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研究报告

  • 安宫牛黄丸对脓毒症脑血管vWF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

    张秀园;任翯;刘炬;

    目的 基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关调控关系,观察安宫牛黄丸在脓毒症脑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低剂量组(1.0 g/kg)、安宫牛黄丸中剂量组(2.0 g/kg)、安宫牛黄丸高剂量组(3.0 g/kg)、右美托咪定组。腹腔注射20 mg/kg脂多糖(LPS)复制脓毒症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干湿重比重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v WF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脑血管中v WF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脑血管中vWF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小鼠脑血管中vW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神经细胞核固缩深染情况明显改善,组织疏松、水肿减轻;安宫牛黄丸可显著降低小鼠脑含水量(P <0.01);安宫牛黄丸各治疗组小鼠血清中vWF含量显著降低(P <0.01),脑血管中vW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脑血管中v W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1),脑血管中vWF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0.01)。结论 安宫牛黄丸可以降低脓毒症小鼠中血清中vWF的含量及脑血管中vWF的表达,减轻脑水肿,对脓毒症小鼠脑组织起到保护的作用。

    2022年12期 v.31;No.296 2069-2073+2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活血荣络方调控PI3K/Akt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炎症反应

    曾富康;张宇星;高晓峰;刘利娟;陈瑶;李中;周德生;

    目的 探讨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活血荣络方组及阳性药物组(丁苯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最佳造模时间及含药血清浓度;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GD4h/R24h细胞活力下降超过50%(P <0.01);与模型组相比,10%活血荣络方血清组细胞活力恢复最佳(P <0.01);活血荣络方能上调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P <0.01),降低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P <0.01)。结论 活血荣络方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2022年12期 v.31;No.296 2074-2077+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比较两种制剂工艺的参芪苏心颗粒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作用研究

    严明煜;张露;刘剑刚;金沐阳;郑蕊;刘宇;王培利;

    目的 比较水提取和水提醇沉制剂工艺的参芪苏心颗粒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AMI)模型大鼠的作用差异。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灌胃等体积纯净水)、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纯净水)、培哚普利组(0.36 mg/kg)、参芪水醇组(6.40 g/kg)、参芪水提组(6.40 g/kg),灌胃7 d。空白组舌下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其余各组舌下注射垂体后叶素(0.75 IU/kg)造模。ELISA法测定全血肌钙蛋白T(c Tn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内皮素-1(ET-1);免疫竞争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血栓素B2(TXB2);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片组、参芪水醇组和参芪水提组具有显著抑制cTnT和CK-MB水平的作用(P <0.01)。培哚普利片组、参芪水醇组、参芪水提组的6-keto-PGF1α和TXB2水平均有降低(P <0.01);培哚普利片组、参芪水提组可显著纠正6-keto-PGF1α/TXB2平衡,参芪水醇组具有纠正6-keto-PGF1α/TXB2平衡的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培哚普利片组,参芪水醇组和参芪水提组均具有显著抑制ET-1水平,升高NO水平的作用(P <0.01)。培哚普利片组、参芪水醇组、参芪水提组均可显著升高SOD、CAT、T-AOC水平(P <0.01),抑制MDA升高(P <0.01)。参芪水醇组Ca2+-Mg2+-ATP酶活性和Na+-K+-ATP酶活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 参芪苏心方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限制钙超载和促进血管舒张等方面,减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损伤,与水提取方法相比,水提醇沉法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

    2022年12期 v.31;No.296 2078-2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合并肠损伤大鼠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兰雅文;楚洪亮;唐明;王佳宁;修小惠;王春燕;高召凯;安朋朋;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合并肠损伤大鼠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80只健康Wistar10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莫沙必利组、假手术组,并设有正常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脑中动脉梗死建模。黄连解毒汤组给予黄连解毒汤(27 mg/mL)混悬液,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0.09 mg/mL)悬浊液,其余组给予1 m L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各组分别在4、7 d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大鼠肠组织中SCF、C-kit m 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肠组织中SCF、C-ki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莫沙必利组大鼠肠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 <0.01),肠组织SCF和C-kit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1);而正常组、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莫沙必利组大鼠肠黏膜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 <0.01),肠组织SCF和C-kit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且与莫沙必利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大鼠肠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肠组织SCF和C-kit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易合并肠黏膜损伤。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合并肠损伤大鼠的肠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黄连解毒汤可升高大鼠肠组织中SCF、C-kit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083-2087+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蒙药当贡-3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SOD、CAT、GSH-Px及MDA表达的影响

    马元胜;苏和;张瑞芬;赵建;张海荣;黄新生;贾婷婷;钟鑫;赵静;

    目的 观察蒙药当贡-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的影响。方法 100只SPF级别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80只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将建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氟伐他汀)和当贡-3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10只留作空白组,各组于术后24 h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4周。实验结束后取材,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SOD、CAT、GSH-Px、MDA及血清LDH、CPK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中LDH、CPK的含量升高,心肌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当贡-3高、中、低剂量组及氟伐他汀组大鼠的血清中LDH、CPK的含量降低,心肌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P <0.05)。结论 蒙药当贡-3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088-2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7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痛泻安肠方调控肠易激综合征小鼠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研究

    赵兴杰;李军祥;云逸飞;张嘉琰;陈宇;薛晓轩;

    目的 观察痛泻安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小鼠及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和痛泻安肠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束缚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建立IBS-D(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匹维溴铵组予匹维溴铵混悬液灌胃,痛泻安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4.78、9.56、19.12 g/kg痛泻安肠方溶液灌胃,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变化及粪便性状,计算小鼠粪便含水量;采用腹壁撤退反射评分评估小鼠内脏敏感性;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h17和Treg比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大便稀溏等症状,体质量显著偏低,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及粪便含水量、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均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差异,肠系膜淋巴结Th17占比显著升高,Treg占比显著下降(P <0.05或P <0.01);经不同剂量痛泻安肠方治疗后,粪便含水量显著下降,中、高剂量组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均显著降低,各剂量组肠系膜淋巴结Th17占比显著降低,Treg占比显著回升(P <0.05或P <0.01)。结论 痛泻安肠方对IBS-D(肝郁脾虚证)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092-2096+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血瘀证)家兔模型的制备和评价

    李晓颖;樊凯芳;孙东霞;李晓亮;

    目的 研讨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寒凝血瘀证)家兔模型的制备和评价。方法 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用冰袋冷敷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电流刺激股髂动脉法制备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结果 模型组家兔出现寒凝血瘀证的表现;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股动脉内膜有脂质斑块;股动脉出现中膜变厚,内皮细胞脱落,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和血栓素A2(TXA2)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采用病证联合造模方法可成功复制ASO(寒凝血瘀证)家兔模型,本方法为今后此类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和思路。

    2022年12期 v.31;No.296 2097-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辨证回顾研究

    李世清;康雷;丁霞;王兰;姜良铎;

    目的 研究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常用辨证方法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与呼吸科诊断为CAP且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辨证方法选择脏腑、六经、卫气营血辨证,其中脏腑辨证选用证素表示。通过收集患者在入院第1、3、7天病例资料,分析总结3种辨证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于CAP的情况。结果 符合纳排标准的成人CAP病例资料共185份,原始中医诊断数据显示中医病名以风温肺热病为主,证型以痰热蕴肺证为主。脏腑辨证(证素)统计,病位方面,在入院第1天以肺、大肠、胃为主,后以肺、心、大肠为主;病性方面,入院第1天以热、气虚、阴虚为主,后以气虚、热、阴虚为主;病理因素,入院第1天及第3天以痰、燥、湿为主,后以痰、湿、水饮为主。六经辨证统计,3个时间点前3位均依次为少阴病证、少阳病证、阳明病证。卫气营血辨证统计,入院第1天前3位依次为气分证、气营同病、卫分证;后均为气分证、气营同病,营分证。结论 本研究显示临床辨证CAP以脏腑辨证为主,脏腑辨证对脏腑功能盛衰表现比较精确,但对外感热病的整体进展没有较好体现。针对CAP具有发病急、传变快的临床特点,六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可较好地表示出外感热病的病情程度及传变趋向。因此,临床辨证CAP时可以选择脏腑、六经、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02-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中药联合脐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

    张艳霞;赵蓉;吕双然;赵丽彩;陈会冬;赵振兴;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脐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加味方联合脐灸治疗,对照1组口服七味白术散加味方,对照2组口服匹维溴铵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水平、焦虑与抑郁评分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75.00%、62.50%(P <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水平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 <0.05);观察组IBS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 <0.05);各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 <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观察组及对照1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评分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2组(P <0.05);观察组总复发率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药联合脐灸治疗IBS-D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07-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电针董氏奇穴联合舒肛安痛方中药坐浴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研究

    何祎航;徐月;惠小苏;高金龙;何美萍;李凤;

    目的 观察电针董氏奇穴联合舒肛安痛方中药坐浴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电针组电针董氏奇穴,中药组舒肛安痛方中药坐浴,联合组电针董氏奇穴并联合舒肛安痛方中药坐浴。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简明汉化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肛门直肠测压、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电针组的62.50%、中药组的42.50%(P <0.05);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肛门直肠测压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联合组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肛门直肠测压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及中药组(P <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电针组及中药组(P <0.05);各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电针董氏奇穴联合舒肛安痛方中药坐浴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肛门直肠部位的疼痛,缓解盆底肌群异常痉挛及收缩状态,且对敏感、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芪苓消水方外敷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和婧;张会平;赵月;郭小培;高睿;

    目的 研究芪苓消水方外敷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按入院时间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放腹水后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每周1次,连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予芪苓消水方浓煎膏外敷腹部。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腹围、每日尿量均数、恶性腹腔积液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Kar nof sky(KPS)评分变化、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腹围、腹水最大深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 <0.05),每日尿量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中医证候评分减少、KPS评分提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且二者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芪苓消水方外敷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15-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PCI术后患者临床研究

    梁芳芳;黄沂;苏宇虹;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PCI介入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干预至术后4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心肺运动试验CPET心功能指标(最大摄氧量、氧脉搏和最大运动时间)、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CQQC)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总疗效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术后4周,两组患者最大摄氧量、氧脉搏氧脉搏水平及生活质量CQQ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最大摄氧量、氧脉搏和CQQ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主、次症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主、次症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期间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康复进展和生活质量。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19-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督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临床研究

    董梅;张念志;刘玲;

    目的 观察督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督灸疗法,两组均治疗6 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 <0.05)。结论 督灸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患者临床症状、炎症指标、肺通气功能和活动耐力。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24-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卒中急性期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证型与脑肠肽胃动素、胃泌素的相关性研究

    付璐;刘毅;苏志霞;牛金宁;王瑞敏;杨青婷;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证型与脑肠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关系,以期为中风急性期胃肠并发症的预测及证型判定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卒中急性期中经络患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者100例纳入病例组,未并发胃肠功能紊乱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入院24 h内完成中医辨证分型。入院次日清晨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TL、GAS。结果 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其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阳暴亢证23例、痰热腑实证29例、风痰阻络证13例、气虚血瘀证19例,阴虚风动证16例。胃肠症状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便秘(46.00%)、呕吐(40.00%)、恶心(31.00%)、腹胀纳差(12.00%)、腹泻腹痛(5.00%)、烧心(4.00%)、呃逆泛酸(3.00%)。病例组MTL、GA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病例组各证型MTL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其中痰热腑实证和肝阳暴亢证MTL含量均高于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均P <0.01)。各证型GAS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1);其中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GAS含量均较风痰阻络证升高(均P <0.01或P <0.05)。MTL、GAS之间的相关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尚不能认为MTL与GAS相关。结论 脑肠肽MTL、GAS参与了卒中急性期胃肠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且与其中医证型相关,尤其是痰热腑实证与肝阳暴亢证。卒中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之证候状态以“痰、热、瘀、虚”相兼并存为特点,此与脑肠肽水平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脑肠肽MTL、GAS的检测可能对中风急性期胃肠并发症的预测及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28-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针刺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及外周血NGAL、TLR4的影响

    李杰;王萍;乐静;魏会平;赵慧;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性肺损伤(ALI)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 选取SAP并发ALI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预后性指标,治疗前后评价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检测血浆NGAL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检测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外周血NGAL、TLR4蛋白、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恶心呕吐缓解、血清淀粉酶(AMS)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但两组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SAP合并ALI能够促进病情缓解,减轻肺损伤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外周血BGAL、TLR4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32-2135+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其他

  • 祝您健康(公益宣传)

    <正>中药预防方:藿香9 g(后下),炒白术9 g,防风6 g,山银花12 g(后下),南沙参15 g,生黄芪9 g,陈皮6 g,生甘草3 g。注意煎煮不易过长,10~15分钟即可,分早、中、晚三次口服,家中成年人均可服用,老人和体质虚弱者可酌情减量服用,推荐连续服用3~5天,以扶助正气,祛湿化浊。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征稿启事

    <正>《中国中医急症》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和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现被中国科协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收录入“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接近本学科领域国际上知名和非常重要的较高水平权威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武大核心”A级)。杂志刊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历届期刊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学会系列优秀期刊。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中医急症》2022年总目次

    <正>~~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57-2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证治探讨

  • 从“热毒滞络”论述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证治

    黄婧文;张兴彩;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是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给个人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本文从络病、伏邪致病、“阴火”理论认识该病:“热毒滞络”是AE-IPF病机;痰瘀伏络、渐成热毒、伏而后发,“阴火”上升、肺受火侮是导致“热毒滞络”并造成急性加重的机制。治疗上分别采用升降散加味以清透伏热、凉血解毒,人参平肺散加味以降气散火、补气升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36-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九法五径”序贯法治疗胃心痛思路探究

    陈鑫;任聪;尹彤;王凤;李玉坤;王丽颖;刘大胜;雷舒扬;韩学杰;

    胃心痛属中医学“厥心痛”胃气上逆证范畴,其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难度大,危害患者生命。笔者提出胃心痛病位在心与胃,胃经邪气上干于心是发病的诱发因素。其中急性发作以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缓解期以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将“九法五径”法则贯穿始终,形成急缓分治的序贯疗法。在急性发作时首重疏通心脉,同时引经提高疗效、给邪出路以求邪去正安,最后配合反佐,中病即止,保证处方用药契合病机。缓解期首重用药无毒,避免复发;其次保护脾胃,助益正气;最后丸药缓图,巩固疗效,以求平衡心胃、标本、急缓、气血关系,形成胃心痛序贯诊疗路径、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40-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从脾胃论治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探析

    刘畅;穆静;盛燕;何强;冯锴;尤圣杰;杨燕;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以皮疹、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发病率日益增加。小儿脾常不足,基于李东垣脾胃学说中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本病病位在中焦,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瘀阻,可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辨治。急性期湿热瘀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选除湿胃苓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恢复期脾气虚弱,治以健脾护中、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化裁。健运脾胃与活血通络之法贯穿始末,因时制宜,同病异治,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附验案1则兹以佐证。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4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报道

  • 消痞方穴位贴敷治疗危重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蓓;于红建;刘峰;张杰;刘祖发;刘颖;郑彤;赵丽娜;赵丽丽;苏春燕;

    目的 观察消痞方穴位贴敷治疗危重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痞方穴位贴敷。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胃潴留量、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皮肤反应、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情况,随访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0%,高于对照组的54.80%(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治疗组胃脘饱胀、汗出肢冷单个证候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和在ICU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与西医常规疗法相比,消痞方穴位贴敷可以更好地减少危重患者的胃潴留情况,减轻症状,改善病情,安全性高。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48-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清肝凉血解毒汤治疗脓毒症肝损伤临床观察

    张浩;胡佩佩;王智兰;张勤芹;刘亚军;周光;王峰;

    目的 观察清肝凉血解毒汤对脓毒症肝损伤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水平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按照脓毒症指南给予规范治疗及护肝利胆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静滴护肝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清肝凉血解毒汤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TCM)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患者血清中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较高的有效率,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观察组显效病例数较对照组高,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TCM评分及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CRP及IL-6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IL-6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CRP下降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JAK2及STAT3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清肝凉血解毒汤可改善脓毒症肝损伤患者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分泌,可能与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51-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112例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代洪彬;董丽霞;初海滨;

    目的 分析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中医证素中病位与病性证素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创伤科收治的132例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参考朱文峰《证素辨证学》中“简化计量”方法,逐一提取证候表现,分析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应用SPSS22软件中的频次和聚类分析法对证素进行处理。结果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112例患者,共总结出中医证素26个,其中病位证素9个,病性证素17个,出现频率最高的病位证素为肺,其次为胸膈、表、肝、胆、脾、胃、肾、大肠。病性证素中血瘀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痰、气滞、饮、气虚、风、寒、湿、血虚、阳虚、阴虚、津亏、动血、毒、血寒、燥、血热。结论 通过对严重创伤合并肺挫伤轻症患者中医证素特点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型辨证论治依据。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5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无烟艾灸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治疗作用探讨

    李东明;李强;陈霞静;朱晓莹;罗秀状;

    目的 观察无烟艾灸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8例支气管哮喘(风寒闭肺证)急性发作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烟艾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PEF变异率(PEFR)],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哮喘相关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哮鸣音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FEV、PEF均升高,PEFR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FEV、PEF均高于对照组,PEFR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IL-6、IL-17、IL-33及VEGF水平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无烟艾灸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不仅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59-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扶阳固脱法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阳气暴脱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郑晓峰;欧阳国林;杨小英;苏咸晶;

    目的 观察扶阳固脱法对脓毒症休克(阳气暴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参照脓毒性休克集束化治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扶阳固脱法,主要以参附注射液联合雷火灸疗法,以足三里(双)、关元、膻中、内关(双)为主穴,配合辨证选穴。观察两组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及两组患者的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均上升(P <0.05),心率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pH、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均上升(P <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SOFA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1周后两组死亡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 扶阳固脱法对脓毒症休克(阳气暴脱证)患者临床症状、指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63-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疼痛介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商文娟;曹勤洪;还向坤;王赛男;

    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缓解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管理,治疗组联合应用腕踝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疼痛介质、胃肠激素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术后24、72 h数字疼痛评分(NRS)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前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肽(VIP)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5-HT、SP、PGE2水平均高于术前(P <0.05),且治疗组术后72 h血清5-HT、SP、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MTL、GAS低于本组术前,VIP高于本组术前(P <0.05);且治疗组术后72 h血清MTL、GAS高于对照组,VIP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能够缓解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可能与抑制血清疼痛介质、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66-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5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证型分布的研究

    吴利;张静;黄曾;郑玉英;

    目的 对5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类及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LDH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LDH“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王琦体质九分法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LDH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对纳入患者进行体质分类和辨证分型。结果 患者的中医偏颇体质以血瘀质(28.84%)、阳虚质(18.60%)和湿热质(15.87%)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血瘀证(36.01%)和湿热证(26.11%)为主;对中医证型分布和体质分类进行Fisher确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 <0.01),提示LDH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证型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LDH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为血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主要证型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体质和证型之间有相关性,临床治疗时需“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相结合。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70-2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评定

    何圣三;杨浩然;金鑫;何学还;潘行琴;刘仡;

    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早期干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标准化康复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观察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共3周。治疗前后,通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偏瘫侧上肢疼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1组疗效优于观察2组(P <0.05)。结论 腹针结合艾蒸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SHS效果良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且优于腹针结合康复治疗,提示腹针疗法和艾蒸熨疗法有协同作用,应早期联合介入。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73-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大秦艽汤加味改善急性脑梗死脑血流灌注临床观察

    郭锦桥;曹宝卿;袁旭东;付晓双;宋连欢;张金中;

    目的 观察大秦艽汤加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灌注、侧支循环及相关量表评分、血清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住院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ACI常规治疗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秦艽汤加味治疗,治疗2周后分析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P <0.05)。治疗后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有降低(P <0.01),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均有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较对照组TTP、MTT降低更明显(P <0.05),rCBV、rCBF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缺血半暗带(IP)体积治疗后均有明显减少(P <0.05)、侧支循环血管数量均有明显增多(P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P体积减少更明显、侧支循环血管增多更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5);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较对照组NIHSS降低更为显著(P <0.05),ADL、MoCA评分升高更显著(P <0.05)。结论 大秦艽汤加味能够明显改善丁苯酞软胶囊对ACI患者脑血流灌注各项指标的治疗作用,并能够明显降低缺血半暗带体积、增加侧支循环血管数量。大秦艽汤加味能够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神经元、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7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鞠静;谭人千;钟勇;熊念芬;黄艺晓;陈伦音;陈玉梅;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c)的值和ICU总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ICU总住院时间、治疗后WBC、CRP、PCT、Lac的值和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加减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功能障碍,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缩短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ICU住院时长,改善预后。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81-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性耳鸣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洪秋阳;曾沁;刘晓静;毛雪文;沈凌宇;李焕芹;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性耳鸣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予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予毫针、火针、放血三通法结合治疗,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分析比较两组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耳鸣声响视觉模拟评分(VAS)、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5.71%(P <0.05);两组治疗后TEQ评分、VAS评分、THI评分、PSQI、HAMA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性耳鸣急性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耳鸣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调节焦虑情绪。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84-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ST2的影响

    马晓升;王以宁;彭博;崔晶;王海存;董智慧;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分析对患者血清sST2的影响。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ST2、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收缩率(LVFS)。观察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CK-MB、cTnT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T2、BNP、CRP均水平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LVEF提高,LVDs、LVEDD、LVESD、LVFS、CK-MB、c TnT下降,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LVEF高于对照组,LVDs、LVEDD、LVESD、LVFS、CK-MB、cTnT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降低sST2水平,改善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疗效提高。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87-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自拟消痛散外敷联合艾瑞昔布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胡永斌;祝宗华;吴光辉;光波;费鹏;闵鹏;

    目的 探讨自拟消痛散外敷联合艾瑞昔布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自拟消痛散外敷联合艾瑞昔布,对照组患者服用艾瑞昔布,对两组服药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测评,用药前后调查两组症状积分,测定两组用药前后的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炎性小体(NALP3)、人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人3-硝基酪氨酸(3-NT),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皮肤过敏、瘙痒、皮肤破溃),用药前、用药后1、3、7 d评价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用药后研究组热痛、红肿、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10.00%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研究组UA、ESR、CRP、COX-2、IL-1β、TGF-β、NALP3、8-OHdG、3-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用药后1、3、7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自拟消痛散外敷联合艾瑞昔布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缓解炎性反应,促进红肿疼痛症状减轻,并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关节功能障碍改善。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90-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宋挺伟;康志强;

    目的 观察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的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脐周四边穴加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脐周四边穴结合悬吊下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腰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94-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激痛点针刺联合脊柱平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黄建;汪洪;徐文博;

    目的 探讨激痛点针刺联合脊柱平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98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49例采用脊柱平衡法治疗2周,观察组49例采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联合脊柱平衡法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脊柱稳定性、腰部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P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以及屈曲、伸展、侧屈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P <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椎间隙高度高、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以及屈曲、伸展、侧屈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脊柱平衡手法联合激痛点针刺治疗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和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12期 v.31;No.296 2197-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疏肝活血化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罗璨璟;邓翠东;

    目的 观察疏肝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6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实施PCI及常规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活血化瘀方治疗,疗程7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评分,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结果 中医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7 d和14 d后,中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MIDAS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14 d后,中医组的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升高,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均降低,且中医组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应用疏肝活血化瘀方治疗能够降低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心肌损伤,改善临床症状。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00-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医籍研析

  • 陈氏《外感温病篇》辨治风温病学术思想探究

    丁港;孙梦菲;王安璐;杨志旭;

    《外感温病篇》是论治风温病的专著,陈平伯对风温病的传变症见及治法独具精要,其治疗思想、用药选择也颇有特点,可与《温热论》《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相互参照。中医学风温病的研究,对辨治急性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外感温病篇》的整理分析,传承古人经验,以期指导临床。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04-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心悸源流考

    许子健;李璐;姜德友;

    心悸为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的一种病证。本文通过对心悸相关古籍文献查阅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入手考其源流。按历史脉络梳理心悸病名,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之认识,整理讨论心悸之治法,清其脉络,溯本求源,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07-2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4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薪火传承

  • 林慧娟教授辨治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经验

    佘令正;李鸿真;杨洁;庄欣;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冠脉微循环功能或结构异常而引起心肌缺血的循环系统疾病。林慧娟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关键在于气虚血瘀,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并提出心肝同治、心脾同治、心肾同治思想。在治疗中,林教授谨守病机,主张“治病求本”原则,遣方用药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化瘀通络并重,并兼顾肝郁、脾湿、肾虚等病理特征,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和双心同治思想。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1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宋绍亮教授从伏毒辨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张雪;李慧;毕小萌;李宁;姜萍;考希良;

    宋绍亮教授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上经验独到,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毒邪内伏,脏腑积热,伏毒是发病的关键。其临证擅于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辨病方清解伏毒。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15-2217+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陵静教授从“一气周流”论治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经验

    杨丽;蔡梦圆;苏立;李后地;李航;段彤;胡陵静;

    介绍胡陵静教授从清代名医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论治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学术思想。胡教授认为中土不调、四维不合、升降失司导致水湿内停是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核心病机,临床宜采用补中土、调四维、利气机、祛水湿的治法。在辨证诊治中强调补虚和中,使中气枢转,维系四象,气机升降平衡,清浊复位。临证选用“黄芽汤”加减化裁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并附病案1则,以资佐证。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18-2220+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詹强教授“平秘论”思想辨治急性腰扭伤(气滞血瘀证)经验撷菁

    李小梅;张园园;申屠嘉俊;詹强;

    介绍詹强教授运用“平秘论”理论辨治急性腰扭伤的经验。詹强教授认为本病以“瘀”为核心病机,提出以活血祛瘀、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运用“平秘论”学术思想详细阐述筋肉骨层的具体治疗思路,并列验案举证,为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诊治及理论探讨提供借鉴。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21-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急症教学研究

  • 重症消化系统疾病应用Mini-CEX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郑烈;段盛蕾;闻新丽;王勇刚;强少盈;曹情雯;

    目的 观察重症消化系统疾病应用迷你临床评估练习(Mini-CEX)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本科的36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制定MiniCEX量表。在入科第1周时对住培医师进行Mini-CEX量表规范化测评,测评时间20~30 min,然后带教老师进行问题反馈,住培医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反复练习,在轮转最后1周时,再次进行测评,并最终统计得分。另在出科时,发放自行设计的《Mini-CEX教学法问卷反馈调查表》由住培医师独立完成,要求在5~10 min完成,当场回收问卷。结果 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年龄≥60岁的男性为主,其中大部分为再次住院患者。通过Mini-CEX测评后医疗面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人文关怀/医德医风、中西医诊治、医患沟通、组织效能、整体表现/临床胜任力等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结论 对重症消化系统疾病应用Mini-CEX,在住培医师学习中是易于接受和实用性较强的测评工具。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25-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证经验

  • 从肝经郁热论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王昭倩;蔡婷婷;马湘婷;高畅;刘静;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系外感温毒、邪热伏于肝经,从肝经郁热角度论治本病疗效显著。治疗时应树立整体观念,以清解肝经郁热为治疗原则,并配合中医外治疗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29-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羌活胜湿汤脉证分析及验案举隅

    刘银琴;丁晓;滕晶;齐向华;

    羌活胜湿汤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具有祛风散邪,胜湿止痛之功。古代医家主要用此方治疗风湿之邪侵袭手足太阳经脉之痹证,症见颈项腰背疼痛,或风湿肿痛、湿热郁滞之证,现代临证也大多用于治疗肢体关节疼痛类的病证。本文以系统辨证脉学为指导,以脉象要素为切入点,构建羌活胜湿汤的脉象系统,解析其组方特点和证型机理,并临证举隅,展示羌活胜湿汤在外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扩大本汤证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新思路。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32-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巨刺上肢穴辨治落枕探析

    李忠肇;张增;郭丽荣;邢士新;

    本文主要探析基于巨刺理论指导下从上肢辨证治疗落枕的疗法。落枕治疗可以概括为:颈部定经,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肢揣穴,得气运动。该疗法的特点:于上肢取穴,简便安全;通过经络辨证,取穴精简,减少针刺的盲目性,增加治疗的精准性及有效性,减少患者痛苦。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35-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姚翠翠;王璐;刘镇亚;杨竹青;李合国;

    本文从针刺、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灌肠及耳穴贴压5个方面介绍了近5年来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临床应用操作简便,直达病所,并且具有调控炎症反应,改善胰腺微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相信通过对外治法作用机制的不断探索,在可靠的数据以及理论支撑下,中医外治法将会在临床上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38-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曹志超;李小娟;栾哲宇;

    本文通过搜集整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近5年来极具代表性的相关文献,简述中医外治疗法如针刺、注射、埋线、穴贴、外敷、雾化、药透、艾灸、拔罐、推拿等应用型技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辅助治疗依据,并指出目前此类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治疗此病提供进一步的科研思路。研究表明,中医外治疗法可有效控制发作期症状,改善各类指标,提升患者身体机能。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42-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进展

    黄鑫;肖佐;李晓芳;王卫星;

    本文通过对近年有关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病机、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现状等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可行性及有效性依据,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治疗思路和研发服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持久、毒副作用低的中药剂型,以达到预防、治疗及快速终止室早的目标。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46-2248+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急性胰腺炎中医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常调芳;李生财;李美娜;胡宗轩;张旭彤;

    急性胰腺炎(AP)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可引起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等全身并发症。随着发病率的上升,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可模拟AP发病过程,但由于评价标准、建模方法、动物种类等的不同影响其准确性和针对性。现主要针对AP中医证候模型构建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为A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完善建立依据,为AP的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49-2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病例报告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海德综合征1例

    李睿;章洁淳;纪树亮;卿立金;吴伟;

    海德综合征跨学科的临床表现,及其“三联征”(主动脉瓣狭窄、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相对应的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或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的相关诊查手段的有限准确性,使得该病易被漏诊误诊。其根治疗法——主动脉瓣置换术常因临床上出血扩容与心衰利尿、手术抗凝与输血止血的治疗矛盾而被延误。本文报道1例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海德综合征病例,该患者初期接受肠段切除术后仍反复发生消化道出血,在接受清热活血汤等中药治疗及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后,随访2年未复发缺血与出血事件且心功能得到较大改善。清热活血、益气利水中药与TAVI联合可为高危、难治性海德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2年12期 v.31;No.296 2253-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