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研究报告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张紫嫣;韦岳昆;傅永;李陈星;黄代政;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析其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参附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和TTD药物靶标数据库整理得出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靶点,再将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分别在Uniprot数据库中统一基因名。通过R软件分析,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和可视化Venn图,对共同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可视化。通过STRING数据库得到共同靶点的PPI网络。结果 筛选后得到了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h4_qt、谷甾醇等24个参附注射液有效成分及其相应的104个作用靶点,得到了急性心力衰竭相关治疗靶点4 744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81个。GO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315个、细胞成分46个、分子功能76个。KEGG分析得到相关通路118条,主要通过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对急性心力衰竭进行干预。结论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11期 v.31;No.295 1881-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樊佳赛;杨梦溪;任景怡;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纳入从建库至2022年5月15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相较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作者独立完成文献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研究是否存在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CHF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的影响。采用Revman5.3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28项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CH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RR=1.23,95%CI(1.14~1.31),P <0.01]、LVEF[MD=5.64,95%CI(5.13~6.16),P <0.01]、6MWD[MD=58.18,95%CI(47.87~68.49),P <0.01]及MLHFQ[MD=-11.23,95%CI(-15.45~-7.02),P <0.01],降低NT-proBNP水平[MD=-797.49,95%CI(-801.68~-793.29),P <0.01]。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使CHF患者获益。

    2022年11期 v.31;No.295 1886-1890+1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祝锦;古惠文;何健卓;郭力恒;

    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从建库以来至2022年4月30日关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并建立Excel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28软件对其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归经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6篇文献,83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前10位为大黄、厚朴、芒硝、枳实、苦杏仁、黄芩、瓜蒌、桃仁、甘草、石膏;功效使用频次前3位为清热药、泻下药、补虚药;四气多寒、温,五味多苦、甘、辛,归经多属肺、心、肝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前5项组合分别为枳实-厚朴,大黄-厚朴,枳实-厚朴、大黄,大黄-苦杏仁,大黄-芒硝;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组药物组合。结论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宜通腑泄热、活血解毒、止咳平喘,同时兼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关键药物为大黄。

    2022年11期 v.31;No.295 1891-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肘后备急方》中疫病用药的数据挖掘研究

    王晓鹏;林孟柯;梁立新;孙冉冉;丁雪霏;陈腾飞;刘清泉;肖阳春;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肘后备急方》中治疗疫病的用药特色。方法 从晋代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取治疗疫病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中的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挖掘出常用药、对药、角药及核心组合。结果 本研究纳入处方100个,涉及中药109味。分析发现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分别为:甘草、干姜、淡豆豉、附子、黄连、桂枝、常山、大黄、麻黄、黄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辛为主。药物多归肺胃脾经。常用对药为干姜-附子,常用角药为干姜-附子-细辛。聚类分析将K值设定为3时,方剂个数最多的类方核心组合为淡豆豉-甘草-黄连-常山-栀子,将K值设定为5时,为淡豆豉-甘草-栀子-麻黄-升麻-葛根。结论《肘后备急方》治疗疫病以汗、补、清、温、下法为主,反映了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治疗原则,对传染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11期 v.31;No.295 1896-1899+1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姚丽梅;张阳儿;陈丁生;赵威;王奇;李伟荣;

    目的 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促醒作用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醒脑静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L/kg),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给予52%乙醇造模,待翻正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醒脑静注射液。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试剂盒测定肝脏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ADH、ALDH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醒脑静注射液中、高剂量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 <0.01),肝脏ADH、ALDH、SOD活性及ADH、ALDH mRNA表达水平、GSH含量显著提高(P <0.01),但MDA含量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能提高ADH、ALDH的活性促进乙醇代谢,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有促醒作用,同时可提高SOD活性和GSH含量,减少酒精所致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00-1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金水六君煎含药血清对香烟烟雾及脂多糖诱导BEAS-2B细胞COPD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张钰;李福星;柳卓;刘雨;谭光波;

    目的 探讨金水六君煎对BEAS-2B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 制备金水六君煎、生理盐水、阿奇霉素大鼠含药血清,采用10%CSE和20 ng/mL LPS构建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BEAS-2B细胞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水六君煎组、阿奇霉素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网络药理学预测的MUC5AC、EFGR、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金水六君煎含药血清组细胞活性升高(P <0.05),其中15%含药血清组升高较10%、20%含药血清组活性升高更明显(P <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黏蛋白MUC5AC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05),提示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金水六君煎组MUC5A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GFR、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05)。与模型组比较,金水六君煎组、阿奇霉素组EGFR、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结论 香烟烟雾及脂多糖可诱导BEAS-2B细胞COPD黏液蛋白高表达,成功建立黏液高分泌模型。金水六君煎可明显抑制MUC5AC、EGFR、VEGF蛋白表达,且金水六君煎对MUC5AC蛋白的调控与EGFR、VEGF蛋白调控呈正相关。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04-1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补肾法中药调控ERK/MAPK信号通路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刘爽;徐家淳;孙伟明;曹艺萌;王以申;

    目的 观察补肾法中药通过调控ERK/MAPK信号通路关键靶点蛋白,探讨其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取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2只。采用Aβ25-35侧脑室注入建立AD大鼠模型,中药组予补肾中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蒸馏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认知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凋亡、p-ER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AD认知记忆功能检测: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显示,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P> 0.05),潜伏时间明显缩短,学习能力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D海马神经元凋亡检测:光镜下观察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 <0.01)。3)ERK/MAPK信号通路关键靶点p-ERK1/2蛋白表达的检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ERK1/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p-ERK1/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补肾法中药对Aβ25-35诱导的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认知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调控p-ERK1/2蛋白表达,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09-1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参竹心康汤抗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成笑楠;喻正科;赵文博;李玉莹;

    目的 观察参竹心康汤对微小核糖核酸-21(miRNA-2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及内皮间质转化(End MT)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55只,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45只为造模组。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参竹心康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蒸馏水10 mL/kg,卡托普利组给蒸馏水+卡托普利7.8 mg/kg,参竹心康汤组给蒸馏水+参竹心康汤44 g/kg。给药6周后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结构、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miRNA-2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PTE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D31、α-SM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肌组织PTEN、CD31的表达显著减少(P <0.01),miRNA和α-SMA表达显著增加(P <0.01);与模型组比较,参竹心康汤组、卡托普利组上述指标逆转(P <0.05或P <0.01);与卡托普利组比,参竹心康汤组PTE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1),miRNA表达显著下降(P <0.01),参竹心康汤组和卡托普利组在CD31上差异明显(P <0.05)。结论 参竹心康汤可能通过调控miRNA-21/PTEN抑制内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治疗心力衰竭。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13-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人参止血汤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脾不统血证)的临床研究

    田新诚;邵旭鹏;刘委宏;傅一鑫;谢娜;郝浩;范开亮;孔立;

    目的 观察人参止血汤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脾不统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ANVUGIB(脾不统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人参止血汤,两组疗效均为7 d。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的血红蛋白量、Rockall评分,治疗后黑便天数、大便潜血天数、住院时间、凝血功能及治疗后血红蛋白量,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观察组大便潜血≤3 d及大便潜血<7 d的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黑便天数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血红蛋白量与对照组相近(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胃脘痛、食欲减退的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人参止血汤可显著缩短ANVUGIB(脾不统血证)患者的黑便及大便潜血时间,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18-1920+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扬刺法针刺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研究

    朱小亮;蔡娲;沈卫东;

    目的 观察扬刺法针刺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急性痛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72例急性痛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在口服塞来昔布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阿是穴采用扬刺法。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的VAS评分、PRI评分、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RI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扬刺法针刺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镇痛,而且能改善急性痛风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活动度。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21-1923+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镇静针法治疗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及对视频脑电图监测指标的疗效研究

    叶家盛;刘星辰;王寅;吴建恒;

    目的 通过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镇静针法治疗癫痫强直阵挛发作(GT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癫痫GT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丙戊酸钠片[15 mg/(kg·d)]抗癫痫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予镇静针法治疗,治疗疗程为1周,采用精简QOLIE-31-P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并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进行5 h的连续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放电数量(IED)及非快速动眼期睡眠3期(N3)时长。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癫痫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GTCS的电-临床控制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随访1周,总IED频次、N3睡眠期时长较基线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及随访1周的NREM期IED频次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与随访1周后的总IED频次、NREM期IED频次及N3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自我感受、再发作担忧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电-临床改善的程度有所不同,镇静针法对治疗癫痫GTCS患者疗效确切,脑电监测显示镇静针法可改善发作后睡眠状态,抑制大脑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24-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与PI3K/Akt-miR-126通路的相关性分析

    王文亮;李红;徐甘霖;赵灵平;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微小RNA-126(PI3K/Akt-miR-126)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6例哮喘发作期儿童作为哮喘组,进行中医辨证。选入同期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26、PI3K、Akt1表达,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miR-126、PI3K、Akt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从高至低依次为寒哮型>热哮型>对照组(均P <0.01);且寒哮型的ACT评分低于热哮型(P <0.01)。不同中医证型(热哮型、寒哮型)哮喘患儿miR-126与PI3K、AKT1、IL-6、IL-1表达均呈正相关;与ACT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 <0.01)。排除传统因素(性别、年龄、病程)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热哮型或寒哮型miR-126与ACT评分仍呈负相关(均P <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26>2.01、PI3K>2.08、Akt1>3.00为热哮型组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 <0.01);miR-126>3.22、PI3K>5.01、Akt1>5.27为寒哮型组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 <0.01)。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小儿哮喘发作期均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I3K/Akt-miR-126通路的过度激活相关,且该通路在寒哮型的激活程度高于热哮型。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28-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真武汤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的疗效研究

    胡晓琴;郑建凯;黄咏歌;李妍慧;陈佳杰;雷俊;商文轩;罗凤琼;

    目的 观察真武汤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6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真武汤治疗,疗程28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功能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T)、6 min步行距离]、肾脏超声指标[双侧肾动脉内径(D)、肾血流量(V)、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RI)]、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5.56%(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LVEDD、LVESD、NT-proBNP、cTnT、RRI、Scr、BUN、CysC、MDA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LVEF、SV、6 min步行距离、D、V、SOD、NO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真武汤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肾功能,抑制氧化应激。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33-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拨筋针治疗急性复发期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钟贻凯;孙刚毅;宋宝;井夫杰;

    目的 观察拨筋针治疗急性复发期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复发期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激痛点治疗,观察组采用拨筋针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进行比较,分别记录3、7、14 d视觉模拟评分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中P物质(SP)、白细胞介素-1β(IL-1β)、β-内啡肽(β-EP)的水平。结果 2周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1例患者因工作地点变动无法继续治疗,实际完成5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改善(P <0.05),观察组评分改善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SP、IL-1β降低,β-EP升高,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 <0.05)。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照组复发率41.67%,观察组复发率为7.41%,结果表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拨筋针治疗急性复发期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可下调炎性介质IL-1β、兴奋性神经递质SP,上调抑制性神经递质β-EP。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37-1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清肺化痰解毒汤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

    周亮亮;任宏伟;曹国芸;李梦云;李芳;刘宁;王玉彬;

    目的 观察清肺化痰解毒汤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支扩伴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清肺化痰解毒汤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连续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并汇总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炎性标志物、外周血Th17、Treg比例及其比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 <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咯痰、胸闷气急、发热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和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细胞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NEU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Treg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reg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1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肺化痰解毒汤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支扩伴感染(痰热壅肺证)能安全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体征,纠正外周血Th17/Treg免疫失衡,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41-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解毒化痰平喘汤对重症肺炎患者PRDX6蛋白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

    吴倩;邓扬嘉;孙小平;许峰;

    目的 观察解毒化痰平喘汤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重症肺炎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痰平喘汤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中肺泡巨噬细胞内过氧化物酶6(PRDX6)蛋白表达及血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 1)解毒化痰平喘汤可增加肺泡巨噬细胞内PRDX6蛋白表达,降低LPO水平,增加GSH-Px活性,减轻重症肺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2)解毒化痰平喘汤可减少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降低血乳酸、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提示其对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改善。结论 解毒化痰平喘汤可改善重症肺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45-1947+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证治探讨

  • 溃疡性结肠炎从“湿”论治探析

    秦书敏;黄马养;吴皓萌;郑欢;杨元明;黄绍刚;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立足实践,结合理论探析,认为“湿”在UC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以湿为病机核心,从湿热、寒湿、脾虚湿恋及湿毒等不同的病理形态及疾病分期探讨疾病的证治,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48-1950+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抗支糖浆在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李勇军;司秀影;景伟超;胡其回;刘璐佳;王有鹏;

    探讨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发病特点与抗支糖浆在中医诊治中的运用。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风寒束肺、肺失宣降,燥热灼肺、肺失濡润,湿热蕴肺、肺气壅滞。本病急性发作期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无证可辨,当先辨病,在治疗中应紧抓其肺气壅滞,宣降失司的病机特点,以抗支糖浆为基础方宣肺启闭、清热解毒,同时结合寒地风寒、燥热、湿热的发病诱因或发病季节邪气主令特点,分别治以疏风散寒、宣肺降气,润燥清热、养肺滋阴,分消湿热、开肺化滞之法。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51-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新冠肺炎长期阳性患者的中医辨治思考

    刘晨阳;方邦江;石李;孙鼎;曹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可人际间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核酸检测连续阳性超过当地平均转阴时间的患者,即为新冠长期阳性患者。长阳患者因感邪日久,多脏腑受累,病机易于传变,如何把控治疗,使病机向良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55-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2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托法在肛周脓肿分期辨证中的运用体会

    梁勇;高原;石志强;贺金玲;王微;赵小乐;

    肛周脓肿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失治、误治会引起严重脓毒血症和坏死性筋膜炎。本病的发生、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核心病机是正气损伤、火毒内壅、气血凝滞、血败肉腐,“热”“毒”“虚”“瘀”贯穿于病变的始终,尤其“虚”和“毒”是关键的病理因素,肿块难消、难敛、难脓、难溃、难愈等问题仍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因此托法的治疗策略应贯穿于疾病全过程。肛周脓肿初期邪阻经络、气血不畅,散托以疏散外邪,消散瘀滞;中期热毒炽盛,肉腐成脓,透托以托毒溃脓,透邪于外;后期毒随脓泄,余毒未尽,补托以扶正和络,化瘀生新。这一治疗策略在肛周脓肿不同时期的治疗中可细化为散托法、透托法、补托法,使脓肿易消、易敛、易脓、易溃、易愈,具有圆机活法,因势利导的特点。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59-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临床报道

  • 凉血通瘀汤治疗脑出血伴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陈明海;王冬;纪秀萍;

    目的 探讨凉血通瘀汤对脑出血(ICH)伴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ICH伴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凉血通瘀汤鼻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血清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含量、胃肠屏障功能指标和临床指标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G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MTL、GA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 <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 <0.05);两组胃肠屏障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胃肠症状评分、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05)。结论 凉血通瘀汤有助于改善ICH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损伤情况,降低血清MTL、GAS含量,有助于改善胃肠屏障功能、缓解病情严重程度。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63-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汪海燕;覃小静;黄秋萍;

    目的 观察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壅肺证)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皮内针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皮内针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联合皮内针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 MRC)评分、血气分析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两组无创通气时间、EICU平均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率。结果 皮内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 <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mMRC评分明显降低(均P <0.05),皮内针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PaCO_2均明显降低(均P <0.05),皮内针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PaO_2均明显升高(P <0.05),皮内针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PCT、hs-CRP均明显降低(均P <0.05),皮内针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皮内针组咳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气管插管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P <0.05)。结论 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壅肺证)急性加重期可以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症状,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管插管率。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66-1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联合肩五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王迎冬;万红棉;

    目的 观察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联合肩五针治疗肩袖损伤(血瘀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肩袖损伤(血瘀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肩五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两组CM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VAS、CM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P <0.05)。结论 丘墟透照海运动针法联合肩五针对肩袖损伤(血瘀气滞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其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症状。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70-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石氏加味逐痰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痰瘀阻络证)的临床观察

    沈祉培;吴军豪;闻国伟;陈巍;吴海洋;

    目的 评价石氏加味逐痰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痰瘀阻络证)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50例口服加味逐痰通络汤,观察治疗1、14、28 d时JOA腰腿痛评分、VAS视觉评分,评估JOA腰腿痛治疗改善率、VAS疼痛率改善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 d,两组JOA、VAS分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14、28 d两组JOA分值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AS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14 d时JOA改善率、VAS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28 d时JOA改善率、VAS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石氏加味逐痰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痰瘀阻络证)效果较常规西药更好,能进一步缓解疼痛,提高腰椎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73-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通腑益气汤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LDH、LAC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曹晶晶;陈熙;吴楠;

    目的 观察通腑益气汤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C)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收集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如辅助呼吸、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腑益气汤进行治疗,连续治疗7 d。分别于入院时、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血清LAC、LDH水平、生物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AC、LDH水平均明显上升,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LAC、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生物标志物NGAL、L-FABP、BUN、Scr、Cys-C均明显上升,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NGAL、L-FABP、BUN、Scr、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腑益气汤可有效降低APACHEⅡ评分,减轻肾功能损伤,最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76-1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杵针联合“肩三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袁雷;董远蔚;汤富友;钟磊;

    目的 探讨杵针联合“肩三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肩三针”(肩髃、肩髎、肩贞)随症配穴合谷、风池、外关、后溪、尺泽等联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外贴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肩三针”联合杵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Melle量表评分、ADL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Melle量表评分、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杵针联合“肩三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解除肌肉痉挛,促进关节功能改善,安全性较高。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79-1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宽胸理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重塑及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影响

    郑燕;宣守松;张瑞;黄雪元;薛经纬;

    目的 探讨宽胸理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道重塑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吸氧、祛痰、平喘、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宽胸理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以及气道重塑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双肺啰音、喘息气短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峰流速(PEF)、气道峰压(Ppeak)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白细胞介素-17(IL-17)、PCT、hs-CR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宽胸理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PCT、CRP等炎症指标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有效抑制气道重塑。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82-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电针联合早期益生菌治疗神经重症继发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观察

    王成鑫;陈锋;廖加抱;陈凤娟;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采用电针刺激穴位联合早期益生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98例神经重症合并AGI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早期益生菌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早期益生菌+电针刺激穴位疗法,疗程7 d。统计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衰竭(GIF)评分、肠鸣音次数、血清中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84%vs 77.55%)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GIF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首次通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0.05),肠鸣音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的D-乳酸和DAO含量与对照组相当(P> 0.05);两组的HAP发生率(6.12%vs 10.20%)与28 d病死率(14.29%vs 18.37%)相当(P> 0.05)。结论 在早期益生菌用药基础上加以电针刺激穴位疗法治疗神经重症合并AGI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86-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参附注射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王宇;赵勇;陶红杰;熊启敏;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入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主要声学指标包括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和清除时间。同时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尿微量白蛋白、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峰值强度升高,达峰时间提前,清除时间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超声声学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减少,TNF-α和IL-1β均下降(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组BNP下降时间早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较常规治疗能够更进一步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微循环,并抑制炎症因子过度释放。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90-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星蒌承气汤加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功能的疗效评价

    刘希良;程美英;姚洪杰;钱振东;杨京慧;

    目的 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星蒌承气汤加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血流动力学包括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神经递质水平包括P物质(SP)、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FMA、BI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Vm、Vs较对照组高,RI较对照组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PY、SP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5-HT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神经损伤,促使症状改善,提升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对神经递质含量具有良好调节作用,安全性高。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93-1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三痹汤加减联合脊柱微调整脊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晏飞;陈星燃;侯莹莹;谢双喜;李连泰;王书君;刘艳伟;

    目的 观察三痹汤加减联合脊柱微调整脊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镇痛、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痹汤加减联合脊柱微调整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疼痛程度(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活动度以及炎症指标,观察两组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ODI评分、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角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2.73%(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三痹汤加减联合脊柱微调整脊手法治疗DLBP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改善腰椎活动度,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

    2022年11期 v.31;No.295 1997-2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赵海云;李兰;张磊;董明明;罗东;方翔;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活血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中医证候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ANP)、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 <0.05);观察组心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NT-proANP、NT-proBNP表达均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炎性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NO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D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结论 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改善心功能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状态。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01-2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自拟定喘方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袁利;孙佳;彭娜;吴辰苏;张娜;闫玉琴;

    目的 观察自拟定喘方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排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定喘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异率]、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1.11%(P <0.05)。两组治疗前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水平、PEF变异率、IL-4、IFN-γ、FeNO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3、7、14 d的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3、7、14 d的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FEV1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EF变异率则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EF变异率则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IL-4、Fe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则治疗前上升(均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IL-4、Fe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肝肾异常。结论 拟定喘方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控制哮气道炎症水平,减轻哮喘病情程度。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04-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赵慧娟;黄青;刘亚南;

    目的 探讨健脾祛风止痒汤对急性荨麻疹(AU)患者中医证候、血清炎性因子、总免疫球蛋白E(TIgE)、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及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方法 选取AU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祛风止痒汤,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瘙痒、水肿、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积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TIgE、MCP-1、EO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1.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74%(P <0.05)。结论 健脾祛风止痒汤应用于AU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变态反应,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复发率。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08-2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越婢加术汤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孙邦梅;徐爱琴;邱百怡;

    目的 观察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湿疹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瘙痒程度以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P <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皮疹、湿疹形态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 <0.05)。结论 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严重程度,降低IL-4和CRP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11-2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医籍研析

  • 疾脉源流考

    张梦楚;解天骁;赵倩倩;郭睿;王忆勤;燕海霞;

    疾脉隶属于二十八脉,是二十八脉中最晚单列出来的一种脉象。元代滑寿首次描述了疾脉的脉象特征,明代李中梓在《诊家正眼》中增疾脉即为二十八脉,首次将疾脉别立为单独一种脉象,明确其特征为脉率一息七八至,并为后世沿用。疾脉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亦可见于平人,临床可通过疾脉判断疾病的进退与预后。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古医籍、现代中医脉学专著、中医诊断学教材及现代文献中有关疾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记载,探析古今医家对疾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认识的演变轨迹,并与其他相似脉进行对比,以期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指导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14-2017+2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急救广生集》学术思想探析

    李嘉彤;邵旭鹏;谢娜;陆佳敏;魏久翔;吴玉坤;范开亮;

    《急救广生集》共十卷,为清末程鹏程辑录,嘉庆年间刊行。本书包括内、外、妇、儿、骨等多种疾病证治,治法崇尚经典、博采众长,尊古而不泥古,具备多方面学术价值。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18-2019+2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延年半夏汤治疗胸痹心痛机制初探

    孔淼;汪艳丽;周育平;

    延年半夏汤出自《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主治腹中痃癖硬急、气满不食、胸背痛,其中痃癖与胸痹心痛病机相通、症状相近,以方测证,此方可用以治疗阳微阴弦之胸痹心痛。通过方证溯源,延年半夏汤由通气汤、吴茱萸汤化裁而来,全方通阳活血、降逆化痰,升降相宜,动静结合,气血同调,心、肺、胃同治,临床加减治疗阳虚寒凝、痰瘀互结之胸痹心痛可取得佳效。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20-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薪火传承

  • 李军教授运用“风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验

    孙语男;李军;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心血管病急症,李军教授临证概括为“虚、痰、瘀、郁、热”杂致合而为病。风药质轻气清,味辛主动,具有升、散、清、宣、通、行之性。李军教授认为风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关键在于宣散郁结、解郁调枢,具体治法行气解郁、散瘀通络、宣透郁热、燥湿化痰、升阳补虚。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23-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孔立教授从湿热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

    郝浩;张海荣;李文强;孔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湿热疫范畴。孔立教授查阅古今文献,总结多次抗疫临床经验,认为新冠肺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治疗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达原饮为主方治疗,同时应三焦同治、因地制宜、顾护阴津,兼健脾醒胃、行气通滞。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27-2029+2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黄宏兴教授运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胸部挫伤的临床经验

    林贤灿;杨志杰;吴建军;杨彬彬;林适;袁嘉尧;林燕平;黄佳纯;万雷;黄宏兴;

    胸部挫伤是以胸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软组织损伤疾病,若新伤未愈则可形成陈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黄宏兴教授认为胸部挫伤因外损而起,以内伤为主,病在胸部,气滞血瘀是关键病机所在。临证中上应做到局部与整体结合,外损与内伤并重,以通为法,尤为重视气血同调。并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加减化裁,创制加味桃红四物汤灵活应用于各证型之中,临床疗效可靠。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30-2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

    赵蜜蜜;宁百乐;黄熙畅;刘露;符文彬;

    支气管哮喘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于根治等特点,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对于临床症状的控制,现有的治疗仍不是十分理想。符文彬教授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出了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了良好的诊治思路。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34-2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急症建设管理

  • 疫情常态化下三甲中医院急诊医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信行”调查研究

    梁红;刘云涛;程玲玲;侯继伟;刘燕;陈群;刘莎莎;杨荣源;朱晶;

    目的 探讨三甲中医院医护人员疫情常态化前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精准防控策略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方法 选取广东省内三甲中医院医护人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知信行”模式自制问卷,采用“雪球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使用SPSS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42份,其中医生12人(8.4%),护士130人(91.6%),男性46人(32.4%)。不同职业类别、学历、职称的受访者“知信行”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疫情常态化下与疫情爆发初期对比,所有受访者在知识、态度、行为与总得分[12.00(9.00,15.00)vs. 10.00(9.00,11.00)、8.00(6.00,9.25)vs. 6.00(5.00,7.00)、12.00(9.00,15.00)vs. 11.00(9.75,12.00)、32.00(27.00,39.00)vs. 28.00(25.00,31.00)]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0.05);医生仅在知识方面有所提高(P <0.05);护士则在4个维度均提高明显(P <0.05);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除研究生外其余受访者在4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级及中级职称的受访者也均有所提高。按是否新冠肺炎经历分组对比,有新冠肺炎经历的受访者在知识、行为及总分方面得分较高(均P <0.05)。结论 疫情常态化下,受访者无论何种职别、学历、职称,整体知信行水平较高,实践经历有助于提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考虑以上差异,调整新冠肺炎的防控与培训部署。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38-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临证经验

  • 透解郁热治疗Omicron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的体会

    刘亚峰;陈超武;李晓良;黄华;

    本文基于透解郁热的理论,遣方用药,选用小柴胡汤联合葛根汤加石膏化裁出入,治疗Omicron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患者,效果显著。并进一步指出:病机核心在于宣降失常,怫热郁结;治疗重点在于透解郁热,扶正达邪。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42-2043+2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综述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进展

    周宇飞;罗钢;任维;毛琳慎;杨思进;

    中药治疗冠心病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在临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中独具优势,但其复杂的成分为研究带来了难度。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新兴学科,能够整体、动态地反映生物体内代谢表征及变化,与中医学的整体观相吻合,为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及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44-2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6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针刀可视化的临床研究进展及优劣势分析

    李贝;杨梅笛;黎翠玲;潘进;刘玉华;彭翔;冯洋;田航程;胡炽;卢园园;罗媛媛;刘海静;

    针刀医学经过数十年发展,从盲视下操作到可视化操作,极大地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对近年针刀操作的可视化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49-2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中医药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研究进展

    杨梦霞;毛昀;朱世杰;芦殿荣;曹文;

    骨转移癌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骨转移癌痛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骨转移癌痛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且具有不良反应少、依赖性弱、可减毒增效、稳定癌灶、减少止痛药用量、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优点,故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53-2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针刺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研究进展

    刘月;王若愚;李慎微;韩沂晓;杏亚婷;王益言;陈虹旭;王东岩;

    文章对以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发现研究选穴多为郄穴、标本配穴及头部、腹部、腕踝部取穴;针刺方法包括:电针、调神止痛针法及醒脑开窍针法;综合疗法的优势也日益突出。针刺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冲动的传导,激活内阿片肽系统以及对痛的情绪进行调控等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57-2060+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树臣;齐芳;陈会君;

    芪苈强心胶囊作为多个慢性心衰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推荐用药,在心力衰竭各个阶段均可发挥改善心衰的生理病理基础的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回顾了芪苈强心胶囊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水钠潴留、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调节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保护内皮功能等,分析表明芪苈强心胶囊可通过多途径、多通路发挥其药理作用,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本文深层次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可为慢性心衰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61-2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王海宇;王宇;姚长风;

    本文查阅依据近5年的文献,对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机、治疗现状以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选穴规律及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期为周围性面瘫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案。

    2022年11期 v.31;No.295 2065-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3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