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

研究报告

  • 合谷刺法治疗肌筋膜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刘瑾;屈红艳;陈军;王笑笑;樊尧;胥琛;

    目的 系统评价临床使用合谷刺法治疗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关于合谷刺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4年8月20日。结局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总有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活动度分值(ROM)评测。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依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相关条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涉及751例肌筋膜炎患者。Meta分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OR=3.96,95%CI(2.27,6.91),P<0.000 01]优于对照组。VAS评分[SMD=-0.96,95%CI(-1.71,-0.75),P<0.000 0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ODI评分[SMD=-2.62,95%CI(-5.78,0.55),P=0.1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合谷刺法可以有效改善肌筋膜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受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支持。

    2025年05期 v.34;No.325 753-757+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电针辅助常规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

    唐妍妍;陈文博;张丽;胡新耀;吴涛;马小兵;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电针辅助常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1月,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弗格-梅耶评估(FMA)总评分[MD=14.49,95%CI(6.48,22.50),P<0.01],上肢FMA[MD=5.59,95%CI(2.11,9.07),P<0.01],下肢FMA评分[MD=2.98,95%CI(1.80,4.15),P<0.01],MBI评分[MD=13.67,95%CI(-2.45,29.79),P=0.1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MD=-1.87,95%CI(-4.03,0.29),P=0.09],Barthel指数[MD=16.73,95%CI(8.22,25.24),P<0.01],伯格平衡量表(BBS)[MD=5.70,95%CI(4.32,7.08),P<0.01],小脑症状清单(CSI)评分[MD=-1.19,95%CI(-1.61,-0.77),P<0.01],神经残疾量表(NDS)评分[MD=-2.62,95%CI(-3.04,-2.20),P<0.01]。结论 电针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认知能力。

    2025年05期 v.34;No.325 758-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扶正解毒方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召杨;孙增涛;刘南飞;封继宏;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方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炎症反应及对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部气管内注射肺炎链球菌悬液建立肺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并分别灌胃相应药物6 d。使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外周血的白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与肺组织内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内的p38MAPK、NF-κB p65与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扶正解毒方、头孢呋辛酯片可提高白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IL-6、IL-10、HMGB1与TNF-α水平(P<0.05或P<0.01),下调p38MAPK与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增高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 扶正解毒方可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少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体内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

    2025年05期 v.34;No.325 763-76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Beclin-1泛素化介导巨噬细胞极化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叶兴胜;彭健;何利伟;温敏勇;林新锋;赵锋利;罗苑苑;

    目的 探寻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中的作用机制及益气温阳活血法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和心阳片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构建小鼠SIMD模型,记录生存情况。给药7 d后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指标、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含量、巨噬细胞亚群比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心功能显著降低(P<0.01),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01),心肌组织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增高(P<0.05),抗炎因子显著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占比明显增加,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Beclin-1蛋白表达量、LC3B-Ⅱ/Ⅰ明显下调(P<0.001)。与LPS组比较,心阳片各治疗组治疗后小鼠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心阳片高剂量组生存时间、生命延长率、抗炎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心阳片各治疗组中M2型巨噬细胞占比均明显增加,M1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Beclin-1蛋白表达量、LC3B-Ⅱ/Ⅰ明显上调(P<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药心阳片通过增强巨噬细胞自噬,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心肌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改善SIMD小鼠心脏功能。

    2025年05期 v.34;No.325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外泌体miRNA高通量测序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蒋雄一郎;林少如;匡慧芳;贺玉楼;蔡哲夫;董克芳;曾祥晶;

    目的 应用外泌体(Exos)miRNA高通量测序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大鼠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造模前使用不同剂量桃红四物汤(4、8、16 g/kg)连续灌胃大鼠7 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结扎左肾静脉下方下腔静脉及所有侧支,并夹闭髂静脉汇合处15 min建立DVT大鼠模型。剪取各组大鼠血栓,测定血栓质量及长度;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变化,提取血浆Exo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xos的形态;粒径分析仪检测其粒径大小和浓度,高通量测序筛选模型组和最佳给药剂量组之间Exos中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靶基因预测及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结果 各组Exos均有形状呈“杯盘”状的双层膜结构(多数Exos粒径约为84 nm)。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低剂量组、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血栓长度均显著缩短,血栓质量均显著减轻(P<0.05或P<0.01)。腔静脉血管HE染色显示,桃红四物汤各治疗组炎症细胞浸润和血栓栓塞程度呈减轻趋势,以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恢复最佳;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结果表明,模型组与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存在54个差异表达的miRNA,3个上调差异miRNA,51个下调差异miRNA,得到1 393个共同差异表达的mRNA;在GO分析上主要与去磷酸化、突触膜和金属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功能相关;KEGG通路分析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MAPK、Ras、Rap-1、cAMP、mTOR和鞘磷脂信号通路等地方。结论 高剂量桃红四物汤是防治大鼠DVT的最佳剂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预测MAPK、Ras、Rap-1、cAMP、mTOR等信号通路可能是桃红四物汤防治DVT的关键通路。

    2025年05期 v.34;No.325 772-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天麻钩藤饮对PTZ诱导癫痫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及IGF-1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孙文慧;陈群;李可心;王文增;冯大庆;施晓宇;陈宏;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信号通路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VPA组)和天麻钩藤饮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PTZ建立癫痫小鼠模型后,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治疗,持续3周。治疗后观察各组小鼠脑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并记录癫痫发作情况及认知功能,检测脑组织的IGF-1R mRNA、IGF-1R、p-IGF-1R、Bax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对照组小鼠大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无异常,排列紧密整齐,细胞核完整饱满,呈卵圆形;与对照组结果比,模型组和VPA组小鼠大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松散紊乱、不规则,细胞核裂解破坏,细胞内部整体呈空泡状。对照组、模型组、VPA组和天麻钩藤饮组在脑电图总功率、平均振幅上及认知功能方面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数目增多,Bax、IGF-1R、p-IGF-1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VPA组相比,天麻钩藤饮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增多,排列较为整齐,细胞核破裂缓解,细胞结构形态趋于正常,IGF-1R mRNA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数目减少,Bax、IGF-1R、p-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元凋亡明显升高,与VPA组相比,天麻钩藤饮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 天麻钩藤饮对癫痫小鼠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靶向IGF-1R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实现。

    2025年05期 v.34;No.325 778-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苦参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蒲云平;袁健满;陈柏键;王楠;谭雨薇;曾荣豪;王伟佳;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L60细胞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苦参碱(0.5、1.0、1.5、2.0 mg/mL)处理不同时间(0、4、8、24、48 h),同时设立对照组(不含苦参碱)。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Bcl-2和Bax基因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苦参碱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在1.5 mg/mL时最为显著,且其作用效果在48 h达到峰值。苦参碱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1.5 mg/mL的苦参碱处理组中,Bcl-2基因表达下调,而Bax基因表达上调。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在1.5 mg/mL苦参碱处理组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则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结论 苦参碱能够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活性,加速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以及提升Bax蛋白的水平有关。

    2025年05期 v.34;No.325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运脾开胃方调控Ghrelin/GHSR/MLCK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

    胡云霞;白宇;高慧;陈明祺;张海东;吕天璞;王建林;吴涛;李童童;郑晨霞;赵智强;

    目的 观察运脾开胃方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干预效应。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脾开胃方组和运脾开胃方+Ghrelin受体(GHSR)拮抗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胃肠组织病理,透射电镜观察肠上皮结构,伊文思蓝法检测肠道通透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Ghrelin、GHSR、肌球蛋白轻链激酶1(MLCK1)、磷酸化MLCK1(p-MLCK1)、肌球蛋白轻链(MLC)及磷酸化MLC(p-MLC)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运脾开胃方组血清Ghrein升高(P<0.01),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IL-6降低(P<0.01),而GHSR拮抗后促炎因子均有所上升(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运脾开胃方组大鼠胃肠病理改变减轻,肠道通透性降低(P<0.01),并能上调结肠组织Ghrelin和GHSR表达(P<0.01);而受体拮抗后病理学效应减弱、肠道通透性增加(P<0.05)。运脾开胃方干预后p-MLCK/MLCK、p-MLC/MLC比值下降,而GHSR拮抗后比值上升。结论 运脾开胃方能够改善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涉及Ghrelin/GHSR/MLCK信号通路。

    2025年05期 v.34;No.325 787-790+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优化炎调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热腑实证)的临床研究

    徐童;金源源;郑佳萍;严佳;陈天阳;韩丹;诸炳骅;王倩;

    目的 观察优化炎调方治疗肺热腑实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此外,治疗组同时联合优化炎调方治疗,对照组则联合优化炎调方安慰剂治疗,疗程为7 d,随访至第28天。通过比较两组的28 d累积生存率、中医证候总积分、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标[氧饱和度(SpO_2)、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分数(PaO_2/FiO_2)]、乳酸(Lac)、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持续机械通气时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通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心电图、二便常规评价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最终共有10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随访28 d后,治疗组的28 d累积生存率、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pO_2、P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提高,并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Lac、WBC、CRP、IL-6、PCT均较治疗前降低,并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_2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组的持续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优化炎调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可以减轻肺热腑实型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减少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5期 v.34;No.325 79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弥散不匹配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及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研究

    胡杰;许瑞卿;吕祥龙;王亚伟;

    目的 通过追踪急性脑梗死发生后1周内临床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与中医证候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 研究纳入336名发病<7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完成头颅MRI检查,基于CDM的判定标准,即NIHSS评分≥8分且DWI-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8分,将患者分为有CDM组(96例)和无CDM组(240例)。在入院时、第7天、第15天及第30天进行NIHSS评分、mR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估。结果 有CDM组在入院7、15、30 d时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神经学结局优于无CDM组。早期中医证候以风证和血瘀为主,随时间演变,风证、痰证、瘀血减少,气虚症状好转。有CDM组mRS变化与抗血小板聚集呈负相关,无CDM组与活血化瘀法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周内,脑组织仍有挽救的可能;患者若存在CDM,其神经功能预后更为理想;中医的证候表现主要为血瘀、气虚等证候的转变;存在CDM的患者,治疗上更倾向于抗血小板聚集,而无CDM的患者,则更注重活血化瘀法。

    2025年05期 v.34;No.325 796-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尿酸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杨丽娟;张智敏;吕新亮;李国华;韩彩云;李晓宏;王平乐;董秋梅;

    目的 探讨尿酸转运蛋白基因ABCG2和SLC2A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内蒙古地区汉族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及不同中医证型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巴彦淖尔市医院和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确诊的17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年龄、性别匹配同期体检的99例健康对照者。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脾虚湿热和脾肾亏虚4种证型。应用飞行质谱技术对ABCG2和SLC2A9多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湿热蕴结证和脾虚湿热证患者中,SLC2A9 rs1014290和rs3775948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12 5)。两个位点的GG基因型在脾虚湿热证患者中分布更多,而在湿热蕴结证患者中分布较少。不同遗传模型分析显示,rs1014290和rs3775948的GG基因型是痛风性关节炎脾虚湿热证的危险因素,而与湿热蕴结证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LC2A9 rs1014290和rs3775948多态性与痛风性关节炎脾虚湿热证密切相关,但未发现ABCG2 SNP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型的显著关联。

    2025年05期 v.34;No.325 800-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证治探讨

  • 从浊毒犯络谈肺系疫病的治疗

    白洋;吴沛泽;王胤;乔雅婷;高天慈;梅建强;

    肺系疫病是诸多疫病中较为常见一类疫疠急病。笔者基于浊毒理论和络病学说,分析肺系疫病的现代致病特点,认为该病从浊毒之邪袭表犯络,逐步深入脏腑阴络,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变规律。临床上根据浊毒侵袭络脉的层次和症状表现,将肺系疫病分为初期、危重期、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上应以祛除浊毒、辛散通络为基本原则,并根据不同阶段实施辨证论治,强调早期干预、截断病势、平衡阴阳。本文旨在为现代肺系疫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参考,并提出了分期辨证治疗的新思路。

    2025年05期 v.34;No.325 806-808+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从张元素脏腑辨证论治心房颤动

    赵菁;朱嘉;李碧霞;刘健;

    心房颤动病位在心,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通常而言,阵发性房颤以标病多见,常见气、痰、食、瘀、寒、火,持续性房颤或长期性房颤以本病为主,虽病位以心为主,但不离肺、脾、肝、肾等其他相关脏腑,临证以脏腑辨证论治,养心定悸为治疗大法,同时祛邪归正治标病,五藏同调治本病。本文认为,根据张元素脏腑辨证论治思想治疗心房颤动疗效显著。

    2025年05期 v.34;No.325 809-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临床报道

  • 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瘀血痹阻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张渊博;黄家欣;黄楠;

    目的 观察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作期(瘀血痹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患者共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活血汤治疗,两组均给予14 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情况、瘀血痹阻证评分、心功能以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治疗7、14 d后,两组瘀血痹阻证评分均明显下降,同时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疗程完成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时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同时治疗组改善更优(P<0.05);两组血清CGRP水平明显增加,MMP-2、MMP-9水平显著降低,同时治疗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 活血汤治疗UAP发作期(瘀血痹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改善中医证候与心功能,提高血清CGRP水平和降低MMP水平。

    2025年05期 v.34;No.325 814-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参七复脉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宋光伟;尹淑利;曹淑玲;刘育慧;耿清峰;倪晨;吴洁琼;闫露;

    目的 观察参七复脉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AMI(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联用组,各60例。西药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七复脉方。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AMI(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炎症指标及治疗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西药组的83.33%(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联用组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内径(LVIS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cTn)T水平降低(P<0.05)。联用组LVEF、HDL-C高于西药组,LVIDD、LVISD、TG、TC、LDL-C、hs-CRP、IL-6、TNF-α、NT-proBNP、cTnT低于西药组(P<0.05)。联用组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参七复脉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AMI(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其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MACE发生率。

    2025年05期 v.34;No.325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温利抗衰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贾晶晶;王兰玉;张妍;谢燕;

    目的 观察温利抗衰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利抗衰方内服,每天1剂,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钟心输出量(CO)、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等心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治疗前后进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SV、CO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SV、CO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T-proBNP、H-FABP、sST2和GDF-15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LHFQ总分降低、6MWT增加(P<0.05),且观察组MLHFQ总分低于对照组,6MWT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阳虚水泛证各症状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TNF-α、hs-CRP和NLR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利抗衰方治疗CHF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证)。可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表达,保护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活动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2025年05期 v.34;No.325 82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清宁散加味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观察

    王国庆;梁立新;肖然;肖加斌;

    目的 观察清宁散加味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AECB)(痰热壅肺证)的疗效。方法 将98例AEC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依据指南采取常规干预用药;治疗组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并予清宁散加味治疗。观察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AECB症状消失时间、痰热壅肺证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治疗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ECB痰热壅肺证评分明显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血清TNF-α、hs-CRP、PCT水平明显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清宁散加味辅助治疗AECB(痰热壅肺证)的疗效明显,利于AECB症状与中医证候的好转,并抑制炎症反应。

    2025年05期 v.34;No.325 825-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经筋手法联合穴位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严命祥;马天明;李同军;蔡烨谦;张洪坤;周雨;田传圣;向晓晴;

    目的 以“筋骨平衡”理论为指导,观察经筋手法联合穴位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筋手法结合穴位熏蒸)与对照组(常规推拿手法结合穴位熏蒸)各30例。治疗前后运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疗效分析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手法联合穴位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能协同增效,减轻局部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2025年05期 v.34;No.325 828-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

    陈淑涛;孟繁东;

    目的 观察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蕴肺证)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持续治疗1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微炎症状态[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血清HLA-DR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和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hs-CRP、PCT、TNF-α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HLA-DR、CD3+、CD4+、CD4+/CD8+、PaO_2、SaO_2、PaO_2/FiO_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够有效改善痰热蕴肺证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症状,抑制患者微炎症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和血气指标。

    2025年05期 v.34;No.325 8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风醒脑液方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杨超;龚黎;胡静;范贤明;陈思;

    目的 观察中风醒脑液方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颅内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控制、甘露醇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风醒脑液方,每次50 mL,口服或鼻饲,每天4次,观察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颅内血肿体积变化(通过颅脑CT检查进行评定)、神经功能和意识障碍水平(NIHSS评分、GCS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并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伤和凝血功能损伤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均显著减小,观察组的减小幅度更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提高,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或严重胃肠道反应。结论 中风醒脑液方联合传统西医治疗,能显著促进脑出血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025年05期 v.34;No.325 83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改良型正骨灵活血止痛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易晓霞;刘志友;吴有为;崔虹;付萍;黄海军;

    目的 评价改良型正骨灵活血止痛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ACSTI)(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型正骨灵活血止痛膏外贴;对照组给予原工艺正骨灵活血止痛膏外贴。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评分。于治疗前、治疗7、14 d比较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肿胀面积差值,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14 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14 d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7、14 d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7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4 d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胀面积较治疗前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观察组肿胀面积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次临床观察期间,观察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型正骨灵活血止痛膏治疗ACSTI(气滞血瘀证),在改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2025年05期 v.34;No.325 839-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卒中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与中医病性证素的相关性分析

    常雯茜;张维平;苏宇;牛星波;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中医相关病性证素分布规律,并研究其与SAP常见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整理176例脑卒中患者完整的住院资料。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归纳中医病性证素在SAP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探讨其中医病理病机。结果 1)在176例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肺炎患者125例,总感染率为71.02%。2)中医病性证素分布规律为:在气虚、阴虚、痰、火(热)、血瘀、动风、阳亢等多种SAP相关病性证素中,痰在致病因素中意义明确;并与年龄≥70岁、吸烟史、脑卒中病史、长期卧床史、长期使用抗生素、意识障碍(入院后24 h内GCS评分≤9分)、鼻饲、抑酸药物等危险因素明显相关(P<0.05)。火(热)证素在中医致病过程中亦有意义,并与肺部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史、意识障碍、发病时呕吐症状、鼻饲、抑酸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0.05)。结论 通过中医病性证素的分析,发现痰作为病理产物的同时又作为中医的致病因素,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明显的意义。因此,通过防治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改善痰湿体质等,可以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加快已发生SAP患者的痊愈,改善预后。

    2025年05期 v.34;No.325 84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肠风饮加味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马香香;胡乃毅;何姣;

    目的 观察肠风饮加味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参考共识行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肠风饮加味内服,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改良Mayo评分、大肠湿热证评分、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结果 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腹痛等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改良Mayo与大肠湿热证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D-乳酸与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NGAL、I-FABP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肠风饮加味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症状与肠黏膜屏障的好转,并下调血清NGAL与I-FABP水平。

    2025年05期 v.34;No.325 846-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咽痛宁合剂联合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张海霞;邓慕贞;林翠翠;

    目的 观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HA)治疗中咽痛宁合剂联合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A患儿80例以红篮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方式,对照组另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维生素B_2片治疗,观察组另采用咽痛宁合剂联合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疱疹数量减少、体温恢复正常、进食量增加、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L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咽痛宁合剂联合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HA可促进症状消退,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2025年05期 v.34;No.325 849-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李瞻;唐毅;邹敏;

    目的 评价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和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临床疗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中医证候积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和P物质。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1、hsCRP、IL-1β、MMPs、NPY、PGE2、5-HT、P物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MP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LDH急性发作患者具有减轻炎症和降低血清疼痛介质的作用,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急性发作期,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34;No.325 85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针刀干预联合液压灌注技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刘英龙;王斌;李云;石有权;钟毓贤;

    目的 观察液压灌注配合针刀干预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以初步阐释肩周炎“调筋治骨”的中医治法。方法 5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针刀干预之前给予关节腔内液压灌注操作,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刀干预,但不给予关节腔内液压灌注操作,两组患者均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术前基线、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评估,评估指标包括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1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M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外展、外旋活动角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液压灌注结合针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可能原因是液压灌注技术对关节囊产生的钝性分离效应能够有效协同针刀对肌腱的锐性分离。

    2025年05期 v.34;No.325 857-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五虎二陈汤加减联合阿米卡星雾化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陈聪文;孙维旭;

    目的 观察五虎二陈汤加减联合硫酸阿米卡星雾化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纳入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阿米卡星雾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虎二陈汤加减方,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痰黏蛋白(MUC5AC)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治疗前后采用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指数(BSI)和支气管扩张症生活质量问卷(QoL-B)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BSI低于对照组(P<0.05),QoL-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LTB4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液MUC 5AC和NE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高于对照组(P<0.05),CD8+、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虎二陈汤加减联合硫酸阿米卡星雾化治疗痰热壅肺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缓解急性期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改善痰黏稠度及生活质量等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05期 v.34;No.325 860-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蜂毒清2号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度毒蜂蜇伤火毒证患者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屈阳;蒋义元;

    目的 观察蜂毒清2号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度毒蜂蜇伤患者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中度毒蜂蜇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蜂毒清2号治疗。对比两组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Ⅳ(APACHEⅣ)评分、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PSS评分、APACHEⅣ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蜂毒清2号能够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患者的中毒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05期 v.34;No.325 864-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瓜蒌皮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

    袁征;周华东;周甜甜;钭艺璇;

    目的 观察瓜蒌皮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10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用药方式分为中药组35例、西药组32例、联合组39例。中药组给予瓜蒌皮注射液,西药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组给予瓜蒌皮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3组患者NYHA心功能疗效,并观察3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并分析不同用药方式对患者3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NYHA心功能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下降,射血分数水平均上升(均P<0.05),且联合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中药组、西药组(均P<0.05)。联合组3个月后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 瓜蒌皮注射液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冠心病患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能够较好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34;No.325 867-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防己地黄汤加味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疗效观察

    吴娟洁;陶星法;刘晨媛;

    目的 评价防己地黄汤加味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和类风湿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患者86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防己地黄汤加味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防己地黄汤加味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治疗前后,检测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标准(DAS28)对所有患者进行监测。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SII指数、SIRI指数、ESR、CRP、RF、anti-CC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周和2周后的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防己地黄汤加味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临床疗效显著,可调节类风湿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34;No.325 870-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清痰祛眩汤加味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观察

    李直;王敏;郭树林;王玉;杨冰;

    目的 观察清痰祛眩汤加味对后循环缺血眩晕(PCIV)(痰瘀内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PCIV患者共14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2例。两组依据相关共识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清痰祛眩汤加味内服。两组予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眩晕评定分级量表(DARS)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1.94%(P<0.05);治疗后,两组DARS评分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并且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清痰祛眩汤加味对PCIV(痰瘀内阻证)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眩晕的好转,并改善椎基底动脉循环。

    2025年05期 v.34;No.325 874-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清热固金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

    李世川;何德英;周晓平;赵磊;王玮;杨辉;洪佩佩;

    目的 观察清热固金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予清热固金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咳嗽、咯痰、喘息、咯血和胸闷,治疗前后两组单项证候积分改善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症指标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固金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疗效显著。

    2025年05期 v.34;No.325 87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牛蒡解肌汤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风热痰阻证)临床观察

    李冲;靳汝辉;

    目的 观察牛蒡解肌汤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风热痰阻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牛蒡解肌汤加减,共治疗4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在最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 经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ESR、CRP、VAS疼痛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ESR、VAS疼痛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均更显著(P<0.05),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牛蒡解肌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缓解甲状腺区域性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甲状腺激素正常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整体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2025年05期 v.34;No.325 880-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柴胡解毒汤加味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刘瑜;徐丽丹;王清伟;

    目的 观察柴胡解毒汤加味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蕴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98例HBV-ACLF患者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依据指南行常规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柴胡解毒汤加味。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湿热蕴结证主症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血清人β防御素-1(HBD-1)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湿热蕴结证主症评分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MELD评分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HBD-1和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柴胡解毒汤加味治疗HBV-ACLF(湿热蕴结证)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中医证候,利于病情的控制,并降低血清HBD-1和HMGB1水平。

    2025年05期 v.34;No.325 884-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清热渗湿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陆军;骆其林;张太平;

    目的 观察清热渗湿汤加味对膝骨关节炎(KO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KOA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指南给予常规用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热渗湿汤加味。两组予2周观察。比较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明显下降,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联合组增加更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两组血清PDGF和FGF-2水平明显增加,联合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清热渗湿汤加味对KO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疗效明显,利于症状、膝关节功能的好转,提高步行距离,上调血清PDGF和FGF-2水平。

    2025年05期 v.34;No.325 88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医籍研析

  • 甘草附子汤方证探析

    吴卓旭;姜玉龙;司国民;

    甘草附子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制,是治疗痹证的经典方剂。本文通过对甘草附子汤的方性、方位、方势、方证进行分析,总结其方性为辛甘温,方位为作用于关节,具有向内向外的方势,适用于风湿表里阳气俱虚之证。本文以四肢骨节疼痛为特征进行类证鉴别,发现不同汤证有不同的病机;对仲景治痹三方进行类方鉴别,发现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同有阳虚之证,而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适用于表阳虚之风湿,甘草附子汤适用于表里阳气俱虚之风湿,且桂枝附子汤证风重于湿,白术附子汤证湿重于风,甘草附子汤证风与湿皆重。

    2025年05期 v.34;No.325 890-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订医门擥要》“中暑合症”辨治特色探讨

    向阳;林朝霞;曾楚华;谢招虎;李兆福;彭江云;

    《重订医门擥要》是兰茂医学流派的代表性著作。为探讨该书“中暑合症”的辨治特色,本文以《重订医门擥要·中暑合症》原文为基础,结合云南高原地域特征和人群体质特点,探讨分析兰茂对中暑的辨证要点、论治特色等内容。笔者分析认为兰茂辨治“中暑合症”具有“明辨病因与发病途径”“注重鉴别诊断”“传承经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药食两用”等特色。兰茂“中暑合症”的辨治思想为云南高原外感热病的临床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34;No.325 894-896+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薪火传承

  • 叶勇教授从“气厥”论治ICU谵妄经验

    王娅琴;邵彭丽;徐家珠;朱达;杨顺;赵淳;罗庆文;叶勇;

    叶勇教授综合临床经验,认为治疗ICU谵妄应从气厥论治,以正气衰败,邪气暴涨为根本;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血阴阳不相顺接为关键病机。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辨清虚实,以醒神回厥为首要治则,以截断扭转、“兼者治之”为治疗大法,治疗时应结合中医药优势,中西医协同,综合治疗,促其向愈。

    2025年05期 v.34;No.325 897-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周亚滨教授以通络为基点治疗中风偏瘫经验

    王茂凯;董春杨;贺思雨;刘丰伟;葛媛;

    周亚滨教授临证多年,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颇有心得,认为中风偏瘫患者病机之根本为络脉不通,病机为阴亏阳亢,肝肾精亏,痰瘀互结,并有其他多维因素综合影响导致肢体络脉不通而致病。其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提出了以通络为核心基点,联动其他维度,以点带面,多维兼顾的治疗方法。

    2025年05期 v.34;No.325 901-904+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夏敏教授“时空证变”理论辨治盆腔炎性疾病的学术经验

    刘恒炼;冯倩;

    夏敏教授提出“时空证变”理论,认为疾病的基础是患者所处环境以及患者的机体体质;疾病的发展是由于病机变化、气血盛衰、正邪变化导致的;病症的变化引起不同证型的表现,表现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或痊愈期,证型不断变化导致疾病的不同的转归。不同的基础,遇到不同的“机”,则产生不同的证型变化,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发展转归,得到不同的结局。夏敏教授主张辨证与辨病并重,把握“时空”之因,了解疾病发展特点是治疗该病的前提,辨证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点。治疗则应基于患者所处“时空”、辨其所在证型的候,抓住核心“枢机”,精准用药,才能一举中的。

    2025年05期 v.34;No.325 905-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奚肇庆教授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临证经验

    窦莉;谭宇卫;徐顺娟;杨婷雯;陈剑;奚肇庆;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相比其他原因导致的肾损伤,病死率更高。中医药治疗肾损伤经验丰富,但对脓毒性肾损伤的研究较少。奚肇庆教授提出以调气为核心的治疗理念,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丰富了中医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理论和实践。

    2025年05期 v.34;No.325 909-91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急症教学研究

  • 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专科培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徐红日;曹鸿云;于淼;李鸥;李莹;张路遥;马洪皓;刘凤仪;刘宇;

    本文详细介绍“双一流”学科中西医结合建设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专科技能的培养模式,具体方式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各项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中西医急危重症医学理论的融会贯通等。本文可为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独立面对急危重症时的岗位胜任力的提升、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的储备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025年05期 v.34;No.325 912-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证经验

  • 基于伏风理论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唐毓;程宏辉;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各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致病因素多,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伏风理论,从外风内入、肝风内行、伏风隐匿于肠道分别探讨伏风发作的病因病机,并以疏风透邪、宣肺理肠及缓肝柔肝、平息内风为法辨治,为IBS-D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5期 v.34;No.325 917-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中医药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干预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李洋;张瑞芬;贾婷婷;张海荣;黄新生;

    脓毒症是炎症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极高。Nrf2/HO-1信号通路作为抗炎、抗氧化应激的重要通路,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数据库脓毒症相关文献,对众多中药单体、复方制剂在Nrf2/HO-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与脓毒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及新药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2025年05期 v.34;No.325 920-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医外治法在急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优势及前景展望

    梁红;朱晶;程玲玲;陈静;覃燕妮;吕诗茵;刘君婷;章志霞;

    本文就中医外治法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方面近年的概况进行综述,发现中医外治法能够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敷贴、中药热罨包、耳穴压豆、脐灸都有减轻腹部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提示中医外治法可下调炎症反应、调节应激状态等多靶点作用,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改善总体预后。同时中医外治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笔者提出中医外治法在干预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应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康复调养、个体化管理、多学科协作为切入点。结合危重患者应用中医外治法的限制性,提出联合新型外治法改善急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设想。基于当前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等局限性,导致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受到限制。建议进一步开展以新型中医外治法为代表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和优势,为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5年05期 v.34;No.325 925-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道损伤的研究进展

    王会超;汪磊;孔立;孔祥英;

    脓毒症急性胃肠道损伤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病情加重的始动因素。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道损伤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发现目前脓毒症胃肠道损伤的西医治疗方案并不完善,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肠外营养等治疗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胃肠道损伤;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道损伤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胃肠道炎症、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可为今后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v.34;No.325 929-931+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吴其相;曾敏;彭科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骨关节病。近几年,KOA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研究发现针刺对KOA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检索近5年针刺治疗KOA的相关文献,将针刺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概括为调节致痛因素、促进软骨修复、调节生物力学3个方面,从毫针、温针、电针、火针、浮针、蜂针、腹针这7个方面对其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发现针刺具有疏通经脉、祛瘀消肿、加快局部血流速度、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恢复、促进机体内源性止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值、加速关节软骨基质合成和损伤组织修复、减轻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等作用。这为针刺治疗KOA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v.34;No.325 93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张孝利;李俊玲;柏哲;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是心衰的一个类型。随着近年来中医药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认识逐渐深入,在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从中医学的角度对HFpE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治法方药进行综述,总结目前本领域同行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今后HFpEF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34;No.325 937-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