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研究报告

  • “中风1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

    梁群;杨洋;李帅;潘郭海容;朱永志;

    目的 探讨“中风1号”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GSK-3β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机制。方法 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风1号组、甘露醇组,每组10只。评估大鼠术后24 h、3 d、7 d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术后24 h(给药前),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 <0.05),造模成功。术后3、7 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 <0.05),中风1号组、甘露醇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I3K、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风1号组、甘露醇组PI3K、Akt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P <0.05),GSK-3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05)。结论“中风1号”可减轻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GSK-3β蛋白表达有关。

    2022年04期 v.31;No.288 565-567+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芪参益气滴丸通过Sirt1/Mfn1通路调节线粒体融合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马莉;刘志超;高晟玮;王保和;谷旭放;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保护及对线粒体分裂、融合与Sirt1/Mfn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永久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低剂量组(0.6 g/kg)、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组(1.2 g/kg),并另设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4周。分别在术后24 h、治疗2周和4周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TTC染色观察心脏组织梗死范围;HE染色用于监测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Mfn1和Fis1蛋白在心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4 h,模型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的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且收缩末期左室前壁明显变薄。治疗2周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心肌梗死组(P <0.05);治疗4周后,芪参益气滴丸组左心室内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梗死范围更小,组织病理改变更少,Sirt1、Mfn1蛋白表达增加(P <0.05),Fis1蛋白表达下降(P <0.01)。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至少部分通过激活Sirt1/Mfn1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融合,衰减心肌梗死诱导的线粒体碎片化,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损伤。

    2022年04期 v.31;No.288 568-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致心衰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谭亚芳;黄昭龙;祁建勇;于娟;张敏州;

    目的 基于ERK1/2/GATA4信号通路阐明通冠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致心衰的相关机制。方法 以18个月龄老年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的方法构建气虚血瘀致心衰模型,通过心脏超声和心肺称重明确心衰情况,免疫印迹检测ERK1/2/GATA4蛋白表达,从而明确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致心衰的作用机制。结果小鼠心脏超声结果表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美托洛尔组以及通冠胶囊组比较,左室舒张末前壁厚度(LVAWd)、左室收缩末前壁厚度(LVAWs)、左室舒张末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后壁厚度(LVPWs)、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有明显减小(P <0.01),LVIDs有明显增大(P <0.01),小鼠心肺称重结果表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美托洛尔组以及通冠胶囊组比较,心/胫以及肺/胫均增大(P <0.05)。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美托洛尔组以及通冠胶囊组比较,P-ERK以及GATA4表达量均增加(P <0.05)。结论 气虚血瘀过度激活ERK1/2/GATA4信号通路,导致心衰的发生,通冠胶囊能够通过抑制ERK1/2/GATA4信号通路,达到防治心衰的效果。

    2022年04期 v.31;No.288 573-575+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Hippo-YAP信号通路探讨桃红四物汤对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周文佳;尚云峰;朱文新;杨卓;卢雪笛;申楠;向黎黎;陆小龙;熊辉;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运用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和Hippo信号通路抑制剂Verteporfin干预,进而观察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BMSCs,选用10倍等效剂量的桃红四物汤灌服大鼠制备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采取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大鼠制取空白组对照血清,将BMSCs分为3组:空白血清组、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组(THSWT组)以及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Verteporfin组(THSWT+V组),使用CCK-8分析法分析4个时相点0、1、3、7 d细胞增殖活力;干预7 d后,进行ALP测定,观察骨向分化程度;处理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积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成骨关键因子及Hippo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 THSWT组BMSCs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THSWT+V组及空白血清组(P <0.01);THSWT组B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钙盐沉积程度高于THSWT+V组及空白血清组;THSWT组中YAP蛋白表达低于空白血清组、TAZ蛋白表达高于空白血清组(P <0.05);THSWT组ALP、OCN、RUNX2、Osterix等成骨关键因子蛋白表达明显高于THSWT+V组及空白血清组(P <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为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激活其下游关键节点YAP蛋白及TAZ蛋白,诱导BMSCs成骨分化基因转录。

    2022年04期 v.31;No.288 57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丹酚酸B-黄连素复合物对糖尿病小鼠肾损伤及SIRT1/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胡媛媛;暴雪丽;武彦香;连娟;祝嘉健;郑春燕;胡雪红;姜广建;

    目的 通过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探讨丹酚酸B和黄连素的复合物对糖尿病小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经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黄连素组、黄连素组、丹酚酸B组。黄连素、丹酚酸B及其复合物灌胃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Urea)、空腹血糖水平(FBG)的变化,以及各组小鼠肾脏组织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肥大,系膜区增宽增厚等。丹酚酸B、黄连素及其复合物均可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肾脏微结构的改变,其中丹酚酸B和黄连素的复合物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药物治疗后,丹酚酸B+黄连素组Scr、Urea水平显着降低(P<0.05);丹酚酸B+黄连素组、黄连素组及丹酚酸B组肾脏组织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均有所上升(P <0.05),其中丹酚酸B+黄连素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丹酚酸B和黄连素的复合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肾损伤,该作用与其调控SIRT1/PGC-1α的表达有关,进而发挥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2022年04期 v.31;No.288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红参水煎液对心衰大鼠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温玉;胡琨建;李欧;蔡晓月;赵英强;

    目的 观察红参水煎液对心衰大鼠心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的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红参低剂量组、红参中剂量组、红参高剂量组,将仅穿线未结扎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连续灌胃8周。灌胃结束后取材,进行心脏超声检查、HE染色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检测。结果 在心功能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红参低、中、高剂量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均升高(P <0.05),NT-proBNP含量均有下降趋势。在HE染色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红参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肌结构。在氧化应激反应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红参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使ROS活性、MDA含量降低或有降低趋势,而SOD、GSH-Px含量均升高或有升高趋势。结论 红参水煎液可以对心衰大鼠的心脏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2022年04期 v.31;No.288 584-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金荞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

    王丛;杨旭;唐艳芬;

    目的 观察金荞麦水剂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后肺组织水肿及炎症性介质释放的变化。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金荞麦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气管内滴注3 mg/kg的LPS 100μL制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两肺均匀分布LPS 6 h,开始第1次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灌胃生理盐水6 m L/kg,金荞麦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金荞麦水剂12、6、3 mL/kg,早晚各给药1次,连续3 d。干预结束后采集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氧合指数、检测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采集肺组织比较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炎性介质释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金荞麦各剂量组WBC下降、NEU%下降、氧合指数升高(P <0.05);W/D比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均下降(P <0.05);金荞麦高剂量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中、低剂量组(P <0.05)。结论 金荞麦可能参与调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炎症介质释放,减轻肺水肿。

    2022年04期 v.31;No.288 588-590+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细菌内毒素检测法与家兔法同步检测4种中药注射液热原的研究

    何露;阳姣;吴梅;熊涛;张翅;

    目的 研究中药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热原安全性问题,为中药注射液的热原安全性检查方式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方法 采用《热原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分别对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4种中药注射剂的提取过程和制剂过程进行热原、细菌内毒素检验。结果 提取和制剂阶段的热原检查均合格;细菌内毒素和热原结果均较稳定,发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试验中4种中药注射液生产过程中样品进行家兔热原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动态浊度法)比较,为中药注射液过程质量控制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基于上述的比较研究,提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为4种注射液过程控制中热原检查的补充方法,更好地控制质量。

    2022年04期 v.31;No.288 591-594+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针刀对中晚期膝骨关节炎兔软骨下骨重塑的影响

    刘聪;郭妍;秦露雪;王军美;尹孟庭;郭长青;

    目的 观察针刀对中晚期膝骨关节炎兔行为学及膝关节软骨下骨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及骨代谢调节剂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9周制备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不予干预,其余干预3周。采用改良Lequesne MG评估量表对各组进行行为学评价,应用Micro-CT检测软骨下骨显微结构Tb.Th、Tb.N、Tb.Sp、BVF及BMD。结果 改良Lequesne MG评分模型组较空白组升高(P <0.01),针刀组、电针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1),骨代谢调节剂组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P> 0.05)。Micro-CT软骨下骨组织参数定量分析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b.Th、Tb.N、BVF及BMD明显升高,Tb.Sp显著下降(P <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及电针组Tb.Th、Tb.N、BVF及BMD明显降低,Tb.Sp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骨代谢调节剂组无明显改变(P> 0.05)。结论 针刀可通过调整软骨下骨骨组织参数,有效改善异常骨重塑,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

    2022年04期 v.31;No.288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针刺治疗突聋取穴规律研究

    张璐;杨继国;刘源香;

    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对针刺治疗突聋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近20年(2001年9月至2021年8月)针刺治疗突聋的文献,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通过该软件各种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文献179篇,涉及腧穴99个,总频次1 173次,前4位为翳风、听宫、听会、耳门。穴对前5位有翳风-听宫、翳风-听会、听会-听宫、耳门-听会、耳门-听宫。核心处方为翳风、听宫、听会、耳门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可知,突聋的治疗取穴以耳旁腧穴为主,在临床中需结合辨证灵活取穴。

    2022年04期 v.31;No.288 600-603+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小儿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与呼出气一氧化氮等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张子薇;孙洮玉;程爽;吕显威;马桢;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哮喘发作期患儿不同证候类型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相关性,探索小儿哮喘发作期辨证分型客观化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并测定患儿FeNO及外周血EOS绝对值、WBC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纳入患儿47例,其中热性哮喘15例,寒性哮喘9例,外寒内热19例,虚实夹杂4例,各组年龄、性别、过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不同证候患儿FeNO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性哮喘>外寒内热>热性哮喘,其中寒性哮喘组FeNO水平明显高于热性哮喘组;热性哮喘患儿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外寒内热,寒性哮喘患儿外周血EOS绝对值明显高于外寒内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余各证候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哮喘发作期患儿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绝对值呈弱相关,与WBC计数无相关性(均P> 0.05)。结论 不同证候哮喘发作期患儿的外周血及气道变应性炎症程度分布存在差异,外周血WBC、EOS及FeNO水平可为小儿哮喘发作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这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新的方法,并为其后针对性中医治疗提供帮助。

    2022年04期 v.31;No.288 604-607+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作用机制

    杨梦霞;芦殿荣;朱世杰;王宁军;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旋覆代赭汤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CINV)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SymMap、TCMID和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筛选药物有效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旋覆代赭汤靶点;通过GengCards、DisGeNet、Drugbank及OMIM数据库检索CINV靶点,并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并筛选出关键靶点,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旋覆代赭汤主要有效成分有119个,包含309个靶点。CINV靶点有830个,其中108个是潜在治疗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加氧酶2(PTGS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为关键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旋覆代赭汤治疗CINV是通过HIF-1、PI3K/Akt和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止吐作用。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发现旋覆代赭汤治疗CINV的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靶点、多通路,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04期 v.31;No.288 608-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付雪;庄杰钦;蔡海荣;张为章;陈伯钧;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166例,其中气虚痰瘀证92例,非气虚血瘀证74例,收集纳入患者基本资料、舌脉象、中医证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脉造影情况(冠脉Gensini评分和冠脉病变支数),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气虚血瘀证与LDL-C、LVEF及冠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气虚血瘀证组患者的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气虚血瘀证组(P <0.05),LVEF水平低于非气虚血瘀证组(P <0.05),气虚血瘀证组患者HbA1c水平与非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虚血瘀证组患者以冠脉多支病变为主,非气虚血瘀证组患者以冠脉单支病变为主。两组之间分别以单支、双支、多支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虚血瘀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与LDL-C、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与LDL-C、心功能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22年04期 v.31;No.288 613-615+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病证及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孙滢;李艳梅;宋沂晓;陈少宗;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使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两穴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应用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治疗疾病的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法分析等分析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结果 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运用合谷穴、太冲穴或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可治疗74种疾病,优势病种分别是面瘫、头痛、郁证等。病种涉及多个系统,频次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妇科疾病等。对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上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等。配穴归经前3位分别是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对穴位刺激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毫针针刺、电针及针药结合为主。结论 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或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治疗优势病种为面瘫、头痛、郁证等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类疾患。

    2022年04期 v.31;No.288 61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Meta分析

    吕咪;刘平;张坤漓;史中斐;郑艺君;王凤云;

    目的 对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合并,运用RevMan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RCTs,1 741例受试者,其中观察组952例,对照组789例。Meta分析示:1)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IBS-D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4.60,95%CI[3.41,6.2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临床症状积分:有10项RCTs对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进行了记录,结果示经治疗后两组受试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腹胀、排便频率及大便性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痛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IBS-D疗效确切。

    2022年04期 v.31;No.288 621-625+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中药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严媚;曾婧纯;林诗雨;罗浩;林国华;

    目的 观察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DIS)],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H-B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DI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D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 <0.05)。结论 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疗效确切。

    2022年04期 v.31;No.288 626-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 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及肺康复的疗效分析

    尤飞;李海英;颜志利;张小芝;刘勇;李磊;肖平;黄思敏;

    目的 观察湖湘名医欧阳新之“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排痰能力及肺康复效果。方法 66例辨证分型为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平喘、抗感染、化痰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中药验方水煎剂型,每日1剂,疗程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AT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主要证候单项积分、肺功能测值、呼吸困难指数(m MRC)、咯痰后舒适度,以及干预前和干预后1、2、3、4、7、10 d日排痰量(mL)的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AT评分、m MRC、中医证候总积分、咯痰后舒适度的改善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排痰效果及排痰时效性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 <0.05)。两组试验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证)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肺康复;并且可改善患者排痰能力,减少痰液生成,提高咳痰后舒适度。

    2022年04期 v.31;No.288 630-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活血醒脑复原汤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综合评价

    罗星星;雷励;蒲云学;

    目的 观察活血醒脑复原汤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醒脑复原汤,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要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CRP、VLDL-c、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要证候积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CRP和V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及脑血管阻力(CV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脉动指数(PI)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活血醒脑复原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和降低CRP和VLDL-c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临床总疗效。

    2022年04期 v.31;No.288 634-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电针针刺痉挛拮抗肌穴位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袁野;张姗姗;李沿江;毛翔;熊中豪;周源;

    目的 观察电针针刺拮抗肌穴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选取常规穴位配合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选取拮抗肌穴位配合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两组每次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对患者肌张力、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10 m步行测试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电针针刺拮抗肌穴位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显著。

    2022年04期 v.31;No.288 638-640+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证治探讨

  • 浅议风药在冠脉血运重建术后胸痛论治中的应用

    付焕杰;刘志超;王铭扬;张军平;

    目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手段多样,但仍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基于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脉中积的相关理论,考虑与中医学络脉致病的特点相关,应用“风药”进行治疗后效果良好,故试论“风药”用于治疗冠脉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作用机理。笔者认为“风药”可发挥一药多效的作用,并与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功效不同,既可与处方中其他药物相伍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燥湿化痰、化瘀通络等效果。

    2022年04期 v.31;No.288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从急性心肌梗死逆向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谈中医痰瘀同治

    刘一颖;张辰浩;林珑;王吟春;李晓东;黄冬林;张洁琼;徐玥;杨玉红;

    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同属中医学“胸痹”范畴,中医学将其病理因素归结于“瘀”和“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ASCVD为导致AMI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现,由AMI逆向加速导致的ASCVD发病率逐年提高,印证了中医学“痰瘀互生”理论。本文从“痰”“瘀”的病理关系、中医“痰瘀同治”治法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附病案1则以供参考。

    2022年04期 v.31;No.288 645-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临床报道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陈敏洁;钱文霞;宣晓峰;徐韵;陈丽秀;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联合静脉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症指标、临床COPD问卷(CCQ)评分、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血清炎症指标、CC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以上指标(动脉血p H值除外)改善更为显著(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 <0.05),同时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更能显著改善患者急性症状、血气指标、血清炎症指标,显著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并且安全性高。

    2022年04期 v.31;No.288 648-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清肺化痰针刺法联合桑白皮汤加味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疗效研究

    孙青;钱培培;郝明泽;郭建中;

    目的 观察清肺化痰针刺法联合桑白皮汤加味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疗效。方法 选择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肺化痰针刺法联合桑白皮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痰热壅肺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APACHEⅡ、CPIS、痰热壅肺证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和PCT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清肺化痰针刺法联合桑白皮汤加味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有助于患者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反应。

    2022年04期 v.31;No.288 65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薏仁苓术汤加味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疗效观察

    何宇峰;胡飞;陈姚飞;

    目的 观察薏仁苓术汤加味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寒湿阻络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薏仁苓术汤加味联合推拿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寒湿阻络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CAS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VAS、寒湿阻络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E2、SP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薏仁苓术汤加味联合推拿治疗CSR(寒湿阻络证)的疗效显著,能促进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的改善,减轻疼痛,并有助于抑制体内疼痛介质水平。

    2022年04期 v.31;No.288 65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肌力的疗效观察

    刘李文姬;程风华;陈志伟;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胫前肌与腓肠肌肌力。

    2022年04期 v.31;No.288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镇痛疗效观察

    杨帆;张玲;李乐军;李省让;余亚兰;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镇痛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比灵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比较两组镇痛疗效和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疼痛程度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疼痛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和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CRP和IL-6水平有关。

    2022年04期 v.31;No.288 660-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温胆汤合大承气汤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湿热中阻证)的疗效观察

    谭冬梅;李彬;何成伟;赵贤坤;冯勇;

    目的 观察温胆汤合大承气汤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湿热中阻证)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合大承汤治疗。治疗1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脂肪酶(LP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AG),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腹胀痛、大小便结、小便短赤积分显著更低(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MS、UAMY、LPS、TC、TAG水平均降低(P <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P <0.05);相比于对照组有效率82.92%(34/41),观察组97.56%(40/41)更高(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9%(3/41)与观察组4.86%(2/41)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温胆汤合大承气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湿热中阻证)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2022年04期 v.31;No.288 663-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电针联合隔药灸脐辅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林浩嘉;林海龙;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隔药灸脐辅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电针联合隔药灸脐治疗。对比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胃肠激素[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等水平。结果 两组的APACHEⅡ评分、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血清中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血清中MO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血清中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电针联合隔药灸脐辅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能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胃肠黏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022年04期 v.31;No.288 66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岐黄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刘军兵;陈振虎;陈蓉;伉奕;任胜洪;程惠;张瑞娟;石燕芳;陈小丹;

    目的 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试验组采取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电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指标[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椎基底动脉(BA)、血流阻力指数(RI)]的变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参数变化、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改善(P <0.05),试验组患者LVA、RVA、BA和RI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测定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Ⅰ、Ⅲ、Ⅴ)PL波潜伏期及达到波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试验组的评分改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两组临床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 岐黄针疗法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比较,岐黄针疗法疗效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改善眩晕症状,改善后循环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2022年04期 v.31;No.288 670-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复位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所致急性眩晕疗效观察

    刘汉山;焦光娟;丁鹏;

    目的 观察复位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所致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仰卧位针刺配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仰卧位针刺基础上行仰卧位寰枢椎半脱位复位手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寰齿前间距(ADI)及寰齿侧间距差值(VBLADS)。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 <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ADI及VBLA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仰卧位复位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恢复寰枢椎的正常解剖结构,消除寰枢椎半脱位导致的局部软组织紧张、炎症刺激及椎动脉扭曲痉挛,有效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所致急性眩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022年04期 v.31;No.288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颊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疗效观察

    周红梅;蒋晨浩;张建楠;尹卫娟;

    目的 观察颊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次股神经阻滞后复合舒芬太尼静脉PCA镇痛方案,观察组采用颊针配合单次股神经阻滞后复合舒芬太尼静脉PCA镇痛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及被动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输入总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 h静息时和术后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膝关节主动伸屈度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被动伸屈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2、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输入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颊针在全膝关节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副作用更小,在早期关节功能康复方面效果确切。

    2022年04期 v.31;No.288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改良式鳖甲灸与针刺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陈欣梅;杨慧茹;常鹏环;林捷;王景科;

    目的 观察改良式鳖甲灸与针刺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急性LDH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归入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以针刺治疗,观察组以改良式鳖甲灸循膀胱经推熨手法治疗。结果 在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ODI评分的比较上,与组内治疗前各项数据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0.05或P <0.01),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数据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在临床疗效的总有效与临床控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0.05或P <0.01)。结论 采用改良式鳖甲灸联合针刺治疗急性LDH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能够快速达到一定程度的镇痛效果。

    2022年04期 v.31;No.288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青枝方坐浴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价值观察

    王小婉;余自君;陈才怀;张桢;徐月;

    目的 观察青枝方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术后采用青枝方中药坐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2、3、7 d时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水肿情况,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日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7日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3日时创面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7日时,观察组创面水肿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青枝方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及水肿并发症的防治效果优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2022年04期 v.31;No.288 684-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参术益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

    及跃;刘晓川;王姗姗;

    目的 观察参术益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94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参术益心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2.34%(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和气短懒言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DV和LVESV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术益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良好,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抑制炎症状态,保护心功能。

    2022年04期 v.31;No.288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常规针刺配合浅针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疼痛、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面部肌电图的影响

    高超;庄杰;张帆;

    目的 观察常规针刺配合浅针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疼痛、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面部肌电图(EMG)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性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观察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浅针法,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侧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VS)和阻力指数(RI)]及面部EMG指标(潜伏期、患健侧波幅比值),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治疗2、4周时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时观察组PVS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R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时观察组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及鼻肌EMG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EMG患健侧波幅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针刺配合浅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面神经及面肌损伤。

    2022年04期 v.31;No.288 69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安神解晕汤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田瑞雪;马慧伦;刘慧;

    目的 观察安神解晕汤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90例,参照其治疗方案进行均分组,对照组给予Gufoni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安神解晕汤联合Gufoni法复位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记录两组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评价两组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3.56%(P <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大幅下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 <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大幅提升(P <0.05),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大幅下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1.11%(P <0.05)。结论 安神解晕汤联合Gufoni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2022年04期 v.31;No.288 694-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自拟补肾祛邪熏药方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急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陈泽云;向海;张阳;赵国伟;钟骏慧;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祛邪熏药方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急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疼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西药口服加中药安慰剂熏药加中药安慰剂口服治疗,治疗组使用强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西药口服加自拟补肾祛邪熏药方熏药加独活寄生汤口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量表(ODI)评分及3大常规、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VAS、JOA、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且治疗组VAS、JOA、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高于对照组的14.71%(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大常规、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自拟补肾祛邪熏药方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急性疼痛有效且安全。

    2022年04期 v.31;No.288 697-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星蒌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观察

    许志茂;何巧萍;梁庆新;邓玉婷;盛文乾君;

    目的 观察星蒌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灌肠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灌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星蒌承气汤加味灌肠,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者AGI分级、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GIF)评分、腹内压(IAP)、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记录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获得性肺炎(HAP-NICU)、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通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灌肠组AGI分级指数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GIF、APACHEⅡ、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灌肠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IAP和血清DAO、D-乳酸、TNF-α、IL-6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灌肠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灌肠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灌肠组HAP-NICU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GCS评分和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星蒌承气汤加味灌肠可以促进sTBI合并AG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改善病情严重程度。

    2022年04期 v.31;No.288 700-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四妙勇安汤合救真汤加味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的疗效观察

    田莉;李淑兰;

    目的 观察四妙勇安汤合救真汤加味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四妙勇安汤合救真汤加味。连续14 d后,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肌酶、心肌损伤指标、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7 d和14 d后,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脏指数(C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钙蛋白I(cTnI)和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 <0.05)。治疗7 d和14 d后,治疗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四妙勇安汤合救真汤加味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热毒侵心证)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抑制炎症反应。

    2022年04期 v.31;No.288 704-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四步法治疗屈伸受限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王金鑫;林思雄;涂银勇;

    目的 观察四步法治疗屈伸受限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80例屈伸受限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行四步法治疗,对照组行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第1、3次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1),且治疗组治疗第1、3次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1)。治疗组经第1、3次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对照组经第1次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差别不大(P> 0.05),经第3次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 <0.01)。治疗组经第1、3次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1)。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 0.05),但治疗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四步法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屈伸受限型急性腰扭伤患者的屈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目的,该方法简单,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2022年04期 v.31;No.288 707-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薪火传承

  • 孙增涛教授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举要

    郭安;杨爽;周洪宇;李娟;何欢祥;孙增涛;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孙增涛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机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风痰(饮)留伏于肺为根;治疗方面强调发作期以疏风化痰当先,缓解期以培补元气为要,兼以疏化风痰搜剔余邪;处方用药主张寒温并用、消补结合、调平气机;诊治过程重视中西医合参,主张树立中医药全病程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孙增涛教授支气管哮喘的诊疗经验进行整理,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2022年04期 v.31;No.288 710-712+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姜德友教授辨治心悸经验

    李三洋;解颖;姜德友;

    中医药在治疗心悸方面历史悠久,理论完备,方法多样。姜德友教授精修经典,法宗恩师,融汇龙江医派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姜德友认为心悸乃本虚标实之证,综合龙江地区气候特点、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将心悸分为7个证型:即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心血瘀阻证、痰热扰心证。治以益气、滋阴、温阳、通瘀、理气、化痰等法,临床疗效满意。

    2022年04期 v.31;No.288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理论指导风湿性心脏病辨治

    范建民;余桂枝;喻远霞;卢圣花;张稳;

    介绍王行宽教授辨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痹)经验。王师认为心痹病位在心,涉及血脉,与肺、肝、脾多脏密切相关。正虚邪侵、心脉痹阻为本病总病机。正虚者责之于心之气营亏乏;邪实者为外邪入侵,加之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痰、瘀、水、气互结为患。治疗上以“多脏调燮、综合治理”为法,益气养营以固其本,并根据痰、瘀、水、外邪之偏重灵活选方用药以治其标,如此扶正祛邪并举,通络复脉宁心。

    2022年04期 v.31;No.288 717-719+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有鹏基于湿热病机运用温胆汤合方临证经验

    郭峥;侯一鸣;王有鹏;

    对王有鹏教授针对儿童湿热病机运用温胆汤合方的经验进行总结。王有鹏教授临证时尤其注重小儿疾病湿热为患之病机,善用分消走泄之温胆汤治疗湿热顽邪,并以温胆汤为基础配伍不同方剂加减化裁,创制出一系列温胆汤合方用于治疗小儿各系统湿热型疾病。在疾病具体证治中,重视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病因病机的分析,突出运用合方思想的优势与特点,灵活运用温胆汤合方,随证治之,临床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2022年04期 v.31;No.288 720-72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急症教学研究

  • CETU法在经方治急症教学中的应用

    施荣;王之通;王文清;诸炳骅;周丹;

    目的 评价CETU教学法应用于经方治急症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系统接受CETU教学法。研究对象分别于教学前及教学后完成问卷调查。教学前主要调查内容为经方治急症的信心、学习经方的兴趣等。教学后主要调查内容为教学对条文熟练程度、核心病机的理解、类证鉴别等方面。结果共127人次参与教学并接受问卷调查,仅有不足10%的规培医师有经方治急症的经历或经验,96.06%的年轻医师没有接受过经方治急症的教学。CETU教学结束后,77.17%规培医师认为教学显著提高了对核心条文的掌握,显著提高了对核心病机的理解(74.80%)。对重点难点的类证鉴别有82.68%的调查者认为有显著提高,92.91%规培医师认为对经方方义分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结论 CETU教学法应用于经方治急症教学能显著提高规培医师经方治急症信心,提高对核心条文及经方的理解和掌握。

    2022年04期 v.31;No.288 723-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临证经验

  • 基于“血水同源”理论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防治

    吴虎强;保明瑶;杨晓霞;李苑碧;李月明;李文君;夏泽梅;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中常见的患者视力骤降的原因之一,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黄斑水肿、新生血管生成等,严重可导致患者失明,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RVO病因病机复杂,是由于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溢于脉外,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如波及黄斑区则视力骤降甚至失明,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及治疗方案,临床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医学认为血与水密切相关,二者在生理上同源、在病理上互累,故在治疗RVO时,以“血水同源”为理论依据进行治疗。本文通过对以“血水同源”为理论依据治疗RVO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为RVO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2022年04期 v.31;No.288 727-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思考

    程婉红;康仁洪;陈云杰;熊维建;

    终末期肾病未予肾脏移植的患者,都必须终身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而抗凝是血液透析患者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治疗手段,严重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液透析过程中因抗凝而大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而复杂,临床处理抗凝与预防出血具有一定矛盾性。本文通过整合笔者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述患者的临床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探讨治疗思路与方法。

    2022年04期 v.31;No.288 730-73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综述

  • 中医药对脓毒症Th17/Treg免疫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鹤然;梁群;刘洋;刘雨默;于佳琪;

    脓毒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应答失控。脓毒症时免疫亢进与免疫抑制同时存在,Th17细胞和Treg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免疫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实验与临床均证明Th17/Treg免疫失衡与脓毒症发病和病程进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医药作为脓毒症防治领域的新途径,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中医药对脓毒症Th17/Treg免疫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2年04期 v.31;No.288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中医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研究进展

    黄秀华;杨颖;林书宇;

    心脏神经官能症作为循环系统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等有关,且现代医学在有关其治疗方面亦无较为有效的方法。然而,在中医学上有关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早已有了自己的认识,因此,本文试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相关中医学认识以及治疗等方面,综述近几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本病的学者提供便利。

    2022年04期 v.31;No.288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时机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龙;吴洪龙;李德帅;张梅奎;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最主要的临床类型是脑卒中,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的主要临床类型。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第一位的疾病,也是疾病负担居于首位的疾病。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中医治疗脑中风有方法学优势,针刺是中医治疗中风的众多方法之一。《标幽赋》开篇讲“拯救之法,妙用者针”,针刺历来就是中医挽救急危重症的方法,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首次纳入了中医诊疗内容,这就为针刺参与到AIS的多学科协作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本文将从针刺干预治疗AIS的介入时机、相关机制等几个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参考。

    2022年04期 v.31;No.288 74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陈;董林;安杰;

    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一种见于跌倒、撞击等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于膝关节而引起的膝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的急性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临床中常以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其临床治疗较困难,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容易造成患者短期或长期丧失劳动力,因此如何合理治疗,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是广大医师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本文就近年来在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望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2022年04期 v.31;No.288 746-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中医诊疗研究进展

    孟媛;毛秉豫;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因其生理病理机制复杂,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手段并不能降低HFpEF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从HFpEF的中医认识、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几个方面对HFpEF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HFpEF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31;No.288 750-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