高、含水量降低,病理性结构改变改善更为明显,HYP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EGF和b FGF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大蒜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提高HYP含量及上调EGF、bFGF蛋白表达有关。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71-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证治探讨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中医病名初探

    杜鑫;黄凤;张帆;郭静;王桂玲;刘相静;段建钢;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其报告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本病发病形式多样,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中医学对本病缺乏统一的认识,没有明确提出中医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也没有本病的明确记载。笔者对CVT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结合古代医籍、现代文献和本病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根据中医学常以症状或体征命名疾病的原则,对CVT的中医病名进行初步探讨,初步厘清CVT的相关中医病名范畴。中医病名的确立有利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以及中医疗效评定标准等的相关研究,同时为深入挖掘整理中医药防治CVT的传统理论和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76-1978+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学病机的探讨

    段正;孔立;郝浩;唐赛雪;刘委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危重症中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本文从动态整体观念出发,详细分析ARDS的中医学发病机制,总结认为肺失宣降、气机逆乱是ARDS的根本病机,并据此提出宣肺利水、调畅气机的治则。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79-1980+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解表法治疗带状疱疹

    毛新;柏青松;孙淼;

    带状疱疹为常见的皮肤疾病,风、寒、湿、热、瘀诸邪皆可致病,治疗多予清热解毒祛湿之法,但一味地清热、祛湿往往使邪无所出,效果不显。本文从六经辨证、营卫机理、玄府理论等角度出发,打破常规治疗方法,认为灵活运用解表之法,可使诸邪从表而解,且解表之品多辛散,可使湿化、热除,收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新的思路。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81-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头痛从气机紊乱论治辨析

    周雪;滕晶;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为气机运行的转折点。若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则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发为头痛。本文以"百病生于气"为论点,围绕气机紊乱状态,论述头痛于气机紊乱状态之间的联系,为头痛辨治提供新思路。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85-1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三焦气化与中风

    宁为民;李国顺;

    本文通过回顾历代医家对于中风发病机理的认识,从三焦气化失常的角度去探讨中风发病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并且重点分析中风闭证和三焦壅塞之间的关系,认为宣通三焦治疗中风具有相当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进一步完善中风发病理论。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89-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隋晓琳;牟善茂;张孟;徐延俊;高磊;李莉;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hs-CRP、ET-1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93-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元胡止痛方联合温针灸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5-HT、ET-1的影响

    高纪林;董长勇;颜义;王俊平;刘涛;张振丽;

    目的观察元胡止痛方联合温针灸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4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元胡止痛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5-HT、ET-1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偏头痛积分与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5-羟色胺(5-HT)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内皮素-1(ET-1)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对照组共出现3例(6.38%)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的5例(10.6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元胡止痛方联合温针灸可明显提高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疗效,降低偏头痛积分及证候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5-HT并升高ET-1水平有关。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96-1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上咳方治疗小儿病毒性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董玲;郑珊;文仲渝;

    目的观察上咳方治疗小儿病毒性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病毒性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普清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美普清的基础上加用上咳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低于治疗组的94.00%(P <0.05);治疗组患儿咳嗽及咯痰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流涕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咯痰、恶风、发热、流涕、舌脉指纹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因口服药物而导致的严重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上咳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急性支气管炎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症状、体征,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1期 v.29;No.271 1999-2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蝮蛇咬伤肢体的临床观察

    李国强;韩宁林;曹承楼;王凯;刘莎;汪四海;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对蝮蛇咬伤肢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蛇咬伤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外治方法,包括针刺、点刺出血加拔罐治疗以及中药外敷,观察两组患者咬伤后的临床疗效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和肢体肿胀症状以及血液酶学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10%(P <0.05)。结论中医外治法辅助在治疗腹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疼痛和改善血液酶学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02-2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通乳围刺法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杜晓娜;王成喜;孟欣;黄绪尧;

    目的观察通乳围刺法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给予通乳围刺法,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酯片,治疗3 d后评价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且针灸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WBC、NEUT%、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高于针灸组(0%)。结论通乳围刺法可显著改善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WBC、NEUT%、CRP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05-2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翳风、下关深刺配合调神二穴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黄闪闪;孙燕;李玉堂;

    目的观察翳风、下关深刺配合调神二穴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予翳风、下关深刺配合调神二穴(百会、印堂)为主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及频度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治疗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及频度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翳风、下关深刺配合调神二穴为主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08-2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黄帝内经》关刺结合手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临床观察

    蔡焕昭;苏维维;颜智权;老锦雄;

    目的观察《黄帝内经》关刺结合手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黄帝内经》关刺结合手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评分(KS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K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的72.73%(P <0.05)。结论《黄帝内经》关刺结合手法可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11-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如意金黄散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任玲;王时巧;王媚;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联合针灸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清P物质、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如意金黄散外敷。两组疗效均为7 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血清P物质、炎症因子、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得分及血清P物质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CV、SCV及AMP水平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 <0.05)。对照组出现1例(2.08%)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的2例(4.1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针灸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物质和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有关。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14-2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浮针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的即时疗效观察

    韩维宁;戴恒亮;郭锡全;姚月月;

    目的探讨浮针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过程中均配合运动,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的变化。结果在首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肩关节疼痛的缓解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配合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确切,尤其是在早期缓解疼痛以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17-2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37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祛瘀化痰汤在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孔令军;许乐宜;龚立;邱锋;王静予;

    目的探究自拟祛瘀祛痰汤在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祛瘀祛痰汤。两组疗程均为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 <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主次症中医证候积分优于治疗前(P <0.05),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确切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20-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

    陈望龙;冯淑兰;刘伟明;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PSM功能对治疗组(予热敏灸)139例,对照组(予传统灸)56例患者进行匹配,共有34对受试者入选。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常用骨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温和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前,两组VAS、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灸治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22-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87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观察

    李艳彬;夏友宏;梁剑峰;张念志;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慢阻肺治疗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方面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7 d后,评价两组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组治疗后CRP、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中,辅以疏风解毒胶囊,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25-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通腑清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

    周卫军;李宇青;肖磊;

    目的观察通腑清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相关性肺炎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腑清肺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细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77.78%,高于对照组的53.33%(P <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77.78%,高于对照组的26.67%(P <0.05);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CP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WBC计数、CRP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CD3+亚群、CD4+亚群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而CD8+亚群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结论通腑清肺汤联合西医药物治疗MDR-PA相关性肺炎能够显著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病原菌清除率,缩短临床病程,降低机体感染水平,并有助于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28-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薪火传承

  • 张永康主任医师“以通为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

    徐斗富;赵清;仪荣荣;牛金宁;李晓敏;康静;张永康;

    急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腹痛""呕吐""脾心痛""关格""结胸"等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张永康主任医师以"以通为用"、六腑"通"的特性为大法,结合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用标本同治、脏腑同治、化瘀通腑等理论以虚实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经验,对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有一定意义。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31-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小虹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证撷英

    吴鹏;刘城鑫;张妙芬;庄轰发;洪榆;周龙健;詹少锋;

    刘小虹教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基本病机为痰热瘀阻,病久可致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之候。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分急性期、亚急性期、稳定期3期论治。文章以中医肺脏的"形""用"特点为切入点,从活用通法、鼻咽同治、调护脾胃、分期论治及用药特色5个方面整理总结刘小虹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35-2037+2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联社教授辨治冠心病学术经验

    刘东敏;李瑞;孙晓红;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论述李联社教授诊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其遣方用药特点予以总结。李联社教授提出心肾阳虚、痰瘀痹阻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临证以温补心肾、祛痰化瘀为冠心病的基本治则。其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38-2040+2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行宽教授肝心同治心悸病临证经验总结

    余桂枝;喻远霞;卢圣花;张稳;范建民;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肝心同治"心悸病的临床经验。王行宽教授认为,心悸病位不仅在心,关键在肝胆;心之气营亏乏,肝胆失疏,胆气虚怯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临床多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治疗上,以"心肝相关"理论为指导,强调益气养营、疏肝利胆,并根据痰、瘀、火之偏重以治标,此外不忘身心同调,如此肝心同治,通补兼施,定悸宁心。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41-2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40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分期论治肛周脓肿的体会

    赵高斯;张小元;商俊芳;

    肛周脓肿是肛周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紧扣其病因病机,综合考虑体质因素,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想审病求因,突出分期个性化施治,重视饮食情志调摄,强调外治内服相结合,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加以整理总结,以飨同道。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44-2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从肝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期

    陈月红;胡莉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属于临床的危急重症,起病急,严重者可发生脑出血、内脏出血等并发症。本文从肝的生理及病理出发,阐述肝与ITP发病的关系,急性期治疗强调从肝辨治,以清肝火、疏肝气、养肝阴等治法为主,同时临证时注重兼以祛风宁血、顾护脾土、活血化瘀、滋养肾水等,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47-2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微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王雷;杨锋;陈坤;

    随着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越来越趋向于成年人的全年龄段。本文从中西医微创治疗的角度出发,整理、归纳近10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更加合理的微创疗法提供依据。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50-2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从五脏论治室性早搏研究概况

    王梦玺;吴晨洁;曹培华;陈晓虎;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虽然大多数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预后良好,无须过多干预,但对于部分有症状的或已经影响左室功能的患者,仍应该积极治疗。而西药目前对于该病的疗效有限,且存在很多的不良反应。中医学将室性早搏归为心悸病范畴,根据中医整体观念的原则,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五脏均有密切的关系,据此确立了从不同脏器论治室性早搏的治法,经过临床试验证实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总结近年从五脏论治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为临床从五脏论治室性早搏提供依据。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54-2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高晟玮;刘志超;王振兴;王保和;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西医对此病的治疗已取得确切疗效,但进展缓慢且副作用日趋明显。而中医药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内服、外治、康复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本文总结近年来AHF中医治法,并试图对治疗现状作出分析及展望,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扩大中医药应用范围,为中医药防治AHF提供借鉴。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58-2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12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黄彭;孟祥奇;吴晨熙;孔佳俊;仲锋锋;朱宏;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笔者从中医的角度,阐述深静脉血栓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展。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的临床文献,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医药外治、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论证,最终发现中药在防治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62-2065+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84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护理

  • 中药贴敷联合艾灸护理法对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

    陈秀丽;许一吟;李敏清;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联合艾灸护理法对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纳入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2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数纳入对照组,双数纳入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以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中药贴敷联合艾灸护理法。对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肿胀度与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的肿胀度与疼痛评分均得到优化,但观察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小板活化GPⅡb/Ⅲa与GMP-140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优化(P <0.05),但观察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肿胀消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护理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肿胀与疼痛症状,减轻其血液高凝状态,优化临床康复效果。

    2020年11期 v.29;No.271 2066-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